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赏王蕾诗友的佳作《一日贴》
周塬
《一日贴》
文/王蕾
日出姚江,照亮我内心湿淋淋的祖国
所有黑夜消失的
譬如:我、船、竹篙……都会呈现
当汗滴随船逐波向东
学会一支竹篙立水的姿势
是困难的
得把骨头和血肉压低,深入姚江
海拔以下的泥沙
天空因此升高
三万里光阴,一寸寸溶解于腾起的波浪中
其实,从日出到日落
在人世间的起点与终点
相距并不遥远
一颗落日,在我老家那边
轰轰烈烈地往峡谷坠去,牵动亲人
硕大而温暖
读王蕾的这首《一日贴》被诗中的情感深深打动着,“日出姚江,照亮我内心湿淋淋的祖国”,开篇就是宏大的抒情,朝阳从江面初升,深沉的黑夜已宣告结束,“湿淋淋的祖国”既是对日出姚江形象的描述也是诗人情思横起凝重沉挚的表达。随着阳光洒向江面,黑夜退隐,“我,船,篙......都会呈现”,这里是想象的画面,把“我”置身于江畔,置身于日出姚江生动起来的场景中,预设下情景辉映的情态。
诗的第二节用意象化的表述,深刻呈现出诗人内心的情感:伫立江畔,羁旅漂泊的沧桑与感慨涌上心头,所有的付出与汗水像江水随时光的退隐东流去了。向往江心自由的小船把篙静静的立于江面,刻意那沉静与优雅从容美好的生存姿势,多么艰难啊!要把内心的热望,坚贞的信念和这行走尘世的血肉“压到最低”,沉寂如姚江底的泥沙——渺小与低微,天空因此而更加高远,俯视着大地。过往的无数光阴,所有的坎坷追寻,正一寸寸消融进江中翻腾的浪花。 激荡的情思飞越过江面,按捺住心头的感伤与块垒,作者深深地陷入对现实的思考:“其实,从日出到日落/在人世间的起点与终点/相距并不遥远”,这里的日出与日落不再单纯的是时间的距离或过程,描述的是诗人情思飞扬的空间,异地他乡与遥远的故乡,巧妙地把时空在日出日落之间联系在一起,引出“一颗落日,在我老家那边/轰轰烈烈地往峡谷坠去,牵动亲人硕大的温暖”,此刻的思绪已随着落日远渡重山,想象到落日下的故乡与游子间深深牵挂而无限温馨。
我们读古诗与关于诗本身的注解,习惯地“知人论世”,追求身临其境,寻找事实的依附,包括作品典故的来龙去脉。其实一首诗的诞生,是“神到与意会”,未必写《长恨歌》白居易就应到过马嵬坡,写《黄鹤楼》就是崔颢的当下。情思绮靡,意兴神往,视通万里,意驰八荒,汇千古情思于方寸之景,只求得情景交融意会天成,这也是诗本身应具备的情思顿起意兴湍飞,下笔如神自然天成,从而达到诗思顿宕流畅,行文富有节奏朗朗上口的先决条件。与王蕾诗友同在中诗网现代诗歌版作版主,有过几次电话交流,知道他是河南人,在浙江发展。前不久因为意外其夫人伤重住院,现在还需要有人照顾,事业家庭双重重担,逆旅他乡,情感的负荷不得不去释放,自然会流露进他深爱的诗歌里。以姚江日出起兴抒情,怀有对祖国无限的期待,对老家无尽的牵挂,深刻呈现出现实生活带给他身心的负压,正是属于情思顿起诗兴湍飞的情态。这首诗幽婉含蓄,又不失情感的真挚浓烈,共鸣其间深深触动读者的情怀;铺景抒情,意象交融,场景的变化与诗意的层次贴合自然;诗思开阔,从祖国到个人和对老家的牵挂,情绪潜移默化达到了情因景起,景随情移,情景交融的境界。诗以日出日落之实,神游于无限时空之间,虚实相间让抒情浪漫缥缈而有现实的归依;具象化的船,篙,波浪,江面和日出姚江,日坠峡谷的场景,构成了情感生发的基础和框架,意象化的表述也给读者留下深味的空间,体现出王蕾驾驭情感诗思和诗意化语言的坚实功力。
诗题为《一日贴》带有临屏创作的痕迹,体现出姚江日出到日落的抒情的空间,这不是据实的;当然也可以理解成多年深沉的情感在诗中一日偶成,有些牵强,倒是建议就用《日出姚江》,贴合诗作的情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