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670|回复: 1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汉诗焦点讨论”之(一):新诗命名讨论观点归纳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8-1 17:4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说明:中国诗歌流派网从 2014年3月发起 “汉诗焦点讨论”之(一):“新诗”是否该重新命名?截止到2014年7月底,获得130多跟帖,下面是从这些跟帖中归纳出20多个观点,集中在一起,便于各位继续思考。

1、天露(发表于 2014-3-17 17:26)
新诗切不可用自由诗替代,其实新诗发展百年历史已经有一些经验值,诗歌的鉴赏离不开意味,但”文学即意味“这已是得到绝大部分人的同情,新诗不只是意味,从美学角度应该高于其他文学体裁。早年徐志摩就把新诗比喻成人体,血管相当于气韵,只有气韵流畅,各节之间张力才能互荡,互应,诗歌才有生命的创造力,一切美感都从此发源,如果硬要说自由的话,那只能是形式上的自由,其内在气韵应有通透气场,谁能否定《再别康桥》艺术魅力吗?谁能改动其中一字?这才是真正艺术。
我们不能摒弃先人成果框架,而夸夸其谈什么新诗彻底自由,在这里我看见有人提到法制,其实正是法制健全才保证了绝大部分人真正自由,试想,法律不健全,执法不严,食品安全都保证不了,生命都没了,生存权利都没了,还谈何自由?要说新诗他的美学应该是个性的,谁也替代不了谁的艺术特点,但必然是突出的,有着非一般的体验和感受,一旦经他发出,可以拔高引悟人们美感空间,所以诗歌它一定具有时代性而又高于时代的语言特征。鉴于此,暂时不宜正名,真要为新诗正名的话,不妨称“新代诗”。体现新陈代谢的生命特征,凸显诗歌是随人类进化的语言最高形式。

2、柳鹤鸣(发表于 2014-3-15 22:58 ):
一百年或者一千年之后
较之于那时的人们
叫”现代诗”也是不为过的
所以
尽量避免这种时空上的冲突
结合20世纪至21世纪诗歌特征
重新审定并予以命名

3、冷铜声(发表于 2014-3-16 10:44):
诗的称谓一般跟着语言的变革走。以现代汉语来书写的诗当然要叫现代汉诗。不过等时间飞逝,再过几百年,国号换了,就像唐诗、宋诗、清诗一样,后人可能会以国号来称呼我们现在写的诗了,那就不知道了

4、纯粹映像(发表于 2014-3-16 12:29 ):
新诗是可以重新命名的,准确的说中国诗歌在属性上要有一个定义上的归宿。而不是就诗而诗的一个命名,因为每个时期都有其自身的时代特点,随着时间的推移,必将会有不合时宜的一天。所以,对其命名要回归根本上来,就是汉语诗歌,首先是来自于汉语境,要从汉字文化的角度出发,来确定诗歌的命名;无论唐诗、宋词及现在的新诗,根本上都是“汉语诗”。更明确的说这里所说的命名,应该是狭义上的,在诗歌历史发展的前提下,对当今诗歌发展的现状条件下的一次总结的凝缩,这个浓缩更是在时代背景下的一次概念性的聚焦。所以,这不是对诗歌的命名,而是对诗歌发展时代性的一次概念确定。
对于当今诗坛应该讲是百家争鸣和百花齐放的一个局面,所呈现的是一种多元化的特征,有所谓的主流诗歌,也有更多探索性的诗歌,甚至整体都是在学习和探索当中,在信息网络的条件下,可以预见诗歌流派越来越多,也将是形成争执不下的一个诗歌困境(或者说是机遇),所以,就诗歌而言,绝不能就单纯的文学领域来考虑诗歌的问题,而是要在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下、文化的多元条件下甚至意识形态的混合特征下来考虑诗歌的定义和出路。不要否认政治、科技、社会和经济等对诗歌的影响力,在不确定的时局下,诗歌如何确定下来。这将是一次充满波折和挑战的文化长征。

5、李太伯(发表于 2014-3-16 13:42):
而且这些诗论者,完全不立足于语言的本质去臆想讨论。中国当下的评论家基本是一群西方l思想的饭桶。徐敬亚犯了三十年的投机的错误,改名也算是悔改的一种表现,或是对诗本质的一种逃避。
新诗的确没有完成,就改名,名是历史过程中形成的,徐敬亚不能成人大代表,还要成诗史代表吗。搞笑。好好完成新的内涵,是要做的。

6、涂鸦童子(发表于 2014-3-16 16:18):新诗百年祭
在中国新诗即将进入其第一百个年头的时候,人们却忽然间发现了这样一个可怕的事实---曾经风起云涌、引为桂冠的中国诗歌事实上已经死了,虽然在当今之中国写诗的人还有许多,每天诞生的作品数量绝不逊于整部全唐诗,究其实却乏善可陈,充斥于眼球的尽是些不知所云、不堪卒读的作品。这些诗人并没有诞生当代之李白、杜甫,甚至哪怕一二首诸如黄巢:“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等等酣畅淋漓的作品。因此,当新诗百年即将到来之际,我们也许能够庆贺的并不是中国诗歌的诞辰,而是中国诗歌之寿终正寝、之死亡。
回顾近百年的中国新诗,应该说在其诞生甫初还是显示出一股强劲的生命力的,诞生过诸如徐志靡、戴望舒、闻一多、冯至、卞之琳、艾青、何其芳、贺敬之等一大批杰出的诗人,虽然后起的现代派诗人会对这些前辈的诗人多有贬谪,但就诗歌的思想性及艺术性而言,除朦胧诗时代而外,实在难见可比肩之作,绝大多数读者真正认可的仍然只是这样一批诗人的诗歌作品。最重要的是这些诗人的作品应该能够给予后继者更多的启示意义,使之成为中国诗歌创作的一种优良传统的,然而对于“言必称希腊”的现代主义者与后现代主义来说,他们更热衷的只是否定,而不是否定之否定,更热衷的是破坏,而不是建设。因此,这样一些杰出诗人之存在似乎对于当代中国诗歌来说已经殊无意义了,或者说只存在学术研究上的意义,而缺少积极的殷鉴。
建国后的十七年应该说相继诞生了一些优秀诗人和优秀作品,这是那些现代主义的拥趸者极力要漠视却仍然无法抹杀的事实。八十年代的朦胧诗之异军突起更是给予中国诗歌带来一股奇异的新风。不过超越朦胧诗阶段之后中国诗歌便迅速地凋零了,再没有产生真正意义上的优秀作品,以至于诗歌评论家不得不感叹说中国诗歌应该重新回到朦胧诗时代,现实的问题是时过境迁,已经回不到朦胧诗时代了。
2012年,诗坛上的某些好事者仿照《古诗十九首》来了个评选“新诗十九首”的活动,试图呈现出百年中国新诗的某种轮廓。主意或许不错,却是将各种流派的诗歌拼凑在一起,多少会给人一种牵强附会、水土不服的感觉,因此对于最终结果莫衷一是的大有人在。这其中有位叫做鹰之的评论家便不禁拍案而起,对于其中的许多公认的作品多有斥责。卞之琳先生的《断章》等优秀诗篇很不幸也躺着中枪。在这位鹰之先生看来,诗歌创作应该符合一种所谓的身体性,《断章》的前两句写:“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后面的诗就必须得机械地顺承着往下再往下写。因此对于诗人突如其来的:“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持评者竟至于觉得大谬不然,甚至异想天开地作了自己想当然的改动。这位先生真是一位点金成石之手,堪称化神奇为腐朽的大师。笔者很奇怪的正在于许多普通读者对这样的一首诗歌都能心领神会,为什么这位先生竟至于如此自以为是呢?这只能说明一个现代主义者所秉持的某种病态。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中国的现代派诗歌已进入歧途,主因正在于这些诗人过于迷信西方现代派诗歌,“言必称希腊”。西方现代派诗歌简言之崇信“人之初,性本恶”。虽然“性本善”与“性本恶”之间并无高下之分,就诗歌创作而言,因为过分执迷于“性本恶”使得诗歌创作呈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弊端:其一,创作内容日益狭隘。西方诗歌自始至终都没有解决如何艺术地表达情感的问题,尤其是西方浪漫主义诗歌,多有直抒胸臆的痼疾,弊端百出。因此后继的现代派诗人多视抒发个人情感为畏途,避之唯恐不及,在西方的禁欲主义统治社会多年之后,新的禁欲主义又在诗坛粉墨登场,岂非咄咄怪事?其二,缺少意境,格调低下。现代派诗歌成立之初,因为要取得其合法地位和赢得读者的信任或许不无可取之处。在现代派诗歌地位日益巩固之后,其不足之处则肆无忌惮地表现出来。当今中国之出现“垃圾派”诗歌并非偶然,正是现代派诗歌之最后的疯狂表现。其三,过分强调所谓的现代派技巧而缺少实质内容。现代派诗歌或过于隐讳,不知所云,让人无所适从;当读者对如是创作风格敬而远之之后,诗歌又出现过于口语化的趋势,原本自己的诗歌就诗味了了,现代派的诗人们却又试图用口语来冲淡诗意,则这样的诗歌有多少艺术价值实在是未可知之数。总之,今日之现代派诗歌貌似流派杂陈,实则左右皆不能逢源,动辄得咎,已日益呈现出一种颓势,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
周涛曾尖锐地指出:新诗从诞生之日就是错误,百年新诗走过的是一条错误的道路。为什么呢?因为“新诗把中国从《古诗源》、唐诗、宋词、元曲这样一个一脉相承的系统断掉了,就彻底和我们无关了”。新诗的成绩也不能高估。“新诗走到今天,我们再回过头去看看唐诗宋词,(新诗)与之相比黯然失色”。中国古诗之所以优于新诗,我想最主要的在于中国古诗有诸多代代相传的优良传统,所以能呈现出意境美,能充分地挖掘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与美。现代主义者动辄“超越北岛、PASS舒婷”,今天一个流派,明天一个主张,貌似热闹,实则百无一是。因此,新诗与之相比黯然失色是必然的,并不仅仅在于新诗历史之短暂,更在于中国诗歌已经走入了歧途,现代主义对病态原本就是迎合的,见不得一丝阳光,崇尚的是见骆驼便误以为马肿的那种文学主张。这样的诗风本身就是缺乏免疫力的,这些人中出现妖魔化中国诗歌,亵渎中国文字者也就毫不足奇了,将中国诗歌的希望寄托在这样一批人身上,自无异于痴人说梦。
中国诗歌欲谋求真正健康之发展,当务之急必须对现代派诗歌进行坚决而彻底的反思。在完成这样的反思之前,中国并无可能诞生哪怕一位为整个民族所认可的优秀诗人。不过由于一种可怕的惰性和惯性,中国诗歌仍将会在这样一片污泥浊水中痛苦地挣扎下去也将是不可避免的事实。总之,在中国新诗百年即将到来之际,或许我们并不能为之欢欣鼓舞,而只是冷静的反思。
许多时候我们走出了一座城,
    却又被困守在另外的一座城。
    如歧路亡羊的我们只能乞求,
    那走出城的人们将我们救赎。
              -----节选自本人诗作《迟到》

7、白炳安(发表于 2014-3-16 17:02 )
分行诗就是通常说的新诗或现代诗。新诗的历史已有百年,再说它新,显然不符合亊实;说是现代,也不恰当,再过M年代,它还是现代吗?故只能暂以分行诗命名。分行诗是自由体,不同于有严格韵律限制的唐诗宋词元曲,是-种无固定"范式"可依,亦无"公约"可求的分行排列。于是,以诗意表达的分行形式排列出来的文字,尊称为分行诗。

8、墨西哥大臣(发表于 2014-3-16 19:45):
给诗歌重新命名,吃力不讨好。
就像汉语,现在不是汉朝,是不是不叫汉语了。

9、潘建设 发表于 2014-3-17 00:29
新约也没有叫现代约啊,新乐府也没有叫现代乐府啊,新文化运动也没有叫现代文化运动啊,现代是很时髦吗?

10、汤胜林发表于 2014-3-17 05:00
新诗是与格律诗相对而言,也可以叫自由诗。格律诗已经有千多年历史,也有辉煌成就;新诗仅百年,目前才处于“婴幼儿阶段”,尚未形成真正气候,也没有产生真正大家。可以说,就中国目前的文化发展氛围,以及诗歌基础力量,如果现在这批90后、00后有成为“大家”机会的潜力股不努力,新诗还得再走百年我们才会乐观起来——这调子也许有些悲观,但是现实。
只有选对路,才会有出路。
自由是人生最美好的愿望,自由是创作的最高境界,自由诗写是新诗作者走出旧有格律框架束缚、从诗人追求形式到追求内容转向、深入诗歌内核的必由之路。就诗歌这种文本来讲,它最本质的东西是什么?其实不是“格”也不是“律”,而是“意”,也即意境,或者说是诗歌的氛围、情景。就这个意义讲,直白、托盘说出“政治意图”的政论诗,看似韵律规范而实际空洞无物的“僵尸诗”,很多将唐诗宋词改版成新诗形式、实际没有任何创新价值的“新瓶旧酒诗”,以及一切缺乏诗意的口水诗,都是伪诗。
由此,提倡自由诗,让大家从诗的本质入手,思考新诗新出路——从诗出发,自由诗写。

汤胜林 发表于 2014-3-17 11:47
《诗经》多为四言,并押韵,易于诵读,多口头传唱,属于古诗词范畴。

11、西沈发表于 2014-3-17 14:15
有格律就不能称为自由诗吗?《诗经》是口头传唱的,和自由诗矛盾吗?自由二字轻易不要用来命名艺术,因为它本身就是艺术的代名词。

12、十五岚发表于 2014-3-17 16:27
问好无为老师!感觉用现代诗命名新诗更贴切一些。“现代诗”最直接的解释是“现在的年代里写的诗”,“或现行的年代里存在的诗。”
中国是个诗歌大国。古代有格律诗,近代的五四运动是新诗的开端,那时候的一个“新”字,象征的是打破旧社会。而今,旧社会被打倒了好些年。诗歌的繁荣也好比一条河流,到了哪个流段上该叫什么就叫什么。现在的年代,叫现代诗,未尝不合适。

13、王子文发表于 2014-3-19 00:15
纵观诗歌的发展历程,诗都有一种严格的规范,
可以说从诗经到律诗词曲等,都有严格的形式,
所以其命名就是特点。
然而不论是近代诗还是当代诗,这种规范已经不存在,也分不出诗与文字的区别。
如果我们不需要对诗有任何规范,而让概念笼统化,那只是变更一个名字,这没有一点意义。
仍然分不出什么是诗,什么不是诗,更不用说要给诗命名了!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又如何来谈诗?
子文愚以为,要给诗起名字之前,请给出现当诗或当代诗或自由新诗等等的样板,
让后来者至少有样可依,画个葫芦也能像模像样吧!

14、毫光发表于 2014-3-21 10:20 :中华诗歌
名称即是定位。定位涉及历史时序,展示空间,条件环境、事物本身的属性。
一个事物准确的定位会充分展示自身的魅力,展现广阔的发展前景。彰显的是鲜明的旗帜和一个响亮的号角。
其一,诗本身
新诗诞生于白话文替代古文之际,这是诗本身的范畴,因为诗是文字语言的艺术。
解放后,我们把白话文叫做现代汉语。所以现代诗也被广泛接受。至于自由诗,则是根据诗内部的技巧而名名,相对于四言,五言,七言及格律,相对于曲谱填词,相对于韵律而言。这个称谓并非大多数所接受的,因为其负面意义明显,给人随意、放纵的不良印象。在国际上,现代汉语并非广泛接受,好多地区用的是繁体,通称为华语。用华语写的诗歌,称为华语诗歌。
其二诗名名
我们的学者,把各朝各代的诗歌定位名名了。诗经,因为结集了上古以来的精选无名氏口口相传的诗歌。秦比较短没有名名。汉有乐府,魏晋南北朝是乐俯诗基础上,发展了五言诗,也没有名名。到了唐朝,是一个历经近三百年的大时代,所以定名为唐诗。后来是宋诗,元曲,清诗。历史上,往往是先有诗歌,后来给予名名。
其三诗定位
诗歌如何定位,才有更强大的生命力,更广泛的影响力。当今时代,相当之必要。
  当下时代,各种事物想要很好的发展,都要树立鲜明的形象,充分展示自身的特征和魅力,以引起广泛关注和重视。但,这世上已免费的午餐了,就连少林寺也不坚壁清野。
诗歌的无功利性和当下社会的功利性,虽有矛盾。但并非不可调和。可以好好谋划。也即说,客观上,要推介诗歌,是谋求诗歌发展的必然要求。我们欣喜地看到有许多诗歌活动家正顺应这个潮流而动。诗歌的发展也要革新自己。须放得下架子,俯得下身子。
我的提议。名名诗歌,确非易事。我只是提议一下。中华诗歌。
一,中华民族现在处于空前的大融合之中。二,中华民族正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发展势头不错。三,我们想让世界从中华诗歌的维度了解中华文化。四,我们兼收并蓄分布于世界各地的华语诗歌,不能把他们排除在外。五,我们每个中华民族的人,都要朝着建立民族的自信和自觉这个目标进发,诗歌也是一个维度。六,只有这样的自信和自觉,才会引得广泛的认同和关注。七,给诗歌提出更高的要求。无论过去,现在,将来,我们都是中华民族的子孙,要对自己的民族负责,不能随意胡言乱语。自损自毁。八,诗,可以是人人都读,可以提升精神品质,陶冶情操。但并非人人可写的。首先是读诗,觉得自己有一定的天赋的人,方可专门为之的。十,好诗,确实可以为我们的日常生活交流提供资材。
诗歌的内在精神,离不开每个人的自信和自觉。这才是诗歌有所作为的根本立足点。
限于个人学识疏粗,不当之处,没能详述之处,请诸位诗友多多雅正。
       诗不可以定义,名名是无根之木。中华民族正式名名的诗歌就是诗经。世界范围看,也只是以国家,地区或民族、语系给予分辩归类而名名。所以,我们的诗歌,同样只有这个显著的特征。问候水云生。

15、水云生 发表于 2014-3-21 11:40
支持中华诗歌命名提议。

16、陈克发表于 2014-3-21 11:15 | 只看该作者
新诗百年, 时至今日, 其体例内质仍在流变中, 而且可预见, 将永在流变中。
如与“古诗”对应区分,  仍可称“新诗” 。
或者, 从语言根子上定位, 永远顺应流变,  称”现代汉语诗”或更简洁更涵盖的“现代诗”(可包揽中国少数民族语种现代诗)。
以现在诗歌流变态势看, 命名一事其实并不急迫。

17、白希群发表于 2014-3-21 19:03 | 只看该作者
新与旧是相对而言,它具有时效性。比如北洋新军是相对于八旗军而言,革命新军是相对于旧军队而言。虽都称为新,但内涵已发生了质的变化。新诗已诞生百年,随着时间的推移,它已失去了当初命名时的特征,理应重新命名一个符合诗歌现状和时代特色的名字,至于叫什么,还是让专家去论证吧!

18、孤独求不败 发表于 2014-3-25 22:45 | 只看该作者
据说可以叫------近体诗。至于-----今体诗-----的名目,暂不颁发。
现代诗其实是民国体的底子,至今没有过多突破。是在德先生、赛先生思想指导下的小资知识分子文化现象。是市民精英革命改良希望失望的杂货摊聚宝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中学不足为体西学不足为用。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的阶段过去再说吧。摸着石头糊里糊涂也许就过河了。
形式上求白话而有诗意,故首鼠而两端,风格上传媒条件决定是纸面体为主,不宜吟唱不便背诵,往往可以朗诵,更不少是相对默默无语,只有泪千行的,与诗歌古名大为偏颇,所以不免得意忘形之讥已。
将来达到食不言寝不语,日无思夜无梦时,举手投足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才是合道得体成熟仿佛重新生的现代诗。善待自己善待别人,大家都是诗人

19、江文波 发表于 2014-4-12 12:13 | 只看该作者
“新诗”是相对于“旧体诗”而言,“自由诗”是区别于“格律诗”而言,其必要性在当下已不重要了,支持叫“现代诗”。
   问好楼主!在这里见到很高兴。

20、金川诗歌发表于 2014-4-12 15:03 | 只看该作者
新诗,是个时代产物,是针对旧诗而言的。强调新旧思想的概念。现代诗歌,是针对古典诗歌而言的,强调时间概念。自由诗是针对格律诗而言,强调作诗的规则,技巧,都是由于研究诗歌角度不同,名字也不同,新诗,现代诗,自由诗,是一回事;旧诗,古典诗歌,格律诗,是一回事。新诗,这个词不需要变更,变更的话,就会失去其特定的诗歌历史内涵,对于与相对应的诗歌概念构成的诗歌发展历史造成紊乱。当下的诗歌,以及与我们相近一些的诗歌,一般叫做当代诗歌。当代诗歌,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推移,是个不断随着时间变更而推移的诗歌概念,所以,当前的诗歌叫做当代诗歌,当代当代,至于距离我们较远的当代,则可以用十九世纪,二十世纪,二十一世纪诗歌以此类推的概念做表达。

21、普吉发表于 2014-5-12 08:44 | 只看该作者
我的理解,简要的说,新诗就是白话诗,是五四以来以白话文写的诗歌,形式上更为自由,语言上更为通俗。古诗,讲究章法、结构的严谨和法度,注重文章的起承转合。但两者都离不开思想的火花,情感的喷发,形象的思维,意境的渲染。这是古诗和现代白话诗歌的相通之处。相对而言,韵是汉语特有的,我相对偏向有韵诗,有韵诗歌至少更朗朗上口,更能提升诗歌的语言的张力和情感的表现力。诗歌的语言也不同于其他文学载体,诗歌艺术联结与组合是跳跃的、省约的,它集中概括了人类深层的情感状态和人性深层的情绪体验,只不过经过了诗人的加工和注入了自身的体验。文学的创作的历史总是一个一个圈,最终将回到原点,回到文化滥觞的地方,返璞归真“思无邪”,真善美就概括了诗歌的写作。中国的古诗历经了几年前才形成固定的章法和结构,早就了巨大的辉煌,同时也正是这固定的章法和结构,制约了它的发展和革新。诗歌不是唱京剧,需要固定的程式,那么,台上的人永远唱一样的调子,走一样的步伐,行一样的动作,台下的人永远做不了台上的人,诗歌将僵死。因为,真正的好诗是来自台下的人。不能把“体”理解为固定的格式和程式,规定的套路,必需的动作。所以,新诗的体就是自由,自由,自由,用自由的文字,将生活中的真善美的感情深层次的体现出来。这个自由和格律并不相悖,格律只是一种手段,一种方法,一种技巧。

22、看山忘水014-7-14 09:34 :何为“新诗”?——新诗是否需要重新命名之我见
  新诗是相对于古典诗词提出的,是现代汉语革命下新文学运动的产物。因而新诗的概念是个历史性的,中国文化系统中的概念。新诗应该包括新格律诗(外韵)和自由诗(内韵/语感),甚至新韵旧体诗三类。有诗友建议新诗改称现代诗为好,因为他是现代汉语革命的产物,可作为一个诗的专业术语,它又不能局限于“国情”,学术是跨国界的,就是说概念具有通用性,如现代诗这个概念在诗学中是相对于浪漫主义、写实主义、自然主义等提出的,我们很多浪漫抒情诗、现实主义诗是新诗,却不是现代诗。说新诗是自由诗也不妥,此说排斥了新格律诗。另外,新诗固然是从文言环境下古典诗词脱身的新诗体,可新韵旧体诗词也不完全是古典诗词,也是继承中有发展,属现代汉语革命的产物,与传统古典诗词不同,应归于新诗类。
与新诗对应的概念是旧诗,新旧在这里并无褒贬意义。旧诗指的是文言环境下的古典诗词曲。
说新诗等同于白话诗,似乎也不妥。白话诗在现代汉语环境下其基础是大众语言,古风类作品就被排斥掉了,同时,我们也看到口语诗在当代环境下更符合白话诗的特征,而用词艰涩意蕴深厚的部分诗,也很不“白话”。
  新诗这个词应该是个二级概念,与一级概念不同。下面也有多级概念。如不同理念、写法对诗的细分。
   之所以提出重新定义命名,大概在新诗这个词的口语化,显得很随意,缺乏专业术语的体貌。比如“朦胧诗”就是个草率的命名、姑且用之的概念,其实它相当于中国现代诗,其“朦胧”因为接受了现代诗理念,使用了现代诗手法。
  当代诗歌中出现一些“不专业”的情况,应该在于我们的诗歌理论研究方面缺乏对应的专业性,也留下很多问题。基础理论研究在我们的各个领域都是短板,诗学中也一样。一些诗歌理论家过于“舶来化”、当西方理论的“二传手”,扫描归类综论中也缺乏诗学层面的归纳和总结。
  流派网提出新诗是否需要重新命名问题,也反应出当下的困惑。集中讨论,辨析一下,应该利于澄清一些基本问题。

23、张无为发表于 2014-8-1 17:40
“20(廿)世纪主体汉诗”(是提要,并非总结)
             ——关于“新诗”的思考之一

                                              张无为

命名并非无所谓,不仅就诗而言,至少,名副其实肯定是最理想的结果。

一、命名与思维模式

思维是一门复杂学问,作为看待事物的角度、方式和方法的思维方式,既与文化心理诸特征互为作用,又与思维的主要工具——语言密切关联。所以,不同文化、语言必然形成思维方式的差异。
命名只是思维活动中一个小小环节,但也足以显示出思维方式特点。
如好与坏、新与旧、男与女、阴与阳,君子与小人等思维模式的典型范本是周易。理性与感性,文明与野蛮,白种人与有色人,则为西方白种“文明人”的霸权提供了借口。可见,无论在东西方,都有过二元对立思维主导的时代,这种思维固然简单,却的确有效。
不过,如古与今、传统与现代,这样的对举既非极端对应,也非二元对立。此外,在语言中还有以“不(非)”为标志的判断,也常常不是二元对立。
可见,中国的思维模式并不是铁板一块,也包括西方。不过,与西方相比,中国的传统思想史上,逻辑性并没有真正形成系统学科,更多的是停留在蜻蜓点水层面,浅尝辄止。就是说,从大面上虽然涉猎万千,但由于没有深入建构,因此常常亦此亦彼、可上可下,甚至翻云覆雨,变量难以把弄。所谓心领神会、不可言传,也都能最终得其环中。归根结底,它令人怀疑理论本身的价值。当然,这样的理论在后现代视野下,其意义又值得重新考量了。
但无论如何,现代理论的细化,首先冲击的是既定的僵化理念,而对概念的准确厘定则是其前提。名正言顺成为这种理论深化之后的确证。对诗歌的命名也是如此。
苛刻地说,在中国古今诗歌史中,有许多命名都难免不尽人意。一是命名的随意性,使之缺乏历史感,很难禁得住推敲。如:唐代“新体诗”早已不新,“元曲”并非乐曲,且不说最简单的朝代都多有重复命名。二是歧义性,流于浅层,无法被确定与深究,如:“情语”与“景语”的深层机制何在?“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审美意义有何差异?三是笼统性,难以坐实,大而无当。如“诗言志”的“志”究竟指什么?还有“兴观群怨”,等等。由于命名有漏洞,许多概念都无法真正深入下去,只能莫衷一是。现在看来,在全球化视野下,文化已然交汇,建立起尽可能统一的公共话语体系,是十分必要的,正如大秦“车同轨,书同文”有帝国意义,公尺、公斤等标准化计量则有世界意义。而如汇率等存在只是暂时的。文化、文学等同样如此,诗歌的命名亦然。

二、“新诗”现有诸命名的缺失

现代(白话)诗是相对于古代(文言)诗(词、曲、赋)而言,新诗是针对旧体而言,自由诗则是为区别格律诗而标识。其实几个术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学理问题。如:
现代诗曾经是,这个概念在中国被扩大为现代文学史中的几乎所有诗歌,它在西方诗学中是相对于古典、浪漫、现实主义等提出的,准确说是现代派诗,是现代诗的一部分。
白话诗的“白话”,当初正处在现代汉语的生长期或者早期阶段,后来现代汉语形成书面语,白话则成为现代汉语的口语(大众语言)部分;口语只是其中一部分。“现代汉语”这个名词也会随新“现代”出现而改变。
“新诗”是20世纪初对“新文化运动”中出现的一种新诗体的命名;其主要特征是废除旧体诗形式束缚,主张白话、俗语入诗,以表现更为复杂的真情实感。
据此,当初或称其为“白话诗”、“新体诗”、“白话韵文”等(分别见钱玄同《〈尝试集〉序》、胡适《谈新诗》、康白情《新诗底我见》)。不过,“新诗”这个命名最普遍,并且延续至今。
继而,相关的称谓还有“现代诗”、“自由诗”等。“现代英诗语境中的自由诗术语出现于1908年”(见李国辉《英美“自由诗”术语的谱系:1908-1919》)。“现在一般认为,自由诗始于惠特曼。他的《草叶集》于1855年出版, 可以说是现代诗的开端, 也可以说是自由诗的开端。”1950 年,奥尔森发表《投射诗》“是将自由诗理论化的一次重要尝试,并另创了个名称“投射诗”(见傅浩《自由诗》)。在中国,前者始于1953年,纪弦创立“现代诗社”时确立;后者从“五四”前后的胡适、周作人、郭沫若等先驱诗中已经开始流行。可见,自由诗是白话文学领域中的先行者,它的产生可以看作是五四新文学和五四文学革命开端的标志。
自由诗主要表现在形式上打破格律,我行我素,但它无法涵盖现代汉语格律诗。
新诗无疑是现代汉语诗,但在时间上肯定有终结的那天。“新体诗(近体诗)”曾经专门指唐代律诗,现在基本寿终正寝,使用它就必须有注释,否则容易出问题。这就要求我们首先有史的视野,避免后人再命名,“新”肯定会被替换的。

三、新命名及其依据、可行性

1、“20(廿)世纪华诗”
这是诗歌新命名的一级概念,它包括中国现代文学史以来所有的诗歌。如:汉语诗与非汉语诗、“新诗”、民歌体与古体诗词等。据此,“中国现代文学”显然也需要重新命名,如《文学评论》1985年第五期发表过黄子平、陈平原、钱理群的《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随后,《读书》杂志连续六期刊载了这三位就此展开的《“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三人谈》。作为文学史框架的“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由文学本身入手,将近代、现代、当代的中国文学视为整体,在八十年代“重写”了一个现代化叙事的文学史剧本,从而开启了影响至今的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主流。“20(廿)世纪华诗”可以纳入此坐标中。
2、“20(廿)世纪主体汉诗”
通常所说的“新诗”可以命名为“20(廿)世纪主体汉诗”,这是二级概念,也是一级概念的重心,包括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上除古体诗词曲赋(如毛泽东、鲁迅、柳亚子等的部分诗)、民歌体(如李季、贺敬之等部分诗)等之外的诗歌。而目前的文学史对前面两类的评价明显扭曲,或过分或不到位。如:对毛泽东、鲁迅古诗词并没有基于中国诗词史深入考察,而对李季、贺敬之的民歌体也没有从传统形式实事求是展开。
3、“20(廿)世纪主体汉诗”的内涵与外延
从共时性上来看,如“自由诗”与“新格律诗”、传统抒情诗与现代派诗(传统叙事诗不应该属于诗)、长诗与小诗等等。
历时性地考察,如五四前后的“民生诗”、“创作社诗”、“小诗”、“新月格律诗”、“红色鼓动诗”、“现代”诗,三四十年代的抗日“街头诗”、“七月派”、“九叶诗”、“讽刺诗”,五六十年代的“政治抒情诗”、“干预诗”、“地下诗”,七八十年代的“朦胧诗”、“美刺诗”、“第三代”中“非非”、“他们”等诸诗派,90年代“知识分子立场写作”、“民间立场写作”,新世纪的“下半身”、“垃圾派”等流派……他们还在继续。
4、“主体汉诗”意义
从“20(廿)世纪华诗”可以适应多民族的非汉语诗,而“20(廿)世纪主体汉诗”是中国百年来及以后很长时间的诗歌统称。
这样命名与此前历代旧朝诗命名分水岭明显,此前中国是干支纪年,60年一循环。
“中华诗词”作为命名可以包括中国古今诗歌,但实际仅仅指部分古体诗,因此也值得重新思考。
现在是廿世纪初,卅世纪距离我们还有近千年,展望那时诗歌会什么样?可以尽情展开想象。向前追溯1千年是北宋,那时的诗人开启了一代诗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4-8-2 05:32 | 只看该作者
长见识 悦读 问候教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4-8-2 07:29 | 只看该作者
收藏,细细研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4-8-2 07:56 | 只看该作者
理不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4-8-3 14:38 | 只看该作者
新诗是相对于古诗而言的。

只要古诗一直存在,新诗就应该存在。除非合二为一,这显然不可能。

古诗存在了几千年,新诗不过百年而已,就不安分屁股下的位子了吗?

(新诗,还远未成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4-8-4 02:16 | 只看该作者
《诗经》收录了多个朝代的诗集,具有时间性;唐诗,宋词,元曲都具有时间性。为什么这个时候来命名?等现在的这个不知什么社会意识形态的形态更替了再来考虑行不行?伤脑筋现代诗都叫了这么多年就还叫“现代诗”吧!或是等以后的“现代人”不认为“现代人”是以后的“现代人”就可以总结命名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4-8-4 10:36 | 只看该作者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孩子出生之后的第一任务是什么?
取名。
总不能孩子都长老大了还叫“乳名”或“小名”吧?

各有说法,大家评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4-8-4 10:53 | 只看该作者
云缥缈 发表于 2014-8-4 10:52
胡说八道!!!伪例,儿童的思维能力!!!

各有说法,不做评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4-8-4 11:2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皿成千 于 2014-8-5 11:16 编辑

       在我看来,新诗“从新”命名是个大方向,不能一蹴而就。的确,面对新诗流派等现象让世人很担忧,这是个好想法。每个人写诗都在为自己命名,比如我的疏体诗,以线勾勒一局。但是,如果新诗没有一个好的命名,估计一亿个诗人就一亿种诗,虽说不是什么坏事,然而,对新诗的概念就更加模糊了。从文学史角度看,是可以由后人去命名的。从诗的良性循环来看,命名,不应是两个字了事。这需要综合新诗发展,结合文本,做出一个系统的梳理。
      我提议张教授来做这份工作。
      第一,设立委员会,收集理论依据,不论名家新人,对新诗审美提供了新的视角就可以入库。
      第二,综合理论核,找出命名的基点命名。
      第三,据此标准收入当前好文本成册。
      第四,寻求政府与民间支持。
      第五,设立“更好”诗歌奖:对在已有标准上有所突破的诗人诗作进行奖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4-8-5 10:07 | 只看该作者
云缥缈 发表于 2014-8-5 09:34
这是猴子捞月,必为后人所耻笑不可

你懂什么?我说的命名不是单一的名,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个阶段性的梳理。不是说叫张三以后就不能叫李四,根据发展条件落实到作品上,所以叫“更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5-1-16 02:32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