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木鱼 于 2014-7-30 00:28 编辑
长亭与绝句
阿海
这条小路多余,桃花多余,生锈多余
更深入,柴扉多余,如果在一棵千年古松下
入睡的樵夫,挟着他的颧骨
通向魏晋的小雨
他有着更淡的梦,渔人多余,秦朝小吏多余
一枚展开的孔钱背后,桤木和亡国多余
飞鸟掠过塔尖,此时可以省去
酒旗多余,枝条灼烧多余,江面昏黄多余
从青衫到蝶翼,远山映着远山
丝竹凉,且多余
木鱼:
阿海的诗里往往会给读者留下很大的想象空间,这是很好的一面,因为诗歌里没有拓步荒原的辽阔就容易显小,这些空间拉动的张力给人读来感觉不错。但有句话叫松弛有度,有时一味的松开来反而没法收束,很容易导致一首诗出现多重意象整合不到一起而变散。这首诗写到最后落地微小,看似要收束,但没有很好的做到,从而导致这首诗里意象纷繁,却有些支离破碎的感觉。
题目是《长亭与绝句》,不知是它单首里的题目,还是从组章中选取一节而套用的总题。就诗本身营造的意蕴也是可以扣上这个题目的,但是整首以“多余”为意象的诗,这个题目没有彰显它的作用,只起到了对于诗文本形式的解释,也就没有很好的切合到整首诗的主题上来。我想既然如此,还不如叫《多余》的好,一切都多余,无中生有,给读者更多的遐想空间。
2014-8-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