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白炳安 于 2014-4-18 20:46 编辑
高要辞
一
高要,从肇庆分设出来的一个名词,古为百越之地,被流放之地,兵家必争之地。居高羚羊峡之地势,扼要两广之咽喉,先罝县,后升郡,再为市,用变迁的方式计算出70.75平方千米的面积,用目光搜索到辖下的16个镇,在阅读中发现有28个社区,分布着324个行政村。
在汉代的高要,途经西江的盐船,要经盐官审定才放行。
在史书的折页处,掀开,可以看到丝绸之路在水上延伸,但不知道哪一粒盐落到前人的梦境。
当年的季节遮蔽了人间的变迁,高要的历史在顺流而下中旋入湍急的漩涡,但延续岭南的岁月。
从汉到今,人杰地灵,鱼米富饶,高要就像我们手里把玩的端砚,具有可爱的欣赏的价值。
高要,每天从早晨的曙色里,最先孵出一窝鸡鸣,唱亮那些或是土地沧桑或是古朴沉静或是略显凝重的村村镇镇,品尝一顿丰盛的阳光,同时嗅出土地上还有贫瘠的味道。
二
高要是一部战火凝成的史书,翻阅过去的一页阅读,沉重一些。
先秦汉武的弓箭射出了对敌穿心的惨状,盛唐大宋的刀剑在短兵相击中劈出溅血的江山,元曲跃出的战马奔腾百里追赶猎物,明清的戟盾在破碎的山河里,为土地守护了最后一滴血......
民国之后,所有的长矛斧戈成为兵器里的冷果实,一副表情坚硬,在外敌的枪炮声中,软弱成一堆堆废铁。
翻阅到当今一段阅读,轻松一些。
一颗叫西江的明珠在高要的版图焕发出灼灼光华,在葆留着唐宋遗风明清神韵的村落,彰显旖旎风光的古建筑,展开多姿的雕梁画栋;在书香雅卷里,以文武风威之势走过廊坊溪桥,触动一个叫蚬岗另一个叫黎槎的八卦图;在槎塘这个"大棋盘",摆下一盘想象中的"象棋",让人想入非非。在浏览的-片风水里,目睹了一幕暮色遮掩的荔熟从树丛探出半个红脸,听到了一曲从树林里唱出的蝉鸣,这一切属于高要的人文生态。
在高要的肌理中,有着岭南文化的特色,散落着客家的历史踪迹。
三
高要,有两支塔形的画笔:一支叫文明,另一支叫巽峰,叫文明的画出多姿的山水,叫巽峰的绘出多彩的乡村。从明代起,两支画笔把高要画得无比壮丽,气象万千--------
金黄的谷粒植入活道的地表,拖拉机拖动厚重的芒种,驶进夏季,丰收藏不住的喜悦被一担担挑进粮库;鲤鱼在大湾的麦溪塘一摆尾,抖动了几下身上三条光闪闪的金线,游出肩高腹圆的肥美,呈现肉质嫩滑之清甜;展开紫云谷狭长的画卷,寻觅到唐朝以来釆砚的踪迹,闻到了制砚研墨的余香,那些老坑丶坑仔丶麻子坑的石材,是画卷里最精彩的颜料,被视如金子收藏。
循着文明深远的根脉,摸到草席铺在金渡与白土的梦香。
把一种民间手艺传播在妇女手里,村落的晚上便有了席梦思。可惜草席土气十足,渐渐淹灭于名贵舒适的床垫之下。
文明在传承的过程太难!
白诸的碉楼沾上了古色古香,就与遍布高要的古村落丶古寺庙丶古书院丶古祠堂丶古榕树构成一卷千秋古画,让我们读成一个从生爱到死的家园。
高要已经被历史校正,敲出的时间具有钟声的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