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没压制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从内容中走出来——极品《唐诗三百首》(截选)

[复制链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5-1-19 21:24 | 只看该作者
杜甫:咏怀古迹•其二
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
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
江山故宅空文藻,云雨荒台岂梦思。
最是楚宫俱泯灭,舟人指点到今疑。
【注解】:1、风流儒雅:指宋玉的文采和学问。  2、萧条句:意谓自己虽与宋玉隔开几代,萧条之感却是相同。  3、云雨句:宋玉曾作《高唐赋》,述楚王游高唐(楚台观名),梦见一妇人,自称巫山之女,王因幸之,去而辞曰:“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旦为行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阳台:山名,在四川巫山县。岂梦思:意谓宋玉作《高唐赋》,难道只是说梦,并无讽谏之意?  4、最是两句:意谓最感慨的是,楚宫今已泯灭,因后世一直流传这个故事,至今船只经过时,舟人还带疑似的口吻指点着这些古迹。
【韵译】:默诵草木摇落深知宋玉为何悲秋;他学问渊博文辞精采算是我老师。相隔千秋追怀怅望叫人不免流涕;索寞萧条我和他相似却生非同时。江山犹在故宅仍存只有文采空留;他的云雨楼台岂是说梦而无讽意?最可感慨的是当年楚宫早已泯灭;至今船夫还带疑地指点这些古迹。
【新评】:你看,自由白话诗就是好。因为它可以言之所及,无所不在。也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表现诗艺,体现诗人的才能,实现诗人的目的。像这首诗,作者发作自我的空间很小,因为太多事实腻住了表达空间,只有在这样的清规戒律里运行,实在是让作者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其实,我们大可不必一定按照某种戒律去写,反而可以把它容纳到自由的状态之中——无所不可以。杜甫毕竟是高人,当他想要表达自己的真状态的时候,他是顾不得戒律的,为了强行撑起自己的状态,在这样的戒律中浪荡所以,就显得捉襟见肘了,不比那些画地为牢还刻舟求剑的伪君子。这一点,南宋李煜做的更好,所谓“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要知道,作为那个清规戒律的时代,这样写,是富有极大的勇气的,是舍功名而求自在的表现。也从这种境界的发自内心的追求看,李煜就要比杜甫高一个境界。这一点,比什么都来得靠谱。


杜甫:咏怀古迹•其三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注解】:1、明妃:即王嫱、王昭君,汉元帝宫人,晋时因避司马昭讳改称明君,后人又称明妃。昭君村在归州(今湖北秭归县)东北四十里,与夔州相近。  2、尚有村:还留下生长她的村庄,即古迹之意。  3、一去句:昭君离开汉宫,远嫁匈奴后,从此不再回来,永远和朔漠连在一起了。紫台:犹紫禁,帝王所居。江淹《恨赋》:“明妃去时,仰天太息。紫台稍远,关山无极。”朔漠:北方沙漠,指匈奴所居之地。  4、画图句:意谓元帝对着画图岂能看清她的美丽容颜。  5、环佩句:意谓昭君既死在匈奴不得归,只有她的魂能月夜归来,故曰“空归”。应上“向黄昏”。环佩:妇女装饰品,指昭君。
6、千载两句:琵琶本西域胡人乐器,相传汉武帝以公主(实为江都王女)嫁西域乌孙,公主悲伤,胡人乃于马上弹琵琶以娱之。因昭君事与乌孙公主远嫁有类似处,故推想如此。又《琴操》也记昭君在外,曾作怨思之歌,后人名为《昭君怨》。作胡语:琵琶中的胡音。曲中论:曲中的怨诉。
【韵译】:千山万壑逶迤不断奔赴荆门;此地还遗留生长明妃的山村。一别汉宫她嫁到北方的荒漠;只留下青冢一座面向着黄昏。凭看图汉元帝岂识月貌花容?昭君佩带玉饰徒然月夜归魂。千载流传她作的胡音琵琶曲;曲中倾诉的分明是满腔悲愤。
【新评】:我们在从事文艺语言的时候,根本没有使用修辞的空间,也没有表达内容的时间。因为,我们总是按照自我调动内容的过程中,实现自我的文外自立,始终是按照这个主线在运行的。其中,所产生的修辞,实际上只是一种逻辑的复杂性的产物,真正的文艺只有实际自我运动的过程,没有所谓修辞的状态。同样,在这样的状态下,也没有单独去描写某部份内容的时间,因为一切都不是那样的角度。我们平常所谓的对这个事情的描述很好,或者说对那个事情的修辞很好,要么只是指的用语的完成度很好,要么就是投机取巧的胡说八道。文艺是一个自我运行生命的整体,是不可以被切割开看或欣赏的。如果你形成了这样的一个习惯,对不起,你已经坏了。而真正的水平,一定是在主线运行下附带的砸痕。那个东西就可以说明你是多么注意主线的完成度。就像本作一样。


杜甫:咏怀古迹•其四
蜀主征吴幸三峡,崩年亦在永安宫。
翠华想象空山里,玉殿虚无野寺中。
古庙杉松巢水鹤,岁时伏腊走村翁。
武侯祠屋常邻近,一体君臣祭祀同。
【注解】:1、蜀主:指刘备。  2、征吴:对吴有企图。  3、幸:旧称皇帝踪迹所至曰“幸”。
4、翠华:皇帝仪仗中用翠鸟羽毛作装饰的旗帜。  5、武侯句:诸葛亮曾封武乡侯,其祠在先主庙西。常:一作“长”。  6、一体句:正因他们君臣一体,情分特密,故也一同祭祀。顾宸所谓“平日抱一体之诚,千秋享一体之报。”
【韵译】:当年刘备谋攻东吴曾到达三峡;他驾崩时也在白帝城的永安宫。想象里仪仗旌旗仍在空山飘扬;白玉殿在荒郊野寺中难寻影踪。古庙的松杉树上水鹤筑巢栖息;每年三伏腊月跑来祭祀的村翁。诸葛武侯祠庙长年在附近为邻;生前君臣一体死后的祭祀相同。
【新评】:这是一首严正的咏古吊怀之作。作者没有对具体的事例进行解释,只是从它们的气质状态进行了描写。就诚如作者创作的主要目的明确就是体现自我自立为最终,所以在拿捏事物本质的时候,也与之气质原生态相同。这样,作者深深知道一个事物所具有的思想,就是它具有的最终价值。这一点,作者没有说出来,他也没有专门的理论文章,但在他严格的人格意识里自然而然就这么做了。所以,成为一个伟大的文艺者,并不是需要什么高超的技艺,也不需要什么图穷的学习,只需要具有高尚的良知。而且这个良知在暗暗地考验中,与事与己相逢合。可见,技艺能教导你这个东西吗?它只能告诉你写法,却无法告诉你品质的绝对控制性。因为,它自身就没有明白人品的重要性。


杜甫:咏怀古迹•其五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遣像肃清高。
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注解】:1、宗臣:世所宗尚的重臣。  2、肃清高:为其清高而肃然起敬。  3、三分割据:指魏蜀吴鼎立。  4、纡筹策:曲折周密地展运策略。  5、伯仲之间:伯仲本指兄弟,这里是说不相上下,也即当于伊吕间求之之意。伊、吕,商代伊尹,周代吕尚,皆辅佐贤主的开国名相。  6、指挥若定:言诸葛亮治政用兵从容镇定。  7、失萧曹:意谓萧、曹虽也是宗臣,比之诸葛亮未免不及。  8、祚:帝位。
【韵译】:诸葛亮的英名永垂人世,千士流芳;世人所尊崇的重臣遗像,肃穆清高。天下三分的局势,是经他策划运筹;千百年来,他才能象鸾凤振羽云霄。他辅佐刘备,同伊尹吕尚难分上下;指挥从容镇定,萧何曹参不能比超。时运不好,东汉帝业实在难于复兴;心志虽坚,终因军务繁艰死于积劳。
【新评】:我发觉杜甫的写作往往相当直接,一气贯之,然而附于言情。文艺就是这样,如何保持内在的气势,依气势而去运行,而不是为了所谓的感觉隔然地去雕梁画栋。也依法此可以说明,文艺往往没有你们想象的那么复杂,一旦把问题瘫痪散架来理解,问题就会变得无穷无尽。其实,只要保持好内中的气势,依内中的感觉的向度而运行,就一定能够到达那个你想到达、你不知道会怎样、也不知道是什么的地方。这样,内在加环境,由创作者去升发,那样产生的奇效,是不是就是创造的宇宙之花?所以,文艺者,依内在和环境的组合,创造出一个又一个鲜活的结果点,就是我们文艺建设的惟一的附属品呢?如此说来,对人类最大贡献者,实际就是那些安于个人内心强大的人们,在环境的落魄中璀然创立。虽然他们总是吃的是草,把山珍海味、美女帅哥、龙椅宝座都让给了一般的混混们,这世界才显得愈加超级壮丽,超出了我们的一般想象,矗立而又矗立。如果不然,世界还有什么地道的味道?


刘长卿:江州重别薛六柳八二员外
生涯岂料承优诏,世事空知学醉歌。
江上月明胡雁过,淮南木落楚山多。
寄身且喜沧洲近,顾影无如白发何。
今日龙钟人共老,愧君犹遣慎风波。
【注解】:1、生涯:犹生计。  2、顾:回看;  3、无如:无奈。
【韵译】:平生那料还会承受优惠的诏书;世事茫然我只知学唱沉醉的歌。江上明月高照一排排鸿雁飞过;淮南木叶零落一重重楚山真多。寄身沧洲我真喜欢离海滨较近;顾影自怜白发丛生也无可奈何。如今我老态龙钟不免为人共弃;愧对你呵我再被遣要小心风波。
【新评】:其实对于文艺的创作而言,我们更多的是考虑自己是如何发作的,并发作成什么样子,并不在乎自己会是个什么状态,更不能直接描绘自己的状态,否则就显得虚假了。所以,要尽力去伸展自己的可能性,而后得到自己的姿态。只有这样的姿态,才可能是真正的姿态。而在自我发挥的时候,一定可能产生任何奇幻的结果。这个奇幻,我想包涵着一切可能,其可能是不能驾驭的,它只是驾驭的结果。这奇幻至少包括与最初的内容完全不相符合、与最初的内容相反、突然产生一些节奏的混乱或断裂或转向、又突然产生一些意想不到甚至自己根本难以接受的状态物、又或是一些极丑极烂的东西。我想,只有这样的展开,一个人的状态才能极尽其穷,也才能够实现状态本身的生长性。这是内在生发的问题。只有高尚且伟大的正常人仕,才会这样去做。我们常常问伟大且正常的作品,为什么往往会产生奇思妙想,实际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当然,这样的作品往往又突破的表面的完整度,是破碎后的完整,往往不被阳春白雪的小子们看得上眼,但却是历经千辛万苦的大作,其大之处,只在于生长的决定性,让我们眼观如杵。这首诗,作者的“顾影无知白发何”就有一种回归自我直接表现的味道全面显示出来了,可见没有去充分伸开。故不为大作也。


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注解】:1、谪宦:官吏被贬职流放。  2、栖迟:居留。  3、楚客:指贾谊,也包括自己和别的游人。长沙古属楚国境。  4、汉文句:汉文帝在历史上有明主之称,但他绐终不能重用贾谊,最后又出谊为梁怀王太傅,梁王坠马死,谊因此也抑郁而死。  5、湘水句:贾谊往长沙,渡湘水时,曾为赋以吊屈原。
【韵译】:贾谊被贬长沙,居此虽只三年;千秋万代,长给楚客留下伤悲。古人去后,我独向秋草中觅迹;旧宅萧条,只见寒林披着余晖。汉文帝虽是明主,却皇恩太薄,湘水无情,凭吊屈原岂有人知?沉寂的江山,草木摇落的地方,可怜你,为何来到这海角天涯?
【新评】:为事而事的描述,又总是回落到自我表现时的状态的包装,这样岂能达到表现的生长?文艺创作,是一个人生长的过程,而不是他表现生长的过程。这里只多了两个字,却有天壤之别。不知为什么,现在的小子们往往只看重文艺的生长的被表现性,从来没注重文艺本身的生长性。所以,在他们的手上的文艺活儿,往往都是对生命的赞美、演绎和传颂,却绝少自身生命的延续性。请问一下,你在歌颂生命的时候,你连自己都不生长,你的这种不生长的歌颂生命,算不算真正的歌颂、演绎和传扬?因此,绝少注重自身生长,而只为表现生长者,没有根,只有叶、花、果的东西,是什么?是塑料制品?而文艺的全部命运其实全交在根上的,茎、叶、枝、花、果都只是附体。但因其好看,往往被沽名钓誉者搂为己数,伸手颤天,乱发频咒,装神弄鬼成天。他们口口声声为了祖国、为了人民、为了历史、为了人类、为了文化、为了艺术、为了生活、为了美、为了善、为了能力、为了探索,实际为了混混而已。但他们特别不要脸,可能是根本就不知道脸长在什么地方,也就不需要知道根在什么地方的缘故吧。


刘长卿:自夏口至鹦鹉洲夕望岳阳寄源中丞
汀洲无浪复无烟,楚客相思益渺然。
汉口夕阳斜渡鸟,洞庭秋水远连天。
孤城背岭寒吹角,独树临江夜泊船。
贾谊上书忧汉室,长沙谪去古今怜。
【注解】:1、汀洲:水中可居之地,指鹦鹉洲。  2、楚客:指到此的旅人。夏口古属楚国境。
3、孤城:指汉阳城,城后有山。  4、角:古代军队中的一种吹乐器。
【韵译】:鹦鹉洲在长江中浮沉,无浪也无烟;我这楚客思念中丞,心绪更加渺远。汉口斜映着夕阳,飞鸟都纷纷归巢;洞庭湖的秋水,烟波浩渺远接蓝天。汉阳城后的山岭,传来悲凉的号角;滨临江边的独树旁,夜里泊着孤船。当年贾谊上书文帝,全是忧心汉室;他却被贬谪居长沙,古今谁不衰怜!
【新评】:这哪是景象,这是心绪的枝节,让天地为手脚,以自我为居座,浮生连翩。结尾太过狭小。作者刚刚把自我铺展开一些,却落了下来。这是一次不成功的铺展。匆匆结尾,要么是因为自己没有成竹在胸,要么是因为自己气量若此。但不过作者能够借天地而展手脚,实为可喜,得李杜之毫末也。


钱起:赠阙下裴舍人
二月黄鹂飞上林,春城紫禁晓阴阴。
长乐钟声花外尽,龙池柳色雨中深。
阳和不散穷途恨,霄汉常悬捧日心。
献赋十年犹未遇,羞将白发对华簪。
【注解】:1、上林:上林苑。  2、紫禁:皇宫。  3、长乐:唐宫。  4、霄汉:指高空。
【韵译】:二月时节,上林苑的黄鹂活泼飞鸣;初晓的紫禁城,洒下一片浓浓春阴。长乐宫的钟声,消失散落花树丛外;春雨中龙池旁的柳色,也更浓更深。春季阳光和暖,驱散不了穷途之恨;仰望霄汉,常怀程昱梦中捧日之心。十多年来,我献赋皇上却未得赏识;而今白发苍苍,愧对你华簪裴舍人。
【新评】:李杜的手脚常常能够铺展全世界,而一般的文人却只能够铺展于自己的日常生活所知所感。那么李杜求的是人命本质,而一般文人求的却是生活状态。换言之,李杜在文艺的创作中,往往追求的是自己已有、自己未有、自己应该有的世界,而一般文人追求的只是自己己有的世界。再说,就是李杜求的是天命,一般文人求的是生活。当然,由天命而发之世界,自然文意勃发、朝气连天、不可一世,而由生活发出的环境,只是自怨自艾、朝思暮想、小资情调。可见,一个人关心的世界的落脚点,即代表了他最初的出发点。当然,不以那种故意膨胀或收缩的气息为准,那只是一种运筹,要看回味。


韦应物:寄李儋元锡
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又一年。
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
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
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
【注解】:1、邑:指属境;  2、流亡:指灾民。
【韵译】:去年花开时节,适逢与君分别;今日春花又开,不觉已经一年。人间世事茫茫,件件难以预料;春愁昏昏黯黯,夜里独自成眠。身体多病,越发思念乡田故里;治邑还有灾民,我真愧领俸钱。听说你想来此,探访我这孤老;西楼望月圆了又圆,却还不见。
【新评】:文艺在表达的时候,不在于文面意思的大小,而在于你的这个气息的饱和度。伟大且正常的作品,总是每句因勾画而形成的强烈的内在与事物的贴合关系,所以显得充盈有余,这样的作品就给人以很强大的感觉。相反,你再怎么富有气势的说法,也只显得很干瘪,比如此首的“西楼望月几回圆”。如果他用在一个非常气势饱满的语系之间,那么它将非常具有震憾感,而这里反倒有点显得装腔作势了。这么看来,要真正具有内在的气势,一定具有强大的逻辑在包裹着思想的支撑,由思想胀破内容而形成文外自我直立。思想要怎么才能够胀破内容呢?那就是你的思想要具有“去对象化”,亦包括你表达时平庸的思想铸成的平淡的秩序的被突破。使成孜然。


韩翃:同题仙游观
仙台初见五城楼,风物凄凄宿雨收。
山色遥连秦树晚,砧声近报汉宫秋。
疏松影落空坛静,细草香闲小洞幽。
何用别寻方外去,人间亦自有丹丘。
【注解】:1、五城楼:《史记•封禅书》记方士曾言:“黄帝时为五层十二楼,以候神人于执期,命曰迎年”,这里借指仙游观。  2、宿雨:隔宿的雨。  3、丹丘:指神仙居处,昼夜长明。
【韵译】:在仙台初见,迎候仙人的五城十二楼;正是风物凄凄,一夜滴答的秋雨才休。山色空,和远处的秦地树丛相连接;近处传来捣衣声,报告汉宫已经深秋。稀疏的松影撒落神坛,更显道观清静;小草铃芳扑鼻,犹衬出山洞小径深幽。不用再到别处去寻找,世外仙境所在;人间也有神仙居住的地方,名曰丹丘。
【新评】:作为文艺的语词的连带的感觉的用法,往往透露出一种整体的感觉。这种感觉不像绘画那样予以集团性描述,但是这里却通过语词的模糊连缀而体现出应有的指向。这种指向本身也应是语言的一部份。换句话说,一切文艺中所表达的感觉,只是一个作者伸向四周的一种状态的延伸,这种感觉本身并不代表文艺本身的目的、宗旨或意图。也就是说,文艺的目的并不是表达感觉,而是在通过快速的感觉指代中为自我的文外之立而用。那种一味沉溺于感觉的创意的人,只能是文艺的一种初生体,还没有长大。当然,文艺也需要有这么一个处处感觉到的状态来延伸自我的关系,否则,文艺的下一步将无法进行。所以,我们只要在依靠感觉的关系延伸内容的时候,作品就望成为一簇探访出自我成立时幽意的成处。这种感觉,实际上就是自我对于外部扩张时的一种自在的表达状态,而不是被表达。“细草香闲小洞幽”,多么玲珑尽致,就是这种内表达的结果。


皇甫冉:春思
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龙堆路几千。
家住层城临汉苑,心随明月到胡天。
机中锦字论长恨,楼上花枝笑独眠。
为问元戎窦车骑,何时返旆勒燕然。
【注解】:1、马邑:今山西朔县,汉时曾与匈奴争夺此城。  2、层城:因京城分内外两层,故称。
3、苑:这里指行宫。  4、机中句,窦滔为苻坚秦州刺史,后谪龙沙,其妻苏蕙能文,颇思滔,乃织锦为回文旋图诗寄之。共八百四十字,纵横反覆,皆成文意。  5、为问两句:后汉窦宪为车骑将军,大破匈奴,遂登燕然山,命班固作铭,刻石而还。元戎:犹主将。返旆:犹班师。勒:刻。燕然:燕然山,即今蒙古人民共和国杭爱山。
【韵译】:莺歌燕语预报了临近新年,马邑龙堆是几千里的疆边。家住京城比邻着汉室宫苑,心随明月飞到边陲的胡天。织锦回文诉说思念的长恨,楼上花枝取笑我依然独眠。请问你主帅车骑将军窦宪,何时班师回朝刻石燕然山。
【新评】:文艺最戒断内意。不能有任何地方是脱离感觉的延伸去单独建立意象或思想关系的。也就是说,你必须靠你的感觉去延伸你所尽可能达到的地方,凡是感觉不致,你是不能强求的,哪怕再好,再有用,如果强用的话,只能有其意而无其实。正因为这样,文艺的表达才如此缜密,它需要你的文字需要感觉本身去延伸,去与事体结合,哪怕是与语言本身的密贴度。那种所谓的炼字、炼意、炼句的鬼话,实际在真实的文艺中完全是用不上的。因为感觉路线决定了一切,一切已来不及了。从一开始,到最后,都由你不可预知的开始,到你不可预知的结束,还有你不可预知的过程,感觉本身制造着这天地人心合一的玄机,这也许就是文艺最大的心灵感应过程。比如此作的“心随明月到胡天”,就显得牵强,感觉怎么在这里形成这种观望的角度呢,没有交待,而只是凭臆想来完成断感的说法,是自欺欺人的搪塞之作。这是文艺是基础的忠诚。


卢纶:晚次鄂州
云开远见汉阳城,犹是孤帆一日程。
估客昼眠知浪静,舟人夜语觉潮生。
三湘愁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
旧业已随征战尽,更堪江上鼓鼙声。
【注解】:1、估客:商人。  2、舟人句:因为潮生,故而船家相呼,众声杂作。  3、三湘:漓湘、潇湘、蒸湘的总称。在今湖南境内。由鄂州上去即三湘地。愁鬓逢秋色,是说愁鬓承受着秋色。这里的鬓发实已衰白,故也与秋意相应。  4、更堪:更难堪,犹岂能再听。  5、鼓鼙:本指军中所用大鼓与小鼓,后也指战事。
【韵译】:云开雾散,可以望见远远的汉阳城;估计起来,这孤舟还须一日的路程。商贾们白日睡觉,是知道风平浪静;船夫们夜里呼喊,才发觉水涨潮生。鬓发衰白,与三湘的秋色交相辉映;离家万里,一片归心伴着明月前行。我想起家业,早已随战争荡然无存;那堪再在江上,听到频繁的军鼓声?
【新评】:如何发掘每句话的充分的内在意义,这是非常考验表达环境的塑造的。一个良好的表达环境,可以令其产生意象不到的效果的语句,而且这些语句往往还是平常的,所谓点石成金。如果一个语言的内涵没有充分挖掘够,那一定是语言的内涵环境没有塑造起来。而塑造内涵环境,则需要处处、步步、时时、寸寸,都做好了角度保护的。所谓角度保护,就是文艺的内发角度,必须是气动皆物,物为所应,而己为归的。所以,一个文艺的真实度,实际上就是它的角度保护做的好不好。这首诗,“三湘愁鬓逢秋色”,我看不出它有出现这句话的必要角度,因此只停留于表面衔接或被动煊染,并不成为内化之事。


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纹身地,犹是音书滞一乡。
【注解】:1、大荒:旷远的广野。  2、惊风:狂风。  3、:吹动。  4、芙蓉:指荷花。
5、薜荔:一种蔓生植物,也称木莲。  6、百越:即百粤,指当时五岭以南各少数民族地区。
7、纹身:古代南方少数民族有在身上刺花纹的风俗。
【韵译】:柳州城上的高楼,接连着旷野荒原;我们愁绪象茫茫的海天,无限宽广。狂风阵阵,猛烈吹乱了水上的芙蓉;暴雨倾盆,斜打着爬满薜荔的土墙。岭上树木重重,遮住了远望的视线;柳江弯弯曲曲,象百结九转的愁肠。咱五人同时遭贬,到百越纹身之地;而今依然音书不通,各自滞留一方。
【新评】:一个文艺作品的重点是什么,将决定这个文艺作品的表达去向。可以有各种多余的冗长的说法,也可以用各种不堪入心的思想,还可能有各种来路不明的趣向。但总有一条是肯定的,他最终要回到自己要表达的重点上来。所以,我们在欣赏文艺作品的时候,一定要懂得不要简单遵循他的表达意思,而要看他的这些表达意思到底是不是他的终究意思,以便明辨他的真实能效。从此,我们才能更好地看待一个文艺作品可能别有动向的发力,以使我们捡拾到那意想不到的文艺效果。因为文艺在从内在展开的时候,往往其展开的临终点,是超越了我们想象的它途的,关键是幡然回省,你是不是明白别人用力的深动?如果不明白这点,或不给别人这样的表达的机会的话,那么你就可能措失了对文艺的真实享受。而对于强大的文艺,往往就会产生这样的效果。注意,文艺不是用语言说话,它是用语言与语言的之间的关系在说话。此作前三联与最后一联有这样的爆燃的关系,但是不强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015-1-19 21:24 | 只看该作者
刘禹锡:西塞山怀古
王浚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从今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注解】:1、王浚句:王浚,字士治,弘农湖县(今河南灵宝西南)人,官益州刺史。  2、千寻句:当时吴国曾于江中锁以铁链,王浚用大火炬将它烧断。千寻:古时八尺曰寻,这里只是形容其长。
3、降幡:降旗。  4、石头:石头城,故址在今南京清凉山,吴孙权时所筑,唐武德时废。  5、四海为家:意即天下统一。  6、故垒:指西塞出,也包括六朝以来的战争遗迹。
【韵译】:晋代王浚乘楼船自成都东下,金陵帝王瑞气全都黯然收煞。吴国千寻铁链也被烧沉江底,一片投降白旗金陵城头悬挂。人间有几回兴亡的伤心往事,高山依旧枕着寒流没有变化。从此四海一家过着太平日子,故垒萧条长满芦荻秋风飒飒。
【新评】:气荡千秋,万古同擂,意味不凡,侧向边走。作者能写出这样的作品,确实令人吃惊。其价值近乎接近杜甫的最好的作品,只是说其气力还来得不是绝然独然,从天而降,而来得有些小心冀冀,似从底下逐步爆开。但爆开若此,逐步翻节,层层高翻,直至拥上。气息是大,人在文外,但开篇即限制了作品的发展,因为意思不是很有特点,所以让后面显得有点空于形式,因此后面如此干净利落的大开大合,也只能到达的顶点,而不能成为坚实的文外,像一个低俯沉吟的老叟,在对着地球呼喊一样。任性之至,所到缉拿,万物复开,迎接作家。不失为大作。以第一字小心提起,拨动第二字这大火,然经第三字所打开、第四字之释放,后语豁亮,令人惊煞。


元稹:遣悲怀•其一
谢公最小偏怜女,自嫁黔娄百事乖。
顾我无衣搜荩箧,泥他沽酒拔金钗。
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
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斋。
【注解】:1、谢公句:东晋宰相谢安,最爱其侄女谢道韫。韦丛的父亲韦夏卿,官至太子少保,死后赠左仆射,也是宰相之位。韦丛为其幼女,故以谢道韫比之。  2、黔娄:春秋时齐国贫士,其妻也颇贤明。作者幼孤贫,故以自喻。  3、乖:不顺遂。  4、顾我:看到我。  5、荩箧:草编的箱子。荩:草。
【韵译】:蕙丛呵,你象谢安最宠的侄女一样;自从嫁了穷困的我,百事就不顺当。看到我身上无衣,你就要倒柜翻箱;沽酒少钱,我常缠你拔下金钗玉妆。甘心和我一起野菜充饥,豆叶为粮;要扫落叶当柴烧饭,你向古槐仰望。如今俸钱超过十万,你却不能分享;我只得为你超度,准备好斋饭供尝。
【新评】:如此“美女”,何来之福。人生最恨不是失,也不是得,而是该失不失、该得不得。而这时元稹全都有了。所以此诗暗喻深刻,随便吹拉弹唱,也可高谈。像“落叶添薪仰古槐”一样,这大概就是一个有识男人的最大奖赏了吧。作者能够把握这样的深放,入丝入扣,不咸不淡,惊雷隐于常,万颜藏于淡,是谓平絮发来,山洪偏不暴发。气息绵长,令人引瀚,蔚为为大。应为上作。


元稹:遣悲怀•其二
昔日戏言身后事,今朝都到眼前来。
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
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注解】:1、施:施舍与人。  2、行看尽:眼看不多了。行:快要。  3、怜婢仆:伸足“旧情”。
【韵译】:当年咱俩开玩笑讲着身后的事;今日都成沉痛的回忆每每飘来。你生前穿的衣裳眼看施舍快完;只有针线活计还保存不忍打开。我仍念旧情更加怜爱你的婢仆;也曾因梦见你并为你送去钱财。我诚知死别之恨世间人人都有;但咱们贫贱夫妻事事更觉悲哀。
【新评】:记忆绵长,深邃入里,万籁俱寂,同为生辟。第一联,即切身处地之实景,以真实的关系直接开头,并不以叙述累赘,是谓真心诚矣,力量之大。第二联,偿尽人间真事情,片片厘厘心头来,以实自叙,力量更大。第三联,软弱之情,却是如此不堪,不堪之力,如此惊人。第四联,道出人生真谛,适合于夫妻之用,恰不过如此真善,真是力大无穷,事必究底。此为大作。以第一字默示,第二字看开,又以第三字相觑,第四字才来,忍无可忍,后语全部打开,惊心肉跳之处,同志之情,跃然床弟,让人爱怜天地,同情富贵。


元稹:遣悲怀•其三
闲坐悲君亦自悲,百年多是几多时。
邓攸无子寻知命,潘岳悼亡犹费词。
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缘会更难期。
惟将终夜常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
【注解】:1、邓攸句:晋邓攸,字伯道,官河东太守,战乱中舍子保侄,后终无子,时人乃有“天道无知,使伯道无儿”之语。寻知命:即将到知命之年。作者于五十岁时,始由继室裴氏生一子,名道护。寻:随即。知命,指五十岁。  2、潘岳句:晋潘岳,字安仁,妻死,作《悼亡》诗三首,为世传诵。犹费辞:意谓潘岳即使写了那么悲痛的诗,对死者也等于白说。实是说自己。  3、同穴句:意谓死后纵合葬一处,但洞穴冥,也难望哀情相通。同穴:指夫妻合葬。
【韵译】:闲坐时我常常悲悼你,也常常自悲;纵使人生能活百年,仍然恰如一寐。邓攸终身无子,难道不是命运安排?潘岳悼诗写得再好,也是心机枉费!即使死后合葬,地府冥冥有何指望;要想来世再结良缘,更是虚妄难期。我只有终夜睁着双眼,长远怀念你;以报答你终身清苦,从未喜笑开眉!
【新评】:作者的思想很精深。思想精深不在于你的说辞有多么繁复,而在于你的思维方式是否一应周全、来回如此。这里的前三联思想都很合体,是谓深度至矣,但是最后一联的第一句也处理的很好,说明作者内感觉实在太好,不离不析,但最后一句作者一定要达到“以悲为乐的一个思想源头的说法,再以此映照真正的悲哀,让悲哀无求于它,自成其成”这样的一个境界,才为完合。而不是“报答平生未展眉”。看吧,思想的深度,实际上就是感情的深度。感情没有深度,嚎的再凶,摆得再高,也上升不到思想的表达面上来。所以,真正的思想,它不是一个平直的叙述,它是一个合体演变而来的定数,它必将打开感情的所有截面,也惟独思想才能够完成最高的感情——不然感情有什么来标志?煊染?呵呵,屁话。但是只要思想来表情,就一定要有极大的定数意义,而不是冲击一下。


白居易: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于潜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下邽弟妹
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
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
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注解】:1、世业:世代传下的产业。  2、羁旅:犹漂泊。  3、寥落:冷落。  4、干戈:本是两种武器,这里指战争。  5、根:喻兄弟。
【韵译】:时势艰难兵荒马乱,家业空空;兄弟逃难旅居异地,各自西东。战乱以后处处寥落,田园荒芜;骨肉分离漂泊流浪,失散途中。离群孤雁相隔千里,形影相吊;同根兄弟随风飞散,恰似秋蓬。天涯海角共看明月,无不垂泪;今夜思乡你我同心,五地相同。
【新评】:其实语言的繁简问题,本来不是个问题。因为繁有要义,简有出息。所为不时,即为之当。这种对语言的过份强调,实际是对文艺的内衍性理解不够深刻,或者自己的文艺还不够纯虑。因为每在内在打开之际,语的繁简只有其心路吐出,不是被表达而出,哪来的繁简之约?也就是说,内化之路,气息呼应,都在一字、一词、一句、一构、一点、一章之间。如果说真的还有繁简的问题的话,那么,正好说明你的文艺的内化问题还有“空隙”——你的表达还比较外表化,而不是心路历程化。当文艺的语言实现心路历程化,那么你也就知道文艺将把你带向哪里,哪里就是胜地,生死无以。


李商隐: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注解】:1、锦瑟:装饰华美的瑟。瑟:拨弦乐器,通常二十五弦。  2、无端:犹何故。怨怪之词。
3、五十弦:这里是托古之词。作者的原意,当也是说锦瑟本应是二十五弦。  4、庄生句:意谓旷达如庄生,尚为晓梦所迷。庄生:庄周。  5、望帝句:意谓自己的心事只能寄托在化魂的杜鹃上。望帝:相传蜀帝杜宇,号望帝,死后其魂化为子规,即杜鹃鸟。  6、珠有泪:传说南海外有鲛人,其泪能泣珠。  7、蓝田:山名,在今陕西,产美玉。
【韵译】:锦瑟呀,你为何竟然有五十条弦?每弦每节,都令人怀思黄金华年。我心象庄子,为蝴蝶晓梦而迷惘;又象望帝化杜鹃,寄托春心哀怨。沧海明月高照,鲛人泣泪皆成珠。蓝田红日和暖,可看到良玉生烟。悲欢离合之情,岂待今日来追忆,只是当年却漫不经心,早已惘然。
【新评】:这诗开篇气势很大,以一个不可能的事实,假托出强大的心理暗示,并毕其每一点的光芒照耀心宇。接下来就很奇怪了,越写越小。第二联相当于对第一联的心理暗示的解释:我多么强大的对年华的心理感啊,在此时就像庄生晓梦和望帝春心一样为之纠缠。第三联又写到这种心理纠缠的一种开放式走向,意思是说你看我多么纠结,却也找到了自己的空间。最后一联已没有直接可描述的了,干脆来一个自我交等,使之成为自己的实证。这样写,也确实荡气回肠,但却不是一种更大的气派,而只是一种狭小的心理空间的展开。也就是说,这首诗的作者的心理空间并不大,但却撑得很满。这样,作者在有限的自我文外之立的追求的状态下,尽量做到自己的最大努力,但作者直到最后也相当于是把自己闷在内容里面的,换句话说,作者本身就缺乏文外自立的意识、品修与境界。但为什么这首诗这么感人呢?我想,主要是在一个很狭的心理结构空间中,运筹的是如此之纯熟,闻所未闻,让人玩味无限吧。这就是欣赏李商隐的人们常常为纨绔子弟的原因。以第一字稍点,第二字承燃,然后第三字续火,第四字开面,后语乱吐的效果,达到奇袭而幽人的目的吧。全诗表面气势很大,实际空间很小,也算上作吧。


李商隐:无题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注解】:1、画楼、桂堂:都是比喻富贵人家的屋舍。  2、灵犀:旧说犀牛有神异,角中有白纹如线,直通两头。  3、送钩:也称藏钩。古代腊日的一种游戏,分二曹以较胜负。把钩互相传送后,藏
于一人手中,令人猜。  4、分曹:分组。  5、射覆:在覆器下放着东西令人猜。分曹、射覆未必是实指,只是借喻宴会时的热闹。  6、鼓:指更鼓。  7、应官:犹上班。  8、兰台:即秘书省,掌管图书秘籍。李商隐曾任秘书省正字。这句从字面看,是参加宴会后,随即骑马到兰台,类似蓬草之飞转,实则也隐含自伤飘零意。
【韵译】:昨夜星光灿烂,夜半却有习习凉风;我们酒筵设在画楼西畔、桂堂之东。身上无彩凤的双翼,不能比翼齐飞;内心却象灵犀一样,感情息息相通。互相猜钩嬉戏,隔座对饮春酒暖心;分组来行酒令,决一胜负烛光泛红。可叹呵,听到五更鼓应该上朝点卯;策马赶到兰台,象随风飘转的蓬蒿。
【新评】:欣赏李商隐的诗,不是欣赏他的气势,而是欣赏他的精致。他在有限的空间内,并不去追求文外自立的伟大与独处,而在于唯唯做人之下的舒服与精致。他是个生活的行家,绝不是精神的大仕。所以,热爱生活吧,热爱李商隐,你会在这种狭隘的热爱生活之中,感受到生活本身许多的细枝末节的精致与奇绝,但你不能感受到高于生活或从生活中茁壮出来的精神穹窿。没有办法,再伟大的小,也没有再小的大要大些,再精妙的粗糙,也没有再粗糙的精妙要精妙些。在大与小之间,没有同情,只有无限。就像我们应该人人生活平等,但我们绝对不能承认人人的境界是一样的一样。


李商隐:隋宫
紫泉宫殿锁烟霞,欲取芜城作帝家。
玉玺不缘归日角,锦帆应是到天涯。
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
地下若逢陈后主,岂宜重问后庭花。
【注解】:1、紫泉:即紫渊。唐人避唐高祖李渊讳改紫泉。这里以紫泉宫殿指长安隋宫。  2、锁烟霞:喻冷落。  3、芜城:指隋时的江都,旧名广陵,即今江苏扬州市。刘宋时鲍照见该城荒芜,曾作《芜城赋》,后遂有此称。  4、玉玺:皇帝的玉印。  5、缘:因。  6、日角:旧说以额骨中央部分隆起如日(也指突入左边发际),附会为帝王之相。  7、锦帆:指炀帝的龙舟,其帆皆锦制,所过之处,香闻十里。  8、天涯:这里指天下。  9、地下两句:陈后主(陈叔宝)为陈朝国君,为隋所灭。据《隋遗录》,炀帝在扬州时,恍惚间曾遇陈后主与其宠妃张丽华。后主即以酒相进,炀帝因请张丽华舞《玉树后庭花》,后主便乘此讥讽炀帝贪图享乐安逸。《玉树后庭花》,乐府《吴声歌曲》名,陈后主所作新歌,后人看作亡国之音。
【韵译】:长安城闻名的隋宫,在烟霞中锁闭;却想把遥远的扬州,作为帝业基地。若不因天命,玉玺归龙凤之姿李渊;隋炀帝的锦缎龙舟,早该驶遍天际。如今腐草中,萤火虫早就绝了踪迹;隋堤上的杨柳枝,唯有暮鸦的聒啼。断帝荒淫而亡国,黄泉若遇陈后主,岂敢把亡国名曲后庭花,重新提起?
【新评】:这首诗除了咏怀状物之外,就是揶揄讽刺隋炀帝了。其实,这里的状情绘物就变得是一种修饰,掩饰其后面赤裸裸地对隋炀帝的讽刺了。其实,对别人的讽刺,可以通过正面的得失道理,来附带对人的讽刺,才不失为一副正人君子的样子。而作者这里为讽刺而讽刺,太注重对别人的个人颜面放在首位,而不是把别人的精神得失作为主旋律,即显得个人的阴鸷和狭小了。所以,这里看见的表面上是作者对隋炀帝的讽刺,但因为角度狭小,反而暴露出作者的隐藏在下面的小来。看来,李商隐除了绘情状物、生活品嚼之外,实在人格不高。也之所以他是一位玩主,永远也成不了大气的的缘故。而他恰恰因此具有巨大的玩性空间,于是被纨绔的同类所赞赏:他们的文艺作品,常常不在于思想的催动性和构成性,而只在于庸俗懒小的思想下的极品之味。不正是现代娱乐文化的代表吗?很可惜的是,现在的非娱乐文化实际也在如此娱乐,只不过好像玩得更加高深莫测一些,变成了一娄浇灌高雅稻田的大粪。问题是他们还“寂寞”,多么令人笑转这世界啊。


李商隐:无题•其一
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
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
蜡照半笼金翡翠,麝熏微度绣芙蓉。
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注解】:1、半笼:半映。指烛光隐约,不能全照床上被褥。  2、金翡翠:指饰以金翠的被子。《长恨歌》:“悲翠衾寒谁与共。”  3、麝:本动物名,即香獐,其体内的分泌物可作香料。这里即指香气。
4、度:透过。  5、绣芙蓉:指绣花的帐子。  6、刘郎:相传东汉时刘晨、阮肇一同入山采药,遇二女子,邀至家,留半年乃还乡。后也以此典喻“艳遇”。  7、蓬山:蓬莱山,指仙境。
【韵译】:你说来相会是空话,别后不见踪影;醒来楼上斜月空照,听得晓钟初鸣。梦里为伤远别啼泣,双双难以呼唤;醒后研墨未浓,奋笔疾书写成一信。残烛半照金翡翠的被褥,朦朦胧胧;麝香熏透芙蓉似的纱帐,软软轻轻。当年的刘郎,早已怨恨那蓬山遥远;你去的所在,要比蓬山更隔万重岭!
【新评】:由生活细节而起,带动内心世界,是谓成矣,亦为绝对。其实,我们的文艺根底,主要不是来自于生活上的开关,而是来自内心思想感染处的扭动。当然,你可以从生活的事件中入手,但最终必须以思想的轴点来开通。也就是说,生活永远都只是思想的材料,不能让思想为生活服务。而在李商隐这里,就当成其然的以生活本身作为一切的起因或元点,进而把思想拖下了水。但对李商隐而言,又确实在小处的思想非常丰窿,因而能撑起狭小处的无限风光,让一般的为生活而生活的人感觉非常丰富到了至高无上的境地。也之所以,现在的混混们,就是放弃思想的催动力和放大性,只追求对思想的包装、呻吟和保有,并不见得有什么升华的实际——“去对象化”的苦渡。


李商隐:无题•其二
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
金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
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注解】:1、金蟾句:意谓虽有金蟾啮锁,香烟犹得进入。金蟾:旧注说是“蟾善闭气,古人用以饰锁”。啮:咬。  2、玉虎句:意谓井水虽深,玉虎犹得牵丝汲之。玉虎:井上的辘轳。丝:井索。汲:引。
3、贾氏句:晋韩寿貌美,司空南充招为掾,贾女于窗格中见韩寿而悦之,遂通情。贾女又以晋帝赐贾充之西域异香赠寿。韩掾少:为了韩寿的年轻俊美。掾:僚属。少:年轻。  4、宓妃句:魏曹植曾作《洛神赋》,赋中叙述他和洛河女神宓妃相遇事。宓妃:指洛神,传说为伏(宓)羲之女。留枕:这里指幽会。魏王:曹植封东阿王,后改陈王。
【韵译】:东风飒飒,阵阵细雨随风飘散纷飞,荷花塘外的那边,传来了声声轻雷。有锁纽的金蟾香炉,香烟缭绕飘逸,状似玉虎的辘轳,牵引绳索汲井水。贾女隔帘窥韩寿,是爱他年轻貌美,魏王梦见甄氏留枕,赋诗比作宓妃。呵,我这颗心不再与春花一同萌发;免得使我寸寸相思,都化成了烟灰。
【新评】:借事喻己,事出而己未出,难道不能直观站出来,发一点思想上的整合,而只是就事而事的攀逐?情谊很深,感沛丰富,但思想境界差,难乎唤起全篇的震荡。这样的诗,让人动容,却不能让人振奋。让内容昭彰,却不能让内容挥发。当然,你可以说你就只喜欢这些,就像有人说他就喜欢超越这种状态的以上一样,各自都闷在自己的情怀中。然各有功用,各有其成,谁能扳倒高低呢,正好实实在在。没有人像李商隐这样沉溺生活的如此有档次?而现代的人们个个都在争做李商隐呵呵,可见这个时代的堕落,也见这个时代的生生不息、传宗接代。


李商隐:筹笔驿
猿鸟犹疑畏简书,风云常为护储胥。
徒令上将挥神笔,终见降王走传车。
管乐有才原不忝,关张无命欲何如。
他年锦里经祠庙,梁父吟成恨有余。
【注解】:1、猿鸟句:诸葛亮治军以严明称,这里意谓至今连鱼鸟还在惊畏他的简书。疑:惊。简书:指军令。古人将文字写在竹简上。  2、储胥:指军用的篱栅。  3、上将:犹主帅,指诸葛亮。
4、降王:指后主刘禅。走传车:魏元帝景元四年(二六三),邓艾伐蜀,后主出降,全家东迁洛阳,出降时也经过筹笔驿。  5、传车:古代驿站的专用车辆。后主是皇帝,这时却坐的是传车,也隐含讽喻意。  6、管:管仲。春秋时齐相,曾佐齐桓公成就霸业。  7、乐:乐毅。战国时人,燕国名将,曾大败强齐。  8、原不忝:真不愧。诸葛亮隐居南阳时,每自比管仲、乐毅。  9、他年:作往年解。
10、锦里:在成都城南,有武侯祠。  11、梁父吟:两句意谓,往年曾谒锦里的武侯祠,想起他隐居时吟咏《梁父吟》的抱负,不曾得到舒展,实在令人遗憾。
【韵译】:猿鸟犹疑是惊畏丞相的严明军令,风云常常护着他军垒的藩篱栏栅。诸葛亮徒然在这里挥笔运筹划算,后主刘禅最终却乘坐邮车去投降。孔明真不愧有管仲和乐毅的才干。关公张飞已死他又怎能力挽狂澜?往年我经过锦城时进谒了武侯祠,曾经吟诵了梁父吟为他深表遗憾!
【新评】:左右逐突,信手而来,开疆辟土,为我所谓。李商隐的才干不小,能够逢源于事理,通晓于文字,运筹于思维,华达于意为,不愧为一方嘉仕。但终因境界狭小、思想空泛,深化了人云亦云,不得文外之功夫。所感所慨,令人卷折,十分神望,也望而却步。变通其理,饶有兴味,有气有力,开一方乡土,让人爱心。从温暖的角度说,谁不爱李商隐呢,给了我们生活的境味,给了我们人世的盈余,给了我们世界的依附。但是,人终究是有境界的,也必将生活在境界中,还最终会以境界为目的,所以,李商隐式的模式,实际上就成了人们奢望而不敢贪求的小情调了。主要是没想到他把小情调做的这么大,实乃奇人一件。看看这首诗,真是的。


李商隐: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腊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注解】:1、东风句:指相别时为幕春时节。  2、丝:与“思”谐音。  3、应觉:也是设想之词。
4、月光寒:指夜渐深。  5、蓬莱:蓬莱山,指仙境。
【韵译】:聚首多么不易,离别更是难舍难分;暮春作别,恰似东风力尽百花凋残。春蚕至死,它才把所有的丝儿吐尽;红烛自焚殆尽,满腔热泪方才涸干。清晨对镜晓妆,唯恐如云双鬓改色;夜阑对月自吟,该会觉得太过凄惨。蓬莱仙境距离这里,没有多少路程,殷勤的青鸟信使,多劳您为我探看。
【新评】:第一联,从事而起,虽不见思想开揭,却也有问有余。荡然而起,风萧雨寒,让人不禁意气中生,毛发倒竖。但也有明显的控制于内容之中的小态。第二联,若秋风过河,扫荡前句而来。出此旌句,放荡怡然。令人遐想打开,万事开来,稳于其中,得之若孩。第三联,深入内下之瓷问,起于心生之波澜,意味其间,得之自才。最后一联,把前面的隐埋的思想全部打开,以一个现实的境界把事情浮现出来,让自己成为了真正的文外之人的探求。这是李商隐的最高境界了吧,通过对内容的极大支撑,思想也得到了尽量的释放,所以终于站到了要走向文外的诉求上来了。可见,从为玩物而臻出己的时候,其气息的绵荡怡殆,是多么撩人呵。何况,真正走到文外之时的飒飒风姿,却更加令人撩倒,惹人万千。李商隐不能免雅,何况庸才乎?以第一字为濡,第二字为间,第三字为辅,第四字为吐,节节送出后语,气荡横贯,绵延上下,萦回千折,事事灿烂,不愧为一截豪才。


李商隐:春雨
怅卧新春白袷衣,白门寥落意多违。
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
远路应悲春晚,残宵犹得梦依稀。
玉珰缄札何由达,万里云罗一雁飞。
【注解】:1、白袷衣:即白夹衣,唐人以白衫为闲居便服。  2、白门:指今江苏南京市。  3、云罗:云片如罗纹。
【韵译】:新春,我穿着白夹衣怅然地卧床;幽会的白门冷落了,我心中惘然。隔着雨丝凝视红楼,我倍觉冷寂;珠箔般雨滴飘打灯笼,独自归返。你在远路,到春晚应更悲凄伤感?只有残宵能梦中聚首,依稀空泛。耳环情书已备好,怎么才能送达;我寄希望于万里云中,那只孤雁。
【新评】:孤冷凄伤,不觉寒胃,以为怅惘,实为悲摧。写尽心事,道尽绵长,不畏其艰,志在绝溃。当一个人把自己的情绪停留在一个自己无法解决而只有此时的时候,算是这个人此时的表现停顿于一种扎实的内心。也惟此,才能够达到表现本身的热点。而我们有的人就不注意了,以为内容的目的为目的,不以内容本身的此在点为归结,必使内容的转换变成了一种虚假的期许,停留了无限的内在关系。所以说,为表现而表现是没有出路的,就是因为它拒绝涉猎了此时的状态。也只有达到此时的状态的分娩,一个作品才可能完成它开花的心志,并开出心志的花。那种靠煊染的应用文,没有内在的转换,即成为没有文艺味的浮泛。作者紧扣内在点,发之不发,收之不收,就是正点。而唯止境界狭小而未出文于外也,但内在灼灼亦难。


李商隐:无题•其一
凤尾香罗薄几重,碧文圆顶夜深缝。
扇裁月魄羞难掩,车走雷声语未通。
曾是寂寥金烬暗,断无消息石榴红。
斑骓只系垂杨岸,何处西南任好风。
【注解】:1、凤尾香罗:凤纹罗;罗:绫的一种。  2、顶:指帐顶。  3、扇裁:指以团扇掩面。
【韵译】:织着凤尾纹的绫罗,薄薄重重;碧纹的圆顶罗帐,我深夜赶缝。那回邂逅,来不及用团扇掩盖;可你驱车隆隆而过,无语相通。曾因寂寥不眠,想到更残烛尽;却无你的消息,等到石榴花红。也许你在垂杨岸,栓系斑骓马;怎能等到,送去会你的西南风。
【新评】:你看,李商隐在写情事的时候,是为写情事而写情事,并不是借情事来体现自我物外之在。所以,他的表达方式有时过于直接,然后在直接的方式上穿上一层罗衣。换言之,是在祼体上面罩一层灯光,走的不是人体艺术路线,而是挑逗吊儿郎当的人。这里有一个“内直”与“外直”的问题。实际上一切“外不直”都是为“内直”而服务的。而当你的“内不直”在为“外直”而服务的时候,说明你就站在自我之外进行卖身求荣的表达了。为什么?因为外面是衣服,内在是肉体。你见过衣服包裹着肉体,但你见过肉体包裹着衣服吗?如果是衣服包裹着肉体,我们可以说这个人也在平时把自己当模特了。如果一个人平时也以模特的身姿出入在社会生活场,你说有多么“伟大”呵。原来,这是一种于别人不耻的地方强抢伟大的办法,于伟大而正常没落的地方抢劫为自我的一方独大。好奇怪的尤物。我们的纨绔子弟不正是喜欢拣这样的漏子吗?并且招摇过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2015-1-19 21:24 | 只看该作者
【第九卷:五言乐府】
崔颢:长干行•其一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
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注解】:1、长干行:乐府曲名。  2、横塘:现江苏江宁县。
【韵译】:请问阿哥你的家在何方?我家是住在建康的横塘。停下船吧暂且借问一声,听口音恐怕咱们是同乡。
【新评】:乡间一段话,道出内心的秘密。这其实也不是什么秘密,只是男女之间施放爱慕的一种不由自主的常用手段。作者紧扣这个事实,把内容组装起来,形成了自我对这一看法的内在气质。男女之间的秘密有多大,这个内在气质形成壁就有多么强大。所以,对于这样容器性的真文艺创作,它不是创造出一个斑斓的平面性的结果,而是用一个包绕的器件自动去生成无限的空间。而自己就只是那空间外面行走且能开外的人了。可见,文艺是一个胞体,而不是一件漂亮或伟岸的衣服。


崔颢:长干行•其二
家临九江水,来去九江侧。
同是长干人,生小不相识。
【注解】:1、九江:今江西九江市。
【韵译】:我的家临近九江边,来来往往在九江畔。你和我同是长干人,从小不相识真遗憾。
【新评】:这里乡里之味太浓。谁说这淡淡的浅味不能产生强烈的效果呢?其实,文艺贵奇,也就是能从最不经意的角度发挥出最强化传统的效果来,让我们看见我们长久沉浸在其中的好来。所以,我们有些文艺的创造的出发点是始于一些别开生面的东西,其实还有一类更加强大、饱满、经验、透骨的角度,是来源于我们经久而被自然覆盖的东西。这些东西的发现,说明这个作者生活的很全面,能够从精神的角度体验生活,而不是仅从生活的角度去寻找精神。那么,他不仅能从新奇的事物中找到垂直的内在关系,也能从陈旧的事物中还原内在的东西。其实,问题很简单。但对于翻覆于表皮不停的人们来说,却永远是一个不可未知的难题。而唯此能够做到这些的人,才能够还世界于精神。


李白:玉阶怨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注解】:1、罗袜:丝织品做的袜子。  2、却下:还下。  3、玲珑句:虽下帘仍望月而待,以至不能成眠。
【韵译】:玉砌的台阶已滋生了白露,夜深伫立露水侵湿了罗袜。我只好入室垂下水晶帘子,独自隔帘仰望玲珑的秋月。
【新评】:在自己人生的平淡生活中滋生了一点预想,这初始的美好的感觉突然像受到了惊恐,它没有来得及对自己进行慰藉,却马上被更高更好更美的东西给吸引住了,以至于不顾一切地要拥有它。这就是作者原始意思的表白。只不过他是借王阶白露来表达的罢了。至于它的表面内容实际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种内容下盛装的那种生命内质的感觉。我们在创造文艺的时候常常这样,有了某一种强烈的感觉,再在具体生活中去寻找、摩擦,从而产生这样的具有代表结构性的火花,点燃了它。而作者的这种写法不仅于此,还始终有一种控制于文外的自我孤绝冰冷似乎在说:你看,我就是这样的人,我将坚持下去,我就是这么纯洁美好,不管世事如何,生死何妨,我都将拥有它们——这人世的生华。


卢纶:塞下曲•其一
鹫翎金仆姑,燕尾绣蝥弧。
独立扬新令,千营共一呼。
【注解】:1、鹫:大鹰;  2、翎:羽毛;  3、金仆姑:箭名。  4、燕尾:旗上的飘带;  5、蝥弧:旗名。
【韵译】:身佩雕羽制成的金仆姑好箭,旌旗上扎成燕尾蝥弧多鲜艳。大将军威严地屹立发号施令,千军万马一呼百应动地惊天。
【新评】:好一个千营共一呼,既抓住了情景,又体现了作者释放的郁闷之气。不知道作者是因为顽敌的郁闷,还是因为个人生活的郁闷,反正供此一招,即得心领神会。所以文艺创作者所生之气,乃内中之气、精神之气、意气之气,他会自觉地把一切现实中平庸的姿态转化为精神的视角考评之,然后再借文艺的活的方式,来得到精神的释放、收获与体现的存在。但此诗的视角也就仅限于此,没有站在事件之外的视角、气力与垂成,故不为大也。


卢纶:塞下曲•其二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注解】:1、草惊风:风吹草丛,以为有猛兽潜伏。
【韵译】:夜里林深草密,忽然刮来一阵疾风;是猛虎吧?将军从容不迫搭箭引弓。天明搜猎去,寻找白羽装饰的箭杆。发现整个箭头,深嵌入一块石中。
【新评】:以“林暗”去带动“惊风”,又以“引”去带动弓,再以“平明”去带寻白羽,再以“没”字去带动石棱中。充满了气势,蔚为大气,引人磅礴,让人深思。这一连串的气势之下,内容跟随而至,彰显了强大的人格质地。我认为,读这样的格律,不应从句意去断句,即“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而应根据内在气势,即作者故意调动结构的变化纠缠方式以形成气势的做法去理解,比如第一句,把“草”字与“风”字颠倒,就是这个意思。它的目的表面上是加强语气,但实际上加强语气的目的是这里需要形成一个扭转的关系,以形成内在的气势。换言之,语气有时要加强,有时又需要削弱,都不是表面随心所欲的作法,而是根据内心纠缠的方式来决定的。那么,这第一句,应该读成“林暗”“草”“惊风”。以下依同样的气势,无论是否在动词之上,必须继续延续这样的状态,让本身似乎不通的节奏反而因改变后变得别有本味。第二句应为“将军”“夜”“引弓”,第三句为“平明”“寻”“白羽”,第四句为“没在”“石”“棱中”。都以中间一字为重,不正是作者调换词的角度,来实现这丰富的意味,谁说只有动词才能放在中间成为重点的?其中旷味,如果你用内容的读法与现在节奏的读法,味道会完全不一样,前者呆板得多,后者生动得有点令人奇想无边。这就是文艺的内在魅力。我们在文艺创作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这个问题,内在气势的节奏大于言通意顺。也恰恰是这个问题,让我与这个庸俗的文风格格不入,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办?但我唯一知道的是,我即使永不被人认可,我也输不了这一段梅香。内在啊,你需要多少人埋葬!


卢纶:塞下曲•其三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注解】:1、单于:敌人的首领。
【韵译】:夜静月黑雁群飞得很高,单于趁黑夜悄悄地窜逃。正要带领轻骑兵去追赶,大雪纷飞落满身上弓刀。
【新评】:不愧为名传之边塞诗。好一个大雪满弓刀。这里很奇怪,前面介绍了场景后,又介绍了情况,再介绍了企图,这时嘎然而止,作者不说将军如何做了,反而来了个写景,似乎场景在说:“好了,好了,就这样吧,就这样吧,就让天老爷没收了你的弓刀”。天老爷为什么要没收他的弓刀呢?就是因为他的弓刀太可爱了,这时关键时刻杀关键之敌创关键之功,已不再是简单的政绩了,而是一个美好的艺术效果,让人流连忘返。故而红颜天嫉,要把他的弓刀收为己看,而不是不让他去杀敌,只是天老爷有这一瞬间的片取的功力,得为己爱而已。你看,作者的一个排列组合,讲了多少的道理啊。可见,活的文艺,常常是通过这种依照内在关系来氤氲而成的,不说靠说。靠说,你看像我这样说出来,还有什么意思,除非你把它还原到原作的生态空间里面,它才得其生机盎然。文艺是人的生命之腔,而不是生命之涂。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呵呵。


卢纶:塞下曲•其四
野幕蔽琼筵,羌戎贺劳旋。
醉和金甲舞。雷鼓动山川。
【注解】:1、雷鼓:旧时也以祀天神之八面鼓解。实即擂鼓。
【韵译】:在野外的营帐里摆开了宴筵,为庆祝征羌戎的战士们凯旋。酒酣欢畅个个穿着铁甲起舞,欢声雷动鼓乐喧天震荡山川。
【新评】:这种场面的描写,表现了作者对战斗胜利的欢喜。以正面的角度强化别人的效果自然是喜欢了。但怎么喜欢?作者这里告诉我们,那就是帮他们做事。做什么事呢?就是把他们的行为放到自己内心中来内化蒸腾,以使他们都是自己内暖气壁上的壁画,刻画生动、气息绵绵,进而刻物入心,为己所用。所以,一个愿意使用对方之表象,又尊重对方独立性的人,是真正的文艺者。文艺,不就是这种结合事物成就自我的亲密关系么,在我们的创作中肆意绵染的徐徐而来,吐为芳翠,融立天物。


李益:江南曲
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
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
【注解】:1、江南曲:古代歌曲名。  2、贾:商人。  3、潮有信:潮水涨落有一定的时间,叫“潮信”。
【韵译】:我真悔恨嫁做瞿塘商人妇,他天天把相会的佳期耽误。早知潮水的涨落这么守信,还不如嫁一个弄潮的丈夫。
【新评】:这后两句是假托之词很明显,但作者为什么要假托,而不直接说出来呢?是不是作者故意卖关子呢,还是为了玩弄一下意象?显然是不可能的。作者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他要表达的不仅仅是一个意思,他必须表达出自我的力量来,让这个意思负载着自己的力量,这样的意思才会显得有主见。可见,真正的文艺,它既要利用内容来形成自己的气质圆周壁,又要以自己的内气去充塞这样的内容关系。相二合一,才能互惠互利。只不过说,我们在具体的每一个文艺表现的履行的过程中,两方面同时都要注意,一气使之,同时聚会,才能够相关合璧。不然,文艺之活,无活之来,活以成活,既以成活,岂有不活之理?活然当开,走出门外,徒现大立,天人合一。看来,文艺与狭义的修辞无关。



【第十卷:七言绝句】
贺知章:回乡偶书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催。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注解】:1、鬓毛摧:两鬓的头发已经斑白。
【韵译】:少年时离乡,到老了才回家来;口音没改变,双鬓却已经斑白。儿童们看见了,没有认识我的;他们笑问:这客人是从哪里来?
【新评】:从一个内心的发现开始,形成表现的契机,然后顺流而下,去寻找自己表达的机会,并认领自己气质停留的地方,作迂洄停留,兜成内圈,激暴之起,扬帆远航,点带漩涡特忙,奔向自己。这样的诗,写的入心入肺、成章成事,是谓发自内心之整块,合托于面世,诚为真矣。长期内氤之作,必发之内体也。我们在文艺创作的时候,一定要充分内化事物消化后,才能寻找表现的直白。无论如何,即便即兴之作,也是深挖内心之积蓄也,有了这个点,就一定有了成就活体的动力。我们不知道如何制造有灵魂的生命,那么我告诉你:除了真文艺,别无它途。它是文艺的根据地。


张旭:桃花溪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矾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注解】:1、飞桥:高桥。  2、石矶:河流中露出的石堆。  3、洞:指《桃花源记》中武陵渔人找到的洞口。
【韵译】:隐隐看见一座长桥,被野烟隔断;在石屿的西畔,借问打渔的小船。桃花随着流水,终日地漂流不尽;桃花源洞口,在清溪的哪段哪边?
【新评】:这首诗很做作。表面上依势而起,随景流下,但不知不觉,就沉入到事物的被动之中,并附以修饰,但并不能解灵魂之渴。也就是说,文艺在进行下去,一定要观察事物形式呆板的缝隙,像苍蝇钻蛋一样,去寻找融入内在,并借尸还魂,把其内容打造、转换、移步成自我内在之体的写法。这种写法,其实也是依内在的根据地而起,只是气力不足,在处理事物内容的时候,可能犹豫不决,也可能失控,难以入位,进而做了内容的俘虏,让内容晾在外边,仅靠虚弱的煊染去帮配,是无中生有的。如果我们描述一个事物,仅就最后是这个事物的话,那么一定是失败的。但此诗这个问题还不是很严重,但明显有这个混迹。其实作者最后很富有想象的,但没有融入自我去打造它,是不行的。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注解】:1、登高:阴历九月九日重阳节,民间有登高避邪的习俗。  2、茱萸:一种植物,传说重阳节扎茱萸袋,登高饮菊花酒,可避灾。
【韵译】:独自流落他乡,长做异地之客,每逢佳节良辰,越发思念眷亲。遥想今日重阳,兄弟又在登高,他们佩带茱萸,发觉少我一人。
【新评】:前面实道,其实并不实,是在虚指“我为什么要让人知道我是在思念呢?”。后面虚指,实际很实,意思是在说:“我为什么不能实现自己的思念呢?”。两个反向的表达,同时反向出对面的价值点,进而形成一个“思念”与“该思念”的整合外壳,让里面充满了内气。作者靠长期的内心自许,已经形成了内化表达的习惯,因而无需思考而作,因为只有这样,他才感觉有力,这就对了。所以,我们在从事各项文艺创作的时候,如果是“内气冲胀了内容之壁”,那么就感觉到有力,如果只是感觉到“我说明、指向并煊染了内在”的时候,就没有这种力量感,而成就不了事实上的文化,最多只是文艺的蓝图罢了,就是事实。又所以,这种力感,绝不是表面用词的力,也不是结构语言上的力,一定是内气冲胀内容的力。力啊,去吧,拯救那些空有蓝图的花花公子们。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注解】:1、芙蓉楼:原址在今江苏省镇江市西北。  2、楚山:古时吴、楚两地相接,镇江一带也称楚地,故其附近的山也可叫楚山。
【韵译】:迷蒙的烟雨,连夜洒遍吴地江天;清晨送走你,孤对楚山离愁无限!朋友呵,洛阳亲友若是问起我来;就说我依然冰心玉壶,坚守信念!
【新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我是多么无奈啊;“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若果有什么不安的话,那就是我还不够安稳踏实。这就是作者的内在逻辑。他通过这个内在逻辑,演化了一段事实。或者说通过这个事实演化了这段逻辑。而这个被活化的逻辑本身是对人的心理气量的多大的提升啊——因为它寻求内心的终极与安稳。这让我想起了,为什么有的人愿意撒谎,有的人却不愿意呢,就是因为就看你注重真诚的价值,还是撒谎后带来的利益的价值了。所谓精神与物资,无需证论,在事事处不就这么明明白白么,有什么好搬弄是非的?


王昌龄:闺怨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注解】:1、凝妆:盛妆。  2、悔教:悔使。
【韵译】:闺阁中的少妇,从来不知忧愁;春来细心打扮,独自登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新绿,心里难受;呵,悔不该叫夫君去觅取封侯。
【新评】:好一个“忽见”。这里的忽见,实际上是必见。真因为必见,所以平时才没有刻意针对它,而在这里不得回避开时,万千思绪涌上心头,叫人不得不心慌意乱,瘫痪既已立起的恪守长城,进而不得不说一些怨气的话,用以弥补心头的不平,再回归这漫无边际的痛楚,亦愈加照明了这个“忽见”。可见,作实形成的心理态势是多么成熟啊,故而呕吐成篇,字字珠玑。表面闲怠,实则内里翻腾归止之处,品也。


王昌龄:春宫曲
昨夜风开露井桃,未央前殿月轮高。
平阳歌舞新承宠,帘外春寒赐锦袍。
【注解】:1、未央:汉宫殿名,也指唐宫。  2、平阳歌舞:平阳公主家中的歌女。
【韵译】:昨夜春风吹开了露井边的桃花,未央宫前殿明月高照一片光华。平阳公主的歌女新受武帝宠幸,帘外春正寒皇上特把锦袍赐她。
【新评】:这首诗表面有一种事实的关系在里在暗示着,成为诗的张力关系,实际上这种关系并没有被利用起来:它以公主在外的冷遇寓歌女在内受帝王的宠爱形成对比。因为,既然你要以这个绝对的内在关系来呈明,那么就一定要由抽象内在思维来指明,不能有其它的事物的关系掺杂进来,否则就形成了不干净的内容壁,意义也就不鲜明,气质也就不强烈了。此作,以纯粹事件的来由引至而来,成为了冗余,有伤切裁。所以,前二句一定需去掉一些“实在的描述”,而增加一些“抽象的引导”,当立其诚。否则有敷衍之固。


王翰:凉州词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注解】:1、夜光杯:一种白玉制成的杯子。
【韵译】:新酿成的葡萄美酒,盛满夜光杯;正想开怀畅饮,马上琵琶声频催。即使醉倒沙场,请诸君不要见笑;自古男儿出征,有几人活着归回?
【新评】:这是一种风流倜傥的描述,看穿了生死,看穿了胜负,看穿了得失,容天地万物于一体考虑,这样说过实了的话,那么把敌我双方都加起来共同关心、共同考虑、共同组合的方式,即说明了作者完全看通、看透、看好了古战争的真实意义。只有在真实意义上的战斗,才是一种有精神价值的战斗。而作者选了这种饮酒与琵琶的关系,恰入其氛地表达了这种潜在的关系。作者没有多说什么,却用这样的关系,强大地张开了自己的内心世界,进而获得了自由自在。但这样做只意味着作者强大的内心世界,但要从文中跃起,才能以更大的外气带动内气,而成为人气。


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注解】:1、黄鹤楼:建在湖北武昌西边的黄鹤矶上,下面就是长江。  2、烟花:指暮春浓艳的景色。  3、碧空尽:指船消失在水与蓝天相接的地方。
【韵译】:老朋友孟浩然,辞别西楚的黄鹤楼;阳春三月烟花如海,他去游历扬州。一叶孤舟,远远地消失在碧空尽头;只见浩浩荡荡的长江,向天际奔流!
【新评】:说故人,不是故人,说烟花,不是烟花,说孤帆,不是孤帆,说长江,不是长江,那它们都是些什么呢?是我呀。李白能把万事万物都写成我,完全以我之气开万物之河,没有了别人对事的冗沉,而只有自我对事物的漂荡,只是漂荡于某种事物,流淌于对事物的某一种关注而已。不过,无论如何,万事万物最终都融化为一个事物,那就是承载作者的内容之舟。其它,任它如何花发,只增趣耳。气势如此,诗也如此,事也如此,何不如此,千载。一贯如来。


李白: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注解】:1、白帝:今四川省奉节  2、江陵:今湖北省江宁县。县。  3、一日还:一天就可以到达。
【韵译】:清晨,我告别高入云霄的白帝城;江陵远在千里,船行只一日时间。两岸猿声,还在耳边不停地啼叫;不知不觉,轻舟已穿过万重青山。
【新评】:一早我就离开了心爱的窝居之地,不过我心情更加好,一路旷明,到了身轻如燕的江陵,而且让两耳的毛发像长在猿猴身上一样钢直伸展,我又乘坐着自己的爱的火箭,来到了无数的险山峻岭中,反而成全了自己的轻越之能事。欢快之后的沉痛,我想,也与我之前的欢爽一样惬意吧。这就是人生的最高效率,谁又说不是呢?人生若此,斯世了然,万古同盟,日月不浮。这不是一种简单的情绪发泄,也不是一般的状情写物,这是内在气质的火炉点燃了他的、和别人的满天云霞,有时真有点了了漠漠,内心嘶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楼主| 发表于 2015-1-19 21:25 | 只看该作者
杜牧:将赴吴兴登乐游原
清时有味是无能,闲爱孤云静爱僧。
欲把一麾江海去,乐游原上望昭陵。
【注解】:1、清时句:意谓当这清平句为之时,自己所以有此闲情。  2、昭陵:唐太宗的陵墓。
【韵译】:太平时有闲情逸兴,是无能之人;喜欢孤云悠闲,也喜欢和尚清静。我想手擎旌麾,远去江海的吴兴;再登上乐游原,遥望太宗的昭陵。
【新评】:你看,会写的人,往往就有思想。他用思想把内容打开,打开的内容不仅仅是狭隘的内容的撑开,更多的是寻找到内容本身更开阔的地方,从而让自己成为内容的绝对的主人。才继续以自我的自主去驾驭内容,行驶自在的内容内外,何不快哉,即为精神的抽象纯粹体。此作,作者用语的逻辑,以及内容的散乱组合,可见这种内在精神的张力之外,还有自我的余息。是谓真作。一个人是跟着内容走,还是破碎内容系束于自我走,是朝上与朝下的方向。没有思想的人,总是把一些散碎的思想附着跟着内容走,说明他的思想是小思想,没有能立起的大思想,没有能撑起事物的真思想。有思想的人,他总是让思想成为主线,内容被随意破碎又组合完好而附,那些所谓的修辞煊染角力等,都已成为延伸的语言,与装腔作势没有关系。而这种思想攀附内容的方式,已成为现代玩文艺者们最崇尚的无聊境界了。


杜牧: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注解】:1、折戟沉沙:断了戟没入沙中;戟:一种武器。  2、东风:东吴以火攻攻打西面的曹营要借助东风。  3、周郎:周瑜,吴军统率。  4、二乔:吴国二美女,大乔嫁给吴国国君;小乔嫁给周瑜。
【韵译】:断戟沉没泥沙中,六百年来竟未销熔;自己拿来磨洗,认出是赤壁之战所用。假使当年东风不给周瑜的火攻计方便;大乔小乔就要被曹操锁闭在铜雀台中。
【新评】:以事态感咏历史变迁,转扭其间,自运成理,理输其质,质成气候。这就是这首诗显得比较大气,又确实具有内在的原因。所以,内在之气的运成,实在不是靠煊染或攀附可以完成的,这必须是一种内在精神的发掘、打造与修炼,才能够成为其自身的语言,并且内外相拥。不知为什么,所谓“文艺是表现生活的”成为那些“攀附内容的纨绔之徒”的口号。为什么攀附内容,也成了他们的文艺方向,还至死不逾的样子呢,大概他们聚尽全身的气力,也就只有去攀附内容了,反而观瞻自己多么伟岸,呵,我攀附的多么强大啊,给奖吧!嘿嘿。更无耻的是,他们还要支撑历史,成为国之神器。


杜牧: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注解】:1、秦淮:河名,源出江苏省溧水县,贯穿南京市。  2、商女:卖唱的歌女。  3、后庭花:歌曲名,南朝后主所作《玉树后庭花》,后人亡国之音。
【韵译】:烟雾弥漫秋水,月光笼罩白沙;小船夜泊秦淮,靠近岸边酒家。歌女为人作乐,那知亡国之恨?她们在岸那边,还唱着后庭花。
【新评】:杜牧就写的很大气了,充分展开,内容为我所从。本来说心无大志、胸无廉耻的人的不宵,却从卖唱女说起。说这些,又被以自然美好的环境去对比,还要故意写的迷蒙不清,让作者的情绪变得很不可思议的样子,从而一步步突出了没有廉耻的堕落性,让作者的整个心思张起了巨大的内心穹窿,因又独步内外有之。看吧,作者并没有按照这么一个事情,让直线的煊染或心里力量去附着,敲打粉尘,炫眼花目,自作高明,不可一世。而是这样朴实地按正道做了,收到了应有的所有效果,虽然并没有那么炫目,但却氤氲内厚,涤荡无限,自成高格。


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注解】:1、迢迢:形容遥远。  2、玉人:指韩绰,含赞美之意。
【韵译】:青山隐隐起伏,江流千里迢迢。时令已过深秋,江南草木枯凋。扬州二十四桥,月色格外娇娆。老友你在何处,听取美人吹箫?
【新评】:作者借助事实的一个点,极尽想象,甚至用想象来扩展主人翁的处境。这样,一方面是让主人翁的内在空间被打开,作者的内容空间也陡然增大,也让作者的可控难度增加。这种对内容的难度增加后,反而让作者有了捉弄逻辑的空间,尽展自我。而作品最后出奇的空间效果,就是这样达到的。而不是作者为了用想象来为增大内容的局部空而而增大,它是为了整体内容的有向性增大而服务的。而且这种增大最终是为了作者内容内外的实现而服务的。那种攀援内容的做法,往往把想象运用的不是扩展实用空间,而是梆附内容壮观。也就是说,一根爬满蚂蚁的蟒蛇,也只是一只死蟒蛇,如果这只蟒蛇有其应有的淤泥,那也是一根活蟒蛇,其审美价值是,活动总比丰富好看。


杜牧:遣怀
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注解】:1、落魄:漂泊。  2、楚腰:楚灵王好细腰的典故。这里均指扬州妓女。  3、青楼:指妓女居处。
【韵译】:飘泊江湖生活潦倒,常常载酒而行。放浪形骸沉溺美色,欣赏细腰轻盈。十年扬州不堪回首,竟是一场春梦;留连青楼,只落得个薄情郎的声名。
【新评】:这是作者一种痛心疾首的表现。其实这种表现是常常有的,但适不适合作诗,有其意义吗,倒似乎是一个问题。确实,作者经历了这么一个难以隐藏的痛苦生涯,非把它说出来不可。我以为,这首诗的意义是很普遍的,但能把它说出来,却倒成了成为有内在空间的诗的关键。问题是,作者也只是把它勾划了出来,并没有对此产生居高临下的一种掌控感,应该是诗格不高的表现。我们在文艺创作中,常常以为要说真话,而导致了文艺内在空间的诞生。也许诗句很平常,但因为道的是内在不敢道的东西,仅这个成份就助长了他的整个内在空间感。然后才有了文艺创作的各种自我表现的必要,进而打开了整个空间,一直体会到内容内外。只有真实的内心表现,只能有内心的语言,而这一切之内,都是最后的所有。是文艺实现的自然状态,其实没那么复杂。


杜牧:秋夕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注解】:1、画屏:画有图案的屏风。  2、轻罗:柔软的丝织品。  3、流萤:飞动的萤火虫。
4、天阶:露天的石阶。  5、牵牛织女星:两个星座的名字。
【韵译】:秋夜,白色的烛光映着冷清的画屏;我手执绫罗小扇,轻盈地扑打流萤。天街上的夜色,有如井水般地清凉;卧榻仰望星空,牵牛星正对织女星。
【新评】: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景况捕捉的很到位。这种捕捉,不仅要注重事实的中心,更要注重事实的周边关系,有时周边关系比事实的中心更具有说明性。所以,我们在表现事物的时候,一定不要只把注意力集中在它的中心点,还必须注重一切与它相关的东西,直到幅射到与事实不相关,直到整个世界。有了这样的事实开放性,那么那样的事实在有精神的关系的支撑的地方,才会完整,才会内外氤氲,才会有气息,才会产生最大的空间感,直到直接自然地把自己逼出内容内外。因此,所谓作者要从内容中走出来,并不是他吃饱了,走出来透气,而是说他把握住了整个世界,于是他自然而然就在内容内外了。而世界是什么?就是他自己的内外呀。


杜牧:赠别•其一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注解】:1、豆蔻句:喻处女,后因称十三四岁女子为豆蔻年华。
【韵译】:姿态美好举止轻盈正是十三年华,活象二月初含苞待放一朵豆蔻花。看遍扬州城十里长街的青春佳丽,卷起珠帘卖俏粉黛没有比得上她。
【新评】:豆蔻的初润与生鲜,肯定是其它女龄所比不上的。当然,这只是比的这种感觉。不过,各个年纪自有各个年纪的妙处。但为什么作者独独最爱这样的情状呢?正点明了作者对岁月的最青春时候的感觉。这样的感觉不好把握,如果纯粹靠形容词,是肯定及表不及里的,如果是通过逻辑的攀附,也只能借以玩心。而要回到真正的原始真纯状态,那种青嫩入极、回归初升的状态,则必需让原物去表现。所以,作者这样的表现,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不会有其它附和的可能。撑得很开,但不是完全打开,所以有内中之气,但却没有实现真正的内容内外。


杜牧:赠别•其二
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尊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注解】:1、多情句:意谓多情者满腔情绪,一时无法表达,只能无言相对,倒象彼此无情。  2、尊:酒杯。
【韵译】:聚首如胶似漆作别却象无情;只觉得酒筵上要笑笑不出声。案头蜡烛有心它还依依惜别;你看它替我们流泪流到天明。
【新评】:抓住蜡烛的变化,用以内中变成了作者自身的逻辑。所以,事物一旦被作者假以内化,那么他自身所有的逻辑实际上都被作者提炼为自身所用,所说事物,都是自身逻辑的延展,包括修辞、包括形容、包括各种手法,一切都变为一种作者向外伸延的实用物,与其它任何多余的性质都没有关系。世界就像披在作者身上的衣服,关键是这件衣服你是否完全披好。其合身性、统一性、实用性、本身性和完整性,共同构织了它的成功。如果这样来看待文艺,那么文艺就变成了一件很清爽的事情,还何需任何理论,从朴实的角度来说。当然,问题是人的朴实也有一个发展过程,更多的人在朴实的过程中根本就夭折于妖媚的状态中旁枝斜逸,终身都没有实现朴实之归。怎么办?那就装腔作势,拉虎皮做大旗,把歪曲的东西当旗帜,装疯迷窍,妄图一骗到底,而历史总是被这样耽搁的。


杜牧:金谷园
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
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
【注解】:1、香尘:石崇为教练家中舞妓步法,以沉香屑铺象牙床上,使她们践踏,无迹者赐以珍珠。
2、坠楼人:指石崇爱妾绿珠,曾为石崇坠楼而死。
【韵译】:繁华往事,已随沉香烟尘飘荡无存;流水无情,野草却年年以碧绿迎春。啼鸟悲鸣,傍晚随着东风声声传来;落花纷纷,恰似那坠楼的绿珠美人。
【新评】:其实,文艺都是思想的生长,没有思想就没有文艺的动力。有的人把文艺当着一种美的感受或者对思想的享受,实际这都不对的。文艺不是享受它们,文艺只能是思想自身的生长。因为,你无论在做什么的时候,只要你去享受,实际也是在用思想运动它们,这时就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你虽然可以把思想与美把玩,但你此时的思想为什么不生长呢?出于这个悖论,那么你即使在享受思想或美的时候,实际还是动用了思想的生长的,那么实际就只剩下了思想的生长,而且以思想的生长为最终的本质。当我们在享受所谓思想和美的时候,表面上是在对一种事物的外观进行品味,实际只是一种对内容的膜拜,还自以为是对事物本身的拥有,其实就是忘了真正拥有自我思想生长的时候的问题了,故而废实立虚,自以为事,画虎类犬了。此作作者在描述如此意蕴深重的风情岁月的时候,仍然不以巴望其内容为俯,而仍然利用内容的内在张力,以一种尽量打开世界的方式来体现自我,不失为一个真正的文艺化生活者。我们文艺的目的不就是为了这个么?


李商隐: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注解】:1、巴山:在今四川省南江县以北。  2、共翦西窗烛:翦同剪;在西窗下共剪烛蕊。
3、却话:重头谈起。
【韵译】:你问我回家的日子,我尚未定归期;今晚巴山下着大雨,雨水涨满秋池。何时你我重新聚首,共剪西窗烛花;再告诉你今夜秋雨,我痛苦的情思。
【新评】:这首诗,作者十分注意保护自己表达的出发点。你看,当他在说“君问归期未有期”的时候,马上就注意到解释其实际背景“巴山夜雨涨秋池”,当他在继续说到“何当共剪西窗烛”的时候,马上予以“却话巴山夜雨时”的现实出发点。其实,这样很好,一个人在表达利用内容的时候,一定要连根拔起,也只有连根拔起的时候,才能够激发内心的矛盾、事实、关系、价值、状态,进而找到自己表达或者被表达的“气质事实”形成的方向,争取走出内容内外。所以,作为事实是一个完整的方面,它必须在扩度、实度、平衡度、变化度、自然度、强度、质度、角度、根度、化度等各个方面尽可能地展开,才可能形成被充分利用的机会,以使个人自立的表现变得越来越可能,而丰富为文艺性。


李商隐:寄令狐郎中
嵩云秦树久离居,双鲤迢迢一纸书。
休问梁园旧宾客,茂陵秋雨病相如。
【注解】:1、嵩:中岳嵩山,在今河南。  2、双鲤:指书信。  3、茂陵:今陕西兴平县东北,以汉武帝陵墓而得名。
【韵译】:你是嵩山云我是秦川树,长久离居;千里迢迢,你寄来一封慰问的鲤书。请别问我这个梁园旧客生活的甘苦;我就象茂陵秋雨中多病的司马相如。
【新评】:用物、用典说事,也无不可,只要有内在逻辑去形成张力,内容的气质空间就一定会张开。而作者实实在在就是这样做的,这种实在的精神就是爆发的过程,而不是被煊染的爆发的过程。文艺不是刽子手,文艺就是死者。只有这样,文艺才能从一个人身上复活为他的一种深化的行动,而不是行动了什么。你看,嵩云对秦树,鲤与鲤,梁园对茂陵,作者没有直白的描写或附身这种差距,而是直接用这种差距说话,从内心中涌起。


李商隐:为有
为有云屏无限娇,凤城寒尽怕春宵。
无端嫁得金龟婿,辜负香衾事早朝。
【注解】:1、云屏:以云母饰制的屏风。  2、凤城:京城。  3、衾:被子。
【韵译】:云母屏风后,锁着无限娇媚的人儿;京城寒冬已尽,我还害怕春宵难捱。呵,为什么我嫁个佩戴金龟的夫婿?辜负了锦衾香帐,为早朝将侬撇开。
【新评】:我们不是去描写内容中的内在,而是平白无辜的我们必须从内容中的内在爆起,这样,内容被爆破之后,粉尘于我们一身,但我们的内在是摸不得看不见的气质,恰恰用内容的粉尘迹化了我们。这时粉尘们就变成了被爆炸后的文艺作品,而我们自己在文艺作品之上幽魂不散。你说,我们还哪有精神余力去表现内容粉尘的好与坏呢?内容是被动的,我们是主动的,就是缘于这个原因。我们千万不要把内容当着一个伟人的尸体,然后如泣如诉、要死要活地要去给他穿一件多么神魂颠倒的或者五体投地的衣服。即使那样了,我认为你不是在歌颂死者,而是你在借死者表现自己的虚伪。如果你真要崇拜美或思想,那么请你回去在任何生活的中间地方,你就像美或思想那样去运动吧,而不是神魂颠倒一辈子。粉丝永远不是明星,摹仿永远成就不了自己,道貌岸然永远是伪君子,装疯迷窍永远害怕清醒。这首诗,作者真诚地表达了主人翁最阴暗的处境,又置身于那种痛感,难道不是真的内部战争吗?文艺,因死而生。


李商隐:隋宫
乘兴南游不戒严,九重谁省谏书函。
春风举国裁宫锦,半作障泥半作帆。
【注解】:1、九重:指皇帝所居。  2、障泥:马鞯。
【韵译】:隋炀帝为南游江都不顾安全,九重宫中有谁理会劝谏书函。春游中全国裁制的绫罗锦缎,一半作御马障泥一半作船帆。
【新评】:这首诗太明显的为节奏感而节奏感,丧失了内在本身并不规整的起始变化,至少不会这么刚刚合于表面。你看,乘兴南游的贪玩,到劝谏书函的过渡,就显得有点脱节。因为,劝谏的人或方式应该有很多,而且最强烈的是在之先,不是这个,但作者却拣了一个最容易表现、最规整、最容易形成节奏感的内容来形成这样的句式。如果也算说得过去,至少显得不干脆,而这恰恰就是文艺无力的表现。因为跟进不实,后续亦将断硬,会不知不觉找不到北的。后面二句其问题更加明显,缺乏鲜明的重点代表性,有点勉强,即大失也。这是文艺不踏实、境界不精进、自我难内外的表现。整个作品,显得呆板、僵硬、做作、玩弄、形式化、内容化了,没有生机嫣然。


李商隐:瑶池
瑶池阿母绮窗开,黄竹歌声动地哀。
八骏日行三万里,穆王何事不重来。
【注解】:1、八骏:据说穆王有赤骥、华骝、绿耳等八匹骏马。  2、穆王:西周人,姓姬名满,传说他曾周游天下。
【韵译】:西王母在瑶池上把绮窗打开;只听得黄竹歌声音动地悲哀。八骏神马的车子日行三万里;周穆王为了何事违约不再来?
.【新评】:又是狠抓一个故事情节,由故事本身情节的张力,因其纯粹性的被控制出自作者之口,所以其内在已经演变化作者的逻辑,从而把作者的内容撑开,让作者拥有了自我的内在。这本身是一个文艺写作的真方向,无所谓技巧,全是必行之路,是作者不可不为的方向,根本没有任何乖张的余地。但是我们常常的评论是什么呢?:“诗人不作正面议论,而却以西王母心中的疑问作诘。构思巧妙,用心良苦,讽刺辛竦,韵味无穷”。好象作者是为了表现内容才刻意做了这一番精心的布置,最后的落点还在于对内容的感觉上。并不是为了作者纯粹的内心张力而同化了内容,最终为实现个人纯粹自立而服务。这种轻文外自立,而重内容范围的评论与欣赏的方式,是典型的纨绔子弟的做法。但问题是,这个做法却是我们教课书的专业语录。令人发指的担忧。


李商隐:嫦娥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注解】:1、深:暗。  2、长河:银河。  3、碧海青天:指嫦娥的枯燥生活,只能见到碧色的海,深蓝色的天。  4、夜夜心:指嫦娥每晚都会感到孤单。
【韵译】:云母屏风染上一层浓浓的烛影,银河逐渐斜落启明星也已下沉。嫦娥想必悔恨当初偷吃不死药,如今独处碧海青天而夜夜寒心。
【新评】:像这首诗就写的挺为放开,那种拘束于内容的沉闷感觉就消散得多了。像这样的作品,往往更注重个人气息的出发点,发之为语,引之为事,得之于系,同之于手。如此,整个一个作品就像作者的手套一样。作者对天而舞,内容簌簌生风,逻辑遍天飞舞,感觉四面狼藉,全都像着了魔一样,围绕着那个作者内在的龙卷风。但此诗作者仍然拘泥于内容的很重,所以这个龙卷风就显得那么不灵动了,很小的移动,也没荡起多大的风波,就停歇了。你可能说这个已经不小了,是的,一是他确实比那些攀附内容的不知高多少,即便如此,却更能够看出那种真正做的好的,要比那种攀附内容的实质上要好多少倍啊。好一个碧海青天夜夜心,真写到心里去了,但再好的意象,没有进入内在后为作者内容内外而用,只能算是浪费了,或者说欺骗了我们的眼球,枯萎了我们的人格对视。


李商隐:贾生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注解】:1、宣室:汉未央宫前正室;  2、逐臣:指贾谊曾被贬谪。  3、才调:才气。
【韵译】:汉文帝在宣室求问被贬谪的贤臣,贾谊的才华和格调更是无可比伦。谈至深夜汉文帝挪动双膝靠近他,可惜他不垂询民生却是穷究鬼神。
【新评】:好的文艺作品好像有这么一个特点,开始始终在围绕着一个中心旋转,最后才甩出那根中心线,而这根中心线一出,人就如释重负,甚至自证是一首好作品一样,或者说开始所作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了这一最后的成果一样,这是怎么一回事呢?实际上道理很简单,主要是我们开始都在编织那个内在的圆周嘛,当然作者正站在圆周的外边手头附带这一配件的事,然后活路收圈到最后的时候,圈子就一下子套住了作者的手臂,作者用尽气力在其中搅拌,然后又挣脱出去,惊了一身冷汗,身心获得巨大的煅炼,文艺像心灵之体育一样。可见,无论任何真文艺作品,它总有成气的瞬间,只不过这一瞬间可能出现的情形不太一样,但总是暗中惊人的,统括了天地为己的瞬合。此作的“不问苍生问鬼神”,不正是对前面的逐渐逼拢的事由而作的暴笔吗?


温庭筠:瑶瑟怨
冰簟银床梦不成,碧天如水夜云轻。
雁声远过潇湘去,十二楼中月自明。
【注解】:1、冰簟:喻竹席之凉。  2、潇湘:水名,在今湖南省内。
【韵译】:银床竹席多凉爽,我却偏偏不能入梦;长空澄碧如水,夜里云絮轻轻地飘荡。远处传来几声雁叫,雁群飞过潇湘去;十二楼中夜已深,唯有明月洒着寒光。
【新评】:世界上没有纯粹的写景,因为离开了人的因素,景就不是景了。那么也就是说,所谓景,就是人意融入事物之中,状情怀物,包拥世界,好不快哉。其实,所有的修辞、形容、写景、写事、写思想,都是一种自我对事物的进入。问题是,这种进入,是不讲利益得失的,只是纯粹自在性进入纯粹无性物,文艺的核心驱动力就是这样建立起来的。而其后,再在这个基础上去向利益得失、实时事件去承接出所谓意义的延伸。由此可见,文艺本身是无意义的,也不需要意义,它只需要纯粹的建立联系,这岂不很纯粹、很好?是的,正是这样,这是我们人类本身应该抱享的。那所谓意义的赋予与展开,实际只是一种范畴的扩展或语言的打开,不是文艺的中心。此作以自我钻入周围事物之中,形成景。随着景的形成,一直升到景的最高处,以景为景,停留于景,有何不可?内中之道,湲湲而栖。恰至刚烈,万古成灰,明媚气志,只在此岿。作者很注重对内心世界的培育、打开与撑起,而言外之意似可以止,但实际上,只是因为作者此篇的入角就比较狭隘,所以无法再言了。但从我们文艺的“可以内容内外的自由自在的事实”要求的标准来说,它就需要最后再说一些什么。回头一想,本文确实没有什么需要说的了。所以,这句话的实际意义就是一开始就要给后续打下契子,之所以后面不行,就是因为前面没有,那么听话的人一定要听懂这句话的意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
 楼主| 发表于 2015-1-19 21:25 | 只看该作者
【第十一卷:七言乐府】
王维:渭城曲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注解】:1、渭城:就是咸阳,现今陕西省西安市。  2、浥:湿润。  3、客舍:旅馆。
4、柳色:柳象征离别。  5、阳关:古关名,在甘肃省敦煌西南,由于在玉门关以南,故称阳关,是出塞必经之地。
【韵译】:渭城早晨一场春雨沾湿了轻尘,客舍周围青青的柳树格外清新。老朋友请你再干一杯饯别酒吧,出了阳关西路再也没有老友人。
【新评】:雨润轻城,酒劝离人。朝雨若露,离酒锥心。酒露相逢,你我作别。你我相别,雨露同根。既然同根,离若不离,不离若离,离离不不,酒露氤氲。暗然之气,几多暗合,作者之心,偷窃入文。
既已放文,何不高省。气荡千秋,与之同亨。故而街下,再与离人。


王维:秋夜曲
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
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
【注解】:1、桂魄:月的别称。
【韵译】:一轮秋月刚刚升起秋露初生,丝绸已嫌太薄了却懒得更衣。更深夜阑还在殷勤拨弄银筝,原来是怕空房寂寞不忍回归。
【新评】:这个意思可以理解,这件事我也相信。但这种表达出来,没形成真实的心理空间,所以让人难以置信。我们为什么要表达出真实的内心变化,让它去支配内容形成这样的意思?就是让它具有真实性。所以,不要侮蔑这样的写作是“雾霾写作”,其实就是为了实现对真实的包饺子。因为,只有被包抄的东西才有真实性,原因很简单,真实的都至少是立体以上多维的,那么三维以下的表达出来的都不可能是多维的,也就不可能是真实的。那么说,凡是文艺要形成真实的状态,它总是通过作者的心理对包抄的反应之表现过程来实现的,不可能通过直言其味、其意、其事、其包装、其参与,就能够达到真实的目的的。这样,包抄式的“雾霾写作”就是必然的。即便表面有直与不直,但都与最终这种包抄以形成内在之真实的气力,是没有关系的。此作明显是虚作,不应该收录入《唐诗三百首》。


王昌龄:长信怨
奉帚平明金殿开,暂将团扇共徘徊。
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
【注解】:1、奉帚句:意为清早殿门一开,就捧着扫帚在打扫。  2、团扇:相传班婕妤曾作《团扇苻》。  3、日影:这里也指皇帝的恩意。
【韵译】:清晨金殿初开,就拿着扫帚扫殿堂;姑且手执团扇徘徊度日,消磨时光。即使颜白如玉,还不如丑陋的寒鸦;它飞还昭阳殿,还带君王的日影来。
【新评】:这首诗充分做作,用各种逻辑关系强硬的灌在一起,抒达宫女的不缱之情。第一句,如一条直线,撞开一个面。第二句,以园对团再徘徊于圈。第三句,一纸两面,共体不一。第四句,破门而出,还原成一根直线。经过这个过程,一个没有的直线入圆出来之后,变成了一个有的直线。可以说,作者用尽了逻辑心机,可能是巧合,但确实也起到了不错的表现基础。因为作者着力于逻辑语言的关系,所以它的力度也体现在这个数合关系上了。也算是一种语言的丰富,不过这种丰富的语言,确实不多见,但亦其善。但不要以为这种形式上的完合,就是文艺的顶点,相反,这与顶点毫无关系,只是语言的一种丰富方式而已。因此,作者还必须在这个数合关系上去追求数合外面的世界指向,并体现出自我于文外。而现代的文艺尽素玩弄语言的丰富性,就自以为是文艺的某一种本质特征,让人生厌。


王昌龄: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
【注解】:1、但使:只要。  2、龙城:龙城是匈奴祭天集会的地方。  3、飞将:指汉朝名将李广而言,匈奴畏惧他的神勇,特称他为“飞将军”。  4、阴山:昆仑山的北支,起自河套西北,横贯绥远、察哈尔及热河北部,是我国北方的屏障。
【韵译】:依旧是秦时的明月汉时的边关,征战长久延续万里征夫不回还。倘若龙城的飞将李广而今健在,绝不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新评】:大气磅礴,万里江山,气吞如虎,铁马兵戈。作者一气贯之,内容粘来,而且似乎还不得不粘来,似乎不快点粘来还粘不上,以粘为荣,以不粘为耻,最后作者气息未完,内容已全部粘上。作者以这样的气势,达到对内容的理解,而内容也只有在这样的气势下才能够得到任用。所以,作者的文外之我,必须是与内容谐调的,才能够共相共生。如果只是一味地描写、表述、参入与挥动,那是不得要领的。因此,要形成内容穹窿的恢弘之体,必须实实在在地从心理出发。而只有心理的根本线路,才能够成就真实的力量,无论这个力量的表面是温和还是刚猛,都是内气的强大。那么,我们在进行文艺化生活的时候,如何点燃心理的引线,并顺着心理去燃放,则成了一切技巧的上帝。并且以达到心理的最终爆放于文外,而算平生。


李白:清平调•其一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注解】:1、清平调:一种歌的曲调,“平调、清调、瑟调”皆周房中之遗声。  2、槛:有格子的门窗。
3、华:通花。  4、群玉山:神话中的仙山,传说是西王母住的地方。  5、瑶台:传说中仙子住的地方。
【韵译】:云霞是她的衣裳,花儿是她的颜容;春风吹拂栏杆,露珠润泽花色更浓。如此天姿国色,若不见于群玉山头,那一定只有在瑶台月下,才能相逢!
【新评】:一起始的句式就充满了内涵。当我们的语言内涵越丰富的时候,越具有语言的伸展性。但是,问题是这只是语言,而不是文艺的内在。语言是干什么的?语言是为了撑起内在的。撑起内在,是靠中心的内在气质去撑起的,而不是语言这个小角部。所以,我们欣赏或创作文艺,必须靠内中心理思想力的生发,而不是靠煊染,一见可知。也许,我常常这样说,一般人感觉到很抽象。那么我来点俗的,就不要要求表达的精确性了,大致如此。我们使劲想表达什么的时候,就一定要注意表达的本身的强大性,而不是被表达的东西如何有意义、引向性、价值性、意味和感情色彩。当然后者也是被必然的,而以前者为重,并且为主导。其它的,真的不好再怎么说了,毕竟真理的东西还得内心实至名归,理论又何必越俎代疱,只要理清一个高低界线,就已经很了不得了。


李白:清平调•其二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注解】:此篇无注释。
【韵译】:贵妃真是一枝带露牡丹,艳丽凝香,楚王神女巫山相会,枉然悲伤断肠。请问汉宫得宠妃嫔,谁能和她相像?可爱无比的赵飞燕,还得依仗新妆!
【新评】:这是一首应酬之作。句式无所谓问题。问题是这句式之下,内在推演得很牵强。虽然步步拔节,但这些来衬之物都缺乏与主人翁的内在联系。其相比性,在作品中缺乏应有的完密之逻辑关系。比如,楚王与神女相会是一种怎样的相爱关系,与贵妃和唐明皇的爱情有多少相似之处,唯剩下这种为爱而爱的浅薄方式,能体现作品的内涵有多大?赵飞燕补妆才堪媲美,到底是因之而减美,还是因之而增色?这个也没有具体的建构,所以,不能形成为一种必然关系。综观此作,有气无力,显然不是作者应有水平。


李白:清平调•其三
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栏杆。
【注解】:此篇无注释。
【韵译】:绝代佳人与红艳牡丹相得益彰,美人与名花长使君王带笑观看。动人姿色似春风能消无限怨恨,在沉香亭北君王贵妃双依栏杆。
【新评】:这是一首有所感的作品。但是,这种有感来得有点突兀。因为明显缺乏开头的理由,直接由半路引起,并且产生了一连串所谓的反应,作者心态得到了事实的应和似的,实则做作在先。由于缺乏整体的推力和内动,所以后面如何精彩,都不足以形成强大的有后劲的表现力。我们所谓的表现力,不一定是为了表现什么的表现力,还可能是因为表现什么而体现为自己的力量的表现力。问题是,前者就不是真文艺,后者才是真文艺。这,也许就是目前人类哲学思想进步、或回归自然的需要被认证的结论吧。但,从理论本身、历史发展和事实效果看,这条路应该没问题。我把它叫着“表现内容为表现力服务”,实际是直接借用哲学的“正在此时性的去对象化的正存在”理论。以供参考。


王之涣:出塞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注解】:1、万仞:一仞八尺,万仞是形容山很高的意思。  2、羌笛:西代羌人所制的一种管乐器,有二孔。  3、杨柳:指“折杨柳曲”,是一种哀怨的曲调。  4、玉门关:关名,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是古代通西域的要道。
【韵译】:黄河发源于黄土高原,高入白云之间,矗立漠北的一座孤城,背倚万仞高山。莫须埋怨,羌笛吹奏折杨柳的悲调曲,谁还不知道,春风历来就不度玉门关。
【新评】:一派气势化风来,映入脸庞别样裁,为有玉门挡不住,唯闻羌笛杨柳塞。这首诗,直接体达了作者高度的气势,然后借气势,一滚直下,粘合上无数的关系,然后尽可能衍射所有的事物,最后站定的地方,恰恰是作者心高意强的顶点。作者就在那个顶点守着,而一定成为自己的最高价值表现,畅漾于来之块垒,结郁心中之开,落为自在之根。有强大的文外之气势,但从逻辑来看,还是显得狭小了些,作者并未有完全张开实现。所以,逻辑从心底里纠出来的的力量,远远大于事物包含的空间,最后,我们还是要先把逻辑从心理抽出来,作为我们文艺创作的最生动的源泉才是正道和伟大的向导。好一个春风不度玉门关,作者唤矣。第一句,远;第二句,停;第三句,观;第四句,结。也就是说,再远再苦再累的地方,也只有自己独守,不能接受外来的关怀时,只有自己默默地去承担,以一己之失而成全家中之得,这就是你的价值。赞丈夫也。


杜秋娘:金缕衣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注解】: 1、金缕衣:以金线制成的华丽衣裳。 2、堪:可。 3、直须:不必犹豫。
【韵译】:我劝你不要顾惜华贵的金缕衣, 我劝你一定要珍惜青春少年时。花开宜折的时候就要抓紧去折, 不要等到花谢时只折了个空枝。  
【新评】:以一个细小的心理事实出发,越做越大,居然可以越做越大。是如何越做越大的呢,让作者的内中空间得到了极大的徜洋。首先,从细小的内心心理底处的燃起的劝,然后,通向所劝之物的勃然生机的归属,其次,跳出来指向这种关联的逻辑反思,最后,从犹疑中直接得出解题的结论。前后贯通,有始有终,如真如幻,得之所以。这就是作者的逻辑贯通的关系,以逻辑而应事态的扩张,成就真文艺。当然,这首诗的迸发点比较狭隘,如果是从一个伟大的作品去应验这样的作品的话,那就像是从一部伟大的作品中截取的精彩的一部份,实现着它的局部发飚。许许风生,任其观化,成其雅量,是谓大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15-1-19 22:11 | 只看该作者
把我i累的够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15-1-20 06:47 | 只看该作者
【新评】,灌输了自己的文艺观点,有卖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
 楼主| 发表于 2015-1-20 09:40 | 只看该作者

谢谢,这只是一小部份。这里面更多的是表达了我理论思想的一种形象化的前沿。没有真正进入理论本身,那样就更难读了。:))我的理论思想根基很深的,而且贯通文艺史吧。这不好说,了解是说明的一切。问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
 楼主| 发表于 2015-1-20 09:41 | 只看该作者
梁树春 发表于 2015-1-20 06:47
【新评】,灌输了自己的文艺观点,有卖点。

谢谢。但还是不知如何找到买家。不求钱,只图个“人间正道是苍桑”,有感觉的人就这脾气,您懂的。问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15-1-20 11:39 | 只看该作者
没压制住 发表于 2015-1-20 09:41
谢谢。但还是不知如何找到买家。不求钱,只图个“人间正道是苍桑”,有感觉的人就这脾气,您懂的。问好。

原版还是有人买的,你这新版要看出版社的了,他们是有利才图。自费出版不合适,最好与书商结合。费很多时间和精力重新评注唐诗三百首,发在网上供爱唐诗的人学习和参考,使人佩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5-1-4 19:53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