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韩青龙 于 2014-3-20 11:27 编辑
一树的鸟鸣,让作者夸张得“血脉贲张”,由此引发“有些不是花的东西在树上开花了”的灵感。这个灵感里,从鸟语的雌雄的音质进行自我判断,或者是一个由此而有的兴趣。有一锅正在火候的豆粒,“也有杨贵妃与西施,也有吕布与董卓,以及神情黯淡的谁”。显示出一个嘈杂混沌的空间,并伴随“那些不是花的东西正发出花开的声音”,作者似乎在暗喻着什么,是后面的“把我们的山河扔在一边,也不顾国家正在修改一部刑诉法”吗?这里让我作为一个读者,感觉读诗的疲惫而又好奇。此诗写于2012年3月,那时中国的确进行过刑法的部分修正(改),涉及面较多,据查阅了相关资料,有许多内容涉及到犯罪与人权的修正,以及法理的重新认识。而诗中提出的论点,没有注释,让读者在阅读中猜测,并要去查阅相关论题与资料,缺乏诗歌大众阅读与领悟的需求。
就这首诗的写作,从“一树鸟鸣”的意象突然跳跃到“一锅正在火候的豆粒”,真让人有摸不着头脑。一锅正在火候豆粒又在暗喻着什么呢?是对乡野与炊烟的情感,还是用于精心的诱惑之目的,为着那些一树的鸟儿?然而,诗的意象又陡然变换成杨贵妃与西施,吕布与董卓,还有“神情黯淡的谁”,这些富贵与爱情,英雄与奸臣,和茫然的看客,好似互不相连而又在此紧密着的作者意念。而那其中美色又有奇妙的意味。而作者在写作鸟鸣的尾声,用心感触“身上长不长羽毛,以及也装出快乐的样子,仿着发出几声啁啾,在咽喉结处,经受一番细心的变调”,似对这声音刻骨铭心。
在诗的意象组合,我始终倾向过渡与逻辑,保持时间与空间的自然循环,即使要烘托气氛,从意象间的紧密关系中用以汉语的语言艺术和修辞手法,诗的意象组合若无时空过渡而跳跃,不利于诗歌大众阅读的需求,容易让文学走向自我唯心主义的臆造和形而上学的泥沼。
在此没有褒贬汤养宗老师诗歌的意图,仅此探讨与商榷。浅表一议,望赐佳评。
附:一树鸟鸣
汤养宗
一树鸟鸣,叫得我血脉贲张,再仔细听
有些不是花的东西在树上开花了
这是开春时节,我也有点看不住自己
公鸟与母鸟声音都特别颤,一锅豆粒
正在火候中。它们正在做的事我们做不来
树上有貂蝉,也有杨贵妃与西施
也有吕布与董卓,以及神情黯淡的谁
好像几个朝代终于合在一起做相同的事
那些不是花的东西正发出花开的声音
正宽衣解带,把我们的山河扔在一边
也不顾国家正在修改一部刑诉法
许多良民是不屑去细察这些的,只有
我这类人会摸一摸身上长不长羽毛,以及
也装出快乐的样子,仿着发出几声啁啾
在咽喉结处,经受一番细心的变调
2012-3-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