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96|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14江西省谷雨诗会高峰论坛发言稿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4-29 06:2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014江西省谷雨诗会高峰论坛发言稿

    本年度江西谷雨诗会论坛主题为“理想主义与诗歌”。
    当前举国上下正在奋力开启发现中国梦的新征程。诗歌从来就是离梦想最近、最具有理想气质的文体。世界和中国诗歌史上,诗歌与理想主义的关系是怎样的?江西诗歌曾有过哪些具有理想主义气质的文本?在因社会转型复杂多元的社会现实面前,诗歌写作是否依然需要理想主义?在当下中国梦的语境中,我们的诗歌该如何体现理想主义,如何让现实表达与理想主义共生共存?
    通过网络征稿,不少诗人对这一主题进行了评述。我们精选如下尹宏灯、五里路、木朵、龙泉、刘晓彬、陈育新、范剑鸣七位诗人、评论家的论文,作为这次高峰论坛的内容。

                                                        ——江西省作家协会


  



当诗歌遭遇理想主义者
——浅谈诗歌的理想主义与现实表达
文/尹宏灯


    (开篇:本文所阐述的并非诗歌理论,这仅仅是我写作经历的总结和个人对诗歌肤浅的认识和反省)

何谓理想主义?通俗点讲是基于信仰的一种追求。理想主义一定是以精神层面为核心的,但它并不排斥物质。理想主义跟信仰紧紧联系在一起,有信仰的地方,理想主义才会形成,没有信仰的地方,理想主义很少。有信仰、有追求的人,我们都可以称之为理想主义者(摘引自百度百科)。

那诗人或者说诗歌写作者是不是都是理想主义者呢?在我个人看来,绝大多数“用心”投入诗歌写作的人都应该属于理想主义者,我这里强调“用心”,必须排除那些玩弄文字游戏的所谓诗人;因为只有“用心”的人,才能真正将诗歌作为一种精神追求,而不仅仅是停留于走马观花般的文字表面,他们会将诗歌文字注入内涵和灵魂,让诗歌绽放生命力;换句话说,诗歌就是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且这难能可贵的“不可或缺”,最终将上升到一种自觉写作的精神层面。

下面,我也想结合个人的写作经历来与大家进一步探讨写作精神层面的问题。2013年年底,在诗歌随笔《2013年,我在寻找更有力的“软”着陆——顺谈诗歌写作的意义》中,我曾这样写到,屈指算算,我在文学路上已走过十六载有余;这些年对文字的坚守,当然得益于内心的一种“自觉”。这种自觉,又归结于自身对诗歌的信仰。

谈到信仰问题,著名作家陈启文先生在2013年长安文学夏季论坛作品述评之三《每一次写作都是一次不知道终点的旅行》中谈到我时,说我的诗歌信仰准确地讲,应该是某种诗性精神。什么是诗性精神?河北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姜剑云先生在《论诗性精神与文学精神》中对诗性精神是这样定义的:尽管诗、乐、舞客观上具有多方面的审美属性,但从人类文化发生学原动力理论上讲,审美属性是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逐步附着上去的,是人类在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漫长过程中,随着自身独立性的获得、审美意识的培养而逐渐附加上去的。因此,诗、乐、舞的这种本非为了审美目的的,而是出乎原始冲动的、自发本能的抒发情感的生成机理和现象,我们概称之为诗性精神。

尽管诗性精神是出于原始冲动的、自发本能的情感抒发,而又是如何上升到信仰范畴呢?那就需要有强大的驱动力才能实现。这种驱动力,就源自于诗歌写作的价值和意义,通俗一点讲,就是写诗有什么用?我们为什么要写诗??

诗歌写作的价值和意义究竟是什么?我相信,一百个人会有一百种答案,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独到的见解。2011年8月,在回答《诗刊》原编辑孙文涛老师“大地访诗人”中现代诗歌写作的意义时,我提到,“我为什么写诗?我曾经说过,诗歌其实就是一种信仰,和信上帝、信佛具有同样的意义。诗人的存在是因诗歌而存在,因此当你写诗的时候,你自然就成了缪斯的子民;就像你跪在耶酥面前成为上帝的信徒一样。诗歌既是一种信仰,自然有信仰的道理。我的理解是,诗歌能净化人的内心,能陶冶人的情操,而且在表达形式上简约;往往用其它文体表达不了的情感,而诗歌就可以简单、精练地表现出来。”

时隔三年,当重新审视诗歌的意义时,我再补充了一些看法。诗歌的写作不仅仅停留在内心和情操方面,更重要的是能充实和唤醒灵魂;如果说人出生时灵魂是一个相对单纯、安静的东西,而当人经历少年、成年的喧杂之后,诗歌则可以让灵魂重新回归到这种单纯和安静的境界。这有点像唐代禅宗大师青原行思提出参禅的三重境界:参禅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禅有悟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禅中彻悟,看山仍然山,看水仍然是水。而诗歌写作的境界,其实也可以理解为一种内心参禅、修炼的过程。

显然,上述谈到的这种过程欲达到的境界,颇具有理想主义色彩。也就是说,一个人诗歌写作的初衷看似夹杂着原始本能的动机,但如果再深层次挖掘出来的,则是每一个写作者本人内心深处的理想主义动机。而这种理想主义,是让诗歌爆发生命力和张力的曙光。我想说,如果没有了这种曙光的燎原,真正的诗人(或者说诗歌写作者)将不复存在。试想,当理想主义的动机消失了,诗歌写作者就失去了创作的原动力,也就抹杀了再坚持写诗的可能性;正如一辆奔驰的汽车,当发动机出现故障,不再输出功率,那汽车就“死”了;只有当发动机有源源不断的动力输出时,汽车才能“活”下来,继续跑下去。

或许有人会问,当诗歌大谈理想主义时,会不会让我们忽略了现实生活的真?会不会不接地气、天马行空?我觉得这种担忧是多余的。因为诗歌的理想主义并非不包容现实的存在。如果说理想主义属于诗歌的原动力和精神气,那现实生活则是诗歌的土壤和砖瓦,诗歌需要接地气的现实表达。

在针对2013江西省谷雨诗会主题“谈后乡村诗歌写作”时,我提到“扎根历史”的精神写作问题,我们更应该将曾经的记忆的根与现实的枝叶紧密联系在一起,通过合力来提升后乡村时代诗歌所喷发的力量。我也提到诗“核”问题,无论是书写打工诗歌还是后乡村时代诗歌,都是记载我们或者说这个时代的成长和沉淀的历程。但最重要的,更多的还是紧贴地气,诗的“核”必须紧接地气,扎根土壤;只有创作出与时代同步的作品,才能拥有更多的读者,才能与这个时代共鸣,彰显作品的价值和生命力!!(注:见笔者诗歌随笔《浅谈后乡村时代的诗歌写作》)。 因此,我理解诗歌的理想主义与现实表达并不发生冲突,而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共存,谁也离不开谁。

我想用更通俗的方式来解读两者之间的关系。当诗歌遭遇理想主义者,我们不防比喻成一场怀孕;那么,在孕育的过程中,理想主义者不断地通过外界来汲取养分来及时完成胚胎的补给,这个过程就是接连现实的过程(或者说物质的过程)。当诗歌真正分娩而出的时候,那便是一种疼痛的快感。当然,这种感觉,或许也只有真正的诗人(或者说诗歌写作者)才能体会到。



                                                                       2014年3月18日初稿于赣州
                                                                       2014年4月14日修稿于赣州


原文:http://y2008hd.blog.163.com/blog/static/38834420143219171894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4-4-29 10:51 | 只看该作者
当诗歌真正分娩而出的时候,那便是一种疼痛的快感。当然,这种感觉,或许也只有真正的诗人(或者说诗歌写作者)才能体会到。
——欣赏,喜欢诗歌的人,应该都有这种感觉或体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4-4-29 19:41 | 只看该作者
同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4-4-30 05:25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风之子 发表于 2014-4-29 10:51
当诗歌真正分娩而出的时候,那便是一种疼痛的快感。当然,这种感觉,或许也只有真正的诗人(或者说诗歌写作 ...

问好风,远握,多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4-4-30 05:25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木斧 发表于 2014-4-29 19:41
同感

问好木斧兄,远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4-4-30 19:43 | 只看该作者
尹宏灯 发表于 2014-4-30 05:25
问好木斧兄,远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4-5-4 22:01 | 只看该作者
哈,支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14-5-7 09:56 | 只看该作者

问好无为兄。远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4-12-28 19:40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