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青铜在南 于 2014-5-21 22:36 编辑
鹰之的理论大方向是对的,所以我推断他的批评文章影响会越来越大,但是具体操作的时候感觉略死板,尤其是他改诗的时候,由于他语感不怎样,改的方向即使对,放到原诗整体一读就会觉得不自然。所以还是要批判地接受吧。
海子那首,我倒回去看了看,发现你是没理解对鹰之的意思。即使它是象征黄土地,但是后面的祖父父亲和我却是实实在在的人,你不能在一首诗里某个词取它的象征义,某个词又取它的基本义来解释,没有一个统一的语境就会很混乱。亚洲铜对应于祖父,亚洲铜的象征义就算是黄土地好了,对应于祖父的象征义——祖父的象征义是什么呢?海子把它写得太实太死了,这时候要解释就会很牵强。倒回去,基本义对基本义,祖父也不能住进一块铜里去。这就是鹰之要表达的意思。
你要是不能理解统一语境的好处,我可以问:要是有一首诗基本义层面全说得通,是一首完整有效的诗歌,象征层面也全说得通,是一首完整有效的诗歌,你说跟海子那首语义混乱的诗比,谁更好更容易被读者理解接受呢?同是象征诗,你可以比较一下海子的亚洲铜和里尔克的豹的区别。
其他不多说了,还是要靠自己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