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招小波 于 2014-11-11 10:37 编辑
诗无新意休轻作
——推荐作品上《诗歌周刊》有感
我是《诗歌周刊》编辑,每期都要推荐《散文诗界》栏目的作品上《诗歌周刊》,逢单数期还要推荐《原创诗歌》栏目的作品上周刊。《诗歌周刊》选稿非常严格,我个人的感觉是三级选稿制。我担任初选,每期从《散文诗界》栏目近150~200篇稿中,精选百分之九左右的佳作交给二选,再由二选挑出精品向《诗歌周刊》的主编推荐,我漏选的佳作,二选有权补上。最后,由主编定夺。
经过近百期的选稿,我深感“诗无新意休轻作”的硬道理。
我在选稿时,每遇到写出新意的作品,往往兴奋得不能自持,而且认为它一定会被选中,结果多是八九不离十。如134期的《思想是梳子的发型》、《一片飞行的水》等,一击即中。这些作品,一是主题出新;二是意象出新;三是视点、切入点出新;四是表现手法出新;五是语言出新;六是在哲理上推陈出新,大胆否定旧的道理而提出新的道理。还有很多新,不一而足。
《散文诗界》有很多国内一流的作者,包括部分编辑在内,他们的作品可以说是达到“放之四海而皆好”的水平。不少作者、编辑为繁荣《散文诗界》栏目作出很大的贡献。自己作为《诗歌周刊》编辑,很希望他们的作品能上周刊,以鼓励他们在诗艺上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以嘉许他们对《散文诗界》的贡献。但我也看到,不少作者、编辑的作品,一年也上不了一、两次周刊,这是为什么呢?
我觉得主要原因还是推陈出新的问题。大家可以看看每期上周刊的作品,大多数都在“新”字上作文章,而主编也恰恰看中了作品中的某一“新”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