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092|回复: 2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持不同见解的“无名氏” ——读沪上敦腾组诗《上海印象》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3 17:02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持不同见解的“无名氏”
               ——读沪上敦腾组诗《上海印象》
                  宫白云


  在当下诗界,老牌资深诗人沪上敦腾一直处于边缘地位,这或许与他“面目全非”的与“正统诗歌”相去甚远的诗学主张与诗写有关?也或许是他不事喧嚣的淡泊品质与个性坚守?但无论怎样,他都是一个坚持自己的独立思想者与写作者,正如他在《上海的落日》所写的那样“上海是上海市/我们是无名氏”。我延伸一下另解,诗界是诗界,我是我(不一定恰当),但这恰好也说明了他的独树一帜。尽管他与他的诗歌一直处于一种“模糊地带”,但他绝不冷漠也绝不孤独。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他的诗歌也被带到亮光之下,这个博客“活跃分子”拥有大量的诗歌“粉丝”,他不仅以他惊艳的表述形式与魔鬼般的修辞和诗性黏度让他的诗歌总是脱颖而出,让人一见难忘,一看再看;更以他的敏锐、睿智和对现代诗歌的良好把握三言两语给予诗友的诗歌创作以建设性的评价与意见,赢得了众多的网上拥趸者。他对诗歌天生的诗性上的直觉和天才的洞察让他的诗歌很容易进入别致宽阔的视野,虽然内涵上隐蔽的东西需要一窥再窥,三探四探,但或许这正是他诗歌的魅力所在。诗歌不仅仅只是感官的所见,更是内里的探求和思索。美妙、深邃的东西需要一而再的回旋。
  与许多直白、直露的诗歌相比,沪上的诗歌内含虽然不易辨别,但绝不是晦涩难解,许多诗友热衷于解读他的诗歌是因为他的诗歌所具备的迷人的气息与丰富的涉猎还有广泛的视野,可以让人在“误读”的途中一误再误。我始终同意一些人的说法,认为经得起误读的诗,才算是有格局有魅力的诗,一个经得起误读的诗人,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诗人。博尔赫斯有一句名言,伟大的作家都是经得起误读的。尽管这些年我网上阅读量在逐渐庞大,但对一些人的阅读兴趣从未“转移”过,因为阅读他们的作品可以让我领受最敏锐的感觉,欣赏到最独特的景观和最魅力的表述,体验我所抵达不到的诗歌语境,比如沪上的作品。虽然对沪上本人的情况不是很了解,但记得有人说,要想了解一个人,就去读他的诗。沪上博客的简介也说“本质上我们都是自己的隐喻”。几年来,也盲目地误读了很多诗人的诗,也包括沪上的一些诗,无论是评论别人的还是评论他自己的,沪上也都给予了高度评价与宽厚的理解和谅解,今天读到沪上的这组《上海印象》又不免跃跃欲试起来。因为无论“旧时”与“现时”的上海之于我都有一种“沉醉”感,而沪上的这组诗挑起了我对上海那根“沉醉”的神经。记得2010年单位组织去上海参观“世博会”,对这个梦萦的大都市走马观花了一番。深感行走是一种人生经历,乐趣在于发现,在于机缘,为寻找心仪的景色行万里路是行走的境界。而诗写就像幸福,是某一瞬间某一刹那的感受比其它时候更明亮,它蕴含着写作者自身对万事万物的深刻理解与观察,它可以越过狭窄的生活空间,升入广阔的精神境界。总之,我想,诗歌写作的高妙,不在于诗歌技艺地如何精湛,它在于面对人的内在心灵时所散发出来的那种幽微的震颤,这种震颤让你不由自主地进入而不是轻而易举的绕开。我读沪上的这组《上海印象》就有这种感觉,似乎从头到尾都被一种幽微的震颤感所缠绕,心绪不由自主地随诗歌的语境、意境而起伏。
  沪上的《上海印象》写得奢华迷离,弥漫着物质的芳香气息,就像物质的“大上海”本身,“白茶,碧螺春,生抽里的蚂蚱,/上海的奶油小生,暗拥雄冠神州的性耐力。”……“黄酒温煮,要摆姜丝或话梅,/点菜勤点水晶虾仁,外婆红烧肉,夯实,无交头。//鲥鱼不语;香水漫出锁骨。/白玉兰凋谢的日子,炒股人温习法规及外语。”(《上海印象》)。如此的物质状态当然是起于一个可以同等享受的前提,看得出,诗人在“大上海”的物质生活是滋润的,但为什么诗人要把这首诗的诗题冠以“印象”?从阅读沪上的诗文中知道,沪上并不是上海人,只是客居在上海很多年,而在这个客居过程中必然有过一些弥足珍贵的瞬间,但又因为各种距离,也必然会有一些无法跨越的现实与理想之间存在着的鸿沟。这样的鸿沟其实也存在于精神层面。做为一个身在上海的“异乡人”,物质的上海提供给他的也仅只是物质的印象,而他对于上海物质的感受,也仅仅只是释放他某种物质的情绪,表达了他与物质世界的一种同构关系。但是如此的关系究竟合不合他的胃口?对诗人来说,大上海除了给他带来物质的满足外,同时也给他带来一种精神的“疏异”感,“黑夜意味着资产阶级最初的府上/华灯初放,迷乱或者颠覆,菠菜中的铁矿/沙丁鱼游弋的十字街头/激动不可更改什么(《在上海,但是看不到海》)。上海从来都是一把裁纸刀,裁出等级的界限,泾渭分明,诗人置身其中察觉到了一种无力感,“什么样的鱼,还是要回到什么样的趣味中/水很深。但是根本看不到海”(《在上海,但是看不到海》),我们从诗人诗中释放的信号辨识到即使他把自己的物质生活照料得很好,心中仍然是空洞的,他所有的体验、冷眼旁观、失望与痛彻都不过是想要在一种深中找到深,而现实是“水很深。但是根本看不到海”。上海是《后现代主义的上海》“……天空很怪异,转眼间长出蘑菇云/他空腹进入红房子西餐厅/熟悉的街道骤然变得有些陌生/多出一道喷泉,他瘦得像根牙签/面对一茬茬新鲜出炉的绿色食品/拨通手机,他想从中抓住一个熟悉的声音”(《后现代主义的上海》)。在沪上所描绘的“后现代主义的上海”中,荒诞的语言与荒诞的现实就这样奇妙地重合起来,而想要抓住“一个熟悉的声音”却是诗人对上海寄予的奢望,我们从这种卡夫卡式的诗写本身读到了诗人对上海隐含的情绪与隐蔽的批判,这是沪上的智慧。写到这里,我忽然想起沪上之前的博客昵称为“到智慧里结局”,用到他的诗歌里我觉得更是恰如其分。
  有人说诗歌是隐喻的艺术,我很认同此种说法,而沪上显然是这方面的高手,所以他的诗歌才写得那样透彻而宽阔。诗不是靠所谓的真实在起作用,而是靠抓住你心灵的某种东西与惊奇,这些靠了什么?靠的是内在、精神、语言与隐喻的完整与完美的结合,而沪上的诗歌总是把这些元素处理得恰到好处。就像这组诗里的《上海,玻璃之都,稻草倾城》:“……半截残阳如眉/耳畔响起稻草破土而出的唰唰声/全世界的优良品种,到此聚会;/稻草是一位贵夫人/从橱窗一直种植到卧室的古典衣柜,垂吊于梦的边缘/贵族引退,后花园的蟋蟀孤鸣/空馀的洋房数易主人,玻璃插进失衡的掌心/伤口愈合得飞快,一如落地窗前长出的象牙少年”。这种超现实主义的玄想一经与上海独有的元素结合,便一举改变了事物原本的形象,而转变成特殊的隐喻,而这种隐喻又为诗人提供了画谜般的语境,最后在不可止处戛然而止,让人在惊悸中进行反刍。这也是沪上诗歌中最为魅力的东西。
  沪上诗歌另一让人称道的地方就是在不可为的地方可为,不可能的时候可能,既让你感觉荒诞又觉合情合理,他就像个精灵引领着你的思维,从不主动给出答案,许多的留白保持着令人无可捉摸的空间张力。罗勃特·勃莱说“一首诗的魅力在于它始终被精灵占有,这样,任何一个看到它的人都领受到一次暗水的洗礼”,从沪上的这组《上海印象》不难体会这种“暗水的洗礼”,如他的这首《上海梅雨,清空》:“上海梅雨,清空/在上一场雨和下一场雨的间隙/发生了革命、情爱、世纪的更替/霞飞路处世不惊,独领时尚的风骚//晚风携带着浓郁的香水味/许多人仿佛一个人,打着洋伞,穿过/比身体更扎实的浅灰色石窟门/点上蜡烛,将寻常的晚宴推衍得如歌似泣/石榴裙下,是戏剧,钟声,知行合一的鸟鸣/雨的指针是黑夜的长发,围绕理性的轴/旋转,飞奔。十八岁的少年,打靶从不脫手/弱冠之年便拥有一颗追求效率的朴素的心//雨淋透了摩天楼周身的玻璃,仿佛是为了清洗尘垢/又仿佛是为了灌输一个浅显的道理/江山有思。萌芽的火苗,要求都不过份/夜半有一个相知的人陪伴,浅酌,听曲到天明”。此诗中流淌的一些自然的东西反映了上海对诗人无形的渗透,它们就像那一场接一场的雨水,清空了再来,反复的过程中,暧昧之境成为最好的选择。诗人仿佛意识到一个人要想活得真正滋润,不仅是要理顺好与城市的关系,还要理顺好与自己的关系,那就是在缓慢的时间长河中得以完整保存的纯粹——“夜半有一个相知的人陪伴,浅酌,听曲到天明”。诗人依靠了他对内在生命的信任,在异乡和故乡之间开辟出一个“暧昧”之境供自己冷暖。
  另外,沪上这组诗依然保持了他对语言的一贯信任,他的语言无论别人怎么模仿都只能是东施效颦,他的语言总是与隐喻粘连在一起,更与叙述保持互文的关系。他的语言从不写得太大、太满,也从不写得太重、太实,他总是能够举重若轻,随意地变化万千。他的诗歌就是一座语言的奇峰,我们来看:“上衣口袋里装着牛毛细雨。下一站是地铁/劳作了一天的人们面生铜锈”;“……霓虹灯。暗夜张开的嘴唇,向咖啡和烈酒致以无尚敬意/惊愕的诗人,只能与侦探在热气腾腾的十字街头,交换悲剧的美”(《上海,始于傍晚的街道》);“初到十六铺,雾夹雨,街道灰白/江鸥巳遗失口含的橄榄枝/无人鼓掌,/因为商业领袖和大亨登船弃岸/同行的还有候鸟,戏子和形态各异的折扇/我对旧事物情有独钟/深知一八九八年的十六铺是一根晶体管”(《上海,上海》);“路慢慢。神缺席。人遭殃/玩伴青涩,在月亮的针孔里穿针引线/触及经验的神经末梢,闪电区/雨吿别蜥蜴倒垂的午夜。/蝙蝠成为硕大的缄默都市的最后守望者/谁的笛声/令我预感不祥,提心吊胆一一/‘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许个别的心愿吧’/车过黄浦江,河流鳞光翻滚/空中挂满风的针头/每一条街道呈现令人不安的碳青色面容”(《上海,上海》)。沪上以他无限的语言流蕴把新旧“上海”一网打尽,展示给读者一种极有说服力的赤裸裸的热腾与凋蔽,并溶汇了人文风貌与历史深度在其中。
  诗人对于“上海”的这组诗写貌似在穿越“大上海”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实际是在穿越自己无蔽的心灵。他以一个客居者的身份,以另外的、熟悉的、陌生的角度打量着上海,打量着它的表象与内里,他的风貌与风骨,诸多的不适和疑惑,在场和衷情,洞察与思考让他对身处其中的上海生发出“落日”般的箴言:“上海是一堆建筑和奢华地标/我们是潮湿地面的浮光掠影//上海是一张白纸/我们是纸上的铅笔字//上海是一代名妓/我们是里弄深处的隔代琴声//上海是海市蜃楼/我们是茫茫时空的舶来品//上海是伟大祖国的客厅/我们是狐步诡异的灵魂//上海是驿站/我们是火车运来的洪水,命贱的农民工//上海是首尾不见的庞大森林/我们是霓虹灯下的直肠,闪电中的蚯蚓//上海是魔咒/我们是月光下的童谣,母亲膝下的孩子//上海是上海市/我们是无名氏”(《上海的落日》)。
  好比浪涛拍打峭壁,每一次的拍击都不是上一次的浪涛,但峭壁还是那块峭壁。正如上海依然是上海,而“无名氏”却浪涛般前仆后继……尝试在越来越暗下来的黑夜站到亮光下。
                                                     2014-12-21于辽宁丹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4-12-23 19:45 | 只看该作者
有人说诗歌是隐喻的艺术,我很认同此种说法,而沪上显然是这方面的高手,所以他的诗歌才写得那样透彻而宽阔。诗不是靠所谓的真实在起作用,而是靠抓住你心灵的某种东西与惊奇,这些靠了什么?靠的是内在、精神、语言与隐喻的完整与完美的结合,而沪上的诗歌总是把这些元素处理得恰到好处。---------宫白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4-12-24 10:57 | 只看该作者
学习精彩诗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4-12-24 11:33 | 只看该作者
欣赏学习,收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4 14:48 | 只看该作者
梁树春 发表于 2014-12-23 19:45
有人说诗歌是隐喻的艺术,我很认同此种说法,而沪上显然是这方面的高手,所以他的诗歌才写得那样透彻而宽阔 ...

谢梁老师来细读分享。。问候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4 14:49 | 只看该作者

许编多批评。。。问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4 14:49 | 只看该作者
圣歆 发表于 2014-12-24 11:33
欣赏学习,收藏!

姐姐多给意见。。问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4-12-24 15:03 | 只看该作者
宫白云 发表于 2014-12-24 14:48
谢梁老师来细读分享。。问候您。。

圣诞节愉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4-12-24 18:49 | 只看该作者
宫白云 发表于 2014-12-24 14:49
姐姐多给意见。。问候!

妹妹越来越好了。平安夜圣诞节快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4-12-24 20:21 | 只看该作者






云,节日快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5-1-2 04:07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