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清泉流水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九言】字泉

[复制链接]
41#
 楼主| 发表于 2015-1-28 21:26 | 只看该作者
大荒 发表于 2015-1-28 00:09
( u; m4 b! q" x/ i% ^. e6 c$ O7 q传古结绳《记事》问天路9 j( x- i; R; p( S
???
" b5 n' Q5 C; c! O) m* L) B9 x/ Q
传上古时期便用【结绳记事】记载牡口和食物等四季生活及祭祀之事。先用不同颜色绳子打结,后绳上打圈挂贝壳记多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2#
 楼主| 发表于 2015-1-28 21:33 | 只看该作者
大荒 发表于 2015-1-28 00:09
  ]  b: ~1 }+ i行今无纸弃笔泻地书

" y- }* P+ n. R而走到现代年轻的大学生们皆为网虫,不喜欢也基本不用笔和练啦!到了写字必电脑,提笔皆忘字,遍地键盘敲字书写文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3#
 楼主| 发表于 2015-1-28 21:40 | 只看该作者
大荒 发表于 2015-1-28 00:14
, C' {0 H4 p' i始白水???
. J% P* C( t9 F8 u4 p) R( y1 {
仓颉最后成熟造字开始于他在洛阳的故乡一白水杨武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4#
 楼主| 发表于 2015-1-28 21:42 | 只看该作者
大荒 发表于 2015-1-28 00:14
* K- X* n8 [1 b+ Y9 h始白水???
; m' f, K( p1 d2 }% {
有一次,仓颉就是从绳结记录的史书给黄帝提供错误的史实,致使黄帝在和炎帝的边境谈判中失利。事后,仓颉愧而辞官云游天下,遍访录史记事的好办法。三年后他回到故乡白水杨武村,独居深沟“观奎星圜曲之式,察鸟兽蹄爪之迹”,整理得到的各种素材,创造出了代表世间万物的各种符号。他给这些符号起了个名字,就叫做字。这个故事大荒早就知道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5#
 楼主| 发表于 2015-1-28 21:46 | 只看该作者
大荒 发表于 2015-1-28 00:11
; s  O6 o' y8 J) U电脑?

% `$ p( p+ u4 `# h# @是滴,问好诗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6#
 楼主| 发表于 2015-1-28 21:50 | 只看该作者
大荒 发表于 2015-1-28 00:132 M1 j8 f9 X+ U) s3 ^/ B' g
仓颉闻足?

) U+ |9 `; |% v% t" g1 c+ c$ F大荒真考啊……再问个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7#
 楼主| 发表于 2015-1-28 21:54 | 只看该作者
大荒 发表于 2015-1-28 00:13' u5 i6 v0 Z( A0 }9 w9 O
仓颉闻足?

$ P6 c# @( f1 L* b仓颉回老家健白水后,“常观奎星圆曲之势,察乌兽蹄爪之迹”  爪子我把它变成足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8#
 楼主| 发表于 2015-1-28 21:5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清泉流水 于 2015-1-28 22:06 编辑
' M+ w4 {$ x, u1 {
大荒 发表于 2015-1-28 00:15
5 i) l8 Y& l* N/ ?0 X- K平板坠迷盲字笔自哭4 B7 ]9 n" U. J  ]- k

. q( `9 V3 K! n: p. }????????????????
- O! S8 O5 a1 R
" j. j; l7 q, R0 h4 D( D' x
嗨,字写得有高低嘛,九言还在播探写中。该多批为是!谁叫你是师兄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9#
 楼主| 发表于 2015-1-28 22:03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0 B! W" p" X/ _
弴Щi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0#
 楼主| 发表于 2015-1-28 22:10 | 只看该作者
大荒 发表于 2015-1-28 00:15
+ \8 W, e- I2 `. Q- @+ S平板坠迷盲字笔自哭
+ g, @- m" A( ]% S' S# k9 o9 S2 u6 v3 @6 \# }- G2 h; \0 Z0 M0 h
????????????????
# ]8 y' i# V$ e) D& b
你看看,我一直用手机发复,停了一会再发就变咏了出差了,我也不得这啥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5-9-27 19:45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