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郭应忠 于 2014-8-13 10:57 编辑
我国著名学者李泽厚在《美的历程》中指出;“中国文学(包括诗歌与散文)是"以抒情胜"。作为文字形象和 情感文体,更多的是表现情感的优美,从而获得清纯(阴柔)和壮美(阳刚)的体验,而不是讲求宿命的恐惧和悲剧性色彩,”这是中华文化的美学特征。抒情性是 诗歌形式的根本特征,它是作品写作的出发点和最终目的,就是所谓“意象”也是主客观结合的“思想和感情的复合体”,不可能离开抒情特征,它与西方流派的文 化审美观点以及如何写诗.鉴诗上就存在着差异。中国诗歌的历史发展一直继承和刻着“抒情”两字。所以,抒情性才是中国诗歌的精髓和魂魄,影响着无数诗人的艺术风格和诗性,现代诗人也不例外。西方著名诗人大多都是以“抒情”作为技巧与形式,贯穿于诗歌内容之中,获得了成功。
例如 叶芝是爱尔兰著名诗人 ,其诗歌以抒情性著称 ,其来源有五个方面。既有西方的,又有东方诗观的影响。1.对《旧约圣经》抒情诗风格的继承是叶芝诗歌抒情性的直接来源。2.回环往复的主题句和叠句的大量使用是叶芝诗歌抒情性的技术手段。3.螺旋意象的积极运用是叶芝诗歌抒情性的个性特征。4.对中国和日本诗歌的模仿学习是叶芝诗歌抒情性的间接来源。5.富于东方色彩的象征主义是叶芝诗歌抒情性的理论来源......。这就充分说明了“抒情性”具有深厚理论底蕴,诗歌创作的形式.技巧和内容都离不开它。来自群组: 现代中国诗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