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18|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故乡的土地上诗意地行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2-2 10:5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在故乡的土地上诗意地行走
                                                                ——刘海春诗集《三七花开的地方》简评
                                                             云南/陈德远
砚山是盛开在南高原上的一朵玫瑰,她鲜艳而耀眼。走进这座小城,她给人最大的感受就是安静,安静极了,这种安静让人依依不舍,流连忘返。
我喜欢这种安静,外部环境安静,内心就容易安静,安静是诗歌创作的动因。砚山人民是有福的,居住在砚山的诗人刘海春更是荣幸的。为此,他豪情地挥洒,倾满腔热血书写自己的故乡。在中国的文化基因里,没有人不热爱自己的故乡,刘海春选择用分行的文字,在故乡的土地上诗意地行走,他的诗集《三七花开的地方》,把砚山的山川,草木,历史,人文,资源,特产......用长诗的方式记录,叙述出来。
刘海春用三千多行的长诗,把砚山写得淋漓尽致,这在南高原是一个创举,这一切都是为了歌唱,只因爱得深沉。在开头他就这样写到:
砚山  每一次轻轻呼唤你的名字
心中涌动的是澎湃
流淌的是诗意
山势颇挺秀   砚字天成
......
这是第一章《砚里诗意》的开篇之作,“每一次轻轻呼唤你的名字” ,多么像一个母亲呼唤自己的孩子,诗句里呈现出来的是爱,人间真诚而伟大的爱,这种爱,让“心中涌动的是澎湃”,他用诗歌的方式说出了别人难以表达的言说。也许,这就是诗歌的作用。多么简单的语言表达,很多时候,在我们没有听到别人说出的时候,我们也想说,但表达不出来,一听到别人说出来了,我们就豁然开朗。对于诗歌语言来说,它就是那么简单,问题在于,我们有没有倾其情,正所谓情到深处自然出。
对于自己的故乡,我们出了热爱,更多的是内心充满敬畏,刘海春是一个合格的子民,接着,他教我们如何热爱故乡,如何在故乡的土地上诗意地行走::
怀着一种敬畏
小心翼翼地打开砚山的历史
呈现的是宛如清溪的脉络
点点滴滴汇集
慢慢辽阔着两岸的山风
时而沉浸缓缓奔流
时而若隐若现
时而又掀起拍岸波浪
成为惊鸿一瞥
......
我在开头就直接说过,砚山这座小城是安静的,也只有在这样安静的环境中,诗意的表达才会舒缓。这是一次舒缓的表达,怀着一种敬畏来打开故乡的历史,诗人在打开的过程中,不急不燥,“呈现的是宛如清溪的脉络”,他并没有急于进入主题,给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留下了悬念,无疑,这种悬念在长诗的叙述中是一个亮点,对于广大写作者来说,有可取之处。
每一座山川的崛起,都有它的理由,而崛起的山川,必然孕育着每个时代的人文。同时,中国文人似乎都钟情于山川河流的抒唱和赞美。这是有原因的,祖国美好的河山是一个人依靠的后盾,它不但给人思考的启示,而且给生命带来力量,更重要的是,大山大河是中国文化起源和不断向前发展的诱因。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一个书写山河的人永远是快乐的。在这里,刘海春的书写方式是传统的,六照山脉在砚山境内是一个重要的山脉,这里的子民从古至今围绕着六照山脉生产劳动,刘海春以六照山脉为切入口和纽带,把历史和人文镶衔其中:
砚山以山的婉约山的豪放
像一个婴儿
从孕育到出生
并在历史的进程中成长
登山历史的舞台
这是绵延起伏的六照山脉的厚赠
经历的秦时明月 三国魏晋的星空
......
这种书写方式是大气和辽阔的,他为我们呈现的意境宛若在黄金的表面点缀上钻石。
众所周知,三七是一株很好的药材,文山是三七的原产地,而文山的砚山所产的三七质量上乘,这是上天馈赠给砚山人民的福音,也是砚山人民的骄傲。刘海春的诗集就以三七来命名——《三七花开的地方》,“三七花开”,这是多么诗意的题目,面对这么美好的大自然的馈赠,看看诗人刘海春又是如何叙述:
苗家人三七传说中
采教民医药稼穑  除祸造福
劝民团结互助  和睦友好
但嫉善之神遣妖作恶 残害百姓
天地间一片汪洋
采不顾个人安危
为战群魔 为民除害
采为此献出生命
她的鲜血化作红籽长成三七
......
中国是一个盛产传说的国度,千百年来,人们在生产劳动中用传说的方式来解释当时无法理解的现象,在传说中赋予爱和智慧,这是多么美好的事!砚山是一个多名族聚居的地方,从这个传说中就可以看出,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中华民族自始至终都在追求民族的团结。在这个传说中,以一个苗医的形象来解释三七的由来,不但彰显三七的贵重,而且也表现出砚山各族人民之间的友爱。诗人刘海春在叙述三七的过程中以这个传说为开篇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把握住了重点,可喜可贺!
矗立在南高原上的砚山,还有一片鲜为人知的草场,原名叫黑巴草场,当地的居民称他为南国草原,这片八万亩的草场,辽阔、幽美。我就在这片草场附近,诗人刘海春在长诗的叙述中,也没有落下她:
黑巴草场
一抹山脉中的靓丽
在海拔2236米的草场
在亲近太阳的地方
频频驻足  频频回望
心儿会随风一起飘扬
......
面对这八万亩的草场,我有太多的话要说,一言难尽,诗人刘海春也如此,千言万语难得说尽。在他的一些诗作中,不乏黑巴草场的篇章,或是抒情,或是赞美,或是思考。总之,面对大自然的馈赠,只有“频频驻足  频频回望”,我们用尽一生也写不玩,热爱就好,敬畏就好。我想,这样就足够了。
每个地方都有祖先的光辉遗迹,这些遗迹完整地留存下来,归功于人们的爱惜和保护。今天,面对这些文化遗址,诗人刘海春欣赏,歌颂,赞美:
经过两千多年风雨洗礼的大山村岩画
像不灭的火把  一直照亮这片土地艺术的天空
似图腾胜似图腾
焕发着夺目的光彩
......
这里的石头会说话
会缓缓地叙述   静静地表达
......
“经过两千多年风雨洗礼的大山村岩画”,此时,在“缓缓地叙述   静静地表达”,面对精湛的艺术,特别是古老的艺术,除了惊叹还是惊叹!而“这里的石头会说话”,对一块石头,诗人赋予它生命,其实是赋予艺术的生命。两千多年的大山村岩画,“像不灭的火把”,这火把,照亮这片土地,照亮天空,除了给人艺术上的享受,也给人温暖。此情此景,诗人在歌颂赞美的时候,这分行的诗句表达得如此完好!
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的场景可歌可泣,参战的战士可歌可泣,后人永远铭记他们为抵抗侵略而作出的伟大的牺牲。砚山的20余名参战烈士永垂不朽!诗人刘海春在长诗中没有遗忘他们:
谁都不会忘记
英勇抗击的身影
用热血铸就的伟大
参加中国远征军入缅甸与日军作战的20余名青年
他们继承砚山热爱家园敢于牺牲的传统
他们发扬砚山面对强暴敢于抗争的精神
把血脉化作巍巍青山
化作对这片土地的忠诚
对英雄的重温和歌颂,是应该的也是必须的,是长诗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组成砚山历史的一部分。
华夏大地,浩浩山河,每一个地方都是一首长诗。砚山四季如春,诗人刘海春在这里诗意地栖居。始于他对故乡的热爱、熟知,他用质朴的文字,把砚山的人文,历史,地里,山川,草木......更完整更系统地像世人呈现出来,让我们深入地了解他的故乡,热爱他的故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5-2-8 19:06 | 只看该作者
登山历史的舞台
这是绵延起伏的六照山脉的厚赠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5-1-4 20:13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