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中》
作者:怯情
从日暮到天明
一个人独坐山水草木之间
一屋
一灯
一明月
今夜
我不是入定的禅者
我是大山唯一跳动的心
推荐人:南北
推荐理由:无念为禅,心静为定。能见月明,无定是定。
《图书馆》
作者:淡空
走进图书馆
一眼望去 这么多书
都是我的。
随手拿起一本
没有兴趣 放了回去。
原来 都不是我的。
我鼓起勇气
精挑细选 发现一本。
被我借了出去。
整座图书馆 从此
与我无干。
推荐人:奥冬
推荐理由:善于思索的人,总能从生活中发现哲理,所谓有舍有得,有得有舍。从一个角度讲,是“一叶障目,不见森林”;换个角度,则是“任凭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
《雨花》
作者:散心
一朵朵的雨花
随水而开
随水而流
随水而谢
村边,一只只蝴蝶
追逐着河水
推荐人:南北
推荐理由:雨花,也是“花”。是花,就会遵循花的无常之律——开了,谢了。但诗人并没有停止在这个常理的传达上,而是引出了“一只只的蝴蝶”,它们追逐河水,追逐河水中不断开了又谢的“花朵”。
《山村之夏》
作者:木萧萧
只一个晚上,暴雨
就灌满了干旱的池塘
一人高的野草
只剩下半个脑袋
前两天我和女儿
还在其中捉迷藏
傍晚,蟾蜍也开始鼓噪
配合鸟儿的鸣叫
还有风的口哨
掀起山村的交响
路边的鱼腥草
几个月前就绽出嫩芽
那时我们无暇去挖
错过了今年的美味
现在已开了一片
四瓣五瓣的白色花
顶着浅绿淡黄的花蕊
我拔起一株
仍能嗅到它的清香
在池塘里洗净根部的泥土
母亲说:可以用它们“泡茶”
推荐人:南北
推荐理由:这应该算是一首叙事诗。作者截取了山村之夏的几个片段进行描画,虽然情节中不乏动感,但整体却传递出一种自然的美和安详。在这样的“山村之夏”,读者能体味到一缕禅意吗?当然,是的。
《一默如雷》
作者:燕子回时
佛堂幽暗
诵经僧已散
我看佛
佛看我
无语却有情
一默如雷声
推荐人:奥冬
推荐理由:一默如雷,无语有情。诵经散后,佛看我佛。
《大地上长着一棵棵树》
作者:奥冬
通过它们,树叶,树干,树根
阳光抵达大地的内部
月光,鸟鸣,诗,空无
逐一进入
诗是我的,空无也是
我来自泥土,复归于泥土
推荐人:南北
推荐理由:树木即我,我即树木。众生的平等,草木也不例外。不在一个比喻中,而在发自我们内心的慈悲和爱。通过对“一棵棵树”的观照,体察生命的“空”和“无常”,正是诗禅双修所应达到的境界。
《此刻的情感》
作者:石上琉
终年相见,清水略淡
而柳叶倒映水中
如此刻,其实是茶的味道
如同未知,默默无语
推荐人:何兮
推荐理由:禅茶一味,不温不火。
《参禅》
作者:安公之家
一口老钟
不语
就算我将它敲响
它也并没有说话
推荐人:奥冬
推荐理由:其实原本不喜欢这个题目来着,但看完诗后有了改观。道可道非常道,言者不知知者不言。那份“就算敲响也没有说话”的坦然、宁静,是历经沧桑后的纯纯的天真。
《晚秋》
作者:空馨
1,阳光淡去的背影
穿过枫林后
一滴殷红从叶脉上坠落
2,天转凉
寒蝉叫落的秋水
流出了一片寂静
3,最后一枚树叶
飘下来
秋色就贴近了泥土
4,孤雁南飞
却把寂寞的影子
叠在我的掌心
5,野菊悄然盛开
香满衣袖间的寒
我听见了昨夜的霜降
推荐人:古石
推荐理由:意境幽深,物我相融,禅意在自然流变中若隐若现。
《放生》
作者:也牛
怎么可以把一尾小金鱼
栅在掌纹中呢
——大湖里。它钻云破浪而去
所谓鱼路
再看
已是一片苍茫
推荐人:奥冬
推荐理由:第二行极其现代,第三行极其逍遥,最后一行,极其辽阔。全诗简洁而有张力,达观而大慈悲,极其精彩。
《 蝴蝶飞过》
作者:图书拥百城
茶花开了
蜜蜂来了
茶花谢了
蜜蜂去了
春草绿了
牛羊来了
秋草黄了
牛羊去了
僧袍拂动
两只蝴蝶飞过
2013.3
自荐理由:也牛说:“场景呈现,禅理自露。”古石说:“来来去去,去去来来,生命在不停地轮回转动。” 昌政说:“写得生动。不过,第二节可删,因为类似的还可列出无数,但有了第一节,诗意足以呈现了。此外,牛羊是会吃秋草的。个见,”吾说:宇宙万物之间的关系,表面上看是缘来聚,缘去散,实质上是来去自如,顺其自然而已。
《秋爱我》
作者:星儿叶子
秋来了
眼睛很明亮
握着你的手很温暖
心没有尘埃
灵魂还能飞翔
我浅浅地舒心
多余的都扔掉了
道路扫得一干二净
在藤椅里眯着
白云飘来又飘去
风不说话
秋
爱我
推荐人:南北
推荐理由:简单,明净,流畅。将一颗被尘世染污的心清洗,还原。然后,一颗童心呈现。叶子做到了。
《静夜》
作者:古石
一切那么安静……
风突然吹了一下
整个天空
仿佛落在一滴夜露里
推荐人:南北
推荐理由:一种身心完全投入的体验:静。
《雕像》
作者:昌政
比草更高的一块石
经击打
削去他们不想看到的
现出一种模型
也许是一种剩余
一种他们想要的风化后的样子
然而比草高
比一泡鸟粪低
推荐人:南北
推荐理由:语言有点“毒”,所以能“入目三分”。此诗深合禅意,是一首典型的“破相”之佳作。诗中作者没有说是什么“像”,但是“雕像”。凡“雕像”者,都是虚妄之相。作为现代禅诗写作者,应该见一个,破一个,毁一个,毫不留情。
《清供》
作者:何兮
一碟红萝卜泡菜加一碗白粥
清供了胃口
一枝腊梅清供花瓶
而欢喜如月光
如僧衣飘动
清供三千世界
推荐人:古石
推荐理由:清净,简单,是我们生命的本质所在。看透虚妄之相,欢喜“清供三千世界”。
《河边观鸟》
文/朱枫
那些厂矿死了之后
一条河慢慢活了过来
我在河边看着这些野鸭
还有黑颧,还有苍鹭
一只鸭妈妈,五只小鸭
河湾的弧线好柔软
推荐人:奥冬
推荐理由:发展,不能以毁灭自然为代价。最后一句,让人欢喜更让人心疼(还有多少河流正在被厂矿杀死?)。
《顿悟》
作者:影沉寒水
雨后
大地豁然开朗
冒出许多新芽
荐者:昌政
理由:禅者,悟也;悟者,明得失也;雨后,实乃顿悟之后。以境释禅,鲜活生动。
《在沙溪雪后的下午》
作者:南北
阳光落在积雪上。
倾斜的木栅栏一头
水滴很有耐心的滴下去。
一滴,两滴。十米之外
屋后的老合欢与桉树上
众鸟起落,喧闹。
一本书打开
一杯茶静坐。
荐者:昌政
理由:雪后,大地简洁,水滴安详,禅者静坐,自得其乐;此时,众鸟起落,喧闹,是乃万物合欢。雪后的下午,有如禅境:消融也罢,萌动也罢,从容淡定。全诗以景呈现,禅意活泼。择字讲究,意味悠远:比如,写水滴,入微至“一滴,两滴”,如见其形,如闻其声;树取合欢、桉,看似无意,实乃寓意“合欢”、“安然”;茶禅一味,第三节简洁而又蕴藉、生动。
《看见大海的蓝》
作者:碧青
我的生日
那一棵开花的礁岩
默默伫立海边
海水
涌来的
波涛
抱蓝
此岸
渡海的
海
张开翅膀的鸥鸟
海面的船帆
那蓝
是否随着鸥船
渡海
来自彼岸
推荐人:南北
推荐理由:碧青的诗,自今年的下半年开始,在探索的意义上走得更深更远了些。形式、语言。明喻、暗喻。这样的语言组合和表达方式,带来了一定的阅读和理解上的困难。进入的路径,猛一看是被封闭着的,但如果耐心寻找,进入其中后,便会得到“顿悟”般的乐趣。这就是所谓“张力”和“境界”的效果。
这首诗有几处可以进入的“路径”:“那一棵开花的礁岩”、“此岸”、“渡海”、“彼岸”等。但,进入的“路径”不同,决定了每个读者所得到的,都不一样。
我还认为,这是她对于之前惯常写作的一种“突围”的努力和试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