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陈泯 于 2014-3-11 15:58 编辑
《 堕落与良知 》
--艺术的三言两语(-)
陈泯
A
在岁月沉沉的暮色里,艺术家堕落并不可怕。可怕的是,
他去寻找并能找到堕落的理由。什么物欲横流,身不由己。不
过是天性而已,或曰遵循多年所受的教育,下意识的顺应了时
代潮流。很难想像艺术家一旦放弃或失去了灵魂会变成怎样低
级的物质?不是常常看到一些“画家”,在网上纵横江湖,吹
吹拍拍,今天不是接见这个“家”,明天就是参加那个“展”
吗?好像艺术就是这么“搞”出来的,这个搞字大概还有“从
事”的意思,而现在意味着他们在搞艺术,其实这样搞是在糟
蹋艺术。我想可能跟浮躁和浅薄有关,水其深者其流必静,车
其空者其声必躁呵。
B
一个艺术家不能没有良知。如果说在巨大的灾难和伤痛面
前,因自身弱小保持沉默还情有可原的话,在世俗的合唱中随
声附和则足以断送人们的希望。然而,在一片喧嚣中要想不放
弃自己声音特色是多么的艰难。
穿越艺术的长河,那是在进行一次漫长而幸福的悼念啊,
凡高,毕加索,托尔斯泰,达芬奇,雨果,罗丹。。。一个个
光亮纯洁的名字、智慧不屈的灵魂,日月一样辉煌温暖,利剑
一样锋利警醒。他们在世俗面前,在溃散的人心和物质的欲望
里,在一切为人类所装饰、掩盖、擦亮或污染的领域里,神明
一样慈悲,勇士一样壮烈,臣子一样谦恭,叛徒一样义无反顾。
天才成了他们生前身后的无穷力量。而在我们,最需要的往往
是最缺乏的。
孤单、忧伤、烂漫、刚毅的屈原,爱天空的云彩,爱阮江
的漩涡,爱朝廷里的显贵,也爱打渔的百姓,软弱的书生和手
中的长剑。他在深深的江水中那一瞬间,整个楚国,不,所有
的土地和江河都一同选择了他。他融入江水,他要策动所有江
河表示抗拒。他要使死亡--他唯一的武器有足够的锋利。可
是今天,我们有些时而沉湎于悠久灿烂,时而把祖先看的一踏
糊涂的“艺术家”们,除了吃吃粽子,划划龙舟,那粽子,三
角的,我从小就感到神秘的粽子,内容不断改良,意义不断流
失。人们逐渐忘记了给鱼吃粽子,是想从鱼龙之口兑换屈原。
是善良无助的百姓搭救和祭奠壮士的一点点可怜心愿,如今却
成了一种喜乐的仪式。一遍遍表演着,吞食着。。
那么,我甘愿整个一生都在悼念。从屈原到吟咏“风萧萧
兮易水寒”的荆轲;到既能满怀幽愤写出“朱门酒肉臭,路有
冻死骨”,又能豪迈唱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杜甫;
苏轼,辛弃疾,鲁迅。。。我相信,我们这一代不是良知最后
的守军。
** 2009年写于秦岭山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