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芦苇 于 2014-8-3 23:37 编辑
注解:全诗两条线:1,从屈原写到粽子再到国家。2,地点由北到南,又由南转北,到包举天下。开头部分四把“尖刀”是牛角,用以比喻势力的斗争相抗,用黄沙写昏暗的官场,而屈原这位倔强的“牛斗士”则成了失败者。中间部分,让屈原回到安逸的地方,”清兮浊兮都一样”是对当时世态的写照,他不做胆小的“吴牛”,不会吴牛喘月,选择在不舍和遗憾中沉陷下去。大地也为之沦陷,我捧起那战场下遗留的事物-----断掉的牛角,或为纪念或为祈祷,做了千万个同形的粽子。只是怕口味不好掌握,正如华夏国一般,有着南方和北方的差异,所以借做粽子手法,表明治国方要,即“包容,融合”。结尾用温馨笔调描写安泰的生活,在老人的眼里幸福是粽子的“香”,在孩童眼里幸福是艾叶囊的“香”,幸福在每个人眼里都不同。 问好刘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