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妇余秀华:诗歌抒写出有尊严的人生
2015-02-15|作者:记者崔丽|来源:中国农业新闻网-农民日报
分享到: 前些日子,微信朋友圈满屏都是村妇余秀华,她的诗歌走红后,其诗集的出版也迅速提上日程。目前,由广西师大出版社和湖南文艺出版社整理出版的两本单行本诗集——《月光落在左手上》和《摇摇晃晃的人间》,已经在全国各大书店面世,并在网上发售。“在人间跌跌撞撞地写了十几年,生活终于酬答给她一本书!”
令人惊叹的是,《摇摇晃晃的人间》首批1.5万册诗集上架一天时间就卖断货。湖南文艺出版社预估,后续至少还要加印1万册。两家出版社争相为一位草根诗人同时推出诗集,近10年来,似乎从未有过。商业价值是其一,更多还是余秀华在诗歌创作上表现出的惊人天赋,和其作品展现出的独特性及巨大魅力。
比如,她写爱情:“……我是穿过枪林弹雨去睡你/我是把无数的黑夜摁进一个黎明去睡你/我是无数个我奔跑成一个我去睡你/当然我也会被一些蝴蝶带入歧途/把一些赞美当成春天/把一个和横店类似的村庄当成故乡/而它们/都是我去睡你必不可少的理由(《穿越大半个中国去睡你》)
“巴巴地活着/每天打水,煮饭,按时吃药……这些美好的事物仿佛把我往春天的路上带/所以我一次次按住内心的雪/它们过于洁白过于接近春天/在干净的院子里读你的诗歌。这人间情事/恍惚如突然飞过的麻雀儿/而光阴皎洁。我不适宜肝肠寸断/如果给你寄一本书,我不会寄给你诗歌/我要给你一本关于植物,关于庄稼的/告诉你稻子和稗子的区别/告诉你一棵稗子提心吊胆的/春天”(《我爱你》)
这些诗行,简朴自然,饱含着渴望和绝望,燃烧着激情和灵魂,有着像子弹一样的穿透力,瞬间将我击中。学者和诗人沈睿的评价:“余秀华的诗歌是纯粹的诗歌,是生命的诗歌,而不是写出来的充满装饰的盛宴或家宴,而是语言的流星雨,灿烂得你目瞪口呆,感情的深度打中你,让你的心疼痛。”《诗刊》编辑刘年认为,她的文字“像饱壮的谷粒一样,充满重量和力量,让人对上天和女人肃然起敬”。
余秀华出生于1976年,湖北省钟祥市石牌镇横店村村民,由于出生时逆产造成脑瘫,至今走起路来摇摇晃晃,说话口齿不清。她坚持写诗15年,创作诗歌2000余首,直到上了《诗刊》,她的诗才得到广泛传播。
疾病造就的沉重肉体,困顿卑微的人生,在现实生活中,余秀华是无力的,行动不便、婚姻不美满、生活单调而寂寞。幸好有诗,成为一片灰暗之中的亮色,成为打开肉身枷锁、超拔现实生活之上的钥匙,使她有了可以倾诉宣泄的渠道,进而通过传播把她的自我安慰变成了带给我们的正能量。在诗集《月光落在左手上》的跋文中,余秀华写道,“于我而言,只有在写诗歌的时候,我才是完整的,安静的,快乐的。其实我一直不是一个安静的人,我不甘心这样的命运,我也做不到逆来顺受,但是我所有的抗争都落空,我会泼妇骂街,当然我本身就是一个农妇,我没有理由完全脱离她的劣根性。但是我根本不会想到诗歌会是一种武器,即使是,我也不会用,因为太爱,因为舍不得。即使我被这个社会污染得没有一处干净的地方,而回到诗歌,我又干净起来。诗歌一直在清洁我,悲悯我。”
像余秀华这样坚持写作的底层草根还有很多。48岁的葱油饼大姐赵林,15岁患肾病,没钱治病被迫辍学。21岁离家去上海闯荡。经历两次婚姻,捡过破烂,挑过大粪,穿男人的衣服去给人抬棺材,给死人擦身子。最终,读书成为她的生活慰藉,并使她完成15万字的自传体小说《蚁群》。之后,她又写了15万的小说《庄稼汉》发在网上,点击量近万。还有湖北襄城区龙王镇柏营村村民周春兰,2000年,在《青年文学》发表短篇小说《尘埃》,获襄阳市“孟浩然”文学优秀奖;2012年,出版自传体长篇小说《折不断的炊烟》,并成为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湖北省文学院签约作家。
从村妇到作家,余秀华、赵林、周春兰们在精神上愈发强大,不仅找回了自我存在的价值和尊严,改变了自己的人生和命运,同时,她们的故事被人们关注、传播后,还向周围人甚至素昧平生的人传递着自强不息、永不放弃的正能量,带给我们心灵以慰藉。
草根书写者们有些为我们所知,更多的仍旧默默无闻。知或不知,她们就在那里;出不出版,他们都不会停止思考和书写,停下追寻自身完整和拯救的步伐。她们以自身的姿态,坚持、抗争,抒写对生活的呐喊,刻录人生尊严,彰显自我价值。
余秀华出书的火热终会过去,文字的魅力却会持久存在。希望能看到更多草根用文字来述说他们的人生,也希望出版社能为更多的草根作者提供机会,让更多人听到他们的心声。
责任编辑:孙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