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流派网新帖荐读
#流派网诗歌#
周瑟瑟《梦中鹤--纪念父亲!》
梦中鹤
鹤静坐于我家堂屋,我知道它来了,并且坐下来了
在黑暗里,它来了,我年迈的父母己经熟睡,母亲睡得
静无声息,她总是抱怨父亲。此刻父亲鼾声如雷
鹤的耳朵灵敏,它听见父亲在心里写字,虽然父亲一只耳朵
听不清楚我的电话,父亲写下――“诗硬骨”
我的骨头在梦里嘎嘎作响,是墨汁渗透进了我的骨头
鹤起身,拿起茶壶,倒下母亲留给我的浓茶
鹤饮茶,发出滋滋的吮吸声,在漆黑的夜里
鹤起身,擦拭木桌子,这一张饭桌我们兄弟曾经围坐
如今四散开来,留下两个老人,他们面对面坐下吃饭
鹤起身,潜入一间卧室,它把柔软的翅膀盖在母亲的额头
此时,鹤哭了。我在京城的梦里紧紧抱住鹤,它的身体滚烫
鹤起身,潜入另一间卧室,它惊慌地弹跳,像是遭了电击
鹤的叫声惊起了我,异乡的哥哥也一同醒了,他一脸惊恐
哦我们的父亲没了呼息,仙逝如鹤,扑腾一声从家门飞走
午夜的父亲
独独在这一夜,我在午夜提早睡去
睡去意味着我暂时遗忘了世界,遗忘了死亡
死亡发生在前十几分钟
死亡来时我在京城熟睡,而哥哥在电话里赶来
他其实在数分钟里向我无数次发出人世的丧报――
我们的父亲,打下“父亲”两个字,电流将我击醒
我从床上弹起时,此刻来了――父亲走了
我扑向电话,哥哥的声音低沉如这个黑夜
多年后哥哥才成了今夜的报丧者:“父亲走了,一点十八分……”
是谁派他来向我报丧?只能是十几分钟前去逝的父亲
母亲在哭泣。父亲的气息伴随我穿起鞋子,拿起钥匙
我打开异乡的门,进入电梯,推开玻璃门
一个刚刚失去父亲的人像一个木偶,我走在北京午夜的大街
车流消失了,安静的大街此刻空空荡荡,世界在为死亡让路
前一天我还在故乡陪伴父亲,躺在医院的父亲细数点滴药水
我望着窗外的阳光,潮湿的故乡被阳光辟开了一条死亡之路
我回来又走了,只隔了一天,父亲还在菜园里察看他种的瓜菜
而一天之后,父亲丢下了他的菜园,丢下了我在午夜呼喊父亲
肉身哥哥
哥哥近年来一直在模仿一场雪,头上罩着故乡乌鸦巨大的影子
他边走边唱:我是众多游子中的一个,我肉身的青山越长越高
肉身哥哥前半生痴迷于西方哲学,后半生陷入国际贸易学
他教的学生一小半恋爱成功,另一半在球场呼喊周老师
还有一小部分潜入了北京、广州、上海,个别留在了身边
去年残存的积雪,那些固执己见的孩子,喜欢哥哥的肉身
记得树上的哥哥分外迷人,他掏出的鸟蛋散发淡绿色的光
他埋头书本直到天亮,他的婚事我全程参与,终于获得了幸福
故乡有我们共同的父亲,他的肉身在老年突然肥胖,像一场雪
变胖的雪,拦在我们回家的路上,喂兄弟结伴,迎着父亲的雪
深一脚浅一脚,父亲的呼息催促哥哥,他继承了父亲的性格
看见近处的青山如肉身,越来越矮,一直矮到父亲的坟墓里
发表于 2014-7-11 18:10
http://www.zgsglp.com/thread-290452-1-1.html
李显《创世纪联盟3个》
【创世纪联盟】
周末与儿子一起看
美国队长、雷神、钢铁侠
绿巨人、黑寡妇、鹰眼
一大群超级英雄组成的
“复仇者联盟”
剧终,儿子兴奋地问:
为什么没有朵拉和天线宝贝?
我摘下3D眼镜说
他们是去拯救人类
人类的风景闯入我们眼睛
阳光、街道、必胜客、红豆坊
其实还有
上帝,森林,沙漠和海
“我可以亲它们吗?”
儿子问
我说,“可以
要等他们卸妆以后”
【空椅子】
他不知道空椅子是不是像他一样
在晚风的落叶中
他甚至可以想像上次坐在椅子上的某个人
他还能听到一些低沉的声音
却无法确定是否朝他而来
为此,他犹疑过
无数次
他觉得可以决定这张椅子的下一次
【阳台】
儿子夸张地踩着儿童车
嘴里哼着吐词不清的流行歌
男人站在长势很盛的芦荟前不语
听身旁的女人悄声说开了
“楼上的阳台全封闭起来
开了几扇小窗
楼下的安装了防盗网”
男人还是不言语
阳台上的白手巾晃了一下他的眼
不远处似乎有陌生人在朝他张望
他转身走向室内
留给室外阳光的一面
2012,6
发表于 2014-7-11 19:04
http://www.zgsglp.com/thread-290460-1-1.html
#流派评论#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我的解读和漫谈
文/狄芦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海子
从明天起, 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 劈柴, 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 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 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
从明天起, 和每一个亲人通信
告诉他们我的幸福
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
我将告诉每一个人
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
陌生人, 我也为你祝福
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
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
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
我也愿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
写于---1989年1月13日
这首诗,是写给任何人的,除了自己。这首诗,是写给自己的,却祝福了任何人,但依然排除了他自己。这就是“海子”!
“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是虚设,是心愿,是对明天无助的自我宣言!而此诗写于1989年1月13日,更能说明这是海子做出的一次要乐观面对生活的决定。当然他是否能这样去做,我们对他做一次心理分析。
先看第一节:
从明天起, 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 劈柴, 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 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 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
“从明天起,做个幸福的人”告诉了人们“我”要和大家一样,共享人间的这份幸福:“喂马, 劈柴”做个普通的幸福人!但是在“喂马, 劈柴”后面加了个“周游世界”,点名了诗人的心迹:还是站在幸福人的边缘。但这样起码表明了自己愿意去过一般人的生活。接下来“从明天起, 关心粮食和蔬菜”。能看出“我”要真的告别过去,重新生活,融入进去。这里比前一句更能反应出诗人的“大彻大悟”。但是否是这样,我们来看“我有一所房子, 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一个“‘我’有一所房子”,道出了一个孤独的自己,而且这所房子还是“ 面朝大海”,远离了世人,远离了喧嚣。在此基础上诗人还对他的生活再次设想,勾勒了一幅“春暖花开”的海春蓝图。显然诗人又回到了自己孤芳的从前,而且是一种对过去自赏的再次超越。
看第二节
从明天起, 和每一个亲人通信
告诉他们我的幸福
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
我将告诉每一个人
在第二节中,诗人又再次将笔尖触向改变自我,重新悔过,融入生活:“和每一个亲人通信 告诉他们我的幸福”。还有“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我将告诉每一个人”说明诗人要和亲戚朋友相互沟通,告别孤独,完全融入进去!然而是否能实现?且看:
第三节
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
陌生人, 我也为你祝福
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
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
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
我也愿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
诗人对自己融入世人生活做了设想:“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 陌生人, 我也为你祝福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 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 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 看起来是诗人热爱河山,关心他人,并祝福他人。幷想真切的感受爱、感受人间的温暖。但是诗人的称谓是“你”和“我”,这种称谓是对立的。“我”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而我自己呢?没有说,但是已经很清楚:我依然是我自己——我愿我的房子“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
纵观全诗,与其说海子想融入,不如说是逃离,是彻底的逃离。这和陶渊明的《饮酒·其五》中的“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是异样的孤独。陶渊明道出了心境:“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而海子没有,他真诚的祝福了每一个人,也真诚的祝福了孤独的自己。他不想陶渊明一样只想达到心境上的一种自由,海子是放不下自己的蓝图,也明知其根本无法实现,但是就是放不下!这无形中就形成了一种内在的张力:愿世人都能得到幸福,而只为自己虚设了一下蓝图。当然不是大家遗弃他,而是他自己想逃离!海子,他不属于这个世界,这个世界也不属于他。所以他努力的想融入进去,但在灵魂深处,他觉得这样很违心。自我和本心之间很矛盾,所以笔锋一直回转,不由自己!每一次起笔想融入,但在最后却往往逃逸。形成这种周而复返的张力,这是他心迹游离的表现。
若有人质问,如果把海子放入魏晋,他是否是陶渊明?回答是否定的,海子和陶渊明的区别在于:陶渊明是守静的,他没有蓝图,只是需要一种心灵上的解脱和自由!而海子要求的是世间不存在的,虚无的,他反叛的是现代文明,当然他所依恋的又绝非是当前残败的农业文明。他的蓝图尽管和老子小国寡民的理想国格格不入,但是其共同点是对当前现实彻底的否定。海子此时的心境在很大程度上和当年的陈子昂是一样的:“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一样的是对时代苦闷抗争,陈子昂采取了呐喊,海子采取了自残!
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是他对现实的长期处于漠然的态度下的一次回光返照,此后海子就悄然的归为平静。那么这样的话,说明海子的这篇《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全然是用反讽的手法。海子的诗是想出来的,是把自己关在房子里想出来的:“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既然是想出来的,那么海子的诗是离生活很遥远,是从生活的反面出发,来落脚自己的精神的倪端!康德也是一个把自己关在屋子里想哲学问题的哲学家。当朋友邀请他旅游时,他说人无论走到哪里都是自己的眼睛欺骗了自己。在海子的眼中,世间可能也曾欺骗了自己,海子向往的依然的遥远的农业文明,这在他的诗中处处可见。可是当时的现实对海子来说,他的心应该死亡,但是他没有选择。只是形而上的再次为自己所依恋的蓝图进行赞歌或勾勒,直到静默!海子的离去使我想起的王国维,王国维是在1927年6月2日投湖自杀的,他神色黯然对他的学生说:“闻冯玉祥将入京,张作霖欲率兵总退却,保山海关以东地,北京日内有大变。”其实一个人走怎样的路,与他所信奉的思想有密切的关系。就拿苏轼和辛弃疾来看,苏轼因儒释道三家思想而对人生能超然面对,而辛弃疾受儒家独家思想的影响,面对绝境郁气横生,而又欲罢不能!没有退路可寻,含郁愤然而终。当然,王国维也是深受儒家思想的熏陶,不过这里不是说王国维也没有退路可寻,含郁愤然而终。那是王国维说**日内有大变,而就在大变中,他却选择了离去。此时的王国维并不是像当年的田横,守住的也并不是一个已去的时代——晚清!王国维信奉的可能也是农业文明,所以此时他的心在瞬间死亡了。那么海子没有在一开始就走上这条路,但是他最终必然会选择这条路。
不过海子的苦闷也是整个时代的苦闷,而这种苦闷在西方或欧美已不再是陌生的话题!若上文确然将海子的心灵归宿定为在千年以来璀璨的农业文明的渴望,海子自然是会回归大地的!但是为什么海子没有全然的通悟,或是没有将现在看透?怎么不会超然的面对?怎么不那么谈定?怎么不会“万念不俱灭,然又不执于一念”?这样想其实是你的出发点错了,海子的死在某种意义上也看透了世间,死亡在中国哲学中立意不高,是俗人之举,中国的哲学是超出有形之外,讲求的是精神归宿!而西方的哲学是讲有形的,是身体的精神的结合的,似乎重心落在此生而非来世,是好好的过完此生。如果这种理想无法实现,人们会采取死亡的归宿!西方一直有生时忧患,死后安乐。所以西方的哲学对死亡的立意比东方高。再加之海子的所处的时代乃至当前,中国的传统是不被看重的。到目前为止,研究西方的哲学依然是种时尚。那么在那个时代的中国人走的其实依然的西化的路线。所以对于海子的死亡不能拿传统意义上的死亡对待!海子的死亡可以狭义的理解为结束自我的这种苦闷。而西方哲学去思考这种工业文明下的人的异化和物化的人很多,对这个时代人人开始反观,像康德、叔本华、尼采、加缪、海德格尔、荣格等等。人们为什么都去关心这些?因为这个时代的人已经不是人了,非人!非礼!非社会!人们丢失了一切,人们没有了自我,个人的价值永远无法实现,人们感觉不到生命的意义在哪里。梵高曾说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将要到何处去?康德不再相信自己的眼睛!叔本华对现在绝望透顶!尼采高喊:上帝死了!他想通过查拉图斯特拉来再次的重树人的信仰,但是最终悄无声息!加缪、海德格尔、荣格在人的存在再次进行的全面的理性思考。很荒诞,结果全然归为虚无。这个时代可知的理性不可行,可行的理性不可知!所以这在海子这里也是一种回应,这是一个时代的整体的心声,也绝非海子一人。在当时的文化人看来,中国早已丢失了传统,而西方的文明又嫁接不成立。他们看不到希望,这使他们对自己仅存的那点破烂的传统文明彻底瓦解。所以他们选择和他们的思想或蓝图一起远离,莫名的选择同一条道路——死!他们虽然有遗憾,但是谁也不怨,像海子:“我的死与任何人无关!”
发表于 2013-12-10 20:26
http://www.zgsglp.com/thread-224083-1-1.html
#以诗为证#213【卓铁锋《千里不留行》/2009】http://blog.sina.com.cn/s/blog_8c43ff4e0102uxb6.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