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580|回复: 2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出书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7 09:2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一边诗歌 于 2014-12-17 11:39 编辑




这是一本写父亲的书,写他平凡而又安静的一生。其实书稿早在一年前就完成了,写完了,就搁下了。这一年来,我几乎没有改动过,只是某天突然间就觉得,该出一本书了。每天,我总是在下班的时候奔跑着回家,因为家里有爱人和孩子。我特别喜欢夜幕降临时候的光景,街边人家的门窗里透出迷离的光,大街上来往穿梭的车辆闪烁着耀眼的光,我就在这些光的缝隙里腾挪着奔跑,奔向家,一如此刻的我,用这本书,奔向父亲。



为父亲的传记写后记(初稿)
  
这是一本写父亲的书,写他平凡而又安静的一生。其实书稿早在一年前就完成了,写完了,就搁下了。这一年来,我几乎没有改动过,只是某天突然间就觉得,该出一本书了。每天,我总是在下班的时候奔跑着回家,因为家里有爱人和孩子。我特别喜欢夜幕降临时候的光景,街边人家的门窗里透出迷离的光,大街上来往穿梭的车辆闪烁着耀眼的光,我就在这些光的缝隙里腾挪着奔跑,奔向家,一如此刻的我,用这本书,奔向父亲。


写这本书,得到了我母亲最大的支持,她对我说:“李三叻,你老憨儿辛苦了一辈子,该把他写一写,让身边的亲朋好友都看看!”末了,母亲还不忘补充一句:“不是每个人都玩得起这个‘格’的。”这个“格”,是很洋气的格,是资格,是一种朴素的满足与自豪感。母亲之所以说这句话,因为是自己的儿子能写,不用煞费苦心的去求人也能让这样一个大时代里的小人物从此昂首挺胸的“登堂入室”。都成书了,足以让人更长久的记住他。


为了完整、客观、真实的呈现父亲——一个人民教师光荣的一生,我去了父亲生前所属的县教育局,去调阅了父亲的个人档案,得到了宝贵的第一手创作资料。我也去了老家寻访采风,再一次瞻仰了先人坟茔,睹物思人。特别是父亲的妹妹李大玉,她知道自己大哥在老家期间最多的故事,加上她口才也好,绘声绘色的一番描述,几乎都不用我再动脑子,直接让我捡了个现成。之后她又给我提供了好几个老家昔日的老人的电话,让我逐一探访寻根溯源。关于父亲参加工作后的点点滴滴,我耐心的和母亲做了交谈,她说的虽不及我姑姑那般生动,但足够详实,只言片语,不用赘述,我已了然其中的深情。后来,我寻访的人也就多了,父亲的同事,他的学生……


完成这本书,我也得到了身边亲人及朋友的大力支持,特别是我的战友,我带过的兵,我的兄弟,他们慷慨解囊,聊表心意,让人感动。


父亲是个极其普通的人,并非名人,也非所在的地方上具有影响力的人,他是个小人物,平头百姓,但值得庆幸的是这并不妨碍我满怀激情的去为父亲做个隆重的记录。寻常人家,闲暇之余为亲人记上两笔,写几篇小文,是很容易让人理解的,毕竟人这东西是个感情动物,会抒情,能煽情,即使没有动笔的爱好,也是可以通过种种其他途径去实现怀念的。但花大力气、颇费周章的出书立传,就显得不是很寻常,尤其是像我这种普通的文学爱好者,居然也会如此不顾及自身水平与涵养,那么勇敢。


无论名人,抑或普通人,我都能在在他们的身上汲取向上的力量,让我领悟人生真谛,感受美好。不得不说,特别是我的父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4-12-17 10:13 | 只看该作者
支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4-12-17 10:23 | 只看该作者
欣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4-12-17 10:37 | 只看该作者
欣赏学习并问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4-12-17 10:46 | 只看该作者
好事,支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4-12-17 11:35 | 只看该作者
孝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7 11:37 | 只看该作者

问好波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7 11:39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7 11:40 | 只看该作者

问好心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7 11:4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5-2-10 22:57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