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赚钱,是最重要的。人想活下去,必须赚钱。而写诗恰恰相反,它需要人安静的坐下来,去品味这个社会。你可以想象一下,当你周围的人都在忙于赚钱的时候,你是否还有定力坐下来去写诗?"先锋诗人王松预测说,诗人想通过出版诗集或者写诗换稿费生活的可能性基本接近于零。
我们的时代,不仅写诗对于诗人自身而言,无法满足物质需求。社会对于诗人的评价也由万众景仰变成了"神经病"。
大学生写诗:融入对生活的思考
盐城师范学院文学院院长陈义海曾感慨:"现在很少能发现大学生会写诗的了。手机、网络进入生活之后,大学生阅读的时间大大减少,也不愿意沉下心来读经典,缺乏崇高感和敬畏感。有人说现在的孩子更浪漫,但我觉得上一辈人才更浪漫。现在大学生不会写诗、不会欣赏纯音乐,喜欢实用、娱乐,怎么能谈得上浪漫呢?"现代大学生到底还有多少人在写诗?
近日,中国新闻周刊网记者联系到了安徽师范大学江南诗社。江南诗社成立于1983年,先后培养出二十多名全国著名诗人。其社刊《江南诗刊》(原《冷风景》),在全国的民间文学刊物中享有极高的知名度。谈到诗歌创作,曾担任诗社社长的余敏认为大学生写诗,是因为喜欢文学才走进诗歌:"因为喜欢文学,继而接触了诗歌,慢慢的一种天然的情愫就在我心中诞生了。我开始尝试写诗,就好像田地里的瓜熟了,需要别人去采摘一样,一切来的顺其自然。我一直坚持,将诗歌作为心灵的一部分,写诗便是和自己的心灵相互对话。我想面对自己,我们完全可以拆除一切束缚,本真、深刻、慈悲,这是我面对内心的态度,也是面对写诗的态度。"
在周江华的大学生活中,读书、写诗、探讨诗歌占去了他上课以外的绝大部分时间。他告诉中国新闻周刊网,最开始写诗的人是因为得到表扬:"不否认初期写古体诗部分是附庸风雅,毕竟在一堆还读不懂古诗的孩子眼里能写古诗,并得到老师的表扬,是一件很牛气的事情,虚荣心得到很大的满足,"周江华认为大学生写诗应融入对生活的思考,他总结写诗有三种好处,一是对自身的一种审视,或者说是审判;二是对社会百态的关注和持续思考。三是诗歌可以挽救自我,有助于自我疗伤。
尽管现在写诗的大学生日益减少,但中国作协成员、中国新时期朦胧诗派的代表诗人梁小斌认为,未来伟大的诗人会在校园里产生。
女诗人写诗:最喜欢"自我挎问"
柳哲发表的《女诗人的北漂人生》中详尽道出了北漂诗人王采玲的生活状况。为了实现文学梦,王采玲孤身一人从安徽老家来到北京,住过各种各样的地下室,过过无数个没有暖气的冬天,至今仍孤身一人。沉重的生存压力,慢慢的抹去了王采玲诗人的灵气,写出来的诗歌也慢慢没有原来具有才情。
著名女诗人安琪针对女诗人写诗说:"伍尔芙有一句表述如此中肯的切入诗歌的命脉,她说,人类原始的冲动是向着诗歌的方向的。而生理学也告诉我们,女性较男性更具备人类原始的冲动。如此看来,是不是诗歌的优秀者都由女性包揽了呢?事实当然并不如此,事实却是,优秀女性诗人在中国当下的比例,远远低于男性诗人。"
阿B作为女诗人群体中知名的活跃分子,其创立的"干草部落女诗人公社"经常组织当代女诗人用绘画、雕塑、诗朗诵等形式,展现女诗人寻找精神家园的心灵轨迹。她告诉中国新闻周刊网:"女性诗歌写作开始于自觉与醒悟,其写作诉求主要是关爱、分享与自我挎问。"她认为女诗人与诗具有相同的阴柔特质,女诗人写作最喜欢爱情、亲情和自我三大主题,"无论时代的变化还是现实对诗歌提出的崭新课题,都无法彻底的改变女性诗歌内容的大致走向--自我空间、情感空间。因此,女性诗歌过于忧患、敏感、自怜的状态既是女性诗歌的特点又恰恰是女性诗歌无法缝补的伤痕,它对女性诗歌以及诗歌整体的建设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
如今周围的人都在忙于赚钱,独立自主的女性自也不可避免,很少难静心写诗。对此,阿B不无忧虑地说:"当代诗坛,依旧没有摆脱物质拥挤,精神密不透风的市井气,诗歌的随意化,网络化,口语化影响诗歌的深刻与高贵,所以诗人越来越没有了风度。我们不得不偶尔反思一下大众娱乐替换个体抒情的好处是什么?现代文明的土壤究竟适合什么样的诗歌存在?换句概念,什么样的诗歌令当代诗坛的繁荣真实可靠。"
青年诗人:写诗会变穷但不放弃
他们是在大学之外的写诗群体,他们没有了象牙塔里的青涩,但依然年轻代表着未来,或者简单归之为"青年诗人群体"。许多余就是其中之一,作为80后,他在《诗歌周刊》担任执行主编。
许多余理解的青年诗人气质是,"直接、纯粹、热情、智慧,生命力旺盛,处处闪烁着人性的光辉。"他告诉中国新闻周刊网说,"不论古代,或者现当代,诗人都是一个最善良的群体,他们不懈地追求真理,勇于担当,肩负公平、正义和良知,爱国,忧民。"许多余的乐观在谈到现代诗人生存现状时变得不适,他说现代诗人"不被认可,被世人不齿,被认为偏执和不务正业,有些怨恨的说,这难道不是因为世人的价值观出现问题了吗?"
但他也反思自己曾带着功利主义去写诗,"我上中学时家里很穷,每星期的生活费只有5-10元人民币,而我发表第一首诗歌的稿费是50元。直到后来,诗歌的现实处境每况愈下,我想抽身时,发现自己已经完全深陷其中无法自拔。"现在的他也写小说,但写小说疲倦了又写诗,"从精神层面来说,写诗只会让我变得更敏感更尖锐;同时在物质层面只会变得更贫穷。"
但诗歌已成为许多余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诗歌目前成为我寻找可能丧失的语感和语言灵敏度的某种介质。打个比方吧,就像一个女人,我始终坚贞不渝地爱她,不管她会(或已经)给我带来了多少沮丧和伤害,我还愿意被她伤的更深。"
官员写诗:古今官员写诗之风从未断
第五届鲁迅文学奖,将诗歌奖颁给了车延高,他的官员身份迅速成为网民和媒体关注的焦点。其以女星徐帆、刘亦菲为主题创作的口语化诗歌更是为网民津津乐道,被称作"羊羔体"。
官员写诗,在今天为什么会引起关注?现任国务院参事室、中央文史研究馆办公室副主任的陈廷佑,同时也是中华诗词学会常务理事,业余时间酷爱写诗的他并不认为官员写诗是稀罕事,"古代写诗的大部分是官员,屈原、李白、杜甫、白居易、苏轼都是。因为作为选拔人才的科举制度,诗歌是必须的考试内容。不会写诗,写不了好诗是不会做官的。所以,官员写诗在古代是很普遍的。"即使在当今中国诗坛,官员写诗也不计其数。"前任主席江泽民、总理朱镕基,这些学理工科的领导人都会写诗,还是写古典诗歌,足见文化修养之深。官员写诗、官员会写诗这是与中国传统文化一脉相承的,这是无可厚非的现象。"
虽然,上至国家领导人,下至地方官员,写诗之风从未断绝,但与古代备受推崇不同,现在社会上对"官员写诗"颇多争议。在陈廷佑看来,"现在中国选拔官员的制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阶段的中国官员选拔制度,传统文化素养不再作为重要的考核部分。很多官员的文化素养,特别是诗词素养缺失,有的官员身上霸气、匪气多于文化气,不会写诗变得正常。"
著名作家蒋子龙力挺官员写诗,称现在好的诗词依然产生于官员、经济学家,或者是企业家,而非专业的学者、作家。陈廷佑也提倡官员要写诗,但要写"好诗",他反对官员发表不讲平仄格律的"假冒伪劣诗词"和误导子孙后代的所谓毫无章法可循的诗歌。他说,"中华文化不能'转基因'。"
草根写诗:原始的抒情和单纯
在"主流写诗"之外,还有哪些人也在诗坛默默耕耘?阿B说:"介于知识分子写作和民间写作之间的群体--'第三条道路'的诗人,谯达摩、莫非、树才、牧野、严家威、庞清明等,目前正活跃在当代诗坛上。"
同时"打工诗歌"与"网络诗歌"创作也不可忽略。其中"打工诗歌"的动力来源说明农耕文明与城市文明视野互换下的陌生、新鲜和冲动感,"打工诗歌"群体被确定是他们原始的抒情和单纯。诗歌可以是每一个个体,无论他是谁。而"网络诗歌"群体的出现是一种必然,便捷的发布途径是个体精神内在抒情的最好通道。虽然鱼龙混杂,但就诗歌的写作方式无可厚非。"
著名作家赵本夫认为,诗歌是最快捷的表达方式,可以直白地表达一个人的情感,例如在汶川地震后震出现的"不会写诗也写诗"的现象,许多灾区的农民也以诗歌来表达情感,看上去就像顺口溜,但不能否认,这是一种情绪非常饱满的表达,是不由自主的。
中华诗词学会驻会名誉会长郑伯农说,"诗词界的人没有什么专业诗人,都是业余写诗词,这大概是传统,屈原也不是专业诗人。"重振中国诗歌精神,任重而道远。(文实习生/吴文召)
(中国新闻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