本帖最后由 张无为 于 2014-2-16 12:02 编辑
新隐喻 新困境
——十五岚《我像夜晚一样黑着》
张无为
《我像夜晚一样黑着》标题即饶有趣味。或问,夜晚本来是黑的,有必要强调吗?当然,因为虽说夜原本与黑并行不悖,但在现代文明中却并非如此。而且,这里的夜不仅已浸透了文化,而且也打上情感烙印。
“夜”与“黑”显然是诗中核心意象,这很容易想起诗人唐亚平1985年的组诗《黑色沙漠》中的“黑色”意象。唐亚平笔下的“黑色”无疑是当时时代特质的某种隐喻,如《黑色子夜》中:
“点一支香烟穿夜而行
女人发情的步履浪荡黑夜
只有欲望猩红
因寻寻觅觅而忽闪忽亮
一无所有的烟圈浮动天空
星星失色于无情的漠视
绕着七层公寓巨大的黑影
所有的窗口传来漆黑的呻吟
于是只有一个愿望——
想杀人放火想破门而入”
可见,唐亚平的独到之处在于,她的诗超越过当时二元对立模式下共名性、比附性的简单象征,那是她从女性主义视角生发出来的复杂意象,而且一度反响强烈,并引发过与讨论。
而十五岚在《我像夜晚一样黑着》中,则是将类似的核心物象置放在历史的巨大维度。 “黑着”动词化之后,也不再是一般的黑夜。如果说,唐亚平笔下的“黑色”依然处于环境的地位,那么,在这里,环境与主体则是合二而一的。两者表达的虽然都是存在状态,但效果完全不同。唐亚平所表达是在禁欲年代,人性的挣扎与渴望;而十五岚在这里想要表达的恰恰是文明摆脱蛮荒,以至于进入欲望泛滥的,但最终也不过是无奈的挣扎。历史的本色就像巨大的黑洞,吞噬一切。这是作者似乎立足于后现代人性立场表现出的生命感悟。由此可见,不同时代的人性体验依托于各自的时代,彼此之间大不相同。
首先,夜晚像“一条黑色的河流”,而“我像夜晚一样黑着”,这是该诗的基本逻辑。那末,这条黑色的河流意味着什么?其“黑色、古老”特征,“比血管还要青筋暴露”。这些信息显示出,作者想给我们提供的,应该是人类的远古历史本色样态。而“它的拉伤处”应该恰恰是向文明演变,我也恰恰在这里“幽居”。由此可见,作者对现代文明表现出的态度虽然是褒奖与赞美,但是个中已经潜含了一种“文明病”。
更有意味的是“适合以水为镜,凿壁取光”,正因此,我“幽居”其中,“灵魂已变得和它一样深”。这其中的深意就在于,任何人与他所处的时代相互依存,彼此纠结,想自拔而不能。这是令人感到无可奈何的生存状态,人无法摆脱自己的困境,相反,就像是陷入了泥潭,越是挣脱陷得越深。
或者可以换的角度说,前面两小节,也揭示了人类从磊落暴露,到“灵魂已变得和它一样深”的历史变迁,原因则是人“在它的拉伤处,幽居”。就是说,文明之病态环境熏陶,也像温水煮青蛙,让所有当事者在惬意中了此残生。可以说这种反思独特而深刻。
第三节,为表现“幽深的灵魂”,作者排比式运用了一组博喻,从不同视角表现出几种生活方式、生命状态与人格事实:
“像水草托举的烟波,想到愈远的村庄”这是一种对古朴生活方式的向往;“像礁岩耸立,每一处坐标都有一张刀刻的脸”是一种严峻人生中坚强人格的体现;而“像我脱下的鞋子,仅供晚间的葵花”象奇特,甚至有些不可理喻。其实这与诗人的个人生活经验有关,但同时“鞋子”、“葵花”也被赋予了文化意义。“脱下的鞋子”与“晚间的葵花低头沉思”共同点是经过躁动之后的自省与自我审视;当然还远不止这些。可见,人类为寻求理想、实现本质,进行了各个层面的探索,在憧憬、坚守、波折、反思中,也显示出多种生命模式。
诗的最后,“山上的雪花何其洁白”,这里的诗歌意象很容易理解,难点在于与下句的衔接。“由不得风一直追击,石头一直翻滚”,其中,追击的“风”与翻滚的“石头”显然都是负面意象,也是生活中坚定守护纯洁的巨大障碍或者冲击力。诱惑与坚持、改变与执着之间的博弈,也可以是现代文明的基本特征。
而接下来,“比一座竖琴更为安静的,是这条河流”,不仅照应开头,而且进一步申明,无论人们进行怎样的努力,历史不会改变它的本色,终究安静如初。获得安静生活的为人处世的态度。最后,“死去的人,才是它的知己”,显示出人类所有的开拓进取最终成为徒劳,文明进步最终回归原点。那么从历史漫长的纠结到现行人际关系最终无不九九归一。可见,表面上看“我”像夜晚一样黑着,实际上,一方面,从黑脸到黑心(灵魂之黑)有本质的变化,这不仅令人深思,而且值得警惕;另一方面,或许恰恰是这种绝望,才促使抒情主人公不得不认同回归原始本色的必然。这应该是人类面对历史的自身的新困境,所以,在这里,以简单的虚无主义、轮回思想、向后看或者非本质主义去解释都可能出现问题。
如果说诗中有费解处,主要体现在有些意象内涵所指的不确定性,除此之外并不难关联,甚至我们会轻易猜着她可以表达什么。但是,也正是这种不确定性,才是诗歌的蕴含散射、多解。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该诗语言布局可以说达到了形式的自觉。因为诗歌的形式、语言排列绝不仅是简单分行,更是为了语义增值,丰富意义。诗歌中间前节的最后一句或者后节的第一句,例如:“一次次”、“我的灵魂已变得和它一样深”、“仅供晚间的葵花”均是兼语句,既是承上,也是启下。它们本来可以重复出现,但是却被作者使之“一身兼二职”了,这是只有诗歌才有的特征。意识到这一点就会明白,诗中的段落、语句、词语之间虽然跳跃感明显,但是并没有理解的障碍。由此可见,对有些诗,如果将其各个诗行连缀起来,依然没有语义的变化,那么可以说,还不能说是诗歌形式的真正自觉,甚至可以将其归结入散文范畴。
2014年2月15日15:57:33
附:《我像夜晚一样黑着》
十五岚
这是我认识的夜晚:一条黑色的河流
古老得,比人体里的血管
还要青筋暴露。一次次
我在它的拉伤处,幽居
适合以水为镜,凿壁取光
我的灵魂已变得和它一样深
像水草托举的烟波,想到了愈远的村庄
像礁岩耸立,每一处坐标都有一张刀刻的脸
像我脱下的鞋子,仅供晚间的葵花
低头沉思。山上的雪花何其洁白
由不得风一直追击,石头一直翻滚
比一座竖琴更为安静的,是这条河流
死去的人,才是它的知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