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526|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路也:论诗歌课的删除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5-26 20:1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路也:论诗歌课的删除


       某大学文学院把诗歌课删除了。至于广告招贴、社交礼仪、行政职能、申论、市场营销、企业文化、口语艺术、书法之流,原本似是而非的课程,在冠以“文学”二字的学院里竟都摇身一变成了正宗且嫡系子孙,甚至还将进一步被尊成有奶的娘,而惟独诗歌——那原本几乎可以被比作是文学皇冠上的明珠的,虽然这比喻有些酸,但实在贴切——偏偏沦为了后娘养的,甚至成了弃儿。



    与诗人为敌,跟诗歌有仇,是粗陋时代最势力眼的行为之一。正如乔治·奥威尔在《文学封禁》一文所说过的,官僚主义者和其他“务实的”人通常都相当藐视诗人和诗歌。



    有趣的是,同时有些相反现象会发生,我们在现实中常常会看到一些即使是视诗歌如寇仇的人,也会在某些盛大节日或事件来临之时筹备上一场诗歌朗诵会或者在某大型文艺演出时列上诗歌朗诵节目,把诗歌揪出来,配乐喧嚣一番——如果说他们是附庸风雅,还是把他们看得过高了,他们只是想找到诗歌与政治的交汇点,配合一下眼前宣传,邀功请赏,这时诗歌便像歌舞伎一样被拎了出来,在隆重场合扮演着手拿碟儿敲起来的角色,一旦它被利用完毕,便会遭到一脚踢开的命运,当然这并不影响下次再次被揪出来继续利用。



    在某些人看来,诗歌除了偶尔扮演一下歌舞伎,终究还是全无用处的,诗歌产生效益太过缓慢甚至压根就不会产生任何效益,一切不可以量化的、不能直接用眼睛看见、不能触手可及的效益,在他们看来都不是效益,当然不值得费力去争取。他们要多快好省地将手中一切转化成生产力和GDP,转化成钞票,至少也要转化成可以往上报表格中填写的具体内容和成绩。不知他们是真不懂还是装不懂,事实早已证明,多快好省原本是什么都建不成的,既建不成高度文明的社会也建不成好的学院,况且世上有些美好事物是不能够建设的,只能在时间中逐渐积累并慢慢沉淀,多和快的结果一定不会是好和省,相反,倒一定是坏和浪费。



    无论诗歌已经变得多么不被人重视,无论功利主义已经逼迫诗歌走到了何等边缘,诗歌都不应该在这个基础上被更加过份地对待:干脆从边缘被再往前驱赶一步,直至掉下深渊,并且惨遭灭门。至少,我们应该保留住诗歌的最后一个领地——大学校园,大学要服务于国家和社会,它的功能是多样化的,而其中很重要的一个作用就是创造和保存人类文明。大学图书馆有义务有责任为全社会保存那些看似暂无用途甚至上百年都不会有人查阅的重要或不重要的书籍资料,同理,大学校园也有义务有责任为全社会保留貌似无用的诗歌,那些把诗歌课删除了的自视甚高自视英明的人们其实已经忘了自己身在何处,他们以为自己身处市政府办公楼、证券交易市场、大型超市、星级酒店、加油站、有粪堆的田埂、矿山或者肉联厂吗?



    与诗歌有仇,便是与美有仇。阅读诗歌和写作诗歌可以带来审美喜悦,在心中激发幸福感,有人认为“这种幸福感就是美自身的证词”。如果我们只是一个为生存而奋斗的民族,把肠胃看成全身最重要的器官,那么当美与有用发生矛盾的时候或者我们自以为发生矛盾的时候,就会毫不犹豫地选择有用而抛弃美。很不幸,这世上绝大多数的美基本上都是无用的,至少不是为了有用而存在的。可是,我们要说,无用之用乃大用。诗歌对外部生存无益,它不能增加我们生活的“量”,而只能把我们生活的“质”改善那么一点点,使我们生活得稍微美一些,进而以静悄悄的、缓慢的方式改变人的内在精神空间,但这毕竟是一种对于本质的改变,功德无量,不可小瞧。除了提供美,诗歌的阅读与写作还是练习死亡的最佳方式,让我们一点点地思考死亡并培养对于死亡的超越感,直到有一天它真的降临。哈罗德·布鲁姆认为阅读经典文学作品的真正作用是增进内在自我的成长,其全部意义在于使人善用自己的孤独,这一孤独的最终形式是一个人和自己的死亡相遇。死亡是文学要面对的永恒并且首要的主题,而没有哪种文学体裁在这个主题的敏感度和强度上能够超过诗歌,进而使得我们向死而生,抓紧时间,更加热爱生命。



    网络时代是模板时代,创造力正趋于平均化,而抵制这日复一日的单调,使我们对生活的感受保持生机勃勃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诗歌的阅读与写作。诗歌能让我们在这个四面楚歌的世界上获得一种得以活下去的力量,正如史蒂文森所下定义,诗歌是“从内部出现的暴力,用来保护我们免于外来的暴力”,具体到当下来讲,就是使得我们在强大而统一的集权主义、消费主义面前保持个人尊严与自由,在这个一切皆取最大公约数的时代尽可能地保存个人语调。



    从语言方面来看,诗歌可以使得在市井中因频繁使用和不良使用而变得简陋和麻木的词语恢复原本的色彩和音响,使得在各种媒体的语言沙尘暴中遭受袭击的言辞返回宁静和透明。大学文学院尤其是其中的语言文学专业负担着监督和保障全社会语言文字规范化的任务,同时还应该承担起使语言进一步“去时尚化”“去流行化”“去意识形态化”的责任,尽力维护我们母语的典雅。如果连这些人都不在乎语言的好与歹了,还能指望社会其他部门去拯救语言吗?优秀诗歌无疑是语言的典范,如果将诗歌这门对语言最有益的基础课程删除了,那么学生们用何种方式来训练他们的语言,难道用商品广告和行政公文吗?



    就是连他们当下最宠幸的广告课若是缺失了诗歌元素也是不可能做好的,一句“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足以使武汉和扬州两个城市芳名远扬,胜过所有图文视频广告,如果不是“朝辞白帝彩云间”,一个三峡边的小山城是无论如何都引不起我们太大兴趣的,单单李白的诗为中国旅游业所做的广告就不胜枚举。对于英国湖区最好的宣传莫过于湖畔派诗人华兹华斯、柯勒律治和骚塞的诗歌,而庞德那首著名的《地铁车站》写的是巴黎协和广场附近的地铁车站出口,艾略特在《四个四重奏》里写过英国那个叫东科克的村庄,写过那个叫小吉丁的教堂,写过美国马萨诸塞州峡口岛安角附近的三块礁石……实在找不出比诗歌更好的旅游广告了。当然还有房地产开发商用杜甫和海子的诗歌为楼盘做广告的,在食品广告中,也不乏拿古诗和现代诗来做广告词的生动例子。关于诗歌与广告的关系,完全可以写上一本专著并开设一门选修课的。当然,在此如是说,并不是想让某些人在明了诗歌可以做广告的份上,向他们乞求,让他们恩准诗歌课恢复,在此只是想顺便提及,即便是按照极端功利主义的观念,诗歌也并不是全无实用价值的,想不到这一层,只能是由于愚蠢吧。



     全地球没有一所综合性大学是没有专门的诗歌课的,甚至连麻省理工学院也开设了诗歌课,西点军校也开设了诗歌课,而我们的某些大学文学院却把诗歌课大刀阔斧地删除了。将诗歌课删除,无疑就是充当势力小人,隔着校园围墙,迫不急待地跟一个时代的粗俗功利合谋并胜利会师了。这行为多么可鄙,多么土气——其结果一定是:学院永远建不成国际一流水平,其可鄙与土气却早已达到并超出了国际一流水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4-5-26 21:39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4-5-26 23:18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4-5-27 08:32 | 只看该作者
路也,一位很有才气的女诗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4-5-28 17:4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金川诗歌 于 2014-5-28 17:41 编辑

删除了也罢!反正不会影响诗人写诗。当然,要是吧诗歌课,变成学工学农,那才能写出好诗呢!本人的经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4-5-30 00:10 | 只看该作者
与诗歌有仇,便是与美有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5-1-26 18:30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