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两年前,灵童约我到番禺见一位香港诗人,他的名字叫招小波。可惜那时我不在广州不能成行;但我不理解,一个香港诗人,竟能与一个社会底层的人士相识做朋友?
随后我到流派网发帖,读到诗人招小波那些满腔爱国情感的名篇。
到“散文诗界”后,参加了招小波两次主办的诗友活动,在深圳梧桐山下,在东莞清溪鹿湖山庄,我见到了招小波。他那慈祥诚恳的脸容,他那生动而妙语如珠的谈吐,他的深厚的生活阅历和学识,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在这些活动中,我认识了不少诗坛朋友,交流了诗歌创作的经验,感受到诗友之间的真情,而随行的诗友们也同我一样得益非浅。尤其难忘的,是鹿湖朗诵会,我的诗歌生平第一次被著名的朗诵家朗诵出来,我实现了人生的美梦。
而这一切,都是在招小波的努力下实现的。他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利用自己的社交关系,甚至自己掏钱,给诗友们带来快乐。在鹿湖朗诵会上,很多作家诗人都朗诵了自己的作品,但作为一个主办人和著名诗人,招小波竟没有任何作品被自己请来的美国朗诵家朗诵。
我留意到,在细微处也看到招小波人格的闪光。当他发现部分诗友没有车接送时,就从车上下来,把位置让给那些诗友,自己站在路边等候下一趟车;当诗友集体照相时,由于人多,他主动把自己的前排位置让给后面的诗友,他自己被前面人墙遮挡也毫不计较。
我想起一首著名词作: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他在丛中笑。只求奉献,不求回报,这正是招小波的人格精神。
招老师,虽然您的年龄与我相差不远,但我还要叫你老师,而且,不是指客气的那种老师,而是真正的老师。
但愿诗友们能读懂你在网络上的诗,也要读懂你用内心的善良写下的生活中无声的诗。
晨思文
写于2014年3月20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