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吴卓明 于 2014-7-24 15:47 编辑
沿着长江溯流而上,汽笛声裹着我的童年,一路向西。
当天晚上八九点,下了码头,跟着父亲、母亲顶着满天的星星,走个把小时,就到了奶奶的村庄。
这是上世纪七十年代的事情,我也就六七岁的样子。
这样的光景,大多是岁末,父母无法在老家过年——年底从队上分到一些少得可怜的粮食,还不够一个人填饱肚子。
别无选择,父亲只好拖家带小,穿行几百里,到他的亲娘老子那儿去度过这青黄不接的日子。
父亲——这个过继给别人家的螟蛉之子,在这里,总要得到一些额外的补偿。
不但好吃好喝,春节过后,爷爷奶奶还要塞给他一些钱票和粮食——看得我的叔叔姑姑们直叫眼红。
而我,俨然就把这里当作是自己的家,一直要过了正月半才回到父母身边。
奶奶的村庄不算大,也就二三百户人家,早年家家户户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日子。
一条圩将村庄分为圩上圩下,圩上住人家,圩下黄土地疙瘩泥长着人们赖以生存的庄稼。
村前两公里处有座山——横跨苏皖两首,很是巍峨,很是壮观。
多少次我都嚷着要去爬这座山,可奶奶总是不肯,仿佛山上有狼似的,我问奶奶:“山上是不是有狼啊?”
她总是笑着不置可否,留给我一个大大的谜。
事实上奶奶不但不肯我去爬山,还不肯我跟她村上一个叫萍的女孩子谈恋爱,“你还小呢!”
“我已经18了!”我已经走过童年的时光,穿过少年,差不多这个时候可以称为青年了。
与你的相遇完全是个偶然。因你的娘舅在我的老家,你母亲跟我奶奶相熟,你跟着你的母亲到我奶奶家来串门。
而我这个时候正好到奶奶家来度假,年龄相仿,自然就谈到一起。
整个夏天,我穿着蓝色的背心,你穿着蓝色的连衣裙,好像是一种默契。
其实我也没注意得这么仔细,你除了着一套蓝色的连衣裙,是否还着一套白色的长筒袜——这些颜色的细节现在都淡忘了。
其实这个夏天很平常,很平常的夏天。其实当时我们之间也没发生什么故事,认识只是一种邂逅,一种缘分。
整个夏天,两个年轻人就那样在我奶奶家旁边的一个小巷子里坐着,讲一些彼此感兴趣或无关紧要的话。
“萍,等有一天我们一起去爬门前的这座大山,好吗?”
“好啊”
“你不怕狼吃了你吗?”
“不怕!”
“哈哈……”我们无拘无束地笑了。笑过之后,你就用一根枝条在地上划了好像是这么几个字:“傻傻,我喜欢你!”
等我凑过来看时,你已经快捷地把字擦掉了。
“你刚才写的什么?”
“没看见就算了!”长长的睫毛一闪,你的脸也随之红了……
开心的日子过得很快,暑假完了,我回我老家去了。
从此鸿雁往来,我们都成了“马拉松队员”。四年。初恋。初恋难忘啊,多少次你蓝色的剪影闯入梦中来——还有奶奶的村庄。
随着高考的临近,我的学习越来越紧张了。
偶尔也到奶奶的村庄去过几次,然而跟你见面是多么的难,又是多么的短暂!
后来我去当兵,你也到城里谋了一份工作,来信告诉我在一商业大厦站柜台…..
哦,你是否着一套蓝色的工作服,每天上下班?
也是那一年,22岁的你就要出嫁了,来信问:让我们做朋友,好吗?信的结尾顽皮地写道:祝福我吧!
哦,亲爱的,请给我一个理由,是因为奶奶的极力反对(到现在我也不知道奶奶反对的理由),还是因为你的母亲舍不得把你嫁这么远?还是因为……
一切都已过去了,爱与不爱都已成了过去,唯有记忆还是一道风景。
奶奶已经去世十多年了,青山还在,奶奶的村庄还在,叔叔姑姑们还在,那条小巷还在,
可是我为什么再次踏上这块土地,再也找不到童年时代的那种依恋,再也找不到少年时代的那种冲动,再也找不到青年时代的那种向往?
亲情,爱情,难道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最重要的东西都要从生命中淡了去?
沿着长江溯流而上,汽笛声裹着我的梦,一路向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