喧嚣中难得的正面声音挑战诗坛固有的格局
据京华时报2015年02月11日讯 2月9日,一场名为“草根诗人”现象与诗歌新生态的研讨会在中国作家协会举行,这也是以余秀华为代表的草根诗人群体走红后,中国诗歌评论界的第一次集体发声。吴思敬、大解几位诗歌评论家认为,与“梨花体”“乌青体”“周啸天鲁奖争议”等诗歌事件相比,这次的余秀华现象是诗歌界在喧嚣中难得的正面声音,同时也是对诗坛固有格局的挑战。评论家张清华则担忧,这阵喧嚣会打破余秀华平静的生活、安静的思考,以及相对自我自主的写作状态。
京华时报记者田超京华时报制图何将
□现场
“草根诗人”出现引发思考
2014年9月,《诗刊》下半月刊“双子星座”栏目刊发湖北诗人余秀华的一组诗歌时,包括《诗刊》编辑刘年在内的很多人还预料不到,余秀华的名字会从微信朋友圈到网络,再到报纸、杂志、电视等传统媒体,迅速火起来。在余秀华这阵热潮中,很多知名诗人、诗歌评论家出于戒备或其他原因,却不愿意对余秀华现象发声。
当天的这场研讨会名为“草根诗人”现象与诗歌新生态研讨会。中国作协副主席、著名文学评论家李敬泽表示,最近除了余秀华,他也经常看到许立志、工人诗歌云端朗诵会这些名字,这些作者并非一夜之间冒出来,而是这种创作现象存续了很长时间,值得引起诗歌界的思考。
□各方声音
李敬泽
诗歌界应敢于面对新生态
在李敬泽看来,在互联网和自媒体新的诗歌生态下,大家对诗歌自身评价的标准和一系列诗学的基本问题严重缺乏共识。“但是,常常有一点上又是高度共识的,我们坚定地认为我们的新诗、我们的白话诗是精英事业,坚定到有一种耻感,这种耻感就是说耻于或羞于我写的诗,不是被十个人喜欢,而是被十万个人喜欢,那样就不高大上了,这种观念很奇怪。”
李敬泽认为,诗歌根植于人们心中的印记没有变,但在自媒体和网络时代却提出了新的问题。“我们诗歌理论、诗歌写作,如何与这个时代的公众展开对话?我们恐怕不得不承认,如果过去没有这个自媒体生态的话,我们理论家、诗人,与公众对话的主动权还掌握在我们手里,还是想对话就对话,不想对话就不对话,议程是由我们设定的。但现在对话的议程,甚至对话的议题,对话在何时何地何处发生,对话和争辩怎么发生,常常不是我们自己所能够确定的,我们同样有必要严肃地面对和回应这样一个生态。”
李敬泽自称是诗歌的门外汉,并非专门做诗歌评论的,不敢对诗歌乱说。不过,他也注意到,现在大众越来越敢对诗歌发声。“我觉得这是大好事,而且我们要注意,现在敢说的真的不是一般的人民群众,是我们的这个公众中一大批有相当的文化素养,有相当的知识准备和艺术准备的人,如果我们的诗歌连他们的意见和感受都听不进去,都要说你们不专业、你们不行的话,那我真的不知道,我们这个诗歌要把脚落到哪里去。”
吴思敬
余秀华比起一些伪诗人强
当余秀华的诗歌刚被媒体报道时,诗歌评论家吴思敬没有太在意,可是身边的朋友却多次提到,这让他开始持续关注。“这些年网络对诗歌的炒作大多是偏于负面的,如周啸天诗词之争,乌青体、梨花体,在这一轮轮炒作中,当代诗歌的核心价值被解构,成为了娱乐的东西。然而关于余秀华的炒作却不同,余秀华现象更多地体现了网络的正能量,反映了网民对当代诗歌的理解正在深入。”
吴思敬认为,关注余秀华,首先应该关注她的诗歌水平。“从余秀华的创作看,她确实属于底层诗歌写作的一位佼佼者,比起当下在报刊上、网络上招摇过市的伪诗人、假诗人,余秀华称得上是真诗人。她用自然的语言展示了内心,但是受生存环境与知识结构的限制,余秀华的视野不够开阔,作品缺乏大诗人所应有的历史深度与哲理内涵,这也是无可回避的。”
在吴思敬看来,草根诗人之所以在新世纪不断涌现,也得益于互联网时代为他们提供的平台。“网络造成了创作主体的大众化,特别是为名不见经传的诗人找到了一个全新的大舞台,这实际上是对诗坛固有格局的挑战。底层不是标签,草根诗人也不是什么桂冠,底层写作不应只是一种生存的欲望,写出的首先是诗,应该遵循诗的美学原则,达到真与善、美与爱的高度协调与统一。”
张清华
写诙谐反讽的诗却没发表
评论家张清华对余秀华经历的这场喧嚣表示担忧。“如果说之前她虽然没有名,可是她拥有平静的生活,拥有安静的思考,还有相对自我自主的写作,拥有一份平常的精神生活,那现在可能这一切自此以后就不复存在了。至少很长一段时间,她会被打扰,当然这也可以看作是她的一个机遇,但是弄不好的话就可能把一个很好的写作状态给毁了。”
谈到余秀华诗歌的写作水平时,张清华说:“和一般的诗人比,我觉得余秀华写得还是很好的,有质感,有痛感,有一点专业性,这就足够了。甚至从重要性上,我还会觉得它比一个专业性更好的诗人的作品重要一些,但拿她来和大解、欧阳江河、西川比肯定没这必要。”
在提到余秀华那首走红的诗《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张清华称在美学上现在进入一个“泛反讽”时代。一向比较严肃的张清华幽默地说,他反思自己没有成名的原因,很重要的就是缺少反讽性,有点端着架子写了。前几天,他给《人民文学》投了几首诗,想要尝试一些诙谐幽默的创作,结果发表时这些诗反而被删除了,最终发表的那几首依然是主题严肃的诗歌。“这都是让我大学教授的身份给闹的,我希望有另一个写诗的自我角色。”
还有哪些草根诗人值得关注?
当天的研讨会上,主办方列出了一个15人的草根诗人群体名单。对于“脑瘫诗人”“农民诗人”这样的称呼,很多评论家认为没有必要去争论是否贴标签的问题。青年评论家张杭表示,他更希望大家去深入谈这些诗人的作品,“我觉得余秀华的诗不是这里面最好的,应该属于中等偏上一些的。”
余秀华(脑瘫患者、农民)
郭金牛(富士康工人)
陈亮(农民诗人)
张二棍(地质队员)
梁书正(苗族、广东打工)
臧海英(农民、外企打工)
芒原(基层民警)
曹利华(种植业农民)
笨水(新疆打工)
老 井(煤矿井下工人)
红莲(理发师、公益网站打工)
田 暖(中学教师)
小西(办公室打字员)
玉 珍(家庭老师、90后)
许立志(深圳打工诗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