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川北藻雪 于 2014-10-8 20:01 编辑
削球与散文诗
观看仁川亚运会男子乒乓球决赛,第一场马龙对阵韩国削球手朱世赫,深为削球所震撼,连电视解说员也极力称赞朱世赫是一位伟大的乒乓球运动员,原因不是和他同时代的人都退役了他仍在坚持,而是三十岁的老运动员了仍然富有拼劲,韧劲,定力。
在我,是把削球当艺术欣赏的同时,想到了艺术的表述,需要有像削球的慢,拉,同时又敏锐的出其不意的攻,能够削攻完美结合于一体的,目前除了朱世赫恐无人能出其左右。虽然,最终他败下阵来,但他不失为伟大的失败,仅其风度都令人侧目。
还是回到散文诗写作。我以为这种慢除了书写速度以外,还有语调的慢,像削球一样叙事,你得忍住情感到来时的凶猛攻势,利用叙事这种削势来消解,避其锋芒,巧用细节来拉伸,即长削。但落点仍在球台这个主题。看起来有点笨,实际上这是最考功力的。因为落点低,避免了被砍杀的危险;而诗歌语言亦如此,过分高蹈,过分抒情,难免让人诟病,倒不是怕诟病,而是缺少了空间,缺乏了戏剧性,也缺少了机趣。
当然,一味的削也不是最好的策略。需得削中有攻,是在削的基础上的攻,即出奇不意,又让对手(抑或读者)防不胜防,达到“削出的球连起重机都拉不起来”之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