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海滨 于 2014-4-22 23:28 编辑
从中国第一部诗集《诗经》的诞生,以及“风雅颂赋比兴”的“风”(民间诗歌)和“赋”(直接叙述)分别排在类别和技巧的第一位可以看出,第一首诗歌,应该是民间的直白的创作。经过乐官加工改造的《诗经》中,也留有“直白”的蛛丝马迹,如《国风》中的“一日不见,如三秋兮”、“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等,都是不加注释就能看明白的。诗歌教育家顾随在指出《诗经》整体上的语言障碍“‘三百篇’好,而苦于文字障,先须打破文字障,才能了解其诗之美”的同时,也发现了“直白”的部分,他说:“(《东山》)第三章‘自我不见,于今三年’,字形上笔画少,语言上句子白话,而读后在人心里盘桓不已,这是真正白话,真写得好。”(《顾随诗词讲记》)
——请原谅我如此大段援引。细读韩老师此文,深以为立足于东方文化背景之下的汉语诗歌的乐府精神亟待有识之士共同挖掘,探索与实践,发扬光大。欧美诗歌的句法和表现技巧可以大胆借鉴,但当代汉语诗歌写作者不可以忘记自己母语诗歌的发展历史以及发展中形成的为中国人喜闻乐见的语言表达形式、技巧与审美经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