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57|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关注河南90后文学,点燃未来希望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3-9 13:5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关注河南90后文学,点燃未来希望

来源:河南作家网
连接:http://www.hnwriter.com/NewsInfo.aspx?nid=715

河南90后,在行动/Get some action


  中原大地还是人才辈出的,尽管以年代人为划分有点牵强,但是这是一个角度,它代表着成熟的生长速度。这里虽然少了抱团取暖的思想,但更增加了孤胆英雄的气概。这跟我们这片土地上“得中原者得天下”的传统沉淀是分不开的。
  比起甘肃、陕西、贵州等地的90后,河南的90后相对来说更加的分散,似乎没有抱团发展的想法,但是他们的孤军奋斗仍然举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一大批90后先后涌现,牛冲,魔约,董明辉、周思伟、厉小邪、杨亚爽、夏贺冰、闫赵玉、智啊威 仕零、何婧婷等都先后暂获国内高校文学大奖。国内的90后写作大都始源于诗歌,这个古老的文体在网络世界的今天显得快捷而有效,但是在河南显得并不那么突出,比如连续参加四届中国90后作家联谊会的李柏林擅长散文,在外地求学的的曹杰擅长古诗词和楹联,其作品多次获得大奖,功力了得。
  网络文学也不容小觑,辛晓阳曾在2010年作为新概念作文大赛的一等奖获得者受邀参加湖南卫视的《天天向上》节目录制,冷依依在2011年成为小说阅读网“最具实力女作家”、“巅峰作家”,是小说阅读网王牌天后作家。
  除了本地的90后,分散在全国各地的河南90后在外地取得的成绩也有目共睹,如张培亮、苏画天、李柏林、周思伟等,其中李柏林是青春文学畅销杂志《锦瑟》的主笔,苏画天获得2013年第八届“未名诗歌奖”和第三十届全国大学生樱花诗赛特等奖,他们在安徽、四川、海南、福建、重庆、北京等全国各地有着自己不可忽视的影响力。

  观察/Observation

  提起河南的90后,不得不提河南省高校文学社团联合会,其由河南大学朱鹏牵头成立,在第二届主席郑州大学牛冲的领导下,联合会在团结河南高校的90后写作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坚持公益文学前提下,建立河南高校文学网为河南的90后提供交流平台,为其作品寻找发表机会,先后被郑州电视台、映象网等媒体报道。
  2012年暑假,《河南高校文学》出版发行,这本书在一定程度上展现了河南省大学生的文学水平和文学造诣,对推动校园文学的发展做出了一定程度的贡献,同时,本书作者基本为90后,不仅仅表现了河南新生代的文学力量,更显示了90后文学力量在河南省内大学校园的文学交流成果。2013年,由牛冲主编的《河南高校文学社团指南》开始策划、组稿,计划在年底发行,这本书将成为河南90后校园文学、社团文学的一个名片。河南高校文学网现今已发展会员一万多人,是河南省高校文青最大的聚集地。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梅文祯、董明辉、吕冰清、张航标、侯淼、弯文奎、麦天等一大批实力派写手,团结了河南大多数90后校园写作者。

  方向/Direction

  90后拼命坚持文学创作的人是很多的,不少人也已经小有成就。有个奇怪的现象,河南的90后在省外被关注的比在省内被关注的频率高,似乎他们并没有被省内作协过多的关注,很多都加入了其他省份的作家协会,他们对省内的青年文学环境多少有点黯然神伤。
  现今的文学环境则更加的恶劣。90后的创作深受80后青春文学的影响,而青春文学未免不被人贴上“肤浅”的标签,这对于90后是不公平的,随着年龄的增长,90后从原先的青春写作渐渐的开始步入传统,开始从传统文学中汲取营养,并开始关注社会深层问题。80后赶上了80年代的出书热,而90后却没那么幸运,在一个娱乐至上的社会里,文学被忽视的现实让90后的创作步履维艰,大多数有着文学梦的90后会选择从自己的生活中挤出金钱来自费出自己的第一本书,在恪守自己文学理念的前提下,苦苦坚守着自己的梦。
  90后也在考虑他们的文学路径,不可能再像那些80后一样靠一篇文章能够一夜成名,韩寒和郭敬明的时代是属于他们的时代,而90后应该寻找属于自己的时代,青春文学已被过度的消费,这就是很多90后青春写作者并没有达到他们所期望的高度的原因。每个时代的文学都会或多或少的烙下那个时代的印象,而90后文学也将不是例外,物质越是发达,精神反抗也愈强,90后文学明显带有这种反抗的标签,他们的创作更倾向于个人主义,但是这种个人主义并不强调“自私”,而更强调的是“独特”,他们拥有独特的看法,并怀着这种看法追溯传统,在追溯传统的过程中寻找文学的“根”。
  不管在小说、诗歌还是散文方面,90后都带有自己的思考。在小说方面,牛冲在其小说中不仅仅对于过去20年中国得到急速发展所付出惨痛代价的反思,更多的是从哲学层面思考人性中的善与恶,爱与欲。在诗歌方面,河南的90后不仅仅继承了中原诗歌的传统——厚重,更多的开始关注诗歌在生活中细微的反应和对人精神怠惰的反抗。在第三期《延伸诗刊》中,选登了朱志明、王彦庆、牛冲、张培亮、魔约等7个人的作品,在他们的作品中,不仅仅有日常生活的观察,更有对于人精神深处的洞察。在散文方面,信阳的李柏林和梅文祯基本代表了两种方向,一个是青春写作的延续,另一个则更多的思考人文地理的广袤和厚重。
  河南的90后文学正在自身的发展中完整蜕变,从校园的潜在写作到社会的发现写作,从关注青春到关注社会,从关注个人到关注群体,它们并不是简单的“大跃进”,而是耐心的“循序渐进”,相信他们在未来会扛起精神的大梁,而不是被称作“颓废”“非主流”的一代。

  声音/Sound

  牛冲,1991年生,河南周口人,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作品发表于《延河》《佛山文艺》《大河报》《右边APP》等刊物。曾获2012年度河南高校文学贡献奖,包商银行杯小说,诗歌奖等,被郑州电视台,大河报等专访。

  在90后中,我一直比较讨厌校园青春文学写作,可能那是我个人的偏执,因为大家总会说“文无贵贱”,但是我还是要坚持自己的理念。艺术的形式和内容密不可分,青春文学容易走进感情泛滥的漩涡,缺少理智的衡量,而在那些因可以表现哲学的写作上,对命运和社会的深深忧虑都烙下了智慧的芬芳,尽管在探索真理的道路上我们未免磕磕碰碰,但是个人的艺术正在建立在独特和广泛之上,而这种广泛是建立在人性深处之中。
  我相信我们在追溯传统,并且回归传统,开创属于自己的时代,90后文学在前进的道路上会完成自己的解构和重建,并最终和时代保持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同时也和时代保持着警醒的距离。在历史的严肃框架下如何保守住内心的底线,这是我们这一代应该去思考的,如何突破传统,在纪录伟大时代的同时思考人的意义。每一代人,总有一两个灵魂将这一代人的良知救赎。.

  魔约,河南90后诗人。本名余红兵,河南信阳人。08年正式触网写诗 ,作品散见于《散文诗》《诗歌月刊》《延伸诗刊》《特区文学》《深圳特区报》等杂志报刊。有作品入选自便诗选,新世纪诗典等各种选本。

  很多的时候我带着全人类的悲哀一个人在角落里落泪,我会茫然的看着这个庞大的世界,它是多么的大啊,可是它形成的角落却是那么的小,小的精确,竟完全与我紧缩的身影重合。后来我得知每个人都必须面对那样一个角落,他们为了继续生存下去,他们选择了各种选择,走去了各个方向。我则选择了写作,成为了文字流域的一个垂钓者。
  文字让我找到了我存在的证据,我还并不确定这就是永恒的事业,我也不认为我有幸能走在永恒的序列之上,它却能让我的良心安稳,能让我不会迷失。
  在这个世界上,也许困惑不仅来自于存在本身,对于一个写作者来说它更像是与生俱来的,必不可少的,也是永恒的。这也是我作为一个写作者必须坚守的诗意宿命,它让我保持思考,前行,它让我敢于称自己诗人。

  张培亮,河南周口籍90后作家,诗人,合肥莫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大学在安徽就读,对文学的热爱让他走上了创办文化公司的道路。

  文以载道、史以记事,自古以来,河南一直是作为一个文学大省、文学强省存在的,当然,河南90后文学以起步早、发展快、影响远的姿态,成为中国90后文学的一支劲旅。在青年作家孙晨帆、张培亮、谢博宇等面向全球华人征稿、主编的权威图书——《春风吹过90后·散文集》一书里,入选的73名90后写作者中,河南的写作者就占了八位,由此可见河南90后文学的实力和力量。毋庸置疑的是,90后文学已经得到长足的成长,正在走进市场和主流,1991年出生的张牧笛在2010年获批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就是最充分的证明。
  我始终相信,不远的将来,90后写作者一代必将成为文坛的中流砥柱,那个时候,会有人为这一代人的成长而唏嘘、赞叹、鼓掌,甚至书写属于这一代人的文学史册。

  张航标,90后,笔名舟木子,商丘人,信阳市作协会员。就读于信阳师院华锐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现任河南高校文学联合会副主席,主编过《风华》期刊。文章散见于《报晓》、《信阳周报》、《河南高校文学》、《风华》、《息州文艺》、《华锐之声》等。

  一直静静地写作,从小学坚持到现在,也曾多次投稿,有些被相中了是真的,可更多的还是石沉大海,至于稿费,无从谈起。90后的我们都很物质的,周围的同伴不理解我们也是基于此。我们坚持自己的创作并不影响周围的环境,然而他们却总是冷嘲热讽,经常听到的一句话就是“写作赚多少钱了”,赚到了自然有理回应,没赚到又只能安慰自己文学是无功利的。这样说完,他们便投来蔑视的余光,而我们还是静静地写作。鲁迅先生说“无情的冷嘲和有情的讽刺相去本不及一张纸,对于周围的感受和反应,又大概是所谓‘如鱼饮水冷暖自知’”,我们清楚自己的处境,可我们又无理由地孤独地坚持。
  我们的困惑源于生活,即使是危险,为了自己的梦想,也甘于寂寞地摸索。至于现实,总是不尽人意,一方面家长的反对——好好学习;一方面是学校的压迫——禁看闲书;一方面是同伴的嘲笑——一群二逼;一方面是投稿的打击——继续努力,还有一方面是自己的迷茫——要不要坚持。可是我们还是拼命地坚持着文学创作,任何打击都浇灭不了我们对文学的那团热火。
  90后的我们还很单纯,但不稚嫩,对于社会以及其他问题能作出自己的判断和理解。我们的作品虽然存在着缺陷,但我们的这颗执着的心没有缺陷,我们依旧坚持创作,现在的大作家起步时也是我们这个年龄,他们能行,我们照样能行。

  文学社团之音/The voice of the literary society

  韦鑫,郑州大学北辰国学社社长。

  国学经典浩如烟海,总是让人望而却步,不知何去何从,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了很多问题。国学在同学们当中的普及度较低。国学作为中华传统文化,似乎离现在的社会较为遥远,因此了解并且对之感兴趣的人少之又少,而且其在社员中的影响还流于肤浅。 国学本身小众的性质决定的。而社团的发展又势必是向着做大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所以这里就出现了一对“众乐乐”与“独乐乐”的矛盾。社团应该向着哪个方面发展?或者以一种什么样的形式能够达到两者的兼顾?最后究竟会是“孰乐”?这都是要深深思考并加快解决的关键问题。

  桑静,郑州大学踏浪文学社社长。

  资金短缺,人员少,会费少,活动经费自然就少,而社团的外联则处于很尴尬的境地,尤其是小社团外联赞助方面几乎更是寸步难行,出版自己的期刊基本上需要将近千元的费用,这些问题让文学社团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学生很少主动去外面发现平台,而社团也将越做越差,我们缺少和外界的沟通和交流,对外界一无所知,我想这个问题是很多社团出现的问题,在未来我们应该积极和省作协等社会文学组织沟通,希望多多的搭建平台,让更多的文学人才从大学校园内走出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4-3-9 15:14 | 只看该作者
为河南90后文学喝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4-3-9 18:50 | 只看该作者
关注,支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5-1-26 23:06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