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828|回复: 1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麦田的守望者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 09:2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曾正贤 于 2015-1-12 20:01 编辑

麦田的守望者
李骞

   
  诗集《怀头他拉的麦田》的出版,无疑是昭通作家群的又一收获。
  按约定俗成的观点,昭通作家群是指昭通籍包含旅居昆明及全国各地的作家。曾瀑是从昭通市镇雄县走出来的诗人,当然也是昭通作家群的一员。曾瀑是我的好朋友,《怀头他拉的麦田》是他的第一部诗集,付梓前嘱我写序,作为乡党、战友,我都没有推辞的理由。
  我和曾瀑本来是一个村的同乡,后来他父母搬迁到另一个村居住,虽然在同一个乡,但并不认识。1978年的冬天,我和他从故乡出发到青海省当兵,在从军的路上我们便因话语投机而相识,并成了一生的知心朋友。后来他又将诗人成忠义介绍给我,这样我们三人便成为“知无不言”的部队里的铁三角,有点像《三国演义》里的刘、关、张。当然我们并没有举行过什么结拜仪式,但是我相信,所有仪式在真正的友谊面前都显得多余和虚拟。
  我们三人都是以写诗走上文学道路的,最初还是曾瀑的成绩大,在省级刊物发了许多好诗,后来因为职业的缘故,他更多地投身新闻事业,成就不菲,出版了几部有见地的报告文学和新闻作品。同时也没有放弃诗歌创作,如今出版的这部诗集就是证明。他之所以将诗集取名为“怀头他拉的麦田”,我想就是为了纪念曾经战斗在青海柴达木盆地的哪些如诗如歌的难忘岁月吧!正如诗中所写:

    这是一片怎样的沙漠
    如此成色。沉默、内敛、凝重、温暖的颗粒
    在茫茫雪域高原,千古冻土之上
    须要隐忍、修行多少年,才能终成正果
    脱颖而出,为神所眷顾
    遴选、点化,赋予灵魂、生命
    卑贱的黄沙,顿时活色生香
    优美地站立起来,摇身一变
    化作这一畦大慈大悲、大善大美的金黄
    犹如时光中流浪或沉睡的文字,被激活
    分行,赋予灵感、词牌、平仄、韵律
    一首古诗词,熠熠生辉,光芒四射
    深情而又典雅、厚道、饱满、蕴藉、隽永
    被无数次咀嚼、品味、默写、朗诵、歌唱
    夕阳下,那些在风中不时低语的影子
    如各自忙碌,又相互提醒、映照的隐喻、象征
    人间烟火,在现实之外氤氲开来
    成为一个古老预言的最新镜像


  “怀头他拉”是柴达木盆地的一个地名,在三十多年前,这块沙漠地里“大善大美的金黄”麦田曾经让诗人动了真情,那些“温暖的颗粒”刺激了诗人的灵魂,所以才有了这“光芒四射”的诗句。“在茫茫雪域高原,千古冻土之上”能够看到这样一片让“卑贱的黄沙,顿时活色生香”的象征强大生命力的麦田,诗人的激情可想而知。诗歌以一种激荡人心的想象力和超拔的意象群,再现了沙漠里的麦田的坚强生命力,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命运的考量。诗中的“悟”和“觉”的发现与沉思,读来不得不为之动容。
  诗集由“尘埃落定”、“回望故乡”、“苍凉青春”、“月光如水”四个部分组成。
  “尘埃落定”是对现实的思考,是诗人对周围的世界和时空的再发现。比如《年底》、《冷板凳》、《一生都在刨》、《白驹过隙》等诗歌,表达了叙述者内在精神的挖掘,诗中的生活向度涵盖了当下某种精神的体验,具有较强的穿透力。特别是《年底》,是生活感受与审美发现的最大化组合。诗歌写道:

    不堪重负。冒泡、开裂、下沉
    大幅度倾斜。这个年底,我真的没底

    任性的杏花在幽深的雨巷走失,至今杳无音信
    百年后发出的一封信,昨天被莫明其妙提前退回
    印刷精美的阴霾,不断从病房的门缝里硬塞进来
    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雪,覆盖了我荒芜的头顶
    父亲的坟垮塌了,冰凉的石块堆满了我的枕头
    本想大哭一场,眼泪却被蛮横的大坝无端拦截

    许多事情扑朔迷离,了犹未了
    一直望梅止渴,却不知梅为何物
    本想画饼充饥,未等画圆就已变质、发霉
    叶子从秋飘到冬,到现在都还没有找到慈祥的根
    那首诗后背上的垢痂怎么也搓不干净。南去的大雁
    早就到了衡阳,眺望的脖子,却再也无法缩回来
    母亲的思念成堆,至今不知我收到与否
    无法兑现的诺言,重重砸在比膝盖还低的脑门上
    原指望用年终奖金,把当年的欠债全部还清
    悬垂的冰凌,却一剑将期待的年底戳穿

    这个年底,我真的很没底


  诗的前两句表达的是现代速成生活之下的内心恐慌,到了年终总结的时候,“冒泡、开裂、下沉”的生活碎片纷至沓来,让人感到“不堪重负”,所以诗人发出了“这个年底,我真的没底”的内心感叹。作品试图寻找日常生活本身的节奏,但是,所有的生活都呈无序状态,出现了非因果的逻辑性。“百年后发出的一封信,昨天被莫明其妙提前退回”、“一直望梅止渴,却不知梅为何物”等类似隐喻性较强的诗句,表达了对现实生活中事物的变化无绝对相同的情趣。而“父亲的坟垮塌了,冰凉的石块堆满了我的枕头”,“母亲的思念成堆,至今不知我收到与否”,则是作者情感思念的变通处理。由于思想情感与语言是一种心想口说的联贯反应,因此到了年底,思念父母之情不觉由然而生,心中感动便生发了诗。
  “回望故乡”这一组诗是对故土的记忆描述。每一个诗人都有属于自己精神领地的故乡,这个故乡不仅是诗人童年经验的总结,更是诗歌创作的爆发点。曾瀑的故乡之远、之沉重如同《老房子》里所写:“久久的叩门声,没有回音/那道门已反锁,老房子如母腹/已经成为我回不去的故乡”。作为远在他乡的游子,“回不去的故乡”不只是距离的遥远,更是精神的隔阂。其他如《打磨子丫口》、《堆草树》、《母亲的菜园》等诗歌,故乡的意蕴都在诗人的笔下成为一种久远的诗意。如《堆草树》:

    那时,父亲正站在季节的高处。向下俯瞰
    夕阳下,是一眼望不到边的秋收后的苞谷草
    怀里空空荡荡,像一群丢失了孩子的绝望的农妇
    一个个丧魂落魄,形象枯槁,纷纷抱成团
    默默地走过来,聚拢在伤痕累累的老漆树下
    虔诚地仰起头,祈望着树杈上那张慈悲的脸
    仿佛在等待着父亲,为它们超度

    我将草捆穿在竹杆上,高高地举过头顶
    天上不时砸下来一阵阵沉重的叹息声
    我看见父亲躬下腰,双手接过这些被掏空的作物
    怜悯的目光,闪耀在一片片憔悴的叶子上
    晚风徐徐地吹来,抚慰着一张张苦命的脸
    父亲倚在树干上,为它们整理好零乱的头发和衣衫
    然后小心翼翼地,将它们一层层堆码在树上
    暮色里,我看见通往天堂的独木桥上拥挤不堪
    这些卑贱的生命,它们行囊空空,身上没有盘缠
    冰凉的眼泪,雨点般滴落在我稚嫩的脸颊上

    深夜,一场神秘的大火映红了山寨
    柴扉后面,母亲轻声啜泣着,不时还夹杂着骂声
    此起彼伏的狗吠声中,我远远地看见
    父亲手里提着绳子,微笑着从熊熊火光中走来


  “堆草树”是滇东北农村的一种最普通的农活,就是把苞谷草捆绑好,围着一棵较大的树一圈一圈的叠上去。这样一个简单的过程,在曾瀑的诗中却富有诗意的力度。诗的第一段,用“像一群丢失了孩子的绝望的农妇”、“一个个丧魂落魄,形象枯槁,纷纷抱成团” 的诗句,形象地描述了苞谷草的存在意义,暗示了作为生命象征的苞谷被农民收获后,已经干枯了的“苞谷草”的无奈和悲凉,只好抱成团等待着父亲为它们的灵魂超度。第二段描写了“我”与父亲堆草的过程。作为勤劳、善良、仁慈的父亲,把“我”和一捆又一捆的苞谷草都视为自己的孩子,看着年幼的“我将草捆穿在竹杆上,高高地举过头顶”,便于心不忍,从内心深处发出“阵阵沉重的叹息声”。而那些“被掏空的作物”,在父亲的眼中依然是苦命的孩子,“父亲倚在树干上,为它们整理好零乱的头发和衣衫/然后小心翼翼地,将它们一层层堆码在树上”。第二段细节叙写的成功,彰显了这首诗内在的人生痛苦和厚重生命的意义。诗歌的第三段,用隐喻的手法再次突出了父亲的悲悯和高尚,尤其是最后一句“父亲手里提着绳子,微笑着从熊熊火光中走来”凸显了父亲可贵的品格。既然那些堆码在树的苞谷草是自己的孩子,与其让它们放置于荒野,不如一把火让它们在熊熊火光的焚烧中永生。
  曾瀑是从滇东北大山里走出来的诗人,但是农耕文明在他的诗中没有“春暖花开”的表达,更不是精神家园的归宿,而是一种生存艰难的巨大隐喻,一种苦难的无法治愈的人生伤口,一段从内心深处滋生出来的“可怕的美”(叶芝语)。我想,这就是曾瀑乡土诗的品格与众不同的重要原因。
  第三辑“苍凉青春”是军旅生活和铁路建设的记录。有的诗是二十多年前写的,有的则写于当下。作为一个骨子里的纯粹诗人,无论过去创作的诗歌还是最近两年完成的作品,虽然在风格上有不同之处,但就诗歌精神而言,可以说是一脉相承的。写于二十多年前的《西行》、《我放牧着群山》、《掌子面》、《强夯》,与2014年完成的《旧军装》、《安多轶事》、《柴达木》、《怀头他拉的麦田》相比,前者属于哪种飞扬起来和放歌型的抒情诗,诗中的激情似乎穿透了现实生活,抵达人生理想的最深处,有着清澈澄明的风格。如《我放牧着群山》的最后一段:

    我放牧着群山
    我追逐着这桀骜刁顽之大群
    在憧憬的视野上疾走
    在历史的原野上狂奔
    天际,尘埃飞扬
    啊,我唿哨的霹雳
    从不断拓宽的地平线上滚过


  这种征服自然、把自我融化于西部群山的情绪,在诗歌的内在节奏中自觉而又自然地流淌出来,给人一种向上的力感。诗是一种语言的音乐,《我放牧着群山》就是一首乐感较强的诗歌作品。诗中的意义随着情感的起伏而起伏,当诗人的情感出现反复回旋时,节奏也跟着反复回旋。曾瀑近些年写的诗歌,在语言的节奏上沿袭了过去的风格,但诗的言说又比过去的作品旷达深远,少了当年的激扬之情,多了对人世生活的体悟和投射。思考更成熟,对生命的感悟更老道,审美情感更接近生命本体,正如《匍匐前进》中所言:“后来恍然大悟:正是那一道魔咒般的命令,/塑造了我低姿态的一生”。
  第四辑“月光如水”,以借景抒情的写作策略来完成自我与风景的和谐共处。这一辑的诗歌读来有如诗如画的质感。有“比蜜还甜的甜,从唇、舌尖,向生命深处弥漫/覆盖了一万年的苦涩”(《洱海》)的先验性的美好直觉,也有“我的美人儿,你风情万种,睡态至美/酣睡千年,可曾知错过了多少风花雪月,暮雨朝云”(《睡美人》)的千年之叹;更有“我爱死你了,故乡的红山茶/我爱死你原生态的野性,纯天然的表情”(《红山茶》)的直白表达,还有“在满天朝霞中绽放/自己也就执着成了一轮太阳”(《拂晓的葵花》)的意象演化。总之,“月光如水”这一辑的诗是情趣与意趣的组合,浪漫情感与自然山水的共融。读之虽然没有叙写故土忧心如焚的深广,也没有军旅生涯的豪情万丈,却也有“三月桃花水”的雅趣。因此,这一辑“月光如水”,真可谓是有情怀、有真意、赏心悦目的艺术之诗。当然,这一切如果离开了诗人的“自我”,便无情趣可言,从这个角度说,“月光如水”就是主观情感与客观物象包溶共存的结果。
  拉拉杂杂写了这么多,最后要说和想说的话只有一句:希望曾瀑将诗歌进行到底!用诗歌的博大境界,向人类精神世界的顶端迈进!
  是为序。
                           
                                2014年11月10日于昆明荷叶山乱斋书屋

  注:本文为云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云南民族大学教授、著名批评家李骞先生为我的诗集《怀头他拉的麦田》撰写的序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5-1-12 12:28 | 只看该作者
从哪里来,这是生命里放不开的.读了此评,心很难平静.谢谢曾老师,感谢你的文字的温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5-1-12 15:26 | 只看该作者
学习另一种风格和诗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5-1-12 19:39 | 只看该作者
祝贺曾编首部诗集《怀头他拉的麦田》付梓出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5-1-12 19:52 | 只看该作者
转给微博,大哥的诗集早日出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5-1-12 20:01 | 只看该作者
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 20:15 | 只看该作者
木斧 发表于 2015-1-12 12:28
从哪里来,这是生命里放不开的.读了此评,心很难平静.谢谢曾老师,感谢你的文字的温暖

谢谢木斧兄来读,远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 20:16 | 只看该作者
毛秋水 发表于 2015-1-12 15:26
学习另一种风格和诗论。

谢谢秋水来读,晚上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 20:16 | 只看该作者
子青悠然 发表于 2015-1-12 19:39
祝贺曾编首部诗集《怀头他拉的麦田》付梓出版

谢谢子青亮读、鼓励,问好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 20:17 | 只看该作者
青青河边草 发表于 2015-1-12 19:52
转给微博,大哥的诗集早日出刊,,,

谢谢青青,晚上好,祝创作丰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5-1-2 04:19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