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66|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无眠之夜——散文诗集《今夜无眠》后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3-5 19: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无眠之夜——散文诗集《今夜无眠》后记

高艳国


整理完这些文字,便再次拥有了一个无眠之夜。

总是在想,高中三年师专两年写就的这些文字,稚嫩无大气,粗糙不精细,为什么却有一种小心翼翼倍加珍惜的感觉呢?

翻阅一页诗笺,便会认识一个往昔的自己;抄写一行诗句,便会重温一下尘封的思绪。把三年前的这些文字装订起来,就是一本心事的影集,每一张照片都有一个故事。在这些故事面前,你的表现是笑.沉思.轻轻地摇头……

真的不知道怎样去写诗。想来这些文字是伴随着心的骚动而悄然诞生的,二十一岁以前的我便是这个模样。冷不丁在这些文字里找到我的从前,且是真实的,你不难想象出我的面部会呈现一种什么样的表情。

正因如此,似乎成熟老练的我,没有在乎这些文字的稚嫩、粗糙。如同父亲,依旧深深地爱着他那残疾的儿子一样。

能在本命年里出版自己的第一本散文诗集,心中储存了诸多的感激,同时,眼前走出许多熟悉的面孔。每一位恩师、友人的热情鼓励和无私帮助,我都会铭记一生。在这里,我要特别感谢古贝春集团总公司李庆荣总经理。对于他给予我的各方面的教诲、批评和支持,我谨向他表示深深的谢意!

更让我终生难忘的是九十四岁高龄的著名作家冰心老人,在百忙之中为诗集题写了书名。一九八九年,我的一章散文诗《写给冰心奶奶》刊发在《初中生学习指导》杂志第三期上。缘于这首诗收入了诗集中,我便萌发了让冰心老人题写书名的念头。一九九三年五月二十四日,我给冰心老人写了一封信,特快专递发往北京,五月二十九日,我便收到了冰心老人题写的书名。从邮戳上知道,这封信是五月二十六日从北京发出的。从时间上可以推算出,冰心老人是在收到我的信的当天题写了书名并发往邮局的。老一辈作家的支持和关心足以使我这个农家孩子泪流满面。

我未曾谋过面的著名诗歌评论家、山东省作家协会主席、七十一岁的山师大中文系教授冯中一老先生,冒着酷暑为诗集作序。序言中的每一句话我都默诵数遍,永记心间。在艰难而又坎坷的文学之路上,这将是我攀登中的助推器。由此,我要发自内心地说一声:感谢冯老先生!

不眠之夜,我的目光久久凝视案头那只精致的钢笔,这是著名诗人桑恒昌赠给我的。面对诗人的良苦用心,我明白自己应当怎样去做。

    若干年后,身边的陪葬物,就是这支已磨秃笔尖的钢笔!

     (《今夜无眠》:高艳国著,1994年10月山东文艺出版社出版。)



   多面儒商高艳国

  ◆解永敏 赵方新
  
  德州商帮曾经给人以面目模糊之感,这固然与德州的地理位置有关,更重要的还是整体实力的欠缺和德州企业家以一贯之的低调行事风格。
  而我们面前的高艳国,作为中南控股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对这种陈旧印象所能做的就是最彻底的颠覆:精密的商业头脑与激情飞扬的诗人气质,企业管理者与作家协会副主席,上市公司老总和青年科技奖获得者,商界精英与政府官员……一个个不搭界的角色在高艳国身上取得了和谐共处,儒商高艳国也就相应地具有了极大的丰富性和延伸度。
  资本冒险的“狮城记”
  2006年5月5日,瓢泼豪雨,新加坡城。
  来自中国山东德州的高延军、高艳华、高艳国三兄弟面露焦急,这种糟糕的天气在他们看来总不如风和日丽来得吉祥:今天中南控股就要正式在新加坡交易所鸣锣上市。
  随行的新加坡朋友说:“下雨在我们这里是好兆头,下雨就等于下财富。”果不其然,作为中国玻璃钢行业第一家、中国第100家在新交所上市、德州首家境外上市企业,中南控股随着一声锣响跃上了新交所的大屏幕。
  “上市成功,我赶紧给老父亲拨通了电话,还没说话泪水就哗哗地流下来。”作为中南控股有限公司的执行董事、总经理,高艳国对那一刻的感受简直可以用刻骨铭心来形容,一个内陆小企业,一个从家族制桎梏中走来的民营企业,能够风光无限地在狮城进行资本攻城略地,夫复何求!
  中南控股首日开盘价0.76新币,当日成交量排名第一、最热门股票排名第一,中南控股也顺理成章地从境外融金2亿多人民币。“融资不是主要的,通过上市操作过程,我感觉自己都被脱了一层皮,里里外外换了一个人,上市对企业管理者来说是最好的课程。”高艳国说,“与国际金融市场直接对接,学到的是现代化管理理念,细致严谨的职业风范,这种眼界的拓展如同一个人突然间站到了山颠,那种感受只能意会而无法言传。”
  套用托尔斯泰一句话,成功的企业每每相似,失败的企业各有不同,中南控股登陆新加坡自然也有一段不可少的“辛酸往事”。当然,这样的艰辛经过时间的发酵变成了企业的坚实品格,而彼时的情景却往往成了“只是当时已惘然”。
  中南控股有限公司发端于德州武城县大运河边上一个叫漳南镇的小村,时至今日在那一方还流传着高氏三兄弟联手打天下的故事:大哥高延军怀揣500块钱去“跑玻璃钢”,走前老母亲不无担忧地说:“孩子啊,人家说咱家的人还能跑买卖?别把个人跑丢了就是老天爷开眼了。”一个月后,当黑瘦瘦的高延军攥回30多万的订单时,一家人的下巴差点吓得掉在地上。年仅十八岁的二哥高艳华也要北上京城跑业务了,走前去跟大哥讨经验,大哥只撂下一句“自己的事自己看着办”;那时的老三高艳国正在小县城的官场上如鱼得水,一枝笔杆子把自己从农民写成了某酒厂的办公室主任,写成了县政府办公室的行政人员,写成了全市拔尖人才,写成了德州市十大杰出青年……
  “写诗的能成为十大杰出青年,恐怕全国也是独一无二。”恰恰这时,这个靠玻璃钢生意壮大起来的家族企业到了一个发展的坎上,高艳国颇有些不情愿地回到父兄身边,“家族企业的宿命就是这样,一定要过这个坎儿,需要我了也不能袖手旁观啊。”
  文学青年高艳国的这次转身虽然称不上华丽,但却是他人生至为重要的一笔。在一定意义上,他的这次转身可以说成就了中南控股,也成就了一个多面儒商。
  “失败的里程碑有时
  比成功的纪念碑更有意义”
  资本这个曾经让高艳国心生厌烦的词汇,开始以一种陌生的姿态与他的生命对话。
  几年前,高艳国还是德州学院林荫道上吟风弄月的校园诗人,怀抱北岛舒婷,对拜谒身边的诗人乐此不疲,引领一帮文学朋友达旦放歌。而进入企业管理层,本不是他梦想的一部分,命运却早早替他做出了选择,即使他“心生厌烦的很厉害”。
  “那时候的中南集团,最大问题是内部管理一时不能赶上去,这正是许多家族企业的致命缺陷。”被任命为集团执行总经理的高艳国很快找到问题的症结,雷厉风行,“一上来下手就比较猛,该调整的调整,该辞退的辞退,该严惩的严惩,企业不久就进入了常轨。”
  令高艳国没想到的是管理家族企业竟然也得罪了不少人。一天,他突然接到一个电话,声称“是从广东过来的,已经到了济南,有人出15万元买你一条腿,你看怎么办”?那时候,高艳国才突然觉得做企业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风险实在太大,“那几天不敢回家,就住在办公室里,司机都配上了电警棍”。
  2004年,中南集团准备走出武城县,到德州经济开发区发展,已经对企业运作颇有心得的高艳国衔命北上,与新加坡某客商合资成立了德州国华门窗有限公司,生产以保温性能见长的第五代门窗产品——玻璃钢节能门窗,短短时间,便成为中国玻璃钢门、窗行业标准编写单位之一。至此高艳国也正式成为了中南集团产业链上不可或缺的一环。
  其后,新加坡毅鸣咨询公司来中国考察有在新加坡上市意向的企业,“考察了五六家企业,最后只选择了中南集团。”考察中南集团时,“一看企业不是很大,但管理规范,尤其高氏三兄弟取长补短,后劲十足”。其情也窘也,当时三兄弟对资本运作颇有防备之意,“别是糊弄咱吧,天下哪有一敲锣就来钱的事?”
  后来,二哥高艳华到新加坡考察,见到新股上市,真的就是“一敲锣就来钱”。于是,双方一拍即合,对中南集团辖属企业进行了重组,成立了中南控股有限公司,踏上了进军新交所的第一步。
  那些天里,高艳国全程参与上市。外界的舆论环境不太好,得到消息的一些人投来异样的眼神:“中南也能上市?”……到新加坡讨论招股书,高氏兄弟带领一行人住在租来的公寓里,床铺不够打地铺,饮食不服就带着德州面条、老家的馒头,新加坡的合伙人一看,“都是身价过千万的富翁,竟然如此吃住,这才是些做事业的人!”招股书先后讨论了11稿,常常是从早晨8点讨论到晚上12点,满负荷工作。随后,便是选择主理商,开展路演……
  “别人不走或走不通的路子,不一定是不成功的路子,关键是你要亲自走一走,才能丈量出失败与成功的距离。失败的里程碑有时候比成功的纪念碑更有意义。”谈及当初的新加坡上市,高艳国感慨良多,“引进海外资金也不重要,重要的是中南借此契机,实现了与国际市场的快速接轨,完成了民营企业的一个图腾。”经过上市的风雨历练,中南控股有限公司的管理者们对资本游戏的规则熟稔在心,“我们争取早日择机再上市,在更高平台上对话国际金融。”
  作为公司老总我只管好三个人
  新加坡上市,作为高艳国的一次人生大考,表明文学青年高艳国已经完成了向企业家的转型。如果要在更高的层次上证明自己就是要有新的动作,“动达天下”是他随口说出的自己企业的广告词,他说自己就喜欢这种“动的感觉”,谁又能说这种“动的感觉”不是一种诗的状态?
  在企业管理的忙碌间隙,高艳国依然没有忘记“跟文学厮混”,他先后出版了五本文学集子,“蠢蠢欲动”过多次进市文联的念头,终于在前不久得遂夙愿,当选为德州市作家协会副主席,每月必有几天到文联里去打理那些“与文学有关的工作”。有篇介绍高艳国的文章如此描绘他:“一个做着文学梦的人经营企业,这个企业必定有了更多的人文关怀和感情投资。和这样的人相处是和谐的,和这样的人共事是真诚的,和这样的人在一起你不用设防……”
  高艳国还说过一句话:“不学习的脑袋是木瓜,不学习的企业是僵尸。”由此,他也有了更加深刻的感慨,“优秀的企业必定有优秀的企业文化相匹配,就像文学作品是对生活的发现和提炼,要在企业的管理中找到灵感和人性化的东西。”
  为公司物色专业人才,犹如寻找诗歌的灵感,高艳国常有惊人的发现。一次他在江苏找到了一个技术人才,“我一看小伙子不错,但因为老母亲年龄大了在农村,而犹豫不决,我就说你到我那边去,我给你准备套二室一厅的房子,争取早日把咱娘也接过去”,一句话说得他动了心,成了公司的运营总监。传统的人文关怀与现代化的管理理念竟然碰撞出了耀眼的火花。
  “要用情人的眼睛去看待自己的员工,员工才会回报企业以情人的深情。”高艳国说,有人说一个人本事再大也就能管好七个人,作为公司老总我只管好三个人就行了,运营总监、销售总监、行政总监。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977d4ea0100kl7m.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4-3-5 19:33 | 只看该作者
原来高艳国是企业老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4-3-6 07:15 | 只看该作者
高艳国,一位年轻有为的企业家、事业家、他以办企业活跃、奉献文学事业,他对文学的奉献以及个人创作令人瞩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5-1-26 23:06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