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皮旦 铁证如山
尚飞鹏文
——从《大树》说起
《大树》是皮旦先生创作的一首短诗。
这首诗,集语言,哲理,象征等于一体,包括抒情,意境、隐喻都能有机的结合在一个整体之中。总体意象深厚而宽广,境界高远,并且有不确定的模糊概念,根据我的经验,可以确定,它是一首难得的好诗。
《大树》不同于其它好诗,因为它更具有鲜明的超越现实的特征,更不能按常规的方式评论。我敢肯定,这首诗写作之前,一定没有事先构思,或者连预感都没有。我们知道,诗歌的产生从来就不是事先做个策划,然后按照文案的规定写作,由其短诗,是一种灵感的闪烁,是神赏赐的曙光,《大树》的诞生应该如此。
关于《大树》中的大。
大不是真的大,再大也大不过天地。大是相对的,鸽子比蝴蝶大。姚明高大,站在黄河大峡谷也就蚂蚁一般。大树有多大,再大也打不过视觉,不一定真的大,大是精神气象,生命气场,大是用来容纳更多的智慧,以便在整个生命过程中良性循环。真正的大,也不是世俗认为的有多少权势和财富。大在于心,心大则胸怀开阔,干大事者并非惊天动地,对于诗人而言,大就是想象的能力,没有想象力的诗人,不知道大的意义。大树的根系向下深入,向大地的内部延伸,大树的树冠向上高举,通往天梯,大树上下同时展开至极限,这就是《大树》的最低和最高。所谓连接地气与天灵,是《大树》自然风貌与天地交合的象征。
《大树》就是大树,《大树》也可以不是大树。。
艺术的《大树》就不是大树,大树也是不存在的。《大树》是一个虚拟的物体,作者是用有的存在,来阐释无的空间。这颗树的方圆三千里,没有像它一样的大树。如果说是三千公里(作者没有写公里还是华里)的话,可以断定在中国的国土上再没有这样的大树。三千里就是一个比喻,实际上就是全世界也就有这么一颗大树。这颗大树即不是因为高而大,也不是因为粗而大,更不是因为老而大。哪是因为什么而大呢?作者说:“大就是大,大才等于大”。这里的大可以是没有,也可以是无限,大到极限就是无,无又是有,大到无处不在,大到你抓不到它,因为太大,就像地平线,就像天。这就是《大树》的另一层哲学意义。
《大树》的先锋与创新意义。
皮旦的诗有其独特的节奏,哪怕是重复自己,也会走出新的脚印。一个人不可能天天创新,也不可能改变世界什么,而是善于改变自己对事物的不同感知。一个真正优秀的诗人,可能一世不被人理解、可能会伤害到自尊,也许你不会在乎这些,因为在你心里有一个更高的目标,即使这个目标是虚妄的,你也会相信它的存在,非凡的人往往如此。对现实而言,这个非凡的人就是疯子,甚至是白痴,大家取笑的对象。可是上帝在寻找这个疯子,因为他是上帝的情人,人类需要的诗人。皮旦就是这样的人,真正的诗人就是这样的人。
《大树》什么也不是,大树就是一首诗。
大树就站在那里,要不是刮风下雨,大树是不会发出声音的,大象无形,大音希声,大智若愚。大美是无声无息的,天空说自己大了吗,土地说自己大了吗?我们不说,太阳也不说,我们是一面镜子,把太阳的反光折射到阴暗处,让这些地方也获得温暖,皮旦就是这样的人。
中国诗人多,好诗人并不多,追逐名利的多,用生命写作的不多,鼠目寸光者多,胸怀大志的不多,问题就出在这里了。皮旦的诗饱满,丰富、多元、由其《大树》有交响性因素:所谓交响就是两个旋律以上,同时演奏的音乐主题,也叫复调。皮旦的诗看似天衣无缝,实际又好像漏洞百出,我把漏洞百出叫做一首好诗的排气孔,就像房间里如果没有换气扇,人就会闷死一样,诗也是一个道理,它必须是流动的,正在进行的状态才是好诗,《大树》就是这样的诗,既没有开始,也没有结束。
《大树》很大,一时看不清,就像地球,得慢慢认识。
皮旦先生的诗,我看到的并不多,只要看到,就要停下来思考,我们要这样的诗。皮旦不是为诗歌活着的诗人,因为他本身就是诗,他有更重要的事情去做。有的人天天炒作自己,即使在这个错误的时代,赢得了某些荣誉也是白搭,因为他们全是假的。皮旦的诗是沉重的,锋利的,真实的,天下没有比真实更可贵的东西了。好人写好诗,好诗就是硬道理:《大树》在此,诗人皮旦,铁证如山!
一个优秀诗人,不可能在一篇短文里论述详尽,留下更多的空白,让后人评述吧!
大树
皮旦
这就是它:附近没有比它更大的树,它是大树
它是这里最大的树
有比它高的树,河这边就有一棵
它在河那边。河那边它不远的地方也有一棵
但仅仅比它高不行,高不等于大
与它们相比它从来也没有小过,它一直大
一直作为大树存在
这是事实。附近没有哪一棵树大到可以取代这个事实
远一些的地方不知道有没有
反正附近没有,反正方圆三千里以内没有
方圆三千里以内都算附近
方圆三千里也就是往南三千里,往北三千里
往东三千里,往西三千里
不用说有比它粗的树,虽然不多,但不是没有
一直往西,距离它三百里零三尺就有一棵
从底到上都比它粗
仅仅比它粗同样不行,粗也不等于大
它是大树,它在那里站着
它仿佛在说,大就是大,大才等于大
老也不等于大。比它老的树数也数不清,远近都有
仅仅比它老也不行。老甚至更不等于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