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风之子 于 2015-3-3 15:18 编辑
多变的情绪,思与诗间相互排斥着的力的波动,催促着诗人们为节制这种泛滥的情感,不由得慢慢冷却下来,在狭小的思的空间里,诗人们各得其乐,向内环抱自己,在镜子的倒影里观察自身,以无意识的机械性行为牵动潜意识的挑拨珠玑的小手段,轻抚自己已被岁月搓揉而变得松弛的躯体。我们无从知晓镜子背面的可疑之物,打破叙述通常尊崇的自然时空秩序,以诗意的逻辑来重新建构和规划诗人想象中的世界,以经验伊始,最后以超验结束,感性色彩的复杂多变,思维的多维思辨,行进中努力将节奏和语感的脚步不断加快,均与传统诗写“慢”的抒写方式格格不入,这无疑是一种冒险,摸着石头过河,一定有掉入暗流、漩涡的风险。然而,诗人们对这一切危险不为所动,仍然骑在一匹匹野马身上不停奔跑。
写作成为一种私语者表达自我,并努力实现自我的唯一利器,诗人走在前头,很显然,他们在有意识地躲避现实生活那些不忍看下去事物的时候,面对浅薄的自己,苛刻地要求自己变得更好些,以适应这高速运转的现实车轮。他们时常陷入沉思之中,读书、写作,不断摸索适合自己情感表达的最佳方式。毫不松懈地攥紧那根受世俗撩拨而情绪即将失稳的支撑生活空间的擎天廊柱。
本次选取的几首诗歌所表达的异彩纷呈,虽然诗人们竭尽努力地想要挣脱套在思想上的枷锁,但最终还是被失控的岁月给弄消停了,性情的尖角被世俗的眼睛给磨圆了,不过他们的信念寄托于文字所展现的精神气节,他们眉宇间依然呈现出一种孤傲而高贵的神情,虽然他们清晰地知晓写出的诗句并不能给别人带来实质性的好处,但他们认为,只要能够留给读者体味到那拍是一丁点的,寄予着他们蘸着心血写成的,弥撒着神秘光晕的“雕刻时光”的青春气息,就足够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雕刻时光》
作者:殷龙龙
我在吃草,孤独是根
全城人即将搬迁,朋友来信说
这里会沉入江底
早就知道
就象知道惶恐;而诗歌的烛火
象蜜蜂,绕着水龙头低飞
有时希望爬上肩
它费力地伸出手,索要空
备好刀子随时割开血管
自私啊,难道我们只能呆在家里
老成枯树
我们这么好
却把“好”当蚂蚁,这么小
我的软肋,我的硬伤
我闯下大祸,爱上一个人
即使立判生死,她也在今天的瀑布、火焰中
我给你照本宣科
千百年的窗帘突然抓住病人
彼此了解,如同风
当你忧郁,我等待
你做梦,我已回到去年的谵语里
敲击树上结的果
“我死后,哪怕洪水滔天”
说不出什么,也不会跳舞
看过许多书但没用
只记得有个酒吧叫“雕刻时光
【荐读】时光的刻刀:雕刻出一颗一尘不染的纯净的心
在孤独中沉寂、在世俗中脱尘、在超然中淡泊名利、在书海中雕刻时光;当我们读殷龙龙这首诗的时候,无不感到一种超然与敬畏之心,怡情之纯荡漾在字里行间,完全松弛的状态下,作者仿佛看见“诗-烛火-蜜蜂-绕-水龙头-低飞”, 蜜蜂,绕着水龙头低飞,如此陌生的幻象有一种真实感溢满空气中,作者就像一个超现实的画家,落笔生花,比喻的奇特,不亚于17世纪英国玄学派的玄思奇想,令人叫绝,简直就是神来之悟。“希望爬上肩,它费力地伸出手,索要空”,赋予物象以生命,再以拟人化手法,移情至人的生活环境之中,简约的情形,催生出诗性张力集聚膨胀,我们仿佛看见受难的耶和华伸出的那双手。耶稣基督独自承受巨大的生存压力,他看着世人对他的迫害逐渐的发生,但他仍要为世人祷告。
弱势群体在强大的世俗面前,再纯粹的理想国也会坍塌,因为那些成千上万的蝼蚁们,辛苦建筑可还是被一些人视为草芥,成为揣着忍受之心的一个个好人。“我们这么好,却把“好”当蚂蚁,这么小”,反语的应用,凸显这个世界上蚂蚁般的生命,也有一颗强大的内心。这首诗,对生命的体验,炽烈强度如洪水滔天的狂暴,而在字里行间,弥漫着一股沉思的力,在摁住那颗愤愤不平,心有不干的心,在危机面前冷静思考,离开生活许久的地方难舍之情,心如刀割,但为了更好的生活,我们又不得不离开,那就索性钻进书海里,但也似乎作用不大,那就只能畅想在“雕刻时光”酒吧把自己暂时麻醉。
无声的诉说,溢满诗句所能抵达的每一个角落,非常隐的一首诗,足见作者诗写技巧之高超,情感控制恰到好处,读来韵味悠长,一首不可多得的洗涤孤寂灵魂的缠绵之诗。无论从诗意延伸的把握方面,还是诗意整体建构的完整性方面,以及深入挖掘人的独特性,真正地完全沉浸在“无我”状态下,就会抵达一种心灵绝对纯粹的境界,仅此深刻性来说,殷龙龙的诗与同为脑瘫诗人余秀华相比,视野宽阔得多,他并没有在“小我”中掣肘手脚,对语言的多样化活用也成熟许多。
注:殷龙龙,男,脑瘫患者。1962年生于北京。81年开始写诗;曾经参加圆明园诗社。97年加入北京作家协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叠加的沉默》
作者:墨兰
暴风雪也可以沉默,听!
众身体喧哗。
众身体重复着喧哗。
如果温暖也可以如此制造,我体内的一千朵花就是
一千个质疑。
灵魂追着灵魂,死亡覆盖死亡。
脸和脸交谈到陌生,
心和心沉默到永久。
喧哗的身体重复着喧哗。
安静像一尊佛像,你凝视到哪儿
它在哪儿出现。
当人的赞美被一只兔子竖耳窃听,
它沉默,
不知恐慌,和人心底相互暗访相互多余的灵耳。
但我看准了它的洁白,
作为一次对沉默之神的祭祀,
它被摆上祭台。
【荐读】镜像与喧哗:在叠加的沉默中洗涤灵魂
避开所指,而直抵能指,可为这首诗专门定制的注册标签。如果有人想要从这首诗里找到所表达的具体内容是什么,那他注定是徒劳的,因为作者所临屏记录的这段文字,就是一种心像的瞬间投影,一种不及物的及物,当“一只兔子竖耳窃听”,它沉默吗?到人世间的秘密之时,心和心、脸和脸、灵魂和灵魂,这种全新的感觉,除了诗作者外,看来没有那个人真正懂得,也许有个别例外,那就是能将耳朵竖起来的兔子。
考验解诗者智慧的一首诗,当你读过这首诗多遍大脑还一团乱麻的时候,那你就读懂了这首诗。它是一把生长于镜中神灵之物,只要它摆上祭台,就能植入喧哗的神灵之界而又能抽身离开的一盅蛊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冬无雪》
作者:黑光
永远。你在预定的时辰到来
怀着空无的爱意,覆盖
我卑微的山峦和土地。
你有纯白的颗粒和羽毛
零碎,而整体。你总是
以遗忘和我保持距离。
有时我醒着入睡了:想着
你今冬不来:想着你一定
是被谁恼怒过了:很生气。
很生气。一如我现在的样子
写着没有翅膀的句子,
没有一句能够抵达你。
【荐读】沉郁之诗:浸润于心灵深处的雪
相对来说,和现今网络上狂暴气氛下极度张扬的现代诗相比,黑光这首诗内敛的诗传统得多,无论从语调、结构的安排,意象的选取等经营来看,都与本期选取来解读的其他几首诗歌的表达方式相去甚远,安静、深沉,作者仿佛置身于真空中,纯净得一尘不染,在浮躁的世俗感浓郁气氛下的诗坛,黑光这份淡泊,就如水墨画一角的留白,无中生有,纯白的颗粒与羽毛的质地,方可在这洁白的“空”中隐隐显露。把想象中的雪,化作一个“你”,鲜活的生命随雪花依预定的时辰款款而来,然而,那个“你”总是和“我”保持距离,就不见雪落,那定是“你”生气了。
这首诗不静下心来,很难感受到作者在话语结构中窥见其语言调度的“巧思”和“布局”,整首诗不见一个“雪”字,却让读者感到字字句句都在说雪,那个“你”已然就是“雪”的化身,于是在作者感叹“写着没有翅膀的句子,没有一句能够抵达你”之时,其实已经抵达了,浸润于心灵深处的雪,理由非常充足而暗合因果律,即是说:雪花“你”不来,我就要继续书写没有翅膀的句子,直到今冬下雪。适合在冬雪飘飘的蜗居书房里阅读的,合适于惬意而松弛品茗的一沉郁之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纯粹之火(6)》
作者:金迪
可以人造珠宝、人造钻石,
唯独不能人造黄金。
你可以改变黄金的形态,
绝不能改变它的心。
绝不能改变它的品格,
绝不能改变它无声的昂扬,
绝不能改变它火焰般的眼睛。
从肉眼看不见的分子中,
我们分蘖成看得见的甚至高大的肉身,
而看得见的肉身往往极不可靠,
看得见的自以为高大的肉身,
以为看不见的灵魂是渺小的,是可以欺辱的,
是可以肆虐的,是可以爆炒的,
因而自以为高大的肉身扬威在尘世间。
灵魂被挤在一旁,被凹陷,被分裂,被迫害。
盛会挤满肉身而灵魂缺席,
尘世晃动肉身而灵魂倒立。
思考海浪一样流失,
反思被温热的肉身抚慰、压制。
幸好黄金来到人间:
它们是我们看得见的肉身与看不见的灵魂的合体。
【荐读】烛照时刻:那昂扬坚韧而等待淬火熔铸的一颗诗心
似乎地球上现存的什么东西都可以人工制造,但只有一种物质不能,那就是黄金。在这科技如此发达的当代,连人都可以克隆的时代,唯独黄金不能制造,可见黄金作为人类世界物质交换的银通价值易货易物商贸流通的衡量媒介,似乎在整个地球上再也找不到一种物质来替代黄金。动造假黄金的念头不会没有,人类贪婪的心理对有价值的标的物的窥视一刻都没有放松,由此,黄金作为世界流通货币的标的物而获得近乎神圣的地位。
这首诗,自然天成,尤如黄金的天然色调,质地硬朗而散发出熠熠闪光。“你可以改变黄金的形态,绝不能改变它的心”,作者巧妙利用黄金这一自然的品质,金灿灿的质地,高贵而闪亮内在价值,就是将其在高温熔铸变为流体,但它冷却后仍然可恢复而保持原有均质构成基质不变,仍然有黄橙橙的表观色,即是说你可以摧毁她,占有她,但她仍然是她自己。
由第二节刻画黄金的形态的可变、而品质的不可变,作者通过移情手法赋予黄金以生命,到第三、四节顺利过渡至内心,我们虽然无法用肉眼分辨黄金内部构成,但我们可以窥见自身,和黄金相比,我们在灵魂被世俗胁迫:被“灵魂被挤在一旁,被凹陷,被分裂,被迫害”的时刻,我们能够像黄金那样被毁容之后,而仍能在毁灭之中恢复本身的品质吗?这是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即是说,再者繁杂的世界里,我们自己能独善其身吗,像一尊黄金那样。
最后一节,作者以黄金来烛照人性的光芒,比譬精妙无比,“幸好黄金来到人间:它们是我们看得见的肉身与看不见的灵魂的合体”。管辖灵魂的上帝既然缺席,那么我们自身能否借助黄金的质地,抱着一颗坚实、柔韧的心,和黄金的光芒试比肩呢,由此可见作者所崇尚的思想境界,非总是眼光向下看的,只盯着现实生活的瑕疵而闷闷不乐的被世俗绑缚手脚的一般人所能感悟。
很少有这样的感觉,金迪的这首诗作有一种近乎直接的语言清晰度,富有智慧的质感和自由的决然表达,呈现出正直、担当的精神气象与人格超拔的高度的个人形象,读他的诗能够感受到一股强大的正面向上的力量。 |