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山城子 于 2012-7-2 13:43 编辑
构思奇巧而切实,行文诙谐而耐读-学习116期《新诗经》之宋志纲的诗作 文/ 山城子
来到流派网时间不长,读宋志纲的诗作不少,印象深刻,每每屏前响指而赞。以为是个什么“后”的小伙子-作品的年轻味道让我误判。谁知,高世现将他的作品选编进第116期《新诗经》这天(6月6日),他正在庆祝60岁生日呢! 说印象深刻,是因为他的作品大多构思奇巧而切实,行文诙谐而耐读。
先说构思奇巧而切实
构思的“奇巧”在于诗人具有丰富的联想与想象的智慧,“切实”在于题材与素材都来自社会现实,同时作者也积累了厚重的生活底蕴。 比如“二人转”,是每个东北人再熟识不过的地方戏了。一场戏里不论角色如何变换(一会儿扮爹,一会儿扮娘),而还是那两个演员不变。这就是生活底蕴。有了这样的底蕴,碰到俄国选举总统那样的时事题材,以及那两位轮换做总统与总理的政治人物素材,智慧的联想,立刻把两者接通了。于是《二人转》这个喻体,立刻成了作品的标题。我在最初看到标题的一霎那,还真以为宋志纲要写这个把赵本山送上名人宝座的地方戏了呢。可是,一进入文本就读到“中国的民间艺术/ 在克里姆林宫的红场上演”,我就哑然失笑了-亏他想得到,我怎么就没想到呢? 再如,随着改革开放中国人的“生活作风问题”不再成为“了不得”的问题后,社会上也把女人养汉雅称为“红杏出墙”了。这也属于社会生活底蕴。谁知宋志纲以一个“出墙”的暴发户为素材写反腐败题材时,竟把《红杏》作了标题,而且把“出墙”大发了一下,就“出村”(很美丽的双关格)了。想象也实在智慧而切实-凡能管得到她进行资本原始积累的“税务”“卫生”“公安”“地产”“水利”等部门,都给“红杏”了。这就叫巧妙又切实。 同样的反腐败题材,却因素材的不同,而想象又另辟蹊径了,这回叫做《转基因猫》。自然不属于抓老鼠的“黑猫”或“白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诗人让这个猫“他的猫白天黑色/ 黑天白色/ 到红灯区黄色/ 喝酒就红色/ 去总统套房就看不见颜色”。原来是个大贪官的形象-这样的构思巧妙得妙不可言。而借用养猫者“老小”的回答“特色”,也切合社会现实-我们进入这个历史阶段才严重了这个问题,以致国家不得不把反腐败斗争作为长期的任务来抓。 例不过三,亦足以看出宋志纲在其作品的构思方面,所展示出来的丰富的联想与想象的智慧,以及源于活生生的社会现实和厚重的生活底蕴所呈现的切合社会生活实际的构思功夫。这非常值得山城子学习的。
再说行文诙谐而耐读 诗语言的诙谐有趣,是使诗文本增强诗性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它又不同于同样是语言艺术的相声语言的诙谐有趣。相声的诙谐有趣只为甩包袱服务,而诗语言的诙谐有趣,是要与诗的含蓄结合起来的,遂使阅读效果呈现出行文的诙谐而耐读(忍俊不住之后,还得思考一回)。诚然,诗语言的艺术性成多种多样的表达态势,然而我所见到的“诙谐而耐读”这种态势,应当说宋志纲被选入《新诗经》的作品,确实让我耳目一新。 “特色菜是王八炖乌鸡/ 大补食客/ 闻味儿奔驰而来”(摘自《红杏》第一节)。先不要问有没有这道菜,但两者都“大补”不假。诙谐在于不说“鼋鱼”不说“乌龟”,而说“王八”(双关。女人“出墙”,丈夫就被贬称“王八”),不说“闻名而来”,而说“闻味儿…而来”。那“味儿”也很双关的,既指菜味儿,又何尝不指女人的“出墙”味儿。不然那乘坐“奔驰”的贪官或新贵,如何“奔驰(也双关)而来”?哈哈!诙谐在双关,含蓄耐读也在双关。看来,有了好的构思,没有这样好的行文,也难成好诗呢。这真让山城子顿悟了。 “一条/ 深深的马尼拉海峡/ 划出主权界线;泾渭分明,即使海枯/ 石也不烂”。(《情系黄岩岛》第二节)这样庄重的题材,诗人宋志纲还是很庄重地诙谐了一回。这就是“即使海枯/ 石也不烂”。“海枯石烂”本是成语,且常用于爱情的誓言“海枯石烂心不变”。用在这里,则是寓谐于庄。且相当地含蓄耐读,说即或海真地干了,露出来的界线,也清清楚楚的,那本来就是我们固有的领土。从修辞看,又是成语的拆字活用,因而很增强了语言的诗性。 “披着狼皮的羊/ 厌倦在羊肠小道上遛弯//就穿牛皮鞋/ 在马路上学猫步/ 让走田的象们去说吧”(《羊非羊》1-2节)诙谐在把俗语“披着羊皮的狼”,给偷梁换柱了。这样立刻就意味深长起来。而这样一披上狼皮,尽管还是羊,也就“厌倦在羊肠小道上遛弯”,诙谐的真妙,且令读者拿了去到现实里对号。接下来,居然还“穿牛皮鞋”“在马路上学猫步”,还居然“让走田的象们去说吧”——这从羊-狼-牛-马-猫-象的诙谐,真的令人捧腹。然而绝非相声那种甩包袱的捧腹,而是在捧腹的同时,你得认真地想想,我们的社会生活里,何以生成这么样的一些人来呢?这就是诙谐而耐读。 行文诙谐而耐读,就是语言呈现艺术性的方式之一。诚然,我们可以行文灵动而含蓄,行文洗练准确而婉约,行文朴素内敛而朦胧,行文活泼畅达而余味无穷等等,都是语言艺术性的呈现。而宋志纲的这些诗,其行文却呈现这样一种艺术的效果,却是我喜欢而望尘莫及的了。 谢谢宋志纲给我提供了学习的机会,也谢谢《新诗经》的高世现主编,选编了诸多各具特色与风格的诗人作品,供诗友们学习借鉴。这实乃当下我国诗坛的幸事! 2012-6-8于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