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曾晓华 于 2015-5-30 14:10 编辑
黎村影像(三章)
□曾晓华(海南)
在一个黎族朋友的村里
那天上午,风和日丽。正是木棉花开的季节。
沿着弯曲的水泥道路,来到一个叫落马的黎村。一个在版图上很小很小的地方。
酸梅树、椰子树、槟榔树、芒果树和龙眼树……到处都是翠绿。
没有看到船形茅草屋。只看到漂亮的楼房在万花丛中,见证岁月的变迁。
庭院里,龙眼树伸展着枝条。小鹅叨啄着从坡上割回的青草,伴着老母鸡带出的小仔,“叽叽叽”地寻觅生活的本味。
黄昏,站在楼顶之上,整个村庄尽收眼底。向远处遥望,落日的余晖,给西山岭涂上金黄的色彩。
余晖落在一杯杯甘醇香甜的山兰酒上,碰触着主人的热情和好客。
落马村的夜晚,万家灯火,充满激情。
一阵一阵清凉的风儿吹来,山里的温馨顿时升腾……
落马村的酸梅树
在落马村外不远处,有一棵百年酸梅树。
在树下,我聆听一个有关落马村的远古传说。
这里,是落马村的旧址。
沿着小道漫步,寻找岁月的记忆。
酸梅树成林。正是酸梅花开的季节,黄灿灿的花儿在阳光下舞动。
百年来,一棵一棵酸梅树,坚守在这方贫瘠的土地上。
经历干旱、烈日、台风、暴雨……顽强地生长。
花开花落,枝繁叶茂,生生不息……
我站在泰隆水库旁边
我站在泰隆水库的旁边,一棵老酸梅树下远望。
满目翠绿的水稻在节节拔高,坡上种植的芒果树、龙眼树连成一片。
山风吹来,亲吻着我的脸,轻轻柔柔。
温暖的阳光,照射着水面,微波粼粼。
这个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建成的水库,岁月沧桑,镌刻着历史的印痕。
流淌的时光,像母亲的乳汁,养育着落马村人,一代又一代。
曾晓华,海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海南省散文诗学会理事、海南省诗歌学会理事、海南省五指山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曾任《五指山报》编辑部主任、主编文学副刊版,《五指山》文学杂志副主编兼编辑部主任;已在《海南日报》、《今日海南》、《海南公安报》、《海南青年报》、《海南语文报》、《海南声屏报》、《南岛晚报》、《海南农垦报》、《椰城》、《五指山报》、《五指山》、《三亚文艺》等报刊发表小说、诗歌、散文诗、散文等。有作品编入海南小小说选《落潮后的滩岸》、《三亚文艺·诗歌专辑2014年卷》、《如梦的五指山》、散文诗年度选本《中国散文诗·2014卷》等选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