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中窥大巧作诗
----读陈清流的《当》有感
文/金陵一片云
说感受之前,首先再来看一下我所说的这首诗《当》:
《当》
文/陈清流
“当” ,这个词
落入我的心间
我正在小雪下寻找
历史里
可能,那些未来
(原诗相关链接:http://www.zgsglp.com/thread-281637-1-2.html)
这首诗来自于美诗中国联盟第74期活动的同题之一,出于陈清流之手。说实话,陈清流,何许人也?我并无所知,看他的诗也不多,但就在我无意之中读到这首短诗时,第一时刻就想到了“以小窥大”这个词。
微型诗难写,这是我已知道的事实,短诗虽比微型诗的字数行数显多,但皆因一个短字,就显示出其难度所在。
我们来看这首诗,短短五行,总计不超30字,接近微型诗的小了吧?
诗歌以“当”字落入“我”心为起笔,“我”专指诗者一个人,小吧?
这首诗,诗者通过将一个“当”字进行拆解而衍生出诗意,可谓是“小”中见“巧”。
何以说“窥大”呢?不妨听听我的想法。
历史与人相比,无疑是“大”。此诗以“人”引出“历史”,通过写个体的感受来传达出对历史的思考,可谓又一处巧妙所在。
将“当”字拆解开来,上为“小”,下为“彐”,“彐”不仅音同“雪”,且曾做为“雪”的简化字而使用。“在小雪下寻找”,不就是在“当”中寻找么?
“寻找”什么?是引领我读下去的缘由。——“寻找/历史里……未来”此处处理得多么巧妙啊!这时候我自然而然地想到了诗者的高明所在——我们知道,钟声响起时发出的声音就是“当”,此处巧就巧在诗者不直接写在“当”的声音下引起自己对历史的思考,而是以“小雪”来暗指警钟敲响的声音,在此,处理的微妙只需读者稍加细品便可知晓。
历史是何其厚重的一本大书啊,从历史里面,我们看到若干年前的过往,并通过总结历史的教训经验从而看到未来可能的走向。注意:诗者在这里用到的是“可能”,这是一个相对精准的词,因为未来是不确定的,我们无法预知必定的未来,我们只能预见“可能”。
当然,这首诗固然写得小而巧,也有不足之处,起笔就出现了明显的错误——“当”是一个字,怎会是“一个词”呢?“正在”是想体验偶然性么?其实完全不必。末句逗号显得多余,为什么不让文本显得更顺畅些呢?-----说起这些,我可能有吹毛求疵的嫌疑了,结束前,还是留下自己的交流版吧:
“当”——
当这个字
落入我的心间
我总是前往小雪下寻找
寻找历史里
可能的
那些未来
(*鉴于本人水平和认知的局限性,可能对诗歌本身产生的误读,敬请作者见谅并告知,就此感谢!)
201406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