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部分诗人的诗歌印象(全文)
作者:远观
(一)大江南北诗意浓厚
摘下浮躁的表情,得先学会阅读。不读一个人的全部作品是无法评价一个人的。我不想评价,因为我不一定比各位写的好,所以我只看风格,2003年之后的十年里我在写诗,发表的各种刊物有百本。我读自己的诗歌也欣赏人家的诗歌。从最初的写作定义来看,我本该想做一个独立的写作人,但是之后发现写诗歌的职业是多种多样的,诗人不是养家的职业,是败家的职业,这个败字是倒贴钱的事。花费时间花费光阴,一个马力十足的诗人将近浪费在诗歌上的光阴是令人羡慕的也是奢侈的。
诗人周瑟瑟说诗歌是小三,诗歌活动更需要很多人奉献。的确说的很对。诗歌到底是什么,属于年轻时候的一个信仰,属于命运的一个归宿,我相信命运,每个人与诗歌,与文学的默契程度,以及那些所谓的喜爱,是命运给你的。你说这个是缘分,但是,这个缘分给你带来什么,不清楚,是你自己对诗歌的解读,是对自己的拷问。诗歌是干净的文学艺术,但是世俗是不干净的,这个很容易理解。
这几年读诗歌,简略写写我交往过的一些诗人的诗歌的特色,庞清明的诗歌赋予了时代的精神风貌,把南方小镇搞得很有意思。杨然在四川写作编辑诗歌刊物,写出了四川的情调,似乎就是在火锅前写作,暖暖的。凸凹的诗歌赋予变化,我读了很多他的诗歌,觉得很有超现实的特色。欧阳风写诗歌,从南方到北方,从北方不适应又到南方,我总是喜欢开他的玩笑。但是他写诗歌很细腻仔细。老巢的诗歌赋予了一种人文的气象,安琪的诗歌体现了一种女性的先锋状态,李成恩的诗歌伴随着历史与现代,现在做电视专题片的她更崇尚一种古典文化,典型的古典美。笑芳年的诗歌充满了小镇的细腻味道,暗藏审美。
北残的诗歌在理智之中有一种升华。韩闽山的诗集我看过,自然而洒脱。齐宗弟的诗歌充满了发散的力量。北野的诗歌意向很足,裴福刚的诗歌喜欢跳跃,朱常胜的诗歌接近于淳朴。碧宇的诗歌温馨,弥漫着柔情的诗意。非马的诗歌很生动,很大气。糖果的诗歌凝聚着完美的诗意。魏荣的诗集邮寄给我,我看了觉得充满了淡淡的忧伤。许多余的诗歌充满了先锋。张秀玲的诗歌越发显得结实而老练。南鸥兄的诗歌理性自然,有种侠客的精神。林南的诗歌很美。仲彦的诗歌布满了诗情画意,可谓独具匠心。
于坚的诗歌口语化但是耐读性很强,伊沙的口语诗歌也很完美。三个A的诗歌节奏感强,他的小说也写得相当精美。余子愚的诗歌安静充满着自我的个性解读。中国当下的诗人大概有几万人乃至十万人,我会继续品读。王琦的诗歌叙述与抒情相结合,也蔚为壮观。衣水的诗歌先锋气足,自我调侃足。
孙慧峰的诗歌富于艺术化的气息,樵野的诗歌战斗力极强,雪马加强了经典写作的方向,唐绪东的诗歌铿锵有力,罗唐生的诗歌在结构上美丽率真,南北的诗歌赋予了更多的禅宗之性。云南张礼的诗歌在张力上极强,胡有琪的诗歌充满了慢性的节奏,舒雨湖有着知识分子的风范,重庆子衣的诗歌柔情与韧性合二为一。
周瑟瑟的诗歌充满了元写作的风趣与极强的艺术突破。张后的诗歌属于才子写作。青松曾是我的学生,我当年在河北当代函授学院批改诗歌作业,之后结实了此人,现在此人的诗歌创作上很成熟。郑晓琼在南方进行着打工写作的自我磨砺,她在书写着打工者的辛酸史。河北保定李点儿的诗歌细腻很有味道,也算女性诗歌中的代表。女性写作一直被概念化,女士诗歌报一直在做着。刘春的诗歌大气自然,很有沉淀。
余怒的诗歌精美自然,追求上打破了语言的障碍。阿翔的诗歌温暖而自然,在细微上发出的声音便洞悉整个自然。杨勇的诗歌自然纯朴。赵丽华的诗歌敢于挑战。刘波的诗歌富有神韵。焱冰的诗歌铺陈搞得很大气,充满了新的意向。唐棣的诗歌有着先锋的味道更有自我的感觉。含泪菩提树的诗歌充满了对现实生活的批判。
南岩的诗歌加快着当下生活的节奏。旱子的诗歌剑拔弩张,充满了强悍的力量。嘎代才让的诗歌充满了民族的气魄。苏非舒的物主义诗歌充满了对自然的尊敬。刘诚的写作充满了深意。春树的诗歌充满了歇斯底里的情调。李飞骏的诗歌批判现实色彩强,刘不伟的诗随意却贴近生活。东篱的诗歌大气自然,湖北青蛙的诗歌自然柔顺,形象洒脱,杨克的诗歌充满了生活的诗意。晴朗李寒的诗歌沉着而安稳。八零的诗歌感觉上很好,陈东东的诗歌惬意,丁成是一匹诗歌野马。
(二)五湖四海诗人鼎沸
对于诗歌,我曾写过这样的话,作家和诗人是以往对写作人的称谓,现在谈起这样一个称谓,我觉得只要你有写的目的,那就算一个作家或者诗人,但是我觉得这个名字不是一个赚钱的职业。因为赚钱的职业需要满足人家的要求,而不是从自我思考去出发。作家和诗人的思考出发点应该是自己的内心。不会背叛自己的思想去做应付行为的事。最起码我觉得应该如此。我觉得没有什么门槛。写诗歌最起初可能都是兴趣和励志。再年长点可能虚荣点,如果再看透点那就是没啥意思。就是为了证明你还活着还在思考着。这就足够了。而一个写作最终是一个人的事不是集体的事。一起写作的人那只是一种文化,但绝对不是本人的意识。
写作应该是自发的,不是强调性的和强迫的。什么才是好作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另外还有圈子的范围,朋友的范围,说臭味相投也不足为奇怪。所以对待作品都是各有各的看法,只要不建立在人身攻击下的作品赏析我觉得都可以。但是各有所爱。有希望安静的,有喜欢先锋的,还有喜欢创意的。这个不能强求什么为好的作品。什么为坏的作品,好比大家吃饭,有喜欢吃肉的,有喜欢吃素的,吃肉的绝对不能说吃肉的都是坏蛋一样。相反也如此。什么才是著名作家?卡夫卡活着没著名,海子活着也默默无闻,还有很多,画家梵高也是。王小波也是,这样的作家和艺术家有很多。你不能以金钱和地位来说一个人是否有名无名。看钱定著名,看参与场合看著名都没劲。因为我们生活在世俗的社会关系网里。
由于大多数人认为钱是衡量一切的标准,所以在衡量作品上也是良莠不齐,最基本的尺度有问题。著名二字虚着慌,任何人都难以让所有人都喜欢你的作品。当专业作家的少,莫言算专业作家。专业作家只写作不干别的事。职业作家,也类似如此。业余作家就是工作之外写作,当成爱好,一旦能养活自己了,才去向专业作家靠拢。更多的人是业余作家,业余不是说写作不好,而是有其本身的经营范围,有自己的事业,事业和写作是分开的,如其事业可能是搞文化的、搞咖啡厅的、搞TV的、搞建筑的、搞艺术的、收破烂的、搞医疗的等。另外还有自由作家,爱怎么着就怎么着,提倡的啥,不加入作家协会,不受管制,喜欢追求自我的精神领地。自由作家往往更有自己的思想意识。专业作家专心写作的多,职业作家喜欢串场,业余作家喜欢参与但是心思不全在上面。自由作家眼界高,有时候难以和别人和在一起。一个人可以不是君子。但绝对不能成为一个小人。这是做人的准则也是我对作家和诗人精神魅力的要求。
作品再好人品不好也说不过去。因为作品更多的反应的是人的内心的本质,如果外在的和内心不能合二为一。我觉得这样人写小说合适,至少诗歌散文评论都不适合触及,为什么呢,小说可以在里面客串各种人物,但散文,诗歌,批评都该本质性强些,而且要世俗化少些。否则俗到一定境界没什么意思了。我觉得第一个是他站在一个什么样的立场上。这个很重要。第二个是语言的特色,这个需要一个长期的自然的语言基础,第三个就是作品所带出的气息和思考的内涵。第四个就是看是不是大众意识,是不是存在着对人与自然之间的思考,我觉得大的文学都是从世界的立场上分析都站住脚的。
我的阅读比较广泛,由于给我邮寄的诗歌刊物很多,所以阅读的时间大多记住了各位诗人的诗歌特点以及写作的风格。洛风的诗歌朴实而充满温馨,当年东北的一个刊物《平民》办得很好,牛皮纸,很有平民的味道。作二的诗歌深沉内敛,独具风格,可以这么说,假如谈起某一个人的诗歌,我可以谈到几百位诗人的组品,当然我上大学的时候一直在乐趣园的诗歌论坛上写诗歌,那时候论坛很多,应该是诗歌论坛最多的时候,将近有千位以上的诗人,当时有人要编辑千家诗。这里内容涉及到了些诗歌刊物。在蓝星诗歌论坛,辛酉等人写的不错,可惜辛酉早逝,辛酉是一个成熟的诗人和批评家,但不幸早逝,之后还有二三位诗人自杀,现在想起来,诗人不容易,写诗歌更不容易。诗歌不是养育物质的而是精神。五湖四海的诗人一起参与诗歌大潮,写诗歌交流诗歌,将中国诗歌推向了高峰。海啸推出了感动写作,也有自己的长诗歌,充满了时代的韵律,南方狼的诗歌也很睿智。王冷阳的诗歌富有诗歌本身最美的光滑与节奏。
有的哥们想起当年的小北风论坛就能想起一些诗人。后来人们把各地的诗人搞成中国诗人版图,当时一看,大概几千人的名单,还有专门地址的,还有按着年代以及诗歌流派划分的。现在对诗歌资料整理自然能看出来。《诗歌月刊》原来的编辑牛慧祥写的诗歌安静自然,之后入了佛门。但是依然写诗歌。李拜天的诗歌干练自然,读起来颇让人喜欢。2006年不解诗歌论坛组织不解汉语诗歌奖评比,但是我的诗歌被提名在十名诗人之中。那时候更多是读大家的诗歌。现在看起来,七年过去了,除了我的居住地点有变化,很多的时候看着大家还是在陆续地写着诗歌。虽然你在大路上很难看到诗歌刊物,设置有些纯文学刊物诗歌只是其中的一角,但是网络给了诗歌以空间。大家阅读交流,五湖四海人生鼎沸。在此期间涌现出很多优秀的诗人。
另外全国更大的诗歌群论里出现了很大的阵势,谢宜兴、刘伟雄、叶玉琳、伊路、汤养宗、康城、周伦佑、杨黎、蓝马、海男、何小竹、小安、叶舟、叶延滨、王小妮、王家新、韩东、丁当、宋琳、于坚、简宁、翟永明、林雪、小君、王寅、陈东东、陆忆敏、骆一禾、海子、臧棣、黄灿然、张枣、李元胜、小海、伊沙、中岛、徐江、侯马、桑克、戈麦、万夏、李亚伟、郑单衣、杨克、南野、祝凤鸣、岩鹰、叶舟、唐欣、周伦佑、蓝马、杨黎、于坚、韩东、严力、西川、宋渠宋炜、李亚伟、王家新、杨远宏、石光华、肖开愚、雪迪、南野、欧阳江河、张枣、翟永明、廖亦武、雨田、柏桦、万夏、南野、丁当、吕德安、柏桦、肖开愚、牛波、陈东东、海子、骆一禾、伊蕾、钟鸣、孙文波、孟浪、陈东东、黑大春、雪迪、大仙、殷龙龙、于坚、韩东、丁当、小海、刘立杆、朱文、吕德安、杨克、普珉、吴晨骏、张曙光、孙文波、黄灿然、陈东东、肖开愚、西渡、席亚兵、王艾、冷霜、胡续冬、蒋浩、穆青、曹疏影、姜涛、森子、郭志杰、桑克、周瓒、林木、清平伊沙、徐江、侯马、管党生、阿坚、中岛、余怒、独孤九、马非、秦巴子、李伟、黎明鹏、鲁西西、张志、唐欣、岩鹰、王顺健、宋晓贤、夜林、阿翔、徐柏坚、任知、贾薇、君儿、萧沉、谢湘南、陈云虎、张敏华、魏风华、南博清、谯达摩、莫非、树才、林童、刘文旋、马永波、卢卫平、十品、简宁、娜夜、殷龙龙、老巢、海啸、路也、李南、刘川、凸凹、杨拓、墓草、张耳、席君秋、邱勇、陆苏、讴阳北方、温冰然、禄琴、刘文旋、谷禾、黄海凤、庞清明、蔡丽双、安琪、赵丽华、马策、格式、黄梵、寒烟、谭延桐、晓音、王明韵、祝凤鸣、蓝蓝、西渡、小云、岩鹰、森子诗阳、九歌、诺然、京不特、马兰、桑克、遨笛、克莱尔、祥子、李元胜、南人、于怀玉、谢宜兴、刘伟雄、刘湛秋、墓草、海啸、刘春、林童、刘诚、祁国、严力、晓音、北岛、周瓒、于洛生、南博清、黄礼孩、孙磊、胡续冬、蒋浩、王艾、燕窝、盛兴、墓草、曾蒙、刘泽球、朵渔、吕叶、符马活、廖伟棠、李红旗、吕约、尹丽川、康城、阿翔、白鹤林、姜涛、刘春、沈浩波、尹丽川、李红旗、南人、朵渔、巫昂、盛兴、李师江、祁国、飞沙、远村、牧野、张小云、林子、张进步、小荒、南蛮玉、佛手、王雪莹、李轻松、林雪、古筝、蓝蓝、姚园、解非、刘诚、十品、董辑、原散羊、古岛、曹英人、老巢、安琪、施玮、寒烟、白鸦、南鸥、野航、尚飞鹏、野鬼、、尺郭、左岸、沉木、沔水寒、曹谁、西原、鹰之、郭玉铸、杨明通、黑牙、樵野、拜星月慢、夜来、袁杰、殷晓媛、杨宗泽、王有泉、屈永林、柳必成、宋爽、海湄、子衣、刘知己、苗红年、祝发能、李汉荣、小量子、叶平、易诗阳、程川、王飞、子非、谭五昌、滕云、牧斯、三子、程维、李晓君、艾龙、渭波、邓诗鸿、圻子、雁西、阳阳、江子、汪峰、傅旭华、陈安安、胡刚毅、李贤平、谢华丽、楼河、紫薇、颜溶、徐勇、易行、黄小名、阿斐、小宽、黯黯、木桦、春树、丁成、嘎代才让、谷雨、远观、李成恩、莫小邪、王彦明、唐不遇、逃亡、熊焱、肖水、泽婴、郁颜、郑小琼、茱萸、南岩、严正、梅花落、胡桑等诗人在诗歌的诗海里起伏着,最终成为诗歌的推动者。当然这个名单还不足以将一些优秀的诗人全部包括进去。
(三)诗歌活动家的热情奉献
中国诗歌的发展离不开诗歌活动家,其实每一个诗人都发挥着很特殊的作用。多年来很多诗人可圈可点。有的人收藏诗歌民刊杂志,有的人组织诗歌资料,有的人组织编辑民刊,可以说,中国诗歌的历史是民间史,是个体到整体的发展,个人的作用力不可代替。
当北岛主编的《今天》在民刊历史上留下伟大的印记之后,也成全了很多诗人。接着各种流派的诗歌雄起,民刊接踵而至仿佛是很自然的事情,诸如韩东的他们,刘春的扬子鳄,世中人的汉语诗歌资料馆,姜宏伟的民刊资料统计,刘诚的第三极,安琪提出的中间代,还有第三代,80后诗歌概念,非非,莽汉,下半身,垃圾派,打工诗歌流派,杨然主编的《诗缘》以及《芙蓉锦江》,第三条道路诗歌流派,还有碧宇的《大别山诗刊》等等,如果继续罗列大概有几百种刊物,七八十个诗歌流派。
2014年中国诗歌流派网做了流派的诗歌大展,许多诗歌流派相互参展。据统计中国有二百多万人写诗歌。二百万人写诗,官方刊物的发表毕竟是有限的,这个时候民间的活动,民间的刊物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诗歌文化的繁荣需要的是一个个诗人的努力。凸凹、庞清明、安琪、世中人、海啸、刘春、杨然、老巢、韩东、北岛、杨炼、芒克、卧夫、刘诚、周瑟瑟、碧宇、翟永明、阿翔、余怒、南鸥、远观、许多余、韩庆成、丁成等,当然还有很多人,这里不能一一罗列,各地的诗歌活动更是丰富多彩。几乎每个月都有几十场诗歌活动给诗歌增添气色。网络上有新诗代、诗生活、今天、源流中文网等诸多诗歌网站也为诗歌和诗人提供了发表的平台。很多刊物更是可圈可点,诸如《中国诗》、《诗生活》、《第三条道路》、《不解诗刊》、《今天》、《诗东西》、《大别山诗刊》、《黄山诗学》、《独立》、《天津诗人》、《钨丝》、《橡皮诗刊》、《活塞》、《赶路》、《新诗代》、《诗歌杂志》、《我们》、《芙蓉锦江诗刊》、《燕赵诗刊》等诸多刊物,更是不一而足。
还有很多批评家,诸如刘波,霍俊明、苍耳、陈仲义、陈超、耿占春、胡亮、林童、朱大可、赵卫峰、张立春等更是为诗歌以及诗歌流派写评论,更加快了诗歌活动的温度和气场。《诗生活》每年几乎天天有诗歌的出版、活动新闻。这说明诗歌是大家的,是诗人组织出来的,也是大家维系的。每一个诗人都是一个最好的活动家。如果没有人推崇诗歌,诗歌这个边缘的娇子如何展露自己的头角呢。任何一个诗歌活动都是有意义的,只有嫉妒者才觉得创造者的事情是愚蠢的。但凡中国诗歌界,没有中国诗歌活动者,就没有今天诗歌的繁荣。每一个诗人都值得尊敬,每一个评论家都值得尊敬,每一个诗歌活动家更给诗歌赋予更多的空间,更是伟大的。
我想,纵观二十世纪末和二十一世纪初的诗歌界,缺乏了诗歌活动,缺乏了诗歌活动家则诗歌界会恨萧条。诗人并不富裕,但是很多诗人为了搞民刊搞活动从牙缝里挤出时间和金钱。有些人认为搞活动是小丑,我想说的是,任何一个搞活动的诗人都值得尊敬。光说不练不如做一个实践的诗歌活动为好。说得多了做得就少了。很多诗歌活动家应该得到大家的敬意。中国二百多万诗人需要诗歌发表的平台,需要交流的平台,需要诗歌的气场和活动场。诗歌不仅需要文本,更应该把文本展现出来。抒发出的情感如果不能宣泄出来,不能展现出来,那么顾影自怜还有什么意义呢?中国是一个诗歌大国,需要每一个人去努力,需要每一个正在为诗歌做事的人去奋斗去努力。诚然,有时候这里有些勾心斗角,但是不热闹哪里有诗歌的繁荣。中国诗歌离不开几百万诗人,以及诸多评论家和活动人,让我们为这些奉献着致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