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郭应国 于 2014-6-11 13:27 编辑
《标准》诗刊成员作品研讨第一场
诗歌的体验和玄思
————————尹祁晓的诗歌创作方向与《四重奏》
曾经有人问过我,你们在竭力的办《标准》,那么什么是标准?什么样的诗歌是标准的?
这让我一时难以回答,诗歌本身是无标准定论的,那么我们为什么又要取这个刊名。在我的理念里,诗歌并不是人们玩弄的对象,而是应该恭维和尊敬的艺术,因此每一件作品都是有其存在的价值的,只是尺度不一,这就形成了一种趋向性。这种趋向性有两种形式,一是,让越来越多的读者感慨,读之犹如自身经历,乃至感觉得到发泄或抒情;二是另一种极端形式,就是人人觉得无病呻吟,博人可怜的,最后而至世人唾弃。
因此,某些意义的诗歌标准也就诞生了。
说到标准,或者是对诗歌的完美要求,祁晓就更为凸显了。很久以前(大概我还在保山学院读大一的时候),我便在隐约接触到他的作品了,只是当时没有多大交往,读的很少,没有多大感觉。当时他给我的印象是对自己作品很溺爱的,他绝不允许别人的抄袭或是借鉴,它只属于他,它是他的独一无二,也因此,我进他的博客和空间,都看不到什么,乃至每次都是空手而归。在我的欣赏要求下,他才简单的贴出一些来,这给力我很大的惊喜。
在当今花样变幻新锐迭出的诗歌狂潮中,他像一位成熟而高明的棋手,面对风云际会而方寸不乱,几经潮涨潮落而心定于一,绝不按任何人的“步调”,始终冷静而果断地照自己的思路谋篇布局,跟着自己的感觉走自己的风格。
“那时候,冬天铺天盖地而来/雪花奇迹般落在保山的高处
只是没想到/这思念来得如此迅猛/竟溢出了我的身体。
只是没想到/一首诗竟如此不堪一击/在汉语面前叛我而去”
_________________《长相思》
某种情愫在身体里燃烧,又或者冷却下来,这是祁晓最擅长的,尤其是针对校园的某些物象,他认真起来就必须是这个样了。祁晓的诗歌主要是受制于一种内驱力,一种不断走向深邃与成熟人生体验与感悟,和在这个过程中屡屡接近真正艺术境界时所碰溅出来的火焰般的创作激情。
不必说,尹祁晓是一个体验或者说体验与玄思并重的诗人,无论有多少的新鲜的诗歌观念、流派、方法和创作技巧铺天盖地而来,他总是老老实实从最靠得住的自己的人生中体验出来每每在新的体验中抽象与升华或磨砺与打击出新的思想。他的体验和玄思来源于生活的砸碎,在繁杂的人流物流的社会,祁晓对生活很重视,或许是和他的生存气质有关,这样就使之促成一种“状态”,这种“状态”直接影响作者的生活体验和感思,在《我爱你,我的爱人》和《树蕙楼504》就大为表现,不仅自己体验,还把读者也拉入到体验的行列。因此,尹祁晓的创作道路总是亦步亦曲地追踪着他的人生道路发展和延伸。
我曾深深地读到诗人的《错误》,这篇文章在某种情感上与郑愁予的是相一致的,可是又有某种的感觉是与众不同的,因此,他的最成功之处就是看似以“不变应万变”,然而稍加审察,便豁然可见其“不变中有变”,且变化不小也不停。那么,就看看吧!
“我爱你
对于你来说
我就是一个错误”
——————————————节选自《错误》
接着就是其诗歌言语的诡异,他总是喜欢用一些怪诞的词语来修饰感觉,虚幻或者飘渺,让读者遐想万千。就是这样,有时让你感觉真实,清晰度极高;而有时候则迷幻虚无,朦朦胧胧。
这便是诗人的高明之处。
“安静—————
不是一个动词
挑不起抹黑的责任
久走夜路
须得小心
鹅卵石
凸起
让夜睡不好
听着哈巴狗的呼噜声
——————————————选自《夜,生存的另一种形式》组诗之六
对于诗歌词语的运用,祁晓总是组合的活灵活现,以至于我们猜不透他内心的体验和巧妙设置的玄思。接下来,让我们再来看看他的《四重奏》吧!《四重奏》可以说是诗歌体验和玄思设计的典型之作了,在我看来,这也是一组诗人最杰出的的作品。
这“四重奏”很美,力量十足,即使一个人的思想死去,一定会在这里复活,这其实就是艺术品的惊奇之处。“秋天的叶子”、“花蝴蝶”、“锈迹斑斑的椅子”等等的意象,在镶进这扑朔迷离的镜框之中,作者已经在歆受着如此的美妙。我们来看看吧,看看“褐色的疙瘩”如何结在诗人开阔的胸怀。
“秋天迷失在一片叶子的入口处。
残缺不全的报纸横睡在公园已经锈蚀了的椅子上
一动不动的看着花蝴蝶飞过广场。
褐色的疙瘩挤压着一棵棵大树,向更远的空地望去
湖岸越来越低,险些把门票淹死”
有人说阳光有多温暖,诗人的心胸就有多大,而我想说,生活有多么复杂,人的思维就有多宽。在祁晓的诗歌里,你可以发现一些意象,似乎毫无关联,但又在一个广度的范围内彼此联系着,促成诗歌的一个整体。
“黑白照片一闪而过,此刻
我必须走进去:我是作者
图书馆已经对全体公民开放了”
在这《四重奏》中,作者把自己真正的融入进去,那么逼真,仿佛那就是他的全部生活,他在极力的阐述他从中的觉悟和感受,努力的把生活感观形成一种艺术性。融入进去,我们可以读到,诗人在与阿赫玛托娃对话,与普希金对话,与古米廖夫对话,他为诗歌的神圣,在黑暗中不断的挣扎和探索,他穿越圣彼得堡,穿越列宁格勒,悲叹着叙事诗,悲叹这没有主人公的叙述。而他想要的正是在生命挣扎后的灵魂安放。
“有多少密码是靠时间来解读的
我们必须高昂着头颅才能通过星期天。”
诗性的高度在作者的笔下得到展开。祁晓在个体感知和自我生命处境里,闪烁着一个真正诗人的灵光,常常设置的“沉迷于玄幻的陷阱”,因此,形成了诗人的独特生命体验和玄思的创作方向。
2014年4月3日星期四
空白书于永德白塔路静心屋
《标准》诗刊成员作品研讨第二场
漂泊者的恋乡情结
————————-与明霞事和兼赏其诗歌
当一个人学会行走的时候,就注定会漂泊,这是一种无法逃避的宿命。很多年前,我无忧无虑的生活在故乡的怀抱,从没想过自己离开的故乡后的心情。很多年后,我们的脚步不断地向前,跨越一条条河流,一座座山头,一个个边境,这时候,我们会突然想起故乡,想起过去。
明霞的诗歌有些时候与我很接近,当然,我说的是漂泊和对故乡的抒情。与他相识快四年了,他的性格,他的为人,他的追求,我都很清楚,这是一个内心的诉求,他完全把我当作知己,当作亲兄弟。在保山学院,他是比较容易接近的。我时常会感到一些遗憾,我开始创作文学的时候,和校园文学是脱轨,和校园的这些写作者一直有着一段距离。幸运地是,在毕业之前,和明霞交接上了,并且他带我认识了清敬,祁晓和朱总,让我从网络文学走到现实创作。
说他的诗歌有一部分与我有关,这是事实,我们第一次同题《在大理鱼庄》,其实就是他给我的毕业礼物。
在大理鱼庄
——致应国兄弟
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身。
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陶渊明
在西南小城,又一次路过黄昏
为了一次别离,我收拾三分笑意
你颠沛七分风尘
那煮沸的羹汤,是挂在西天的云彩
我无法饮尽,一团雪花的厚重
和你多次唤我时,风打北方来
我无法描绘,你心中的山水
绕过多少云雾,只能借着古老的诗句
陪你醉谈三千男儿的热血
“劝君更尽一杯酒”,许多话到不了嘴边
“君子之交淡如水”,我是哪一条鱼身上的刺
“三人行”啊,叫一声兄弟
在你奔赴故乡之前,我已经远离诗人的故居
天有明月啊,兄弟!
原谅我不能再陪你仗剑天涯醉酒成诗
——20113年6月16日,野阳(初稿)
当我有些迷茫和落寞的时候,我会时常读这首诗,我依然觉得明霞其实就在我身边,我们喝酒、聊天、谈心,从白天到黑夜,从小吃街到大理鱼庄再到宿舍,舒畅了,多吃几碟花生,喝醉了,相互搀扶。哪怕光阴短暂,哪怕酒家斜眼,我们只管欢笑,只管喝酒。那时候真不知明霞酒量如此的了得,我们两个人,竟然喝完六瓶九里香,竟然喝完了一个黄昏。
说到兄弟同题,明霞和一唱一和的应该是比较多,这一首《归人或者过客》,是我毕业后第一次回保山和他相聚的时候,我说我不知道自己的身份,归人?或者过客?保山的一草一木,一楼一人我何等的熟悉,在与他分别时候,我以此为题,随手涂下一首。想不到明霞反应如此地快,晚上并给了我他的同题。
归人或者过客
◎野阳
从深秋出发,从湛蓝的天空的云朵上攫取纯白的道路
为一次重逢,你就要苍茫成酒杯里的山河中的浪子
我无法安慰,你瞳孔的颜色已蘸上几山红枫的冷意
和那来自北方的候鸟一样,需要偏南的光线和窗子
请允许我过寒碜的日子,以落花流水自居
我更偏爱的是你渐渐远离在黄昏中的背影
不需要过多的寄语,一张票根也会陈旧在遥远的路上
见或不见,又待佛祖睁开的是哪一只眼睛
请潇洒,请做一颗内心明亮的沙子
你要发光,要在我远行之前还饱藏着一颗滚烫的泪珠
——2013年10月22日晚,保山
有时候,真的如他所说,我们需要作一个潇洒的浪子,不管如何漂泊,不管如何迷茫,我在,故有我的价值。第三次同题,应该是我进一心堂之后了,那次我去昆明培训,再一次路过昆明西部客运站,感慨良多,遂写一首《在西部客运站》。明霞也是这天抵达昆明的,只是在我之后,他来的时候,我已经远离。他重复着我的足迹,探寻着我的气息,又一次的兄弟情感爆发。
当我踏进明霞的故乡时,我在感触兄弟天天叨念让他神经末梢敏感的土地,感触让他灵魂动荡不安的山川。这些远方的事物与我的故乡何等的相似,莫名的颤动了我的骨骼,我在《行吟录》中做了哀叹的语调。明霞见后,便安慰我,谁都一样,依恋自己的故乡,我能有如此触动,可以把他故乡当作我的故乡,便做之:《所到之处,皆是故乡》
所到之处,皆是故乡
◎野阳
处处逢归路,头头达故乡。
本来成现事,何必待思量。
——神照本如开悟诗
做一个梦,就在脚底安置一块石头
远离毫末。粗犷的地气会传染
类似混血的思绪,流窜他乡
心向天空,分清黑白
山川是透明的,割不断雨水
汇聚背影中的日月
飘,困在梦中的乡野
一朵云彩
能擦亮几个城市的屋顶
——2013年11月14日,云南保山
作为一个漂泊者,这些我感觉明霞比我还会自我安慰。说到故乡,我只是单纯的热爱和怀念,而明霞却超越这些,开始了一个“寻根之旅”。在保山的时候,他告诉我他去了一次大西山,我不知道他的目的,以为他是去玩的,或者是去采风的,直到后来,他说他是去看故乡的。看故乡?从保山看会泽,或者是贵州,未必能够看得到,但是那个方向的云朵从未叛逆,一直是那么金亮金亮的。从保山到会泽,从曲靖到贵州,诗人一路行走一路歌唱,他的思维似乎是一个小宇宙,无穷无尽,把自己完全融入到了故乡的一景一物之中,如此陶醉。
这是一种自信的固执,更是一种固执的自信。而且在他表达自己的发现与创造时,他也似乎不太刻意于形式感,他的形式往往是内容所带来或生成的。就像他的《走近故乡》,从不刻意的雕啄,而就因为如此一只蝴蝶的形象才如此的清晰和靓丽,异乡或者故乡,飞过即是一瞬,但却让作品永恒了。
走近故乡
三月,一只蝴蝶贴花飞过
在异乡的山野,擦亮春天
而我,只有把身影低沉
如一颗石头落入深谷
才能靠近故乡荒凉的心跳,奏响流云
当你靠近我的身旁
我早已将心事托付流水
打听故乡的消息和母亲慈爱的眼神
三月,在异乡的土地上
一只蝴蝶贴花飞过
我,走近故乡
走近渐渐消瘦的灵魂
明霞往往存在这么一个问题,就是喜欢给自己一种选择,一种压迫。但是,无论你选择什么作为你的奋斗目标,你都将不啻于给自己套上一个枷锁,或将自己陷入一种重围(就像《围城》中的“城堡”),你可以不断地挣脱与突围,但又不断地被“套上”和“围住”,诚所谓“正如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诗人总是拼命地渴望得到,但得到的同时又意味着失去。
“世人可渡,行者亦可渡
不渡者,自有远在尘世中的故乡”
———————《行者》
渡与不渡,那又何妨?河流山川依旧,渡天渡地渡自己,何时何地才能渡得完?选择与忘却,何必让自己陷入烦恼呢。但是明霞却不顾这些,他需要的是一种归宿,无论他走过了大亮山,哀牢山,苍山,还是高黎贡山,他只爱他的乌蒙山;无论他遇见了怒江,潞江,洱海,他只爱他的牛栏江。这是一个赤子般的爱恋,谁也无法阻止。
“每一寸土地都有一个完整的性格
其尖锐的部分,必凸显为山
山上有树,我是枝头不落的叶
难以摇响故乡的云,风继续刮”
“而我,走在边城的边上
换一身行头,也换不掉土生土长的方言”
____________________《回乡记》
我最喜欢《回乡记》里的这几句,一个游子无奈的漂泊,以及漂泊中无奈的心绪,无奈的乡恋情结,是足已打动一样漂泊或者行走在异乡读者的心的,这也是在没有经过他的同意之下,我选入《北京诗人—90后诗手册》的原因。
而我的滇西,正在风雨中走失浪漫
要借着遥远的电话,标识自己的地域
声音和文字,都是贫民
——————————————《我在滇西数落一场雪》
最欣赏明霞的这种忧乡情怀,身在异乡,却时时想着故乡的状况,就算故乡的模样模糊不清,他依然有办法标记和确认。
不久前,他说他要出一本纪念册,名字就叫《从何说起》,是啊,从何说起?或许他都忘了,这些年来,他一直再说,在歌唱,故乡静静地躺着,他却未曾得到归宿。这点,我倒是比他好多了,所以给他赠言:
时间会把一切都交给我们,也会把交给我们的一切又收回去。从何说起,不需要人人知晓,但只要有人记得他曾经说过。历史和故事的充实,将是生活前进的履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