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705|回复: 2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散文诗,燃烧的信念——和《简谈散文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3-13 07:5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散文诗,燃烧的信念
——和《简谈散文诗》

文/戴永成

1   散文诗,以灵魂的信念呐喊:散文诗,是一个独立的文学体。
散文诗的根,扎在中国五千年传统的文学根基里,深入现实的土壤。

2   散文诗,出于散文而形体胜于散文。散文诗,出于诗歌而内核胜于诗歌。
散文诗,袅袅跫音,叩问历史,为现实而生,为生存而死。

3   是时代创造了散文诗的高峰,散文诗就像一个人在攀登高山,一只脚是散文,另一只脚是诗歌,而头颅是高高昂起的散文诗灵魂。

4   散文诗,脱去了散文沉重的世俗,脱去了诗歌韵律的枷锁。
散文诗,就像一匹桀骜不驯的野马,天马行空,大地驰骋。

5   有的诗人说,散文诗“是用诗语言的散文,是散文的诗化,或称诗化散文”。
有的诗人说,散文诗,是散文之父与诗歌之母生下的混血儿。

6   我说:“散文就是散文。诗歌就是诗歌。散文诗就是散文诗。如果说文学是O型血,散文是A型血,诗歌是B型血,那么散文诗则是AB型血,其输血关系可想而知。”

7   散文诗的本质,是一种物象在灵魂中复活出的意象,是一种心境与意境的表达,是一种生命燃烧的信念,是一种灵魂对生存哲思的呐喊。散文诗,不在于外表美,而在于诗魂美。

8   散文诗的血,深入了散文的骨髓,深入了诗歌的灵魂。
散文诗,具有历史的洞察力,具有岁月的穿透力,具有时代的生命力。

9   散文诗,是有自己独有魅力的。散文诗的魅力在于——
是空灵,而不是空洞。是抒情,而不是呻吟。是哲思,而不是平庸。是厚重,而不是轻浮。

10  散文诗,需要真、善、美,需要人性。真为情,善为本,美为形,人性为魂。
散文诗,需要有滋味。土味藏乡情,野味藏沧桑,草味藏生存,花味藏爱情。

11  散文诗,需要有自己的个性。时代性,是旗帜。创新性,是目标。生存性,是灵魂。
散文诗,语言:淳朴也好,浪漫也好;情感:婉约也好,厚重也好,都需用物象与意象彰显。

12  散文诗,是散文诗人用生命撰写出的诗意文字,是散文诗人用灵魂呐喊出的诗意声音。
    谁用生命写散文诗,谁就赢得散文诗的信念。谁用灵魂写散文诗,谁就收获散文诗的美丽。

附:新韵使者原玉《简谈散文诗》

   散文诗,不是散文,也不是诗。它是由文与诗相结合而演化出来的新文体。它的根基是传统的(其实,中国自古以来,如诗美文多多矣),它是用诗语言写的散文,是散文的诗化,或称诗化散文。我们必须清醒的认知,散文诗在形体本质上是散文的章法,整体上没有完整的节奏和韵律,即使在部分章节中有节奏或韵味的出现,它仍然不是诗。或者说,散文诗既不是散文也不是诗。拟或将散文诗独立成体,则不是散文胜于散文,不是诗胜于诗!因为它溶汇了散文与诗的精华于一体。所以,我们可以自信地高呼:散文诗万岁! (万岁,已俗化。只是一种心情的表达,一种信念的彰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4-3-13 08:00 | 只看该作者
精辟、精彩!早读,学习,问好老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4-3-13 08:23 | 只看该作者
学习!散文诗理论建设是当务之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4-3-13 08:31 | 只看该作者
精湛厚重。拜读老师佳作问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4-3-13 09:24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散文诗,是有自己独有魅力的。散文诗的魅力在于——
是空灵,而不是空洞。是抒情,而不是呻吟。是哲思,而不是平庸。是厚重,而不是轻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4-3-13 09:25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散文诗的血,深入了散文的骨髓,深入了诗歌的灵魂。

精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4-3-13 10:11 | 只看该作者
悦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14-3-13 11:03 | 只看该作者
谢谢老远编辑、方齐杨文友、时光空壳、贵州孤独客、筷子编辑的点评与指导。问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4-3-13 11:17 | 只看该作者
精彩而形象的表述。赞读。问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4-3-13 11:21 | 只看该作者
散文诗,不在于外表美,而在于诗魂美。

赞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5-2-20 02:57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