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笑梦花 于 2014-6-5 19:22 编辑
我想我所欣赏的还是这种类似沈从文的原生态表达
即使在一个家庭里,人类骨子里的自私和恃强凌弱的这种劣根性 入木三分且传神而妥帖 让我唏嘘不止 不止一次在群里推荐这首诗歌,也是我认为值得推举的亮点之一。
弱女人在被男人欺凌不是反抗,而是默默忍受 生活还得继续,唯一的发泄是,被欺凌后
泄愤式的迁怒于孩子 我想现实里见怪不怪 我不知道这个孩子有作者多少自身的影子
但是我相信大家可能都会经历的过的事情,家里养的有小狗的话
平时千般宠爱 万一哪天心情焦躁或者生活不顺利
平常进门以后 小哈巴狗摇头摆尾的迎接主人 心情好就与它亲热嬉戏
但心情不好 就会一脚踢开也有可能 甚至因故迁怒于小狗
这首诗歌里的原始状态呈现 我想说的是这个女人不是不爱孩子
而是很多时候 她这种小人物的喜怒哀乐,和对丈夫对生活的认命和妥协
身上有更多我们自己和周围人的影子 我们替她和女儿悲哀 谁来悲哀我们????
在这里 手法和技巧已经不重要,而是这样的原生态呈现,
是否需要我们写诗的朋友们,也反思自己写作和赏析点评方面的一些套路化 模式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