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老井——左手刨煤 右手写诗的笔耕之路
12月17日,在《诗刊》社与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凤凰网读书频道联合举办的诗歌朗诵会上,淮南诗人老井收获赞誉——左手刨煤右手写诗的笔耕之路
为展现平凡人日常生活中蕴含的丰富诗意,彰显诗歌应有的鼓舞人性正能量的现实力量,使更多的人关注底层人生,关注当下处于蓬勃发展期的诗歌,使诗歌更好地服务于时代精神建设,12月17日,《诗刊》社与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凤凰网读书频道联合举办“日常生活,惊心动魄”——余秀华、秦兴威、小西、红莲、老井诗歌朗诵会。参加完诗歌朗诵会后,12月21日,淮南诗人老井从北京载誉归来。由淮南市文联主办,淮南市作家协会承办的老井诗歌创作研讨会,随即在市文联文学创作基地舜耕书院举行。
老井的诗写得很牛啊
研讨会上,诗人老井首先向淮南的文朋诗友们介绍了由《诗刊》社、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凤凰网读书频道联合举办的专场诗歌朗诵会的情况。
12月17日下午2时30分,在中国人民大学第三教学楼3308教室,商震、李少君、谢建平、蓝野、刘年、聂权和彭敏等国内著名诗人济济一堂。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社和光明日报社的记者们也来到现场采访。
“身患脑瘫的湖北农民诗人余秀华,在河南做过快递员的秦兴威,在山东私营企业打工的小西,河北的理发师红莲,安徽的煤矿工人老井,他们在工作之余,在平凡中发现并拾取诗意,而正是这种诗意,让这些普通的人变得独一无二,让我们的日常生活,变得如此惊心动魄而又精彩纷呈。”诗歌朗诵会主持人说。
在朗诵会上,诗人老井朗读了自己创作的《地心的戍卒》及《廉租房》两首诗,人民大学的大学生朗读了老井的新诗《化蝶》和《小姐这是煤炭的黑不是非洲的黑》。之后,《诗刊》社编辑聂权表示,“老井的诗具有生命意识和生命质感。”《诗刊》社编辑刘年感叹道,“老井的诗写得很牛啊!”《诗刊》社常务副主编商震还亲切地询问了老井有没有生活和工作上的难题需要解决的。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记者现场对老井进行了采访,并询问如果到淮南采访的话,老井是否接受。
老井是个较木讷的人
老井有些木讷。他不善言谈,更不善交际。老井每天工作在800米深的井下,十分忙碌,上下班有时还要骑几十里路的自行车,生活颇有些清苦。
“1986年那会,我18岁,开始写诗。今年46岁了,近30年来,我一直坚持写诗、散文和小说。”老井说,曾经有一段"灰色"时间,他也想过放弃诗歌写作,甚至从此搁笔,结束自己的文学创作生涯,但最后还是坚持了下来。“没有别的原因,只是由于工作之余,除了文学我没有别的爱好,除了诗歌我没有别的梦中情人。”
近30年来,老井在《诗刊》、《星星诗刊》、《诗歌月刊》、《中国煤炭文艺》等各级文学刊物上发表过诗歌、小说、散文等多篇作品。组诗“煤雕”获得由中国作家协会及中国煤矿文联联合颁发的第五届全国煤炭文学“乌金奖”。组诗“岁月的醇酒”获第六届“华夏情”中国诗歌散文邀请赛一等奖。
2013年10月19日,在老井于安庆市怀宁县举办的诗歌研讨会上,中国著名诗人海子的母亲操采菊说:“老井是个憨厚人,一看上去,就挺朴实的。听说他在煤矿井下扒了20多年的煤,还能坚持写诗,不容易,你们一定要理解他!帮助他!”
老井的诗以真实震撼人心
12月21日的老井诗歌创作研讨会上,淮南市文学评论家刘斌先生认为,老井的诗是以真实震撼人心的。这种真实不独是直面矿工的生存图景,更重要的是其敏锐独特的视角、震撼心灵的感受、化熟悉于殊异的艺术想象与充满阳刚气质的语言融为一体……在他的笔下,那些冷冰冰的机械、单调琐碎的事务和地层深处的黑色汗水与足迹,无不饱含着深沉厚重的生命体验、高贵庄重的主体情感与自尊自重的生命价值认同……这一切使得他的诗歌具有着鲜明的时代精神和深邃的历史意蕴,涌动着抒情主体灿烂夺目的情绪流,闪烁着明亮饱满的艺术成色,呈现出与众不同的鲜明风格,是具有着标本意义的煤炭诗书写。
淮南市文联和市作家协会的负责同志表示,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到了我们这一代的时候,看起来诗歌似乎离我们远了,实际上诗歌并没有走远,是我们走远了。可喜的是,依然有人在日常工作与生活中发现了诗歌,老井就是其中一位。诗歌照亮了老井的人生,也让我们看到光亮,希望淮南诗人们都多动笔,书写如老井这般充满正能量的诗歌。
作者:张昌涛 来源:淮南报业新闻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