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787|回复: 2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鲁迅 散文诗【《野草》解读】风筝(转帖)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9-29 00:48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程洪飞 于 2014-9-29 13:59 编辑

                                                                    鲁迅    散文诗【《野草》解读】风 筝          
                                                                        (2014-09-28 中国散文诗研究中心)                                                               
                                                                                                           
                                                                                                 风筝

■鲁迅

          北京的冬季,地上还有积雪,灰黑色的秃树枝丫叉于晴朗的天空中,而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
          故乡的风筝时节,是春二月,倘听到沙沙的风轮声,仰头便能看见一个淡墨色的蟹风筝或嫩蓝色的蜈蚣风筝。还有寂寞的瓦片风筝,没有风轮,又放得很低,伶仃地显出憔悴可怜的模样。但此时地上的杨柳已经发芽,早的山桃也多吐蕾,和孩子们的天上的点缀相照应,打成一片春日的温和。我现在在哪里呢?四面都还是严冬的肃杀,而久经诀别的故乡的久经逝去的春天,却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
          但我是向来不爱放风筝的,不但不爱,并且嫌恶它,因为我以为这是没出息孩子所做的玩艺。和我相反的是我的小兄弟,他那时大概十岁内外罢,多病,瘦得不堪,然而最喜欢风筝,自己买不起,我又不许放,他只得张着小嘴,呆看着空中出神,有时竟至于小半日。远处的蟹风筝突然落下来了,他惊呼;两个瓦片风筝的缠绕解开了,他高兴得跳跃。他的这些,在我看来都是笑柄,可鄙的。
有一天,我忽然想起,似乎多日不很看见他了,但记得曾见他在后园拾枯竹。我恍然大悟似的,便跑向少有人去的一间堆积杂物的小屋去,推开门,果然就在尘封的什物堆中发现了他。他向着大方凳,坐在小凳上;便很惊惶地站了起来,失了色瑟缩着。大方凳旁靠着一个蝴蝶风筝的竹骨,还没有糊上纸,凳上是一对做眼睛用的小风轮,正用红纸条装饰着,将要完工了。我在破获秘密的满足中,又很愤怒他的瞒了我的眼睛,这样苦心孤诣地来偷做没出息孩子的玩艺。我即刻伸手折断了蝴蝶的一支翅骨,又将风轮掷在地下,踏扁了。论长幼,论力气,他是都敌不过我的,我当然得到完全的胜利,于是傲然走出,留他绝望地站在小屋里。后来他怎样,我不知道,也没有留心。
          然而我的惩罚终于轮到了,在我们离别得很久之后,我已经是中年。我不幸偶而看到了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才知道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于是二十年来毫不忆及的幼小时候对于精神的虐杀的这一幕,忽地在眼前展开,而我的心也仿佛同时变了铅块,很重很重地坠下去了。
         但心又不竟坠下去而至于断绝,它只是很重很重地坠着,坠着。
         我也知道补过的方法的:送他风筝,赞成他放,劝他放,我和他一同放。我们嚷着,跑着,笑着——然而他其时已经和我一样,早已有了胡子了。
         我也知道还有一个补过的方法的:去讨他的宽恕,等他说,“我可是毫不怪你呵。”那么,我的心一定就轻松了,这确是一个可行的方法。有一回,我们会面的时候,是脸上都已添刻了许多“生”的辛苦的条纹,而我的心很沉重。我们渐渐谈起儿时的旧事来,我便叙述到这一节,自说少年时代的糊涂。“我可是毫不怪你呵。”我想,他要说了,我即刻便受了宽恕,我的心从此也宽松了罢。
“有过这样的事么?”他惊异地笑着说,就象旁听着别人的故事一样。他什么也记不得了。
全然忘却,毫无怨恨,又有什么宽恕可言呢?无怨的恕,说谎罢了。
         我还能希求什么呢?我的心只得沉重着。
现在,故乡的春天又在这异地的空中了,既给我久经逝去的儿时的回忆,而一并也带着无可把握的悲哀。我倒不如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罢,——但是,四面又明明是严冬,正给我非常的寒威和冷气。
一九二五年一月二十四日。

【名家解读】
       《风筝》是我自以为少年时代就读得“懂”的。哥哥毁坏了弟弟的风筝,等到成年以后,去向弟弟道歉,弟弟却惊异地反问:“有过这样的事吗?”这个取材于童年生活的故事一下子就攫住了我的心,以致压得我好几天喘不过气来。
       “现在,故乡的春天又在这异地的空中了,既给我久经逝去的儿时的回忆,而一并也带着无可把握的悲哀……”
       《风筝》的这个结尾,就是反复读了许多遍,以至可以背诵下来的。好像鲁迅的小说《祝福》、《故乡》、《伤逝》等的结尾一样,不但蕴含隽永,而且富于音乐感,吟诵起来叫人耳闻天籁。
这种北方的春天的悲哀深深打动了我。少年的我读《风筝》的时候,也联想到了自己:我竟无待乎“哥哥”的践踏!我压根儿就没有放过风筝!小时候营养不良,身体不好,住在北京的窄小的胡同里,到哪里去放风筝?再说我也买不起风筝,也不会制作风筝,也不会放风筝。我没有童年!这个思想深深地压迫着我,我想抗议,我想斗争,当我走向革命的时候,我是有过这样的动机的:为了让每个孩子得到童年,为了让每个孩子放起属于自己的风筝!果然,下一代人就幸福多了。1965年到1972年,我在伊犁住着。在那个期间,我的二儿子是五至十二岁。在我的心目中,他就是风筝工艺和游戏的大匠了!当他把自制的“屁股帘儿”(大概就是鲁迅所说识的“瓦片风筝”吧)放到空中,而且明显超过了其他同伴放起的高度的时候,我也仰着头去观望了。我这一代未能实现的愿望,总算由下一代实现了,我感到无比的痛快、舒展,好像我的心也随着那“屁股帘儿”升上了蓝天,而与成群的白鸽相颉颃了。
         风筝是这样地牵动过我的情感。也许,这正是原因之一,使我在去年的一篇小说里,用“风筝”、“风筝飘带”、“屁股帘儿”,寄托了我的年轻的主人公的那么多怀念和向往。
                                                                                                                                           ——王蒙《我愿多写点好的故事》

订阅:可点击本文标题下方的“中国散文诗研究中心”链接直接关注,或扫描“中国散文诗研究中心”二维码,或加微信公众号:zgswsyjzx。
转发:点击右上角图标,可“分享到朋友圈”或“发送给朋友”等。
投稿:自荐或推荐优秀散文诗作品、理论文章,请发送至中心专用邮箱:zgswsyjzx@163.com

阅读 22赞 举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4-9-29 00:48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4-9-29 00:53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手机上帖,题目有错别字(筝),明天来改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4-9-29 08:46 | 只看该作者
学习名家解读,咀嚼经典名作。拜读。问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4-9-29 09:01 | 只看该作者
拜读名家名篇,分享精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4-9-29 09:03 | 只看该作者
喜欢精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4-9-29 09:03 | 只看该作者
国庆快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4-9-29 10:38 | 只看该作者
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4-9-29 14:24 | 只看该作者
学习,问好程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4-9-29 15:07 | 只看该作者
学习欣赏。问好老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5-2-12 05:24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