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读诗 欲说还休质问一亩心田落寞
------读子青悠然的《山的回响》
从最初的元音到无意的开音节,直至后来的闭音节(诗人以一种读音的方式暗示一座山的命运从有到无的消逝)
南山每一朵菊都保持生长和复沓的循环
连一滴水跌落青石的角度,也没有超出旧常(生命依旧保持自己的姿态,菊花还在山是否依旧,自然从不为少一物而停止自己的运作
它旁边的黑松枝,除了叠起表情,一如既往目不斜视(变化的总是形而上学的改变,暗示一座山已将如此
唯有山风经过,老鸹的叫声不小心刺破夜幕(为什么用唯有,也许它回来时,它找不到自己的家园,也找不到它的孩子,她像失去孩子的母亲,对着空荡荡的一片地发出呼唤,就像祥林嫂。这里作者不用乌鸦而用民间俗语老鸹,其实二者本一物,我想这是诗人另一种思想的伏笔吧
偶尔,月亮的影子会悄悄颤一下
所有这些,全是南山的宿命(这里说的月亮的影子,不是月而是这里居住的生灵吧,生命都有宿命性,自然一座山也难逃这样的结局。
五柳先生,他只能是一个朝代的曾经标签 (正由于上面的种种感悟,这句并不显得突兀,也间接地告诉我们,南山也只剩一个标签,一种精神的象征了,现实中南山早已不复存在了。
如同长安只能属于流云下的大雁塔,此后再不能挪开半步(诗人再进一步拓展,可能诗人担心还不能彻底表达自己的意图,
而现在,你每靠近一次,我便忧伤地快乐一回
你每每低头一次,我便快乐地忧伤一回(最后这两句用了两种笔调,因你的不同变化,引起我的两种态度,叫人好奇的是,为什么你靠近,我的反应是忧伤地快乐一回,我想诗人这种复杂心态因这两点,一是你的靠近,诗人为逝去的勾起的伤痛,所以忧伤,高兴是因为还有人有这种归隐的精神追求,后一句也就不难理解了,你低头一次,我便高兴,是敬佩现实中仍然有人保持这种风骨,品质,我的忧伤,是现实为什么找不到这样一片南山了呢?
这首《山的回响》,分明是诗人自己的回响,叩问。这首诗不是借物喻人,而是借物言事,从而达到了托物言声,本文以人身心感受写起喻山,意象新颖,意蕴生动形象,诗意表述合情合理,这首的言外之意不言而喻,不禁要问为什么?南山为何沉寂?亦或是山依旧在,为什么失意落寞感呢?亦或那山早无处寻觅了,不仅是人联想,现实中的山命运,大都变成了圈定的私有物,都有了归属,人民,民众并不都有权利,迈进,是不是诗人在暗示某种权利的消逝。
喜欢这首诗,喜欢诗人独特的表达诗意,入手的别样引 入主题,诗的一二节第一句可说是遥相呼应,把山无言的愤怒,用一只老鸹的叫声,谴责那些潜规则,不合理现象和做法,如果一只老鸹都感觉生存的艰辛,那么我们的生存问题必然已积累很多病垢,显然留给我们的思考是复沓的,因人而异,每个人都有一大堆抱怨。这抱怨就是那回响,由此一个人的回响引爆全社会,这种手法可谓高明。
诗人以呈现的手法,隐藏了自己的观点,但又无时无刻不在表明自己的态度,自己的心声,我们跟着诗人不觉渐渐明白了许多问题,我们的发展究竟要朝那个方向去,什么样才是我们所期待的幸福生活。
个见,一笑了之。
来自群组: 【纯诗印象诗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