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海滨 于 2014-4-15 22:10 编辑
诗在民间:为诗歌打开多扇窗口,一起眺望生活
新新乐府诗歌运动发起者:海滨
中国传统美学一致认为,诗、书、画同源。由此还可以向诗与生活的本质延伸,诗、生活也是同源的,源于个人当下的真实存在(就生命个体而言,主观内在于孤独之中,客观外在于民间)——在此基础之上,感受体验诗意的生活,寻求探索生活的诗意。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植根于东方文化历史背景之下的汉语诗歌创作,应该有多元的创作路径和创作维度。
诗歌创造强调主体意识,突显个体性差异(具体表现在阅历、趣味、视界、个性、文化、地域等诸多方面)。生活(就其客观存在而言,内在的与外在的生活,个体的与群体的生活)本来就多姿多彩,加之创作主体的千差万别,造就了诗歌的万千气象。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植根于(内外/个群)生活基础之上的诗歌创作,应该有多元的创作路径和创作维度。
这就是《诗在民间:为诗歌打开多扇窗口,一起眺望生活》的立论的基础。
诗在民间,呈现着多样化的形态,百家争鸣,万紫千红,才是正常的诗歌生态。随着网络技术的进一步普及与迅猛发展,汉语诗歌话语权渐渐从官方主办的刊物(包括纸刊与网刊)转移到民间纸刊和网刊上。新浪、网易、天涯等各大网站开通的博客及微博,也为诗歌爱好者提供了相对自由的空间。最近搜狐、起点等各大网站也开始对文学原创给予了更多关注与技术支持。因为,他们敏锐地嗅到了中国文学的民间力量已经如千军万马、排山倒海之势汹涌而来,各大出版集团、出版商、发行商目光开始聚集在这片最富有生机与活力的沃土之上。曾经被边缘化的中国当代汉语诗歌,也慢慢出现了复苏的迹象。在官方的诗歌意识形态开始向民间俯身侧耳的那一刻,就已经充分证明了中国当代诗歌已经开始不断发生深刻变化——诗转移向民间。
诗在民间,也呈现着无极化的形态,任何一家诗歌网站都无法用大一统的方式来限制各种风格流派的诗歌自主存在,这也使得当代汉语诗歌泥沙俱下、鱼龙混杂,但是这是当代汉语诗歌发展的必经之路。这种看似混乱无序的状态,正是诗歌在民间的真实生态:鲜花与野草共生,良禽与野兽并存。下半身、口水诗等各种诗歌团体与流派,如过江之鲫,正所谓“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三五年”。
诸位学者教授、前辈先贤,也无需惊呼当代汉语诗歌正走下坡路,或者说走向没落。诗歌的发展,亦有其自身的规律,“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追思远古,春秋以前的各地民歌曾经进入到一个空前辉煌的时期,春秋以后的采诗官来到民间,不也是经过精心挑选和润色,编订为《诗三百》或曰《诗经》的吗?再看看唐代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每一天都有大量诗歌产生,被传抄、吟诵、歌唱,一部容量不小的《全唐诗》也只是收录了那个时代一部分最具代表性的精华作品,仿《诗三百》体例,由蘅塘退士编选的《唐诗三百首》不也是最好的证明吗?无需杞人忧天,诗歌在民间,一定会经历她必经的所有的过程。
我坚信,时间是最好的酿酒师,时间也是最公正的检察官。优秀的诗歌自然会经历无数读者的审阅,经历无数时间的沉淀和久远年代的精心挑选,最终成为中国汉语诗歌的陈年佳酿,尘埃落定于文学自身发展的道路上。今天,我们不排除人为的因素,比如当代汉语诗歌发展中的门户之见,党同伐异,文人相轻等陋习,比如拥有绝对话语权的诗歌霸主对当下诗歌发展因为个人的一己之见而产生的负面影响,甚至也不乏心胸狭窄、眼光短浅、利欲熏心、自私自利的文学掮客,利用自己对某诗歌网站的绝对控制权,扩大自己的私人领域和话语空间,剥夺某些诗歌团体、流派或者个人正当言论与创作的自主权。但是,请相信,网络无处不在,处处都是民间,江湖风高浪险,自己也可以选择独驾一叶扁舟,只要有好作品,就有可以展示的平台,发言的空间。如今各家大型网站,都以非凡的气魄与兼容并包的胸襟,吸引无数网络写手驻站,以期从民间无数的高手那里发现新人发掘原创优秀作品。
诗在民间,无论学习西方,还是回归东方;无论一心向内,还是放眼天下;无论有什么样的诗歌理论与诗歌主张,也无论你是什么流派还是游离态的个体自由写作者,诗歌都会热爱那些真正热爱她的人们,并为那些一生痴爱是个的人打开无数扇诗歌的窗口,让我们一起眺望生活,并写下无愧于我们自己和这个时代的诗行!
2014年4月15日夜于新新乐府诗歌书屋
来自群组: 新新乐府诗歌运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