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1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马杰诗歌《雨中人》赏析及其他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2 11:2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杰诗歌《雨中人》赏析及其他

作者:子翛


    马杰,一个极富异秉的九零后诗人,作为一个水产养殖工作者,生活在社会底层,他的文字极有灵性,善于捕捉生活的点滴,把苦难淬炼成诗行。《雨中人》是其近期新作,依然不改贴近生活,返璞归真这一特质。
    “雨”这个词,可说是古今文人骚客笔下尤物,杜甫有“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春夜喜雨》);陆游有“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在诗中“雨”是有灵性的,是懂得把玩者心理的活物。
    从生活经验来讲,每个人对雨都不陌生,雨不仅有视觉感受“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秦观《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还有听觉感受“隔窗知夜雨,芭蕉先有声。”)白居易《夜雨》);更有触觉感受及感觉感受。汪国真就曾说“无论什么样的故事,一逢上下雨便难忘。”(《雨的随想》)是的,多种研究已经表明,下雨天的确能让人精神低靡,致使人陷入某种思想的状态。而在这种思想状态下,最能引起读者与作者间的共鸣,使文章为人熟记。因此,古今墨客都喜欢拿雨说事!
    《雨中人》从题目来看,不是写雨,落笔处该是人,“雨”不过是幌子。雨中有人,既然“无论什么样的故事,一逢上下雨便难忘”那么这个人在雨中发生了什么故事呢?“雨打下来,人在雨中/人在雨中不动”短短两行诗,十四字而已,就已将诗歌的“场景”铺开。“雨打下来”画面是动态的,立体的,有声的;而诗人立马用“人在雨中/人在雨中不动”与“下雨”的三维动态场景形成对比,画面感立刻在我们脑中形成。
    接下来,诗人用类似于排比的句子,写了人在雨中一系列的动作:“雨打下来/雨打在人眼睑上/人动了动/人眼睛动了动/雨水滑过面颊”、“人站在雨中/人站在雨中雨打不动/雨珠挂在鼻尖上/人嘴角动了动”、“人动了动撑开雨伞/人站在雨中/雨打下来”这些动作木纳,迟缓,着实滑稽,但你不觉得好笑。为什么呢?因为这场景是“病态”的;这些动作是“病态”的;这个人也是“病态”的。滑稽但不可笑,但哭,又哭不出,诗人的目的就是要让你“哭笑不得”。
    这首诗是容易为人所接受的,读起来顺口,看一遍就能背下来。其实诗人在整首诗中并没有刻意地去安排什么故事,而是“尊重了事物的本来面目”运用一些文字“技巧”,将“事物的本来面目”表述了出来。这里最明显的“技巧”就是全诗的节秦感十分强烈,有几个句子在诗中反复出现:“雨打下来”、“人在雨中”、“动了动”等,这些词不断出现,但我们一点也不觉得重复多余,为什么呢?原因很简单,因为这些词构成了诗歌形式上的某种节秦。
    “人类一生下来就存在心跳,吃奶,呼吸等生理层面表现出的节奏感。而且一种学习走路,说话甚至音乐的节奏潜能”(G•彭斯•库珀。);“人类的节奏本能包含两个方面:其一是人类脑电波规律运动的自在能力;其二是人脑对外部信息自发地进行节奏处理的能力”,所谓“脑电波规律运动的自在能力”就是“人脑本身是以生物电的某种规律性释放来感知物质世界的。大脑生物电释放的规律性,是人类认知世界的基础”(黎志敏《诗学构建:形式与意象》),所谓“人脑的节奏性信息的本能,卢文•车引用格式塔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说:“在可能的前提下,心理总是以‘最好’的构存在。……具有规则性,均衡性,简洁性等特征”。诗歌的节奏性奠定了诗歌容易为人所接受的基础,“外部信息越容易被处理为节奏模式,人脑所产生的节奏感就越强,工作效率就越高,舒适感就越大。反之,人脑在单位时间内的能耗就越大,节奏感就越低,也更容易疲劳。”(黎志敏《诗学构建:形式与意象》)
    《雨中人》一诗在诗的形式上运用诗的节奏性是相对成功的,至少读起来我们觉得简单明了,不用去绞尽脑汁地与作者捉迷藏。
    读一首诗,想要深入诗歌就必须从诗歌文本入手,还要了解作者本人,以及作诗的背景等外在信息,以让我们更好地全方位理解诗歌。这也是朱自清、徐志摩等对于解释现代诗歌的一点要求和希望。
    对于马杰,我还是比较了解的,九零后,很小就出去闯荡了,现在从事水产养殖工作,可以说是地地道道的社会底层劳动人民。《雨中人》重在写人,这人可以是作者看见的,也可以就是作者本人。那么,“雨打下来”他为什么“站在雨中不动”呢?傻了?痴了?还是麻木了?作者后面一系列的描写似乎告诉了我们答案。
    “雨中人”“眼睛动了动”、“嘴动了动”、“撑开雨伞”等动作在做出前都有一个前提条件:“雨打在人眼睑上”所以“眼睛动了动”;“雨珠挂在鼻尖上”所以“嘴动了动”等这一系列动作都是在被动的情况下做出的,所以呆滞木纳,机械得滑稽。
    这样一个啼笑皆非的场景应用的方面是十分广的,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发挥开去。
    往小的理解,我们可以说这个人遇到了什么失意的事情(比如失恋、找不到工作等),想要用淋雨的方式发泄一下;或是写人生一段迷茫的经历:由迷茫(站在雨中不动)到得到答案(眼睛动了动,嘴巴动了动)最后找到方向决心去做(人嘴角动了动/人动了动撑开雨伞)。
    往大的说,他是在写生活,底层人民的生活,雨是生活压力的象征,迫于生计,为了生存我们不得不顶着压力机械地劳动,人们每天的上班,下班,不就像雨中人被动的动作吗?这也正是这首诗为什么让我们“哭笑不得”的原由。
    虽然生活的压力我们无法逃避,但诗人并没有就此放弃:“人动了动撑开雨伞/人站在雨中/雨打下来”这最后一句是给人希望的句子,是在告诉我们:在雨中,我们可以为自己撑开一把雨伞,然后从容而行。
   《雨中人》无论是从技巧,表意还是诗歌的扩展能力(生命力)都堪称上品,读这首诗不仅使一般读者的心灵得到抚慰,还可以让我们写诗人对于自己的创作从中获得某种提示和启发。


附:《雨中人》作者:马杰


雨打下来,人在雨中
人在雨中不动
雨打下来
雨打在人眼睑上
人动了动
人眼睛动了动
雨水滑过面颊
人站在雨中
人站在雨中雨打不动
雨珠挂在鼻尖上
人嘴角动了动
人动了动撑开雨伞
人站在雨中
雨打下来
来自群组: 博渊阁青年诗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5-1-2 04:22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