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白云【读诗】:13首
结绳记事
马启代
——“秋夏交接,有咔嚓咔嚓的声音,你听到了吗?”此时,天空正在高处弯身
我精神的悬崖上有闪电蹲着,被风绊倒的中年也保持着缄默。“你再听听”
车轮滚滚,我五吨以上的灵魂在疯跑。千百万汉字于旅途中相互推醒
“天下需要檄文!”我体内的冰层需要搬到秋天里放风,大地开始结霜
他们依然招摇。我备好的猎枪已经找到,草原也在渴望驰骋的马蹄
“有这些养料足够我复活”,兄弟们,看啊,母性的阳光里活跃着牛鬼蛇神
……我一整天都在翻书,拍拍这个,摸摸那个。“它们真得好多年没见我了”
积尘里,抖落出一段啸吟,几许浅唱,还有雨打芭蕉中的怒发冲冠
读诗:
马启代的诗有许多的灵魂感悟,我们都知道感悟是有层次和高度的,而马启代的诗往往不经意间就爬上了那高顶。我想,这主要来自于他丰富的人生经验与生命体验和长久的思考。思想本身是很复杂的过程,要体现出深刻、厚重和精神的境界,过于简单就会不成熟,而真正的诗应该是很成熟的东西,它与灵魂的自由度及各方面的素养有关。而这方面马启代显然已很充分。他的这首《结绳记事》就很具代表性。这首诗依然体现出马启代的诗歌策略和句法特征:长行铺排,引文精心穿插,节奏强烈,布局表面松弛,内在紧张。题目直接来自典故,所谓“结绳记事”是上古时期,文字发明前,人们所使用的一种记事方法,即在一条绳子上打结,用以记事传播信息。到了今日,已没有人再用这种方法来记事。诗人以此为题,不外乎用此种方式来记录自己的灵魂轨迹,以他独有的精神符码,表达他积蓄了太久的对社会现实的焦虑甚至愤怒,由此,才会有“我五吨以上的灵魂在疯跑。千百万汉字于旅途中相互推醒”;“我体内的冰层需要搬到秋天里放风”这样震憾的言词,同时深刻的隐喻既有诗人对现实的无情揭露,如“母性的阳光里活跃着牛鬼蛇神”;又有惊心的激荡,如“我备好的猎枪已经找到,草原也在渴望驰骋的马蹄”,“积尘里,抖落出一段啸吟,几许浅唱,还有雨打芭蕉中的怒发冲冠”;特别是这句“我精神的悬崖上有闪电蹲着”,当是这首诗的高潮所在。它代表着诗人特别强悍的精神状况,这是一种思想上的强大修辞,以其强烈的闪光惊扰着我们的感受力。虽然看起来很抽象,但实际上异常地形象,他映射出的精神内质,让我们仿佛看到一个灵魂在呼号、在奔走、在搏击,然后化为诗人精神上的亲密者或知情者,超越着诗人的意志与思想,传递着某种神奇的力量。
春景
宇轩
等到春风斩获墙头。
有人驱牛驾犁翻动坂田,为即将到来的春耕生活
腾出场地。
纵使去年梨树与梨
有恩泽,有辜负。已然梨花带雨,又是一年。
桃红柳绿。
草窝里孵出小鸡半月余,黄绒绒。
喂它白米粒,清水碟。
读诗:
印象中,诗人宇轩低调、不事炫耀,像个谦谦君子。他的诗从来没有什么阴谋,灵性,明亮,大多节奏较慢,语调舒缓,每个词,每个句子,每一行都清澈、从容,秉承了古典与现代审美形态,语言出色,视域宽阔,想象空间阔大。自然的丰盈,人性的良善,生命的温热,在他的诗中始终所见。如他的这首《春景》,既有自然场域的浸润——“春风斩获墙头”、“驱牛驾犁翻动坂田”;又有人性的豁亮——“纵使去年梨树与梨/有恩泽,有辜负。已然梨花带雨,又是一年。”;更有生命的柔软与温热——“草窝里孵出小鸡半月余,黄绒绒。/喂它白米粒,清水碟。”总体构成了诗人生命境界的通达和对人间烟火的热爱。特别机智的是以形而下的“梨树与梨”进行形而上的转换,以其谐音喻指生命中的那些遇合与分离,“有恩泽,有辜负”六字道尽人生的甘苦,无论怎样,诗人说“已然梨花带雨”,都是美好过程,不必纠结、介怀,春风一度,又是一年,这种人性的良善,饱满、豁然,开敞、明亮。绝妙的是最后一节,草窝里孵出的半月余的小鸡让作者与读者共同感念了生命的温热,那“黄绒绒”的柔软,“白米粒,清水碟”的安宁,不知不觉浸润我们共同的生命。
风,是唯一的证人
黄曙辉
那时,天高云淡
我和你在秋水里互相交换魂魄
一尘不染的过程
手续简单
风,是唯一的证人
它看见我将灵魂的透明交给你
将火焰交给你
将只有你能读懂的契约交给你
从此,你我只在森林一样茂密
的文字间出入,摘红叶,采松果
捡山菌,挖野参,让诗句营养丰富
你我静默,对视,看水看云
读诗:
这首诗的构思、意象、手法都很别致,具有异常纯净的气息和浪漫的情调。想象力与爱的融合,让自然与情感获得统一。诗人首先给予我们眼中一幅面画:“那时,天高云淡/我和你在秋水里互相交换魂魄”。这里的“那时”与“秋水”都是特定的时间呈现,“秋水”当喻指某个明朗的秋天,“天高云淡”是色彩的陪衬,“交换魂魄”是灵与肉正在进行时本身的形态。这些画面和色彩的背后,暗示出一场美好的爱情,诗人说“一尘不染的过程/手续简单”,这种没有任何附加的纯粹之爱,超越于一切世俗,形成“简单爱”的完美之境。而以富有灵性的风作为爱的见证,可谓别出心裁,如此诗人便可以大胆地在神性的风面前裸露自己:“它看见我将灵魂的透明交给你/将火焰交给你/将只有你能读懂的契约交给你”;这种共同的接纳与呼吸充分展示了诗人驭万物为己用的自如。最后一节最能暗示诗人的生命境界与审美追求。那些意象组合起来的形象与诗人心中的爱巧妙映射,特别最后一句:“你我静默,对视,看水看云”,其隽美深致的意境让抽象的感情成为生命中爱之经典。
青灯
卢辉
想起雨天,我想起一个人穿着蓑衣
戴上斗笠
一盏
象形的灯
雨天的灯很迷茫,雨天的人
独一无二
瓦楞是雨里的船,小巷是雨里的碑
向西,向西
青灯,豆芽一样的长
好象还有佩剑
雨天的人到了悬崖
一条闪电一棵树
瓢泼大雨都是下肚的好酒
一条闪电在故国
青灯也辽阔
读诗:
看到青灯这个词,大都会想到“独卧青灯古佛旁”,“青灯黄卷伴更长”等一些古境,它基本上代表遁入空门的修行者孤寂的生活与空静脱俗的心境。而卢辉这首《青灯》完全不同的面目,诗人以与众不同的思维与语境整合了一个绝然不同的“青灯”。他首先以视觉的想象:“想起雨天,我想起一个人穿着蓑衣/戴上斗笠”,延伸至意识的真实:“瓦楞是雨里的船,小巷是雨里的碑/向西,向西/青灯,豆芽一样的长”;这种个我的能动意识引申出诗人对“青灯”的另解。诗人打破了传统的对“青灯”的思维模式,赋予“青灯”“雨天的人”形象,于是这样“一盏/象形的灯”便获取了生命之躯和“独一无二”的变形力,它既是“青灯”本体,也是个体生命意识。它可以是古人,佩长剑,到悬崖,可以是一条闪电,一棵树,饮瓢泼大雨如好酒,回到故国。如此的随物赋形,迅速地为此诗营造了一种氛围,并以超越生命的形态安顿了诗人深长的神性“意味”和侠士情怀,用精神意识打开辽阔的“青灯”,在超现实主义境界中将生命导入幽深、神秘的境地,让心灵找到了与“青灯”相互感应的“气场”。
葬坟
中年阿舟
几个负责葬坟的人
忙活了整整一天
父亲的坟墓
终于隆了起来
远远望去
隆起的坟墓
好像一名待产的妇人
静静地躺在那里
夕阳在额头
抹上一层羞涩的红晕
道士提着道具
不紧不慢地走过来
如一个沉着的助产士
读诗:
这首诗行文天然,巧妙智慧,它妙在结构上自然的生命关联。用“隆起的坟墓/好像一名待产的妇人”来暗示死亡将获得的重生,此时的死亡在诗人这里充满了生机“夕阳在额头/抹上一层羞涩的红晕”,而“道士”的出现表明了一种信仰的存在,他代表了诗人对生命轮回的信念。表面看这首诗不过是写了“葬坟”的过程,似乎与生命的轮回毫不相关,但诗人的过人之处正在于此,他只用了两个比喻“待产的妇人”、“沉着的助产士”就把死亡的主题引申到重生的主题——这是隐喻的魔法。用最朴素、简约的语言表达了对“父亲”深厚的情感,把渴望生命的重生写得不动声色,这种静水流深的功力非浅薄的功夫所能抵达。
刀和鱼
张忠军
拎着从市场上买的一条刀鱼
走在街上,像拎着一把出鞘的刀
像多年前的一位铁匠:炫着霜刃
像监控镜头里的一个持刀歹徒:失去方向
菜板上,刀鱼,彻底脱离比喻,把刀还给我
留下鱼自己,躺在血丝里
刀,及其之类的,如刀柄
直接握在人的手里——把鱼或什么分开
读诗:
显然这是一首独特的诗,刀鱼是一种鱼的名称,但在刀和鱼之间加了个和,意味就颇为深长起来,刀与鱼的对立立刻也就尖锐起来,刀成为宰割的工具,鱼成为被宰割的对象,而握着工具的手成为主宰。该诗特别巧妙地描绘出了这一残酷的景象,诗人连续用了三个比喻句把“刀鱼”幻化成了“刀”,接着,只用了三个字“菜板上”,不经意间就把“刀鱼”还原成被宰割的状态,“刀鱼,彻底脱离比喻,把刀还给我/留下鱼自己,躺在血丝里”,这是这首诗最妙不可言的运思,那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味道挑逗着你的阅读神经,在拍案叫好后发出会心的一笑,而尾句的深思熟虑更是让你眼前一亮,你突然发现原来那把握着刀和鱼的一双手就在你的面前,在惊诧的同时,你的手好象也多了一把刀或一捧汗。许多时候,我们自己也是那把刀或那条鱼。此诗的精彩之处也正在于此。
最后一件翠衣
湮雨朦朦
这是一只越狱的瓜,在伊索预言的街道
放下一枚春天,这春因了半升草莓
因了生不逢时的雨水,因了一腔澎湃的烈焰
喋血。
这是一只做梦的瓜,有个罕见的姓
却不知沐浴土地的阳光与它背道而驰,
它的祖先曾闭月羞花,沉鱼落雁
走过春秋,只遗落一件翠衣。
这是一粒光滑的籽,襁褓是五斤笑容
它的母亲是一截枯枝,乳汁全散在七月的骄阳里
没落的家族,几只犬的眼睛
生生剥离。
这是最后的翠衣,蜻蜓们是表弟
它们从水草里飞起,它们与莲重建一个夏季
它们沉默,像鹰一样朝着闪电
搏击
读诗:
这首诗的隐喻性与开放性堪称典范,“最后一件翠衣”显然具有严重的警示性作用。诗人采用的是隐喻与象征的手法,一开始就把“瓜”与现实并置,强调“这是一只越狱的瓜”,“越狱”两字的现实性与开放性很是意味深长,它是对残酷现实的抗拒,而“伊索预言”的引入更让其获得了警示的象征意义,这只“越狱的瓜”让春天充满了“喋血”的味道。而接下来“做梦的瓜”的进一步引申,让祖祖辈辈土地的梦想到了现实面前“只遗落一件翠衣”,它的“背道而驰”,只能使“母亲”枯萎,“家族”没落。诗人所选的修辞,布满了本源性的含义,“几只犬”显然是事件的制造者,正是他们把“母体”生生的剥离,让国家机器丧失公信力。而结尾的“蜻蜓”象征则意味着以弱小搏击强大的无力感,但重建完整可靠的社会秩序依然是诗人强烈的渴望。全诗从“瓜”说起,层层递进,层层暗示,深入隐喻的内部,挖掘现实的喻指,用一个现实的恶性存在暗示了整个社会的没落以及恶劣人性的不可逆转。给予在生存线上挣扎的底层小人物以深切的同情和对现状的深度忧患。
生日快乐
芦苇岸
二十八号、七点,包子,孩子,三号楼会场
民生,民族宗教,城镇化,养老,环境整治
重点课题:一号、二号、三号、四号
发言,文化,困惑,调研,提案,建议
通报,短话,实效,十点半,散会
社保局,咨询处,父母身份证,储蓄,柜台
取钱,密码,输入,锁死,挂失
医院,父亲,证明,公章,电话
上海,物业,劳动合同,老旧小区
农民,无业,农业银行:一,二,三
排队,取款,复印,派出所,户籍警
街道,失业所,往返:一、二、三、四
照片,身份证,参保费,社保局
签单,材料,审批,劳动局,材料
电梯,五楼,养老处,原单位,投靠
儿子,父亲,关系,公章,担保人,求证
人事局,报社,新闻标题,稿费单
东门邮政,南门邮政,派出所,社区
清水,面条,午饭,一点半,户口本
社保局,劳动局,太平洋,民生银行
取号,等待,现金交付,六万,收据
报社,版面,校对,清样:一、二、三
夜幕,如厕,关灯,锁门,风刀子
中山路,南溪路,环城路,东升路,建国路
气象路,花园路,城南路,昌盛路,北京路
兴国路,广场路,中环路,玉兰路,幸福路
小家,晚饭,青菜,胡萝卜,辣酱,肉末
儿子,作业,作文,兴趣班,十点
父母、电话,2014年,最低生活保障费
骨肉,担当,早晚:晨光,晚霞,长夜
消停,阅读,写作,手机短信:生日快乐
读诗:
写诗,其实也是在写生活。芦苇岸的诗大多都与生活息息相关,可谓一种有根的写作,可贵的是他的诗无论怎么去写,都散发出一种强大的精神气场,诗人强烈的主体性意识始终在场。他的这首《生日快乐》就是如此,整首诗都是用单独的词语灵动组合而成,在睿智、机巧的排列中,尽呈全部的人生。有人说“养语言就是养心力和养境界”,芦苇岸所“养”的这些语言,每一个都是现实与生活的本来面貌,但经过诗人心力的浸透,词语后面的意味就具有了深长的能量,那些“看不见的东西”撞击着心灵——责任、辛酸、痛楚、无奈、挣扎、希望。这种纯词语建立起的结构,在诗人的奇妙化合下,非但不显突兀、生硬,读起来竟产生行云流水般的效果。此样的零度写作手法十分新鲜,让我们看到一种新的诗歌形式,它的全部微妙就建立在诗人机巧的排序中,人生的困扰,现实的纠葛,人事的纷繁,起伏的心绪从词语词根内部关联的同一性自然涌现出来,从已见之词的微末透视未见之物的真相,特别结句:“消停,阅读,写作,手机短信:生日快乐”,折射出的是人生匆忙,仍不懈追求生命内在的价值和对生活充满的美好希冀,如此的深层意蕴才是这首《生日快乐》的真正所在。
一只衰老的羊
寂寞的候鸟
我走过去,葱绿环绕这里
更多的沉睡下
盘桓于主人酝酿中的计划和设想
一只羊无视这一切
它安卧草丛边
栖居一根绳子下的疲惫
慵懒,等待。沉溺旧日的衰老
或许还有草地上
曾经奔跑着的别恋?
卷曲的绒毛告别了
往日的鲜亮
很显然,它的血已远离激情,青春和幻想
失去了燃烧和温度
屈从于欲望的安排
这只待宰的羔羊,什么也不知道
它无法主宰自己的命运
更不懂得复仇
读诗:
这首诗流淌着一种凄凉的晚景与哀伤的基调,读来令人心痛。诗人以“衰老的羊”为缩影,通过“我”的主观意识与一只待宰羊的命运两条线并进的手法,让现实的无情与残酷尽收眼底。整首诗中的“我”始终处在悲悯的情绪里,而那只“衰老的羊”始终在被动地等待待宰的命运,它的无辜形成的悲戚与“主人”的欲望形成的残酷构筑起一种痛楚。同时,诗人在“羊”的命运中又锲进了人走向衰老的命运,那些曾经的“鲜亮”,“激情,青春和幻想”一去不回。人呈现出的“衰老”就像那只“衰老的羊”一样,同样无力与无奈,诗人在对生命的反观中,哀叹岁月的磨损,一只无辜的羊与人的命运的彼此介入与渗透,折射出一种深层的意味,其中潜伏着诗人对那些无法掌控自己命运的生命的深切同情。这种同情不是冷眼旁观,而是融入其内的悲悯与焦虑。试想一下当下城市与农村一些沉默着等待死亡的孤独的老人,很多人熟视无睹甚至丧失了痛痒。诗人以“一只衰老的羊”的待宰命运形成了令人触目惊心的效果。所选取的视角具有共性的经验。其悲凉的背后揭示出社会与人性的恶劣。这种揭示带来的提醒,应是这首诗的意义所在。
水
迪夫
水,可以被解释
包括她的流动,以蛇状,或坠岩般
以及突然消失于田野的姿态
它的静是永恒的。如果没有鸟儿传来风声
就无所谓浪头和洪波
但水注定被风云变幻
面对河流和大海
她多了诡异与不测
我把一杯水盛入玻璃杯。她陪伴我
一个下午了
我喝下她
变作我的血液
读诗:
有人说“诗是最好的字眼在最好的秩序里”,我从迪夫这首《水》找到了这句话对应的注解。这首诗的题目为《水》,显然是与生命有关,水是生命之源,水是博大的,那么,诗人这首诗里的“水”传导出的是怎样的命脉?首先,诗人说:“水,可以被解释”,那么,诗人是如何“解释”他的“水”?他只用了一个字“她”便给了他的“水”一个形象与答案,这个女字旁的“她”,毫无疑问,是诗人情爱的主体,情爱才是他的生命之泉,爱之水。他的“她”真是“姿态”万千,“流动”写尽女人如水的柔状;“蛇状”淋漓地描出了女人的媚态;而“坠岩”最是情爱中惊心动魄的极致。“突然消失于田野的姿态”诗人说“它的静是永恒的”,这里的“静”当是静水流深的意思,唯有深厚的情感才可以“永恒”。“消失”是爱的别离,别离带来了思念,而“鸟儿”为其传递,唯有思念才可以让心中一波又一波的“浪头和洪波”奔涌。爱的本相正如水的本相,“注定被风云变幻”,面对广阔的“河流和大海”,“她多了诡异与不测”。但无论“水”怎样的“风云变幻”,此时的诗人撇开了他的担忧,把“她”喝入体内,让爱成为他生命的血液,成为此刻(一个下午)的拥有。整首诗自始至终都是以“她”来贯通,引导读者进入想象的空间,最终把“她”落到实处,于不动声色中把一场情事写得深情款款、风生水起。特别一提的是这首诗语言歧义的魅力为此诗提供多重解读的可能性。字眼的敏感点深含不尽之意,显示出诗人掌控语言的深厚功力。
西藏笔记十六:天葬赋
百川
这些漫空飞来,赋形为苍鹰的空行母你要赞美
为了让你不再执著于身体,她们组成会飞的行刑队
身手矫健的天葬师用刀子在你的山水间掘出转经声
竭尽全力地一脱,你终于脱出一个自由的形骸
现在你看到羊卓雍措还是山下那片湛蓝的湖水
狐狸在山坡遇见羊群,你感觉似乎狐狸多一些神性
2013年8月26日于上海
读诗:
诗人百川的诗是我必读的,读百川的诗你会惊讶于原来大地上还有这么多“美和神秘”的事物,你在阅读的同时获得了一种精神与视觉的双重享受。他仿佛掌握了一种神秘与美的“招魂术”,所有神秘与美的词语都受他的颐指,他支配着它们,开拓着一个又一个全新的空间。他的诗无论形态上怎样变异,都抛不开“神秘与美”的主题。生命的形式归于美,生命的内涵属于美。他是真正与神为邻的人,当他无限地接近于美与神秘也就无限地接近着神性。他的这首《天葬赋》就是致力于这种神性的揭示。起首的一句:“这些漫空飞来,赋形为苍鹰的空行母你要赞美”;一句“你要赞美”仿佛一个神启,让你立刻置身于苍茫玄远的灵境中。这些“身手矫健的天葬师”,它们是使者,是精灵,通过它们,死者开始脱胎换骨,“不再执著于身体”。当山水间响起“转经声”,湛蓝的圣湖——羊卓雍措、狐狸、羊群,仿佛那里的一草一木都有了神性。诗人以其神奇的语言建起一座令人叹为观止的天空坟场,然而它却令人感到生命的无穷,神性的无限。一句“你终于脱出一个自由的形骸”道出了所有生命轮回的奥秘。
一首诗最紧要处莫过于可以从中提纯出领悟,百川这首诗给我的启示是:当生命归于生命,“天葬”理应成为一种福祉。
在秋天——
路亚
给我一截寂静,一截虚空
别靠近我
让我倾空,身轻如燕
让我在身体之外,远远地想你
我是秋风中水洗多次的麻
是即将重见天日的煤
是别人眼里的柔软无骨,心灰意冷
让我在升起的寒意里保持沉默
让我接受草木牺牲的事实
让我相信,它们会从死里挺起身子
读诗:
我对路亚始终怀有敬意,还有她的诗。且不说她的低调与高格,单就读她的诗足以让我沉入。近期读到她的这首《在秋天——》,让我感受到一颗彻骨之心的炎热与寒凉。一句“别靠近我”道出了多少生命的冷寂与不可言说。“让我倾空”,“让我在身体之外,远远地想你”,如此的修辞立诚,如果不是爱之深切,爱之痛彻,爱之深重,那又是什么?倾空肉体,只让灵魂保持爱恋,这是爱的奇境,也是生命的奇境。我时常在想,那些刻骨铭心、感人肺腑的情感与生命时刻可否用诗歌的语言来传递?而路亚的这首《在秋天——》给了我肯定的答案,诗歌完全可以承担起对心灵的“救赎”。从这些个体的经验来看,诗歌的拯救力量似乎是一部分诗人孜孜不倦地创造诗歌的根本动力,起码我就是其中的一个。回到这首诗歌,从这首诗的整体意境来看,我觉得路亚是深谙诗的设境之道的,她仿佛信手拈来似的,随物赋形,以意象的磁铁撞击心的磁场,让它们相互感应:“我是秋风中水洗多次的麻/是即将重见天日的煤/是别人眼里的柔软无骨,心灰意冷”,特别巧妙地把深厚的情感从深层中解放出来,让自己的叹息和感伤微妙地从“别人眼里”出现。读着,有一种特有的感觉。
我总觉得一个拥有深情厚意的人,必然是“向死而生”的人。而路亚无疑是深具这样情感质素的人。记得荷尔德林曾说过这样一段话,大概意思是:人被赋予语言,那最危险的财富……人借语言见证其本质。而路亚这首诗的语言正是“那最危险的财富……”,我们借着她的语言见证着她生命之爱的本质。当她说:“让我在升起的寒意里保持沉默/让我接受草木牺牲的事实/让我相信,它们会从死里挺起身子”时,我仿佛看到有震悚的花朵在绽开;在这里,路亚连续用三个“让”一下子把“我”从“生”的境界提升到一种不可思议的“死”的境界,她让我们看到的是无处不在的“向死而生”。“它们会从死里挺起身子”,多么令人震悚的语言,其实个体来看都是很普通的词,但经过诗人奇妙的组合后,竟产生了意想不到的神奇效果,让“向死而生”的境界到达极致,这是这首诗最为奇妙与独特之处。
黑暗中的事物
王霆章
即使在最黑暗的夜里
我们也会抬起头仰望星空
另一片星空,收敛于石头内部
点亮了,石头便通体亮了
我知道你时常举起手掌迎接风
迎接风中隐匿的讯息
我绝不向他们出卖自己的声音
保持沉默,背转过身去
愈是黑暗的地方
愈是需要戴着面具
彼此看不到内心
大家都安全
这是古老的丛林法则,然而
总有少数植物在溪水中悄然生长
总有少数植物在溪水中野蛮地生长
总有少数植物在溪水中引领着溪水的方向
读诗:
霆章诗人的诗是值得反复阅读的。他的诗都极其的意味深长,对诗境及意象涵义的提炼于不动声色之中,其诗性魅力表现在诗人联想空间完全不受限于固有的思维和传统的桎梏,高超的不知不觉的过渡技巧让他的诗歌恰如天成。他的这首《黑暗中的事物》最能体现这些质素。这首诗我读过多遍,感觉它是一首流淌着睿识与卓见的诗,它的内在的生命就潜藏在那一字一句中,它不仅是对自身的一种提醒与鞭策,同时也是黑暗中的一种洁身自好。它是在千方百计地在与“黑暗中的事物”背离——理解了这一点就会理解了他的三个“总有”:“总有少数植物在溪水中悄然生长/总有少数植物在溪水中野蛮地生长/总有少数植物在溪水中引领着溪水的方向”。
霆章诗人是一位成功的商界人士,对商界优胜劣汰、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的自然与社会属性都了然在胸。“愈是黑暗的地方/愈是需要戴着面具”;“彼此看不到内心/大家都安全”,在“古老的丛林法则”面前,霆章诗人却愿意做那“少数植物”,这是最难能可贵之处。在当下的现实大环境中,特别是商界要想在“丛林法则”之外保持自己的独立,是多么的艰难。但诗人对自己始终有内在的信任,因此,他才会一开始便把自己置身于希望之中:“即使在最黑暗的夜里/我们也会抬起头仰望星空”。在希望中,他将人生中诸多的“迫不得已”演绎为生命之美——“另一片星空,收敛于石头内部/点亮了,石头便通体亮了”,这是被生命之手触摸过的另一番景致,是真正的生命之光。在黑暗中,诗人坚守着自己的光亮,“举起手掌迎接风/迎接风中隐匿的讯息”,“绝不向他们出卖自己的声音/保持沉默,背转过身去”。这是霆章诗人在向我们裸裎他的内心。所有的黑暗都挡不住“溪水”的生长,一旦将光亮纳入心中,明澈将是唯一的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