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杀
“自杀”这个词我不大喜欢说,如果不是三毛,可能我永远不会去说这个词。至于原因我不喜欢解释,向来也不愿意多解释什么。但是提笔却不是因为三毛,而是一位九零后的诗人。
《我弥留之际》
我想再看一眼大海
目睹我半生的泪水有多汪洋
我想再爬一爬高高的山头
试着把丢失的灵魂喊回来
我想在草原上躺着
翻阅妈妈给我的《圣经》
我还想摸一摸天空
碰一碰那抹轻轻的蓝
可是这些我都办不到了
我就要离开这个世界了
所有听说过我的人们啊
不必为我的离开感到惊讶
更不必叹息,或者悲伤
我来时很好,去时,也很好
这是他死亡之前写的一首诗,徐立志十月一日跳楼自杀,至于何地,从多少层楼跳下,是否是本命年,家里是否有人还在,我都不想去多了解。昨天恰好是他去世的第七天,按照一般的习俗,有着“头七返魂”的说法,也就是说死者的魂魄在去世第七天子夜会归来,和家人做最后的告别。如果他回来看见网上关于他的去世吵得沸沸扬扬,他又该如何感想呢?在这几天内,有借着他跳楼乘机大做文章骂富士康的人;有作者借他去世大发活着不易的感叹的;有媒体乘机报道赚取点击量的;有探究他死因的;也有诗人因此感叹,大发慈悲给写诗写到穷秋潦倒的人发救济金的;更有人指责他写诗写到死没有一点意义。可是很少有人去探究他到底是活着快乐还是离开了快乐,活着与离开的代价究竟哪个对于他更好一点?我不大喜欢犀利的我人,也不大喜欢指责别人的人,我只希望你们慈悲一点,尊重死者的意愿,让他安心的离开,他说了:“我来时很好,去时,也很好。”
“我倒觉得这种宗教(自杀神)给了人类最大的尊重和意志自由”
——摘自三毛《万水千山走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