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581|回复: 1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诗歌走下神坛 “肉铺诗人”白天挥刀卖肉夜晚挥笔写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6-9 12:1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诗歌走下神坛   “肉铺诗人”白天挥刀卖肉夜晚挥笔写诗


       东方网6月9日消息:据《劳动报》报道,有人说,诗歌高妙,是用来仰望的。而对于另一群人来说,诗歌平凡,就是眼前的生活:深夜中厂房的工作台上有诗,凌晨三点的肉铺里有诗,风吹日晒配送快递的途中也一路有诗。也正是经由他们,阳春白雪的诗歌与我们平凡而火热的生活,融为一体。

  农民工诗歌赛:“不会打字”的也投了稿

  4月初开始,上海市总工会、上海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及上海市振兴中华读书指导委员会等单位联合主办的“中国梦·劳动美”上海农民工写诗诵诗大赛火热开展。两个月的征稿时间中,主办方共收到了280多首来自城市打工人群的诗作,直到投稿时间截止仍有人打来电话询问是否可以“再投两篇”。

  更出人意料的是,在这些来稿中有30多篇手写的作品:一位叫朱良臣的快递员寄来一篇在A4纸上手写的参赛作品《平凡打工仔》;还有张姓的一家三兄弟,同时寄来《环卫礼赞》、《打工有感》等几首手写的诗歌作品。据工作人员介绍,此次大赛原本要求参赛作品是以电子版形式上传网站,但鉴于已经收到了多份手写稿件,同时考虑农民工群体的实际条件,便放宽了这一规定。他们在与其中一位作者联系时,得到了这样的回答:“我不会打字,也没钱买电脑,但我的诗是想了好几夜想出来的。”大赛的一位评委告诉记者,这些诗歌作品有一个共同特点:质朴而真诚,许多作品甚至不输专业诗人。

  借由本次大赛,记者也发现:在我们这座繁华的城市中,还“潜伏”着大量职工诗人、农民工诗人等来自基层劳动岗位的爱诗者,他们的故事有笑、有泪、有诗意。

  最艰苦的时候,还有诗和我在一起

  70年代末出生的石生,现在已经成家立业,有了安稳自在的生活。而在17年前,石生刚从家乡河南来到上海的时候,他的生活则全然是另一番景象。

  1997年,石生考到上海应用技术学院学习专业精细化工工艺,大学毕业后进入位于嘉定区的一家涂料厂工作,成为一名技术员。厂里的工作繁重,常常是“三班倒”的作息:从夜幕降临到晨曦初现,石生的上班时间是这个世界一天中最安静的时候。而对于一个从中学就开始写诗的人来说,即便是在深夜的厂房,也难掩“诗兴”。

  有时,石生来了兴致就在工作台上写诗,写《流水线的姑娘们》,写《工业区的路》:“像是农夫走进了他的麦田。闪着光的早晨/因为一只小鸟的飞过/而抬头望望天空/看到的是碧玉的蓝。澄清安详/生活要伴随疲惫开始/机器的运转就是季节和时令。”就这样没过多久,工厂里经常在厂报上发表诗歌的几个工友自然的熟络起来,下班后一起聊聊诗、喝喝酒,成了他们最好的业余消遣。

  “很累的时候,写诗对我来说是一种放松,心中的情绪、想法只有通过诗才能淋漓的表达出来。”石生告诉记者,就算在苦于生计的时候,他和工友们的诗也一直是比较阳光的,因为他觉得自己在上海虽然是外地人的身份,但“上海是个公平和公正的地方,任何人只要努力,都可以有一番成就。所以我们这个群体里颓废阴暗的很少。”
  此后,石生一边坚持写诗,一边为获得更好的生活打拼。他陆续换了许多工作,为了进外企,他苦练英语,在美国、荷兰等外资公司都呆过;与此同时,石生从2001年开始,就参与创建诗歌报网站、与站长小鱼儿一起举办各类诗歌活动、主编过多期《中国网络诗歌年鉴》。此外,他还出版过两本可以当教材用的诗集:《镜中之花—中外禅诗精选》、《中外现代诗修辞艺术》。石生现在是诗歌报网站的常务副站长,他的名字前面也多了一个“著名青年诗人”的前缀。

  “现在石生回到老家正阳县,跟明星是一样的,当地官方网站上有他的照片和报道,各个学校都请他去上课,普及诗歌文化。高中请他去给学生们讲《当代诗歌的基本要义》,举办大型诗会,那场面,相当热烈。”石生的老乡,在网络上知名度颇高的女诗人潇湘妃子向记者如此描述了石生在诗坛上的“地位”。

  在上海打拼多年,石生对工作的努力和对诗歌的热爱,果然都换来了公平的回报。目前,他做着化工材料销售的生意,而他的诗人身份甚至也帮了他生意上的不少忙。“我以前在厂房的工作台上写诗,现在跟外国客户谈生意也跟他们讲讲诗,有个德国客户听了还说可以把我的诗翻译到国外去!”

  回到家中,年幼的小女儿有次翻着石生的诗集,会突然咯咯大笑起来,然后跑到厨房说:“妈妈,我给你背爸爸写的诗吧:我在人声鼎沸的地方喝酒/我在山花烂漫的地方小便……哈哈。”石生把这个情景写进自己的一首诗里:“面对着四岁半的女儿/我无法回答她的提问/只是感觉到了在人世的富足。”

  “肉铺诗人”:白天挥刀卖肉,夜晚挥笔写诗

  普陀区华池路上有一家著名的肉铺,守摊的安徽籍老板鲁传江在向人介绍自己时,一定会这么说:“我是卖肉小子”。一般情况下,仅凭这四个字的别号,就足以换来陌生人的一句“哦!就是你啊!”如果偶尔碰上没听过的,鲁传江也许会说:“你去百度一下就知道了。”

  鲁传江是个名人,虽然总把“卖猪肉的”挂在嘴上,但你若说知道他是个诗人,他准会乐不可支。1998年,在老家安徽定远县遭遇了生活变故的鲁传江,来到上海投奔老乡,当时随身最重要的行李是两麻袋书—爱好文学的鲁传江对记者说自己是“初五学历”,因为考了三年高中没考上。到了上海,鲁传江接下老乡准备转让的肉铺,没有一点经验的情况下就做起了卖肉的生意。每天凌晨两点多起床,到远郊的批发市场挑好猪肉,然后在早市之前赶回菜市场,开始一天的生意。生活的重压,让鲁传江急需找到一个宣泄情绪的出口。

  有一天,鲁传江在租来的狭小房间里把房东送他的一只洗脚盆扣在地上,变成了书桌,他就着“桌子”看书写作,有几句诗可以描述那时的生活状态:“每天在肉铺的摊位上用锋利的尖刀把梦想分割/再一块块摆整齐/每天剥了皮的路灯扶着我回到我的小屋/厨房卧室卫生间书房客厅五室一间/共有八个平方/倒在床上/想把太阳涂成永远的黑色。”

  “对我们来说,写诗就是释放情绪,缓解压力的方式,能让生活变得更阳光一点。”到上海的第二年,鲁传江参加一家报纸举办的征文比赛,得了个优秀奖,也拿到了300块钱的奖金。接下来便一发不可收拾:早起进货,白天卖肉,空时在摊位上看书,晚上写作。几年下来,鲁传江发表的诗作和文章已达几百篇。说话间,他向记者晃晃手里的Iphone4S说:“你看,这就是我征文比赛得奖赢回来的。”

  真正让鲁传江名声大涨的,是在2000年,他被评为“第三届上海市优秀外来务工青年”,2006年又成为“上海市十大读书明星”,还被邀请上了《天天向上》等节目。如今,鲁传江尽管仍守着这个小肉摊,生意却已做到了各大单位的后厨里,其中有一家是李嘉诚旗下的子公司,这便足以让他骄傲的告诉记者:“我把肉卖给了李嘉诚!”

  更让鲁传江开心的是:“我儿子以前在部队当兵,现在工作了,他也写写诗,有时候为了鼓励他,我也拍拍他的马屁。我觉着,喜欢写诗的人都不会变坏。”

  五一节前夕,记者参加了鲁传江和他的几个诗人朋友的聚会,晚上八九点钟,他兴致越来越高,不时呼朋唤友说几句俏皮话,完全没有凌晨两点起床又经过近20个小时工作后的疲倦。其间,他拿出准备投给“中国梦?劳动美”上海农民工写诗诵诗大赛的三首诗给记者看,其中一首叫《我的肉铺》:“在田野与城市之间/泪水与汗水一次次地拎干/不想在梦想中跌落/在肉铺里也要想办法飞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4-6-9 12:44 | 只看该作者
一路有诗————诗歌不赚钱,但能抚慰心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4-6-9 15:46 | 只看该作者
无韵诗是迷魂药,抚慰的是迷魂的心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4-6-9 17:51 | 只看该作者
诗歌抚慰心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4-6-9 20:43 | 只看该作者
乐冰 发表于 2014-6-9 12:44
一路有诗————诗歌不赚钱,但能抚慰心灵。

嗯。问好乐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4-6-9 20:44 | 只看该作者
重阳新韵 发表于 2014-6-9 15:46
无韵诗是迷魂药,抚慰的是迷魂的心灵。

为什么总是那么绝对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4-6-9 20:44 | 只看该作者

问好兄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4-6-10 06:55 | 只看该作者
诗可以抚慰心灵,也可以让灵魂纯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4-6-10 08:15 | 只看该作者
江玉中 发表于 2014-6-10 06:55
诗可以抚慰心灵,也可以让灵魂纯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4-6-10 10:06 | 只看该作者
肖振中 发表于 2014-6-9 20:44
为什么总是那么绝对呢?

不是绝对。是绝路!是中华民族的诗歌走向了无韵非诗的绝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4-6-26 18:31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