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王丽颖 于 2014-3-1 00:42 编辑
突然对旷野生出的迷恋
------浅析张二棍诗歌《旷野》
旷野,如果不给他戴上时间和季节的帽子,它给我的第一感觉是荒凉空旷,仿佛是来自内心深处的一层薄雪。
这首诗歌里的旷野虽然是五月的旷野,草木葱茏,鸟兽欢跃,但是,我依然从中感受到了作者内心充盈着的小小慌乱和隐隐的不安。我无法顺着时间的隧道返回他诗写的背影,也无法透过空间的面纱看清楚,除了自己,另外一个人心底里隐秘的情感。可是,当我读到这首诗歌,我还是不可回避的触及到了一些带有浓郁个人色彩的思想的线头,和别人无法复制的忧郁的铁丝。并深深感受到,作者是一个融淡淡悲情和不是悬壶胜似悬壶的济世情怀于一身的人。无论他身处何地何时,他一定怀揣慈悲之心和对世间万物深深的眷恋立于天地之间。在他的诗歌里,旷野是一种大情怀,无边无际,并豢养着他诗意的马群。
诗歌开篇呈现给我们的是一个充满生机的世界,是大自然带给我们的一种心旷神怡,但这似乎是作者出于善意给我们的一个小安慰或是一次精神旅行之前的小过门。简短的交代之后,作者真的转过身去,留给我们一个他微陀的背影,一个孤独的异乡人,面对满山摇曳的野花,他的心情可想而知,但对于命运的安排,他能做的只能是掩藏起自己的心事,在这里他通过对琴孔的拟人化描写,借以抒发自己的情感,没有直接的,歇斯底里的写自己,孤独,痛苦,焦灼,这是他的成熟和高明之处,也可以理解为诗歌写作的技巧之一。
之所以在前面说作者是一个具有淡淡悲情的人物,是因为诗歌写到这里:“哦,一群告密者的嘴巴/我害怕。一丝丝风/漏过环扣的指间/我害怕,风随意触动某个音符/都会惊起一只灰兔的耳朵/我甚至害怕,当它无助的回过头来/却发现,我也有一双/红红的,值得怜悯 的眼睛/”作者在这里一连串用了三个害怕,从害怕风漏过环扣的指尖到害怕风会随意触动某个音符再到灰兔子的红眼睛,这里的精妙之处在于其中的几个词:“环扣”,“音符”,“灰”,“红眼睛”,“环扣”----表现的是作者处于一个高度警觉和警醒的状态,就像睡眠中狼狗的耳朵。“音符”---实际上是作者最敏感或是最脆弱的那根神经。“灰”表现的是作者的一个心境,这种心境有些落寞有些无奈。“红眼睛”则为我们呈现了作者内心的渴望和对美好事物的爱怜之心。这些词在诗歌里精准,活泼,轻重合适,让读者读了舒服,不拧巴。恰到好处的表达出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感,也不难从中看出作者凡事自律自省,不会放任一丝一毫的个体私欲,这是内心苦楚的发源地。这些细节看似不显眼,但它们就像一座房子的大梁和承重墙,一点点的构建了一首好诗歌的整体诗意。这其实也是一个诗人实力的完美展现。
结尾三行:“是啊。假如它脱口喊出我的小名/我愿意,是它在荒凉中出没的/相拥而泣的亲人”用词非常朴素,且似乎带有浓浓的乡音,作者在眨巴着他充满智慧又有些狡黠的眼睛的同时,又敞开他浑厚,热情,悲悯的胸膛,也是一个异乡人对故土故人的的怀念和想念,这首诗歌完整,轻松又不附带任何条件的给我们带来了一次干净淳朴的精神盛宴,之所以称为盛宴,不是因为他的华丽而是因为他的真诚和爱!
附:旷野
□ 张二棍
五月的旷野。草木绿到
无所顾忌。飞鸟们在虚无处
放纵着翅膀。而我
一个怀揣口琴的异乡人
背着身。立在野花迷乱的山坳
暗暗的捂住,那一排焦急的琴孔
哦,一群告密者的嘴巴
我害怕。一丝丝风
漏过环扣的指间
我害怕,风随意触动某个音符
都会惊起一只灰兔的耳朵
我甚至害怕,当它无助的回过头来
却发现,我也有一双
红红的,值得怜悯 的眼睛
是啊。假如它脱口喊出我的小名
我愿意,是它在荒凉中出没的
相拥而泣的亲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