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077|回复: 3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创作笔记】《老报人》一诗的自我解读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4-4 16:0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创作笔记】《老报人》一诗的自我解读

老报人

我走进报社大楼,又走出来。
进去时,保安一个手势伸出问号,问我找谁?
没有工作证?要登记,看身份证。
出来时有人送出,说保安是后来的,别见怪。
一想也是,我退休也有几年了。

进去时风华正茂,出来时鬓发满霜。
正如有诗人说,青春让大楼的嘴巴吃掉了。       
一晃几十年,也不知是否可堪回首?
想当年面对现实,我亦或有选择性失明。
真不如这位保安,火眼金睛,谁也别想混过去。
(2014年4月1日)

    诗的上一节,是一位退休老报人回访报社的情景。一进一出,对比鲜明。回老单位被保安阻拦,实际上是我多次的亲身经历。保安不是报社的人,是保安公司所派,而且经常轮换,保安不认识老人很正常。
    诗的下一节,先是再一次用到一进一出的对比,抒发对时光飞逝、年华不再的感叹。这里用了一句比喻:“青春让大楼的嘴巴吃掉了。”这是对一进一出的形象化反映,有点新鲜感而令我喜欢。由于这一句不是我的发明创造,是记忆中一位诗人说的,因此标明“记得有诗人说”,以表示不能掠人之美。
    这几十年,是否可堪回首?不同的人,不同的角度,会有不同的回答。为此以“不知”模糊过去。
    但对一个有良知的人,有些事是不能模糊过去的,因此有了结尾两句。
    报纸的责任之一,是舆论监督。但由于客观或主观的原因,老报人对应该旗帜鲜明的监督作出过“选择性失明”,为此自知、自明而有了自责。
    这也是在同保安的对比中得出的。保安也在做“监督”工作,但他坚守原则,不讲情面,“谁也混不过去”。
    全诗通过老报人回访报社的一件事,随着情感的流淌,表达了老报人对人生的感叹与感悟。虽然平淡如话,也还有值得咀嚼与回味之处。
    写作上用经过提炼的口语,也即散文的笔调,表达平凡生活中的诗意,这是散文诗通常的写法。追求“一看就懂,越想越深”,也是我的散文诗主张。不过由于笔力不逮,并不能十分令人满意。
    此诗在博客与网络贴出后,网友们询问此诗是怎样写出来的,也提出了一些问题与意见。促使我写此短文,对网友也对我自己,作出解说。
    (2014年4月4日早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4-4-4 16:07 | 只看该作者
此文本来跟贴在《老报人》诗作之后,但贴上半天无人发现有此新帖。就把它单独贴出来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4-4-4 16:21 | 只看该作者
还是单独发比较容易看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4-4-4 16:23 | 只看该作者
欣赏老师对散文诗的解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4-4-4 16:34 | 只看该作者
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4-4-4 17:05 | 只看该作者
值得一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4-4-4 17:20 | 只看该作者
方齐杨 发表于 2014-4-4 16:21
还是单独发比较容易看到

接受提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14-4-4 17:20 | 只看该作者
方齐杨 发表于 2014-4-4 16:23
欣赏老师对散文诗的解读!

欢迎批评指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4-4-4 17:21 | 只看该作者

谢谢肯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4-4-4 17:21 | 只看该作者
学习,问好老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5-2-22 05:31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