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04|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动人之诗发自人生低微处(组图)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2-9 10:01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李明利 于 2015-2-9 10:20 编辑

动人之诗发自人生低微处(组图)



彝族小伙吉克阿优(左)与财经作家吴晓波(右)因诗歌而结缘。
  据解放日报2015-02-09讯 本报记者 许沁 从四川大凉山走来的彝族小伙、羽绒服厂填鸭绒的“85后”吉克阿优,在近日在线直播的“我的诗篇·工人诗歌云端朗诵会”上,面对摄像机,难免有点紧张、羞涩,但是他诵读的原创诗歌,却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在工厂里一边填充绒毛,一边推敲诗句……不同于那些复制他人经验或思想、华而不实、无病呻吟的诗篇,吉克阿优以及和他一样在外拼搏的打工诗人们,以原创、直接产生于自身疼痛的感悟,重建了生命与语言之间的关系,表述出质朴和优美。也正是这样的打工诗人,把几千年前诗经中“劳者歌其事”的传统,转变成文学实践,传达了人生的一种体验。

       彝族小伙爱上写汉语诗

       北京,皮村。
       2月2日晚上7点,一场特别的诗会在这个距离北京市区30公里的城市角落中举行。诗会的主角是19位普通的中国工人,集会的主题是诗歌,集会的通道则是很潮的“云端”—网络。这是由财经作家吴晓波和诗人杨炼、诗歌评论家秦晓宇共同发起的“我的诗篇·工人诗歌云端朗诵会”。朗诵会上,来自各行各业最普通的工人们诵读着他们写于人生低微之处的诗篇。

       彝族小伙吉克阿优让人印象深刻,不仅是因为他身着民族服饰,也不仅是因为他牵着5岁的儿子一同登台,而是他诵读自己作品《彝年》时所传递出来的情感。就在朗诵会的前一天,阿优还在北京“打工春晚”的录制现场,诵读了自己的原创诗歌《迟到》—

       “好些年了,我比一片羽毛更飘荡,从大凉山到嘉兴,我在羽绒服厂填着鸭毛;好些年了,村庄在我的离去中老去,此刻它用一条小兴场的泥路,反对我的新鞋,欢迎我的热泪……”离家打工,一首《迟到》饱含了阿优对家乡、对故人的眷恋。“在彝历中,每年11月左右过新年,但打工的工厂11月不放假,所以每次返乡过年,总是迟到。”阿优说得忧伤。

       “彝族是诗的民族。在彝族,不少仪式、活动都以诗的形式完成。”说及家乡,阿优满是自豪。在彝语里,诗叫作“克哲”,就是用语言记录的口语化的文学形式。用阿优的话来说:“彝族人天生能歌善舞,会说话就会唱歌,能走路就能跳舞。”

       彝族小伙,为什么会喜欢上写汉语诗?

       原来,上初二那年,阿优在课堂上第一次用汉语创作了一首小诗,老师夸他“有诗人的天赋”,一下子点燃了他创作诗歌的热情。但用汉语写诗,对阿优来说,困难不小。虽然在小学、中学学了汉语,但老师、同学都是彝族同胞,平时用汉语交流得少,初中毕业时阿优的普通话还说得结结巴巴。2007年,他和他的中专同学一起走出大凉山,才开始学说四川话;外出打工后,语言不通,交流不便,阿优决心常用普通话交流。以前每次想用普通话表达,他要先把想说的话在纸条上写下来,若需即时口头表达,还得思索很久,才能把一句话说清楚。2008年一整年,他非常用心,普通话进步很快,终于能准确、自如地表达出内心的想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5-2-9 16:10 | 只看该作者
动人之诗发自人生低微处

而那些高高在上的充满技法和古灵精怪的诗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5-2-10 14:02 | 只看该作者
原点初心 发表于 2015-2-9 16:10
动人之诗发自人生低微处

而那些高高在上的充满技法和古灵精怪的诗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5-1-10 04:22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